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再过两周,美国大选即将决出胜负。
在两位候选人中,川普总统多年来,一直在被铺天盖地的左媒持续不断抹黑构陷,被说成撒谎精、变态狂、重罪犯、独裁者、法西斯。
相反,他的对手卡马拉女士,自从被黨内大佬推上候选人宝座,所有下流媒体就“不约而同”一起帮她涂脂抹粉、极力包装。似乎她就是美利坚新一代伟光正的领导人。
但是,美国选民们会买账吗?他们究竟会相信谁、选择谁呢?
有趣的是,总统竞选有点儿像一种良币驱逐劣币的游戏。因为:
毫无疑问,对于一种毫无信用基础的劣币,即使再对其大力吹嘘、极力粉饰、强行推广,市场也不会买账。而只有信用好、价值高的货币,才能最终被市场所认可和青睐。
因为,信用是货币的基石。同样,只有讲信用、重信誉的候选人,未来才有可能担当大任、成为领袖。
货币是一种有关信用的游戏,而美国的大选,同样是一场关于人品的考验、信用的博弈。让我们拭目以待川普总统的最终胜利。
货币的演化
一部人类社会的信用博弈史
文 | 立峰
有人说,世界历史就是一部货币的历史。货币不仅仅事关商业活动,更是维系社会、推动文明的一种古老的魔法。因为,
1、对于小民百姓来说,货币既能让人摆脱眼前的苟且,更给人向往诗和远方的自由。
2、而对于统治者来说,货币既是维系政权、实现统治的工具,更是彰显尊崇地位、承载无上权力的载体。
因而,在古代西方,铸币上通常印着君主的头像;而在华夏帝国,铜钱上也同样刻着皇帝的年号。
可以说,货币在社会和历史中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所以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
而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的变化,不但是关乎帝国兴衰、王朝更替的重要变量,更是决定历史进程和方向的关键因素。
然而,我们是否真的了解,货币究竟是什么呢?
1、货币的虚和实?
亚当·斯密在经济学巨著《国富论》里,是从“实物”角度来理解货币的。他认为,货币是一种被用作交换媒介的东西,或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但是,亚当·斯密在货币问题上,却犯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因为:
⑦ 今天网络上流行的种类繁多的数字货币……
虽然,人们通常认为货币是有形的,是被用做交易媒介的某种实物。但是,以上种种在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货币或准货币,都能清楚表明同一件事,即:
也就是说,货币的本质是债务,而货币的核心是信用。
无疑,历史上曾有过很多形形色色、以实物形式存在的货币,比如教科书中常提到的贝壳、大宗商品、金银铜贵金属等形式的货币,都是有形的实物货币。
至于信用货币的通行,则是很久以后的事儿了,比如纸币、法币,甚至信息时代的数字货币。这些货币本身并没有价值,而是纯粹作为某种用于价值交换的信用载体而存在的。
传统经济学认为,货币是某种有形的东西,信用和债务是由货币衍生而来的;但实际上,债务和信用才是货币的本质,而货币只是跟踪记录经济活动中债权债务关系的工具。
或曰,认为货币产生信用,只是一种错误和直觉;而认为信用产生货币,才有关货币的真相和常识。
2、货币的本质
关于货币究竟是实在的、还是虚拟的,在17世纪的英国议会发生过一次大辩论,辩论双方都十分有理有据。
在17世纪,英国通行的银币是由政府统一铸造的。但时间一长,银币会在流通中被磨损,甚至被故意偷锉剪切,导致银币含银量严重下降。于是,短斤缺两的劣币便充斥市场,而足额银币则沉淀于民间,很难重回流通领域,从而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货币危机。
于是,英国议会提起了重铸货币的议案。但在如何重铸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比如:
也就是说,洛克认为钱是金银,信用只是货币的延展;而朗兹认为由政府发行的钱,本身就代表了信用,货币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征。
这就是货币的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区别。
如果用现代货币理论来评判这场辩论,显然朗茲是正确的,现代社会几乎所有货币都是用纸做的。因为,
只要仔细想想,其实,债务和信用根本就是同一件事,因为:
1、所谓的信用卡,其实也是债务卡。而信用卡的级别越高,就表示它能透支的债务额度越高;
2、一个人的信用记录,即表示他的还债记录,能够按约定归还更多债务的人,他的信用等级也就越高;
3、信用的扩张就是债务扩张,等等。
然而,在英国议会赢得那场货币大辩论的,却是洛克的货币实物主义的观点,以至于这种观点流传至今,成了经济学的常识。因为,它被亚当·斯密写进了经济学巨著《国富论》,并被广为传播。
而时至今日,关于货币的经济学常识,若用最精简的语言概括,则是:
货币的本质是债,债的本质是信用。
而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货币,则是围绕信用展开的一种游戏。
那么,信用究竟从哪里来呢?
3、信用从哪里来?
在古代社会,货币的信用大多都来自于币材本身,也就是金银铜本身的价值。因为,
因而,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市场交易中的贵金属本身的价值就是信用。在古代中国,因为严重缺乏金银矿产,长期使用的都是铜钱。而古代欧洲的银产量较中国稍稍充足,因而货币以银币为主。
然而,在中世纪的欧洲,金银等贵金属同样十分短缺,以至于市场上没有足够的、用来流通的货币。同时,在欧洲封建制下,封建诸侯领主一盘散沙,世俗国王不具备足够的信用,也无法发行拥有信用、被市场接受的统一货币。
正是因为这种种因素造成的货币短缺,才严重限制了中世纪欧洲商贸经济的发展,这才有了长达千年的黑暗中世纪。
与此同时,货币短缺的问题在中国北宋更加突出,北宋的商品经济发达,市场交易规模增长很快。但中国的铜矿资源本就不足,加上各种原因的铜币流失,市场上流通的钱币远远无法满足交易需求。这就为纸币交子的诞生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遇。
北宋交子发源于四川民间,是全世界最早的纸币。当时中国普遍缺铜,而四川更甚,因而只能使用沉重的铁钱。交子正是市场为了应对铁钱造成的交易不便,而催生的一种权宜之计。
起初,交子只是一些钱庄开出的铁钱存款凭证,即某些钱庄自己的债务凭证,仅代表其商业信用。但交子一经出现,便满足了民间贸易流通的迫切需求,迅速在四川地区、乃至北宋全境流行开来,一发而不可收。
但民间钱庄商业信用毕竟有限,若仅在四川一地,兴许还能应付,但随着交子的使用范围和规模的扩大,风险便不可避免出现了。
而这时的北宋朝廷,早已领教了纸币交子的神奇,便不失时机接管了濒临崩溃的交子,并以朝廷信用为其背书发行了新的官交子。官交子不但让纸币起死回生,还因为官方背景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也令北宋商业经济錦上添花、更加繁荣。
但当时富裕的北宋,始终遭受着来自西夏、契丹、金国等北方游牧政权的重重威胁,朝廷不得不花费巨资、时刻战备。然而,打仗就得花钱,花钱就得增发货币,增发就必然引起货币贬值,而贬值的货币会立即被市场唾弃,于是朝廷又不得不重发新的货币。
就好像民国时期,当法币烂大街,政府就只得发行金圆券取代法币。而北宋的交子后来同样被“钱引”取代,再后来又有了会子、关子,直至纸币的信用丧失殆尽。
交子的出现只是一种历史的偶然,它背后是民间钱庄、北宋朝廷的信用。然而,当交子的流通规模越来越大,当商业信用、乃至朝廷信用都难以支撑巨大的经济体量时,交子便惨遭淘汰。而与交子一起陪葬的,则是整个的北宋王朝。
可见,货币的本质是债务,而信用则表示借债人(发钞者)的偿债能力,以及市场对这种能力抱有多大的信任。比如,
1、一开始,交子的信用来自顾客对钱庄的信任,其中既有其对钱庄规模实力的信任(即有形财富的信用),也有因为熟识而对钱庄老板产生的信任感(即无形的人品能力)。
2、而当交子慢慢在四川流行,交子的信用就从熟人之间的信任,转移到了市场对本地区金融行业的整体信心。
3、但当行业信用出现问题,北宋朝廷用政府信用作背书重新发行的官交子,因被赋予了强有力的官方信用,而获得了价值的提升。
4、因而,当官交子作为一种货币被市场广泛认可,其信用便转移至人们对北宋朝廷治下的庞大社会网络的信任。
然而,当朝廷滥用了市场的信任、透支了自身的信用,而大肆超发货币、抢劫民间财富、导致经济危机时,当整个治理体系出现问题、难以为继时,随之而来的就一定是信用的坍塌、货币的崩溃。
因而,之所以洛克和斯密倾向于货币是有形的金银,而非政府的信用,原因正是来自于他们对政府信用的最为深刻的不信任。
那么,政府的信用到底值不值得信任呢?由北宋的纸币交子可见,答案是否定的。
但有人说,政府与政府不同。北宋专制帝国的朝廷,相比于英国君主立宪的政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毫无信用可言,而后者有了议会的监督,有了一套问责机制,一定信用更好,更值得信任。
然而,这同样是一个误会。无论东方西方、何种制度,虽然程度有所区别,但政府信用从来都是靠不住的。
姑且不论北宋这样的古代专制朝廷,所发行的纸币一定存在着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就算近代所谓民主国家,因货币超发导致社会危机的例子依然比比皆是。比如:
当时全球的信用体系、货币制度,实行的几乎都是金本位制。在金本位制之下,国家发行的法币,本质上都是黄金借条。这时,市场上流通的虽然不是金银,而是各国政府发行的法币,但这些纸币所承载的,应该是国家承诺用法币回兑金银时,绝不耍赖的信用。
那么,国家究竟会耍赖吗?当然会啊。
当民众把黄金都借给政府,让政府发行法币替代黄金之后,哈耶克说,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抢劫就开始了。
事实证明,所有政府的信用都完全不能和黄金相比,只要政府一旦垄断印钞权,就一定会出现货币超发的情况。
这就是至今还有人主张回归金本位的原因,这也是有个名叫中本聪的人创造比特币的初衷。
虽然,金本位下的货币超发形同政府抢劫,但是毕竟,纸币还假装是有黄金储备作为支撑的,直到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美元正式与黄金脱钩,各国的法币就彻底失去了锚。于是,国家信用就成了货币价值的唯一来源。
但是,国家有信用吗?
事实是,在货币失去锚之后,各国政府就甩开膀子印钞了。就算号称信誉最好的美国,从1971年至今,时间仅过去了50多年,金价就从当时的35美元一盎司,涨到了今天的2721美元,足足贬值了77倍。至于其它国家的货币贬值幅度,相比于美国,只能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4、信用值多少钱?
货币的本质是债,而债的本质是信用。人类社会的一部货币演化史,不过是一场又一场关于信用的博弈。
无论货币是贝壳、谷物、金银、或纸张,之所以能够被接受,是因为人们相信货币背后的信用,是信用赋予了货币相应的价值。
中国有句老话叫“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看似是人的道德规范,似乎与物质利益无关。然而,信用能给人带来的,却是真实、且长久的价值。
正如承载信用的货币,一个有信誉的人给他人带来的,是稳定的预期、有益的合作,因而他就能够组织整合资源,为合作者赢得丰厚回报。一个有信誉的人,本身就自带着货币属性。
国家政府同样如此,如果政府有信用,就能够凭借国家信用发行有价值的货币,货币就能无中生有;相反,如果政府没信用,发行再多货币也没人领情,货币有也等于无。
只有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才能获得信任、创立公司、组织协作、领导国家,为更多人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样,只有负责任、守信用的政府,才可能发行价值稳定、受到市场追捧的良币。
再过两周,美国大选即将决出胜负。
在两位候选人中,川普总统多年来,一直在被铺天盖地的左媒持续不断地构陷抹黑,被说成撒谎精、变态狂、重罪犯、独裁者、法西斯......
相反,他的对手卡马拉女士,自从被黨内大佬推上候选人宝座,所有下流媒体就“不约而同”地帮她涂脂抹粉、极力包装,似乎她就是美利坚新一代伟光正的领导人。
但是,美国选民们会买账吗?他们究竟会相信谁、选择谁呢?
有趣的是,总统竞选有点儿像一种良币驱逐劣币的游戏。因为:
毫无疑问,对于一种毫无信用基础的劣币,即使再对其大力吹嘘、极力粉饰、强行推广,市场也不会买账。而只有信用好、价值高的货币,才能最终被市场所认可和青睐。
因为,信用是货币的基石。同样,只有讲信用、重信誉的候选人,未来才有可能担当大任、成为领袖。
信用是货币最深厚的基石,货币是一种有关信用的游戏。而美国的大选,同样是一场人品的考验、信用的博弈。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