肺癌脑膜转移也能活过5年!专家分享详细治疗流程,可以复刻!

健康   其他   2024-10-26 18:30   福建  

点击下方关注,了解更多抗癌知识

👇

本期专家

徐海鹏 教授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很多肺癌患者听到“转移”两个字时,心里会不由得一紧,特别是当医生提到“脑膜转移”这种比较少见但又凶险的情况时,恐惧和担忧更是不可避免。脑膜转移确实给治疗带来不少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希望!


在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上,福建省肿瘤医院的徐海鹏教授接受了觅健科普君的专访,详细讲解了脑膜转移的治疗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扫描文末的二维码有整场直播的回顾哦!



  01  

脑膜转移是什么类型的转移?


徐海鹏教授解答


肺癌脑转移有两种情况,一种叫脑转移、一种叫脑膜转移。脑转移是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在脑实质里安了家,形成了肿瘤。而当恶性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者淋巴系统,跑到了脑膜—也就是我们中枢神经系统的那层薄薄的结构上,这就是脑膜转移。


脑转移和脑膜转移有着天壤之别,在临床上,脑膜转移要比脑转移更严重。



过去,确诊脑膜转移的患者生存期通常只有3到5个月左右,但现在,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福建省肿瘤医院自2018年开始系统性研究脑膜转移,并积累了大量病例数据,结果显示通过综合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现在可以达到10到15个月,远超过去。这在国内外都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成绩。


哪些患者更容易出现脑膜转移?这些高风险人群需特别注意!


  • 首先是小细胞肺癌患者,由于该类型的癌症进展迅速,脑膜转移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 其次是那些携带EGFR、ALK等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虽然靶向治疗大大延长了他们的生存期,但由于疾病的时间线被拉长,在后期脑膜转移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因此,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是管理这类高风险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这些症状别忽视!警惕脑膜转移的早期信号


徐海鹏教授科普


脑膜转移的症状并不特异,通常表现多种多样,且容易被忽视,主要取决于受影响的脑区。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甚至精神异常。由于这些症状与其他疾病类似,因此患者和医生需要特别警惕。


脑膜转移的诊断依赖于临床医生与患者的密切配合。首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判断是否有脑膜转移的可能,接着会通过影像学手段(如磁共振成像)进行辅助诊断。然而,最终的确诊往往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特别是腰椎穿刺以检测脑脊液中的癌细胞。


不过,脑脊液检查的阳性率并不高,尤其是初次穿刺的结果可能为阴性,这需要患者保持耐心,可能需要多次穿刺才能确定病情。在我们福建省肿瘤医院的经验中,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和多次病理检测,可以有效提高脑膜转移的早期诊断率,帮助患者尽早接受治疗。


  03  

出现脑膜转移应该怎么治疗?


徐海鹏教授解答


脑膜转移的治疗进展非常快,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首先,系统性治疗是治疗的基础,尤其对于肺癌这种全身性疾病,靶向治疗和化疗是最常用的方案。局部治疗也非常重要。传统的全脑放疗(WBRT)是常见手段之一,虽然有效,但可能带来认知功能的下降。为此,我们现在更多地采用局部放疗手段,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通过精准地控制放射线照射区域,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同时有效缩小病灶。


另外,化疗仍然是治疗的一部分,尤其是针对那些没有靶向突变的患者。近年来,我们也在尝试局部化疗药物的注射,尤其是通过鞘内注射将药物直接送达脑脊液。这种方法可以大幅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我们常用的药物包括培美曲塞和赛替派,这些药物在控制症状和延长生存期上表现出不错的疗效。


  04  

临床上的真实案例,生存期延长到5年以上!


徐海鹏教授分享


一位男性患者于2017年被确诊为肺癌,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分期为3A期。两年后,这位患者突然晕厥,虽然我们做了CT和核磁共振等多项检查,但并没有发现肿瘤复发的明显迹象。


由于症状高度怀疑脑膜转移,我们决定进行腰椎穿刺。然而,前两次穿刺均为阴性,直到第三次检测时,才在脑脊液中发现了癌细胞,确诊为脑膜转移。进一步的基因检测显示,患者脑脊液中的癌细胞携带EGFR突变,而术后病理并没有发现这一突变,这为我们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后,我们为患者进行了靶向药物治疗,结合局部鞘内注射的化疗,患者目前已经生存超过五年。这个案例不仅强调了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也提醒我们,即便外周组织检测为阴性,脑脊液的基因检测依然能够揭示更多的诊断线索,为患者带来长生存的机会。



  05  

针对脑膜转移,目前有哪些临床试验可以加入?


徐海鹏教授解答


是的,目前有多个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尤其针对脑膜转移的研究。在我们医院,正在进行一项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与化疗三者联合的临床试验。参与这些试验的患者有机会接受最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经济条件有限或标准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机会。


临床研究的好处不仅在于可以推动患者的生存期,还能够为那些耐药或难治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希望。我们目前已经有13位患者参与了该研究,其中11位患者的疗效显著,总体有效率达到70%以上。这些数据非常鼓舞人心,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临床研究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至于入组条件,通常要求患者为初治患者,年龄在75岁以下。另外,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虽然暂时未被纳入该研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我们也可能为这些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此临床试验的信息,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觅健健管师了解详情,咨询入组。


扫码添加健管师


专家寄语

肺癌虽然是恶性疾病,但随着医学的进步,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我们也有信心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如今,肺癌已经逐渐成为可以通过慢性化管理来延长生存的疾病。希望大家能够对未来保持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迎接更多的生活时间。


徐海鹏 教授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秘书
福建省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
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CSWOG青年委员会委员
吴阶平基金肺癌MDT专业委员会干事
福建省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扫码下方二维码可观看直播回顾


肺癌

相关好文

新药来势汹汹,40%患者肿瘤大幅缩小或消失!最凶险的肺癌迎来首款靶向药

从绝望走向希望的肺癌患者!肿瘤专家解答长生存的关键因素

不要去!突然“爆红”的哀牢山,肿瘤患者不要去!不是因为神秘生物



内容制作

温馨提示: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封面图片:觅健

责任编辑:觅健小李




点击下方关注,了解更多抗癌知识

👇


肺癌康复圈
每天发送肺癌科普知识、分享病友经验,关注肺癌患者的生存健康,陪您一起回归美好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