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矛盾系列:伊斯兰恐怖主義的源起

文摘   历史   2023-12-27 21:30   美国  

导读:奥古斯汀说,世间没什么东西生来就是邪恶的。恶是因为善的缺失;正如黑暗是光明的缺失。同理,机体若不适应环境、健康失衡,细菌病毒便会趁虚而入。

伊斯兰恐怖主義的源起同样如此,自19世纪末,当全球化的浪潮深深介入中东地区,让阿拉伯人在现代价值、西方霸權和民族主義等新思潮的冲击下苦苦挣扎时,恐怖主义便在他们日积月累的失意与无奈中,趁机滋生、并野蛮生长起来。

而从犹太人这边看,按犹太经典《巴比伦塔木德》的说法,犹太人除非得到上帝的指引和救赎,否则不能主动回到先祖之地。而犹太复國者擅自动用武力,强行回到巴勒斯坦,试图将命运掌握在人的手中,这就违背了犹太教的本质。

而犹太人始终命运多舛,不但在欧洲长期遭受排挤打压,如今在建立犹太國家以色列后,仍然四面受敌不得安宁,原因也许就在于此。

上帝为世界制定了法律:隐藏于大自然中的法律,叫自然规律;而上帝为人类制定的律法,即自然法。从國家民族,到每一个人,获得救赎的唯一途径,就是顺应自然规律、遵循上帝的律法;那些无法认识到自身的有限,狂妄自大、胡乱折腾的人,注定会受到上帝的惩罚。

巴以矛盾

伊斯兰恐怖主義的源起


 | 立峰



市面上关于巴以矛盾原因的解释太多了,它们或简单粗暴,或不得要领,比如:
1、这是两种宗教间的缠斗;

2、这是不同民族间的博弈;

3、这是因石油引发的冲突——即以色列背后的西方大國,与中东的阿拉伯产油國之间的利益纠葛

4、这是一场现代与传统的意识形态大战——即以色列实行的现代憲䈣泯主製度,与伊斯兰䈣教合一的传统的治理模式间的不兼容。

5、抑或,这是在欧洲长期遭受歧视、排挤、压迫、乃至被种族屠杀的犹太人,万般无奈之下涌入中东,在阿拉伯人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國家,用早已被國际社会唾弃的殖民手段,占领当地人的家园,并回过头来歧视、排挤、打压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这样一个冤冤相报的故事

不得不说,巴以问题远非宗教民族矛盾那么简单,也早已超越了土地纠纷领土争端的法理范畴;在巴以关系百年来的演化中,还夹杂着世界大战、石油资源、地理枢纽等许多不容忽视的要素。
这块原本阿拉伯人的土地,早就身不由己地成了文明冲突的焦点、大國博弈的战场、各方争夺的热点。比如:

1、在一战中,英國把阿拉伯人当作棋子,打败了奥斯曼帝國。随后,立马背信弃义,把阿拉伯人凉在一边,扭头就跟法國一起把中东这块肥肉给瓜分了。是否因为一战期间,中东地区就已经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储备呢?

要知道在那以前,那块地方并不存在伊拉克、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中东小國。只要看一眼它们的國界线,就知道那不是自然形成的,事实上,它们就是英法在会议室里,在地图上比着尺子用红蓝铅笔拍脑袋随手给画出来的。

对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来说,不安定因素大都是國家大、民族小。因一國之内有许多少数民族,才有了各种矛盾。比如曾被称为欧洲火药桶的巴尔干地区

而对中东那一大串阿拉伯國家来说,情况正好相反。他们问题恰恰是民族大、國家小。比如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与其它阿拉伯人相比,他们语言历史文化宗教全都是一样的。而现在的中东,却成了全世界的火药桶

2、在二战结束、以色列建國后那段时间,世界进入了冷战格局。以色列和周围的阿拉伯國家,都不可避免受到了美苏两大巨头的裹挟。他们为了寻求自保,也为了获得战争援助、國际支持,不得不在美苏之间选边站队,这就让中东本来就错综复杂的矛盾,变得更加一团乱麻

3、当中东这块肌体,在内部矛盾和国际乱局的共同作用下,变得病态而失衡,越来越不健康时,恐怖主義的病毒也就趁虚而入、在中东地区野蛮生长、大肆发作起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病毒蔓向全世界蔓延,伊斯兰恐怖主义也就成了人们眼中的一种难以治愈的现代顽疾。

中东地区,本来就是一块是非之地。它作为欧亚非三大洲的枢纽地带,历史上就曾经被各路人马轮番占领、被各方势力不断觊觎;直至近代,又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石油,便更成为了各方争夺的焦点。

巴以问题,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诸多矛盾,相互交织、不断发酵的结果;时至今日,才酿成了当今世界一个令人绝望的、近乎无解的难题。

再次申明:

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是一个有机的超级复杂系统,影响历史进程的,往往是无数变量的共同作用。而牵动着世界神经的中东和巴以问题,更是如此。
我研究这些问题,只是试着在历史与现实的重重迷雾中,梳理出几条有迹可循的线索,寻找到一些符合逻辑的解释。而对卷入其中的各方,我既无法判断善恶,更不想选边站队。而人的看法也总是在变。事实上,在查找资料的过程,我一直以来的某些固有的看法就已经有所改变了。

诚如维尔·杜兰特所言,历史大部分都是猜测,剩下的那点儿是偏见。而基督教认为,人既不配、也不能分辨善恶

问题是,无论我们支持谁或反对谁,这世界压根儿就不在乎。而我观察历史的动机,也仅仅出于好奇,就想看看上帝他老人家究竟是怎么出牌的。

一般来说,决定一个民族或國家命运的,除了自身的民族性格,另一个无法逃脱的因素,就是时代的潮流、历史的大势。

这个系列的前两篇,我关注的是犹太和阿拉伯两个民族自身的情况,即所谓的内因;在本文中,将试着从历史走向國际环境的角度来解读中东,看看它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这样一种痛苦而尴尬的局面的。

1、帝國统治 🆚 民族國家

中东的主人,长久以来都是阿拉伯人。当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阿拉伯人就在这里建立过多个大帝國。后来,小亚细亚的突厥人建立了奥斯曼帝國,在中东实行了长达500年的统治,直到它一战战败后解体。但居住在中东的,始终是阿拉伯人。

有种观点认为奥斯曼帝國是一个无法复制的奇迹,因为在它500年的统治期间,无论是现在被视为恐怖主義大本营阿拉伯半岛,还是曾经被称为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都长久地维持了各个宗教与诸多民族间的和平共处。

然而,当一战导致帝國的崩溃,从旧帝國的废墟中新诞生出一大堆民族國家后,原来风平浪静的几个区域——中东、巴尔干和北非,就始终不曾太平过。直到今天,依然是冲突频发、动荡不断。~~这种现象颇耐人寻味。

现在,我们对民族國家早就习以为常了,但在一战后民族主義刚被放出牢笼时,就让人见识了它天良丧尽、残暴无比的一面。比如,

当一战后几大帝國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十几个新的民族國家。在战后分大饼时,战胜國对领土难免贪心不足、多吃多占,这就让一國之内的少数民族倒了大霉。因为,他们大多是属于原来敌对阵营的,便理所当然地成了被迫害的对象,动荡和劫难也就在所难免了。例如:

1、一战后的土耳其和希腊,就相互对居住于本國境内的对方族裔群体大开杀戒、无情清洗,被屠杀和逃难致死的人数多达上百万。有种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是,法西斯主義最早起源于土耳其。

2、一战让德國失去了1/8领土,也让被划到别國的1300万说德语的人口就成了受尽欺负的少数民族。这成了日后德國纳粹崛起的直接诱因。

不得不说,这就是泯族國家的逻辑。而帝國统治却宽容得多,比如:

1、帝國统治建立在效忠的基础上。臣民之所以效忠皇帝,是因为皇帝有义务为他们提供保护;而臣民作为回报,则必须向皇帝交税。

奥斯曼帝國地域宽广,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内部民族宗教众多,所以帝國始终对民族和宗教秉持十分宽容的态度,并且在各地推行地方自治

而当时另一个帝國即奥匈帝國,同样对各个民族非常公平,对于少数民族甚至还有倾斜和补偿。各民族不分大小,都得到了真正的平等和尊重。比如,

20世纪初的维也纳議会,绝对是当时的一道风景,议员们光语言就五花八门,有德语、捷克语、波兰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斯洛文尼亚语、俄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 爱用啥用啥,议会也不提供翻译,听不听得懂都自己负责。

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这种统治模式,被认为是人间典范、欧洲之光。因而一战前的30年间,它曾一度是欧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而维也纳也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全欧洲的首都,各路人才精英争相汇聚于此,可谓群星璀璨、流光溢彩。

值得一提的是,奥匈帝國时期也是犹太人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佛洛依德、茨维格等大量著名的犹太学者。但等一战后搞了民族國家,犹太人的待遇就急转直下了,甚至,沦为了被屠杀的对象。

也就是说,帝國统治者一般只追求权威,它是容忍、甚至保护宗教和民族的多样性的。

1913年的维也纳


2、而民族國家的统治,则是建立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的,讲究的是内部的纯粹和单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因而,民族认同是建立在对外部的仇恨和恐惧之上。而且,与帝國模式下的分權自治不同,民族國家模式反而更强调自上而下的控制

犹太人最初计划到巴勒斯坦复國,想要建立的就是一个属于犹太人的民族國家。等到一战后土耳其、希腊、波兰、罗马尼亚等國开始了对少数民族普遍的屠杀和迫害,特别是他们在二战遭遇了纳粹的种族屠杀后,犹太人建立民族國家的信念,就变得更加坚定了。

帝國时期的阿拉伯人,并没有基于民族的身份认同。他们的身份标记,只是基于部落的血缘,以及基于宗教的逊尼派或什叶派。

但在一战中,英國在奥斯曼后方搞事情,成功煽动起了阿拉伯人的民族主義情绪,给钱给武器不说,还为他们派来一个軍事顾问,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并且还曾信誓旦旦地许诺,战后要帮他们建一个大阿拉伯國家

然而,阿拉伯人浴血奋战换来的,却是英國人的背信弃义。英國本来答应要给阿拉伯人一个完整的大馅饼,后来却改成了一个切成六块的披萨,英國法國抢先分走了五块,只剩下最后一块,还送给了以色列。

因为当时,在英法等大國眼里,只要是欧洲之外的其他地方,國界都是不存在的。虽然,那里明明摆着一个古老的奥斯曼帝國,但在英法看来,那不过是一块块等待被占领土地。在一战激战正酣的时候,英法就早已经私下签约把它们全部划瓜分了。

现在的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约旦、黎巴嫩、也门、利比亚等阿拉伯國家的疆域,就是当年英法关起门来随意切割的,完全没考虑具体的种族和宗教因素,这为中东日后的动荡留下了重大隐患

英國策动阿拉伯人起来反抗奥斯曼时,阿拉伯人并不知道,与英國人合作,即便打赢了战争,他们也将一无所得。而更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阿拉伯世界在好不容易脱离奥斯曼帝國的统治后,非但没有获得期待中的和平,反而陷入了一百多年的劫难。

而泯族國家的建立,正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所说,需要建立在“共同想象”的基础之上。

当复杂的、有机的阿拉伯社会,像比萨那样被西方随意切割成小块以后,就造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2、什么是泛阿拉伯主義?

英法为了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中东地区捣糨糊,战后又将它当成披萨给随意切分了。这究竟引发了怎样严重的问题呢?

我们知道,一战以后最有影响力的主张,就是美國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提出的14条,里面全都是些高大上的主张,其中有两条重要内容是:

1、禁止國家间的秘密外交,不许再在桌子底下搞阴谋;

然而,英法瓜分中东,恰恰是大國桌子底下的秘密外交,但巴黎和会基本就是英法美三家说了算,中东这块到嘴的肥肉怎么能放弃呢?毕竟,漂亮话只是用来装装门面的。而这,却为日后中东的持续动荡埋下了一个大雷。

2、民族自决,即以民族自决方式决定本民族的未来。也就是说,各民族可以想獨立就獨立。

于是战后,从奥斯曼帝國奥匈帝國崩溃后的废墟上,就诞生了很多新的民族國家,最典型的要数巴尔干地区

但在以前帝國时期,各个宗教和民族都是混居的,哪儿有那么泾渭分明?所以这些新國家的问题,大多出在一國之内的同质化不够,即因民族差异而产生诸多國内矛盾,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國内少数民族的迫害

简言之,大多数國家的问题是國家大、民族小。而各國在建立民族國家的过程中,所引发暴力与积怨,恰恰为二战的血腥与残暴做好了准备。

1919~1922年希土战争

所以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这世界上90%的坏事都是好心人干的。而坏事中最坏的那部分100%都是好心人干的。这话用在威尔逊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理想主义害死人。

然而,中东地区的问题却正好相反。一战以后,中东被英法随意切成披萨,事后却发现,被切开的披萨与披萨之间,却几乎谈不上有多少差异。

因为,所谓的民族國家,不过是一种共同想象,想象自己的历史、文化、语言、宗教、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都和邻居的有所不同,将所有差异打个包,就形成了所谓的民族性

但在中东的一大串小國,又发现彼此的历史记忆、语言、宗教、习俗全都一样的,那英法你划定个國界,又有什么道理呢?这难道不是帝國主义分化我们阿拉伯人的阴谋吗?

正因为中东各國本来就没有稳固的根基,所以泛阿拉伯主義的主张才越来越甚嚣尘上起来。而且,二战过后,巴勒斯坦又多了一个以色列國,问题就更加复杂了。

因为,阿拉伯人认为,英法不但想分化我们,还处心积虑地把以色列当成一个楔子,插进中东心脏耶路撒冷,足以证明他们还有更大的阴谋。

照理说,来了个以色列,阿拉伯人就应该变得团结呀?不是说“兄弟阋于墙,共御外辱”吗?然而,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阿拉伯人的矛盾反而加深了。因为,

阿拉伯联盟表面上同仇敌忾,摆出一副誓死消灭以色列的架势。但是暗地里,他们却勾心斗角、谁都不服谁,所以大多出工不出力,心里打的都是自己的小算盘。

因而,面对齐心协力、拼死抗争的犹太人,一开始占据绝对优势的阿拉伯联盟,始终都处在一种相互猜忌、各自为战的窝里斗状态。五次中东战争,看似都因巴勒斯坦而起,却从没真正帮到巴勒斯坦人。

于是,以色列就像一根拔不掉的刺,激化了阿拉伯各國的矛盾。更为麻烦的是,越是打不过以色列,泛阿拉伯主義就越有市场,阿拉伯人也变得越激进,越觉得这全都是帝國主义的阴谋。
所以,叙利亚和伊拉克都是复兴黨掌權。他们的口号就是:一个阿拉伯民族,肩负同一永恒使命。因为,谁要是不迎合这样的泛阿拉伯思潮,就根本没有上台的机会。
曾经的埃及总统纳赛尔一直都梦想着当上这个大阿拉伯的领袖,而且还真的一度把叙利亚合并了进来,叫做阿拉伯联合共和國,这也算是对建立大阿拉伯國家的一次实践。
为了迎合这个大阿拉伯的思潮,曾经的ISIS,还推倒了伊拉克和叙利亚边境的界桩,想要建立一个“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共和國”,将现在的叙利亚、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合在一起。至于以色列,当然是一定要灭掉的。
不得不说,正是这种泛阿拉伯主義的思潮,让阿拉伯世界对于西方的仇恨愈演愈烈。它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仅战胜不了以色列,反而加深了中东各國之间的猜忌与隔阂。

而阿拉伯世界这种无比拧巴的大民族、小國家的状态,就成了中东地区的一种特殊困境。而这也恰恰是解读中东问题的一个很好的视角

目前正在持续的哈以战争


3、恐怖的源起

平心而论,阿拉伯人并非天生暴力。但是:

1、一战后,阿拉伯人惨遭英國人的背叛,他们建立一个大阿拉伯國家的梦想破灭,中东被裂解成了一串小國。

2、更让人沮丧的是,在一战前后犹太复國运动时期,巴勒斯坦人还面临着家园被占的困境。
3、加上他们对西方现代民族國家模式不理解和不适应,从而引发了与英國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无数矛盾。

于是,绝望中的巴勒斯坦人便开始诉诸暴力

这时,犹太人表现的却很精明,比如:

1、他们有意对暴力采取了克制,在英國人面前当个乖宝宝。

2、另一方面,犹太人又在暗地里花钱,使劲挑拨巴勒斯坦几大家族的矛盾,在敌人内部搞分化,让他们陷入长期内耗之中。
这就让巴勒斯坦精英在英國人面前显得毫无章法、一盘散沙,对本地的治理也既没有纲领,更没有组织。

犹太人则正好相反,在一战后英國刚刚托管巴勒斯坦时,犹太人就成立了犹太事务局,全面配合英國的管理。

1918年犹太复国者委员会
右二是魏茨曼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人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没有一个阿拉伯人自己的管理机构。
非但如此,后来在阿拉伯人内部,竟然形成了一种谁敢跟英國人合作谁就是巴奸的局面。

总之,对现实越是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巴勒斯坦人的表现,反而变得越激进,暴力水平也越高。但是暴力只能激起更多的暴力。

1921年英国托管时的巴勒斯坦


面对令人绝望现状,英國人也不是没努力想办法。比如阿拉伯人在1936年发动大起義之后,1937年,英國就组织委员会提出皮尔方案,提出给犹太人25%的领土。

对此,犹太人倒是接受,但是巴勒斯坦人却拒绝了。他们已经陷入了一种广场困境也就是说,只有最激进的人才能获得民意。

1948年,联合國181号决议,决定巴以两國分治,并划给以色列53%的巴勒斯坦土地,以色列再次欣然同意;巴勒斯坦却再次拒绝。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五战五胜。

1988年,巴勒斯坦人百转千回,终于按照西方标准建立起了巴勒斯坦國;1993年,又与以色列签订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奥斯陆协议》,但该协议因为执行层面的千疮百孔,最终宣告破产。

2006年,也就是阿拉法特去世后的仅2年,主张暴力的哈马斯就通过選举成功夺權。哈马斯是國际公认的恐怖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就宣称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今年10月,哈马斯再次忽然对平民发动恐怖袭击,其残暴行径再一次洞穿了人性的底线。

4、恐怖主義的发展壮大

阿拉伯世界对整个西方的仇恨,就是在他们屈辱的历史、落后的经济、失意的现状、以及战争的屡战屡败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泛阿拉伯主義当然也是一大不稳定因素
但不幸的是,阿拉伯人越是打不过以色列,这种泛阿拉伯的思潮就越是被强化,时至今日阴魂不散。

巴勒斯坦人一开始还有点盼头,但架不住跟以色列一打就输。最后,他们终于明白了,除了自救,谁都指望不上。但巴勒斯坦又哪里打得过?軍队武器统统跟不上,人口也大半沦为难民跑了,不可能是以色列的对手。

无奈之下,巴勒斯坦人就只能动用非对称战争手段了,这就是巴解组织法塔赫哈马斯的由来。结果,人肉炸弹、绑架人质、劫持飞机… 这些恐怖手段一用,阿拉伯人的形象就彻底玩完了。

凭良心说,在巴勒斯坦建國前,國际社会谴责归谴责,但对于巴解组织人们普遍还是同情大于仇恨的。毕竟,即使承认1948年联合国分治方案,巴勒斯坦也是家园被占的一方,是被欺负的弱势民族。

然而,阿拉伯恐怖主義从一开始只是对付以色列,发展到美國的911、巴黎的连环恐怖袭击… 除了当年的法塔赫、哈马斯,后来又有了本·拉登、ISIS… 范围越来越大、动静越闹越凶,直到后来无法收拾的地步。

但又是为什么,阿拉伯人搞恐怖主义,从小打小闹地对付以色列开始,后来变本加厉,发展成为大规模、有组织的恐怖主義了呢?答案很简单——冷战。

冷战规则很简单:就是在美苏之间选边站队

埃及总统纳赛尔还曾经一度试图去寻找一条中间道路,即所谓的不结盟,但是走不通。在战争阴影和激烈对抗中,最终每一个阿拉伯國家都被迫站队了。比如:

1、阿富汗、叙利亚、埃及、伊拉克、阿尔及利亚、也门和利比亚,这些國家站蘇联;

2、突尼斯、黎巴嫩、摩洛哥、约旦、沙特,这些國家站美國。

1979年,蘇联又好死不死入侵了阿富汗,开启了长达10年的阿富汗战争。最后,虽然以蘇联撤军,阿拉伯世界获胜收场。但这却为冷战格局下的阿拉伯世界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即伊斯兰极端宗教势力的抬头

阿富汗对抗蘇联,在阿拉伯世界被定义为圣战。于是蘇联的死对头美國,便暗地里出钱出武器、不遗余力地鼓动阿拉伯人奋力抵抗蘇联。很像当年英國鼓动阿拉伯人抵抗奥斯曼。

于是,极端宗教组织的领袖就得到了大量的资源;手里有了钱和武器,他们也就获得了更大的權力和影响力。于是,极端分子们便热热闹闹建起了征兵站和训练营,为阿富汗战场培养圣战士。

就这样,以前八竿子够不着的激进分子就齐聚阿富汗,这就算找到组织了。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就是阿富汗战争的直接产物

1979~1989年苏联的10年阿富汗战争
2001~2021年美国与基地组织塔利班20年的反恐战争


1990年,伊拉克因为油价暴跌、國内矛盾激化,发动吞并科威特的战争,引发了國际社会的强烈反对。1991年,在联合國的授权下,以美國为首的多國部队对伊拉克发起軍事打击。

不料萨达姆趁机胡搅蛮缠,说要他撤出科威特可以,只要以色列同时从巴勒斯坦被占领土撤走就行。你们联合國也好、美國也罢,都不要搞双标。

其实连萨达姆自己也知道,这不过是一种借口和耍赖,不料却在阿拉伯世界引发了广泛的支持和同情。在这种民意下,美國虽然在軍事上取得了海湾战争的完胜,但䈣治上却输得很惨。

于是,整个阿拉伯世界反美情绪高涨,本·拉登们也开始蠢蠢欲动,后来他们炸使馆、炸軍舰,越闹越大,直到9·11。

无疑,9·11成功地激起了所有美國人的愤怒,小布什总统曾多次在演讲中使用“反恐战争”一词,表明将对恐怖组织进行不遗余力的打击报复。

海湾战争 美國吊打伊拉克

但是美國的报复,又对阿拉伯的生态圈,造成了史无前例的破坏。因为反恐战争与正常战争相比完全不同。比如:

1、海湾战争美國从軍事上打垮伊拉克,完全没有问题。因为只要打掉一國的䈣府,即实现斩首,便大功告成。

2、但是,“基地”却不一样,它是去中心化的海星型组织,你砍掉了海星的一个支,它并不会死,而是会变成两个海星,越打越多、没完没了。

而美國的持续打击,事实上造成了“基地”组织的分散。本·拉登还没抓到,就冒出了个扎卡维;炸死扎卡维,又出来一个巴格达迪。阿富汗的塔利班、巴勒斯坦的哈马斯,新闻里究竟出现过多少类似坏蛋的名字,我们早就记不住了。

事实证明,美國人对恐怖主義的出手越重,恐怖组织就变得越是分散和去中心化,即便今天ISIS的地盘已被夺回,也不代表他们被剿灭了。现在以色列发誓要消灭哈马斯,而未来结果怎样,完全不容乐观。

5、怎么办?

按照犹太经典《巴比伦塔木德》的说法,犹太人除非得到上帝的指引和救赎,否则不能主动回到先祖之地。而犹太复國者却擅自动用武力,强行回到了巴勒斯坦,试图将命运掌握在人的手中,这就违背了犹太教的本质。

上帝为这个世界制定了法律:隐藏于大自然中的法律,叫自然规律;而上帝为人类制定的,即自然法。而所有地球生物,小到病毒、大到人类,只有遵守了上帝的法律,才可能生存发展繁荣。

比如,大象的体量再大、能力再强,照样无法战胜蟑螂老鼠;而人类再智慧再多、手段再高,对细菌病毒依然束手无策。因为所有生物都是有限的,只有上帝才是真正的掌權者。

因而,以色列和它所代表的西方世界,与巴勒斯坦一边的阿拉伯世界,如果始终自以为是正義的一方,不惜动用暴力、甚至恐怖手段,冤冤相报、以暴制暴,妄图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巴以问题就永远找不到出路。

归根结底,巴以问题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事儿,外部世界只要介入,无论是早期的英法,还是后来的联合國和美苏,抑或其它的阿拉伯國家,把自己搅进去的结果,都只能把问题变得复杂化;最后无一例外,都将一无所获,甚至陷入泥淖。

美國在特朗普任总统期间,不但有效节制了ISIS,还主动从叙利亚撤军,也许就是要交回中东问题的处置权,有什么问题由他们自己处理解决。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在整个巴以问题中,以色列绝对正義吗?1947年联合國181号决议一定合法吗?联合國是否有權用一纸决议,就把巴勒斯坦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划拨给以色列人建國呢?~~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

联合國这样做,是出于对二战时犹太人惨遭屠杀的同情不假,但支付代价的却是巴勒斯坦人

然而今天,即便巴勒斯坦人有再多的怨言,在以色列建國70多年时,数百万犹太人在以色列的國土上辛勤耕耘建设了70多年后,这片原来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已经在法理和事实的层面,全都属于以色列了。而任何恢复原状的可能性,也早已随风而逝了。

也许,人们唯一应该做的,就是互相承认现状、放弃偏执,共同寻求和解的出路与和平的契机。因为,只要巴以冲突还在继续,巴以双方就都不可能成为赢家。

巴勒斯坦人而言,如果任由恐怖组织继续作妖,他们就逃脱不了成为炮灰的命运;而以色列人即便得到了土地、建立了國家,如果他们将持续生活在挥之不去的恐惧里,生活在邻居们的仇恨中,也永远不会有任何幸福可言。

今天,巴以问题的出路已经难以预测了,但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仇恨的火焰,无法用鲜血浇灭。

下一篇是本系列最后一篇,我想重点讲讲犹太人。犹太民族的神话是真实的吗?一千多年以来,他们为什么如此遭人怨恨,上帝给了犹太人很多祝福,又将给他们什么样的惩罚呢?
- END - 
本文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1、《敌人与邻居》,作者:伊恩·布莱克,中信出版社;

2、《一个完整的巴勒斯坦》,作者:汤姆·塞格夫,上海人民出版社;

3、《我的应许之地》,作者:阿里·沙维特,中信出版社;

4、《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知识出版社;

5、《征服与革命者的阿拉伯人》,作者:尤金·罗根,浙江人民出版社;

6、《为你,耶路撒冷》,作者:莱拉·科林斯、多米尼克·拉皮埃尔,浙江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章:


巴以矛盾的根源:一场文明之间的对立(续)

巴以矛盾根源:利益的纠葛 or 文明的对立?

伊斯兰教,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之九)  起底恐怖主义

伊斯兰教,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之七)恐怖主义的来源


感谢阅读 ❤ 请转发支持👇长按二维码关注我请加作者个人微信号

好奇的芦苇
人在天地宇宙间,虽脆弱如芦苇,却依旧因好奇而不断探索、因思考而获得尊严。一棵爱思考的芦苇,拼命守护着自己的尊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