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传统 & 美國精神——美國社会何以撕裂至此?(之一)

文摘   历史   2023-06-19 07:31   美国  

导读:亨廷顿在《谁是美國人》里说,美國人的特性,或身份认同,是由最早期的定居者,即300万WASP赋予的。他们为美國带来了新教教义和英国传统,而托马斯·杰斐逊则称之为“美国信念”American Creed。

美國这个國家,正是400年以前,一群不堪忍受國内宗教迫害的英國清教徒,背井离乡,来到北美的蛮荒大陆建立的。因而,美國是一个基于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建立的上帝之下的國度。

而时至今日,美國仍然是全世界宗教气氛最为浓郁的国家。开国时有多达98%美國人信仰上帝,即使在今天,美國的基督徒比例也远高于欧洲各国。所以,要了解美国,就必须从基督教入手


从 清教传统 & 美國精神
   看美國社会何以撕裂至此?
(之一)

 | 立峰



美國,仍然是全球大国中,宗教气氛最浓的国家。美國开國时新教徒比例高达98%,即使在今天,国民中基督徒的比例也远远高于欧洲各国。不得不说,如果想要真正了解美國,就必须从上帝入手。


众所周知,美國人口结构的主体,一直都是WASP。可以说,是WASP决定了美國文化的内核。《谁是美国人》的作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WASP就前三个字母而言,也就是肤色与种族,虽然历史积怨颇深,却始终在不断的化解之中。


当下美國的社会,是P出了问题,也就是拉美裔的天主教徒,以及各种不同信仰的移民,潮水般涌入,对新教徒的核心地位构成了挑战。这也是当今美国社会撕裂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那么,新教对美国为什么这么重要呢?新教教义与美国精神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看看我们能否从这里入手,揭开当今美国社会之所以如此撕裂的深层原因。


1、清教传统和美國建立


基督教的《圣经》非常强调的一点,就是上帝的全知、全能、全善。所以,才常常有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 既然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那么,人世间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恶呢?
中國人相信因果报应,会本能地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为,似乎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形成一种稳定的道德基础。

那么,当我们不假思索地接受“善恶有报”的观念时,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
—— 如果不是这样,这世界就一定会变得黑白颠倒、秩序大乱,那么,我们为良知和正义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其实,这种善恶有报的世俗心态,不仅中國人有;这也是多数多神教文明所普遍拥有的一个观念。比如,

古希腊、古罗马的神,就玲琅满目、功能齐全、各管一摊、各司其职。而中國寺庙里,人们也都通常按照各自的需要,去给观音娘娘、文殊菩萨、或者龙王老爷烧香,要是真的能得偿所愿、升官发财,就必须得去寺庙还愿。

拉斐尔圣母像底下的小天使(截图) 

但是,这种善恶有报的原则或观念,对犹太人清教徒来说,却有着很大的问题,因为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
1、如果真的存在善恶有报这么个根本性的原则,就连上帝都不许违背,那么,他还是那个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吗?
况且,如果真的存在这么个原则,它就一定是在上帝之先、并且,在上帝之外的;这样一来,你所信仰的,就根本不是那个上帝,而是跳不出如来佛手心的齐天大圣了。
在犹太教和清教徒看来,一个高于上帝的、就连上帝也不允许违背的道德原则,是绝对不被接受的。
2、而且,在犹太教和清教徒看来,这套道德信念的最大败笔在于:
如果一定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话,那么,一个人无论信仰也好、行善也罢,他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是因为这样做本身就是对的?还是因为,这样做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呢?
如果你信仰上帝、多行善事,仅仅是为了求一个好的结果,那么,在这里面,究竟还有什么道德可言呢?
所以,在清教传统里,有一个非常核心的观念,那就是信仰的无条件性
什么叫信仰的无条件性?意思就是,有些东西是根本不能通过理性推论来获得的,而只能够依靠虔诚信仰获得,绝对容不得任何的讨价还价。不光不容谈判、也更不可以交易

法国巴黎Val-de-Grâce 教堂圆顶三位一体画
作者L:皮埃尔·米格纳(Pierre Mignard)1663-1665


但是,自从欧洲启蒙运动开启了理性时代,当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和技术创新,天翻地覆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理性就好像太阳一样、普照着大地。就连平等、自油、人權等等的价值观,似乎都能够通过理性来得到论证了。
理性主义者甚至认为,一旦有了可以被推导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整个世界就能像数学公式一般,被精准预测、合理规划了。

于是,上帝死了,便成了理性时代的标志。

然而,所有这些,恰恰是信奉保守主义的美國清教徒所坚决反对的。清教徒认为:
理性主义代替不了上帝,上帝并没有死。因为,人的權利、以及平等、自油等价值观,并非是基于理性的,而是基于上帝对人的赐予
基于理性的东西,是可以用理性来辩论或者论证的。但是,如果是基于信仰的东西,那就没法辩论了,更容不得讨价还价。

而美國这个國家,正是400年前,一群不堪忍受國内宗教迫害的英國清教徒,背井离乡,来到北美这片蛮荒大陆建立起来的。因而,美國是个基于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建立的,上帝之下的國度。

因为,最初到来的英國定居者,他们所梦想的,正是依照清教徒与上帝的契约,建造一座理想中的山巅之城

所以,对于上帝的信仰,就是美國的立國之本。因而,在《独立宣言》一开头,就开宗明义、列举了一系列“不言而喻”的真理——生命權、自油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正因为“天赋人權”里的这个“天”就是指造物主、或曰上帝,所以这些“真理”,才是“不言而喻”的。

因而,亨廷顿在他的著作《谁是美国人》里说:
—— 美國人的特性,即杰斐逊所说的“美国信念”American Creed,就是新教精神+英國传统
所以,基督教义,既是美國文化的内核,也是美國人建立身份认同的基础。

而时至今日,美國仍然是全世界宗教气氛最为浓郁的国家。开国时有多达98%美國人信仰上帝,即便在今天,国民中基督徒的占比仍有约85%。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所以,要了解美国,就必须从基督教入手。

顺便说一句,有些國家的建立,是基于宗教原因的,比如:

1、印度的穆斯林过得不开心,于是分裂出了一个巴基斯坦;

2、犹太人在别人屋檐下过得不开心,才有一些犹太人削尖脑袋、克服万难建立了以色列國。

3、美國从根本上,正是宗教矛盾的产物。是来自英國的、一批不愿忍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不惜抛家舍业、漂洋过海,来到北美大陆建立定居点,在一片蛮荒之地扎下根来、建立自己的家园。

英国著名思想家爱德蒙·伯克就说:

去到美國的殖民者是新教徒,而且是那种最反对默默屈服于他人思想和意见的新教徒。

要知道,所有的新教徒,即便是最冷静最消极的,也都是持异议者。

但是,流行于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却是抵抗原则的进一步提炼——是异见者中的异见者,是新教徒中的新教徒

英国著名保守主义思想家埃德蒙·伯克

2、谁是WASP?

我们知道,在美國建国时,人口构成的主体就叫WASP,但究竟谁是WASP?又为什么一定是WASP呢?

在1776年美國刚建国时,差不多有300万的白人。可以说,正是这300万白人,构成了美國憲法开头的那个短语:We the people

如果按现在流行的、䈣治正确的说法,一定会有人问,为什么We the people里只有白人?难道印第安人不算吗?难道黑人不算吗?那么,印第安人和黑人,他们到底算不算人呢?

不得不说,在美国建国之初,这个答案是很明确的,他们都不算We the people。为什么?

1、印第安人不算人。最高法院第三任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说:印第安人是国内附属民族,他们效忠于部落,因而没有资格成为合众国人民,除非他们明确脱离部落关系,融入美國社会。

2、黑人也不算人。在1857年的斯科特诉桑福德案中,最高法院明确判定,不光是黑奴,所有黑人都没有资格享受公民權。

而建國时300万最初的白人定居者,同质化程度却非常高,他们中98%是新教徒,而且,都是因为宗教矛盾而聚集到这里,建立起美國这个國家的。

因而,美国第一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说:

感谢上帝,给了我们如此团结一致的人民,他们有共同的祖先、一样的语言、一致的信仰,遵从同样的治理原则,而且习俗和风尚也非常接近……

这样从宗教上拦一道,再从人种上拦一道,美國最初的定居者settler的主体,就成了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即盎格鲁-撒克逊的、白人、新教徒,简称WASP。也正是这300万WASP,决定了美國人身份认同的核心价值。

一开始美國人口太少,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也就敞开大门欢迎白人移民。可过了100年,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往美国跑,美國就开始挑挑拣拣了。

从1880年开始,美国国会立法对移民额度就做了限制,每年不得超过15万人。而且,其中82%都给了信仰新教的西欧和北欧移民,即英裔、德裔、斯堪的纳维亚裔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种,而信仰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拉丁裔、意大利裔、爱尔兰裔和斯拉夫裔等,却被视为劣等,他们虽然也是白人,只分到了16%移民的额度。

3、新教教义和美國精神

美国从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宗教国家。维基百科的调查显示,到2015年,仍有75%的美国人是基督徒。虽然与建国初期98%的新教徒比例没法比,但依然是所有国家中新教徒比例最高的。

也正因为美國是一个新教国家,所以,对于外来的新教徒就格外有吸引力。比如,在美的韩国裔移民中,基督徒与佛教徒的比例是10:1;即便是阿拉伯裔移民,基督徒与穆斯林的比例竟也达到了2:1。

美國在独立战争后,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憲法。因为WASP最初来到美洲的主要动机,本来就不是经济驱动,而是宗教情怀。美國人正是出于对上帝的信仰,才自觉使命在肩,要重建耶路撒冷,要按照上帝的旨意在尘世间建造“山巅之城”。

所以,这部憲法不仅是治國之本,同时也体现了WASP们精神上的超越性。而这种超越性,跨越了13个殖民地,即憲法中的we the people,它首先在理念层面构建了全体WASP的身份认同

当初的13个殖民地,之所以后来没有分裂成13个独立的国家,也许原因很多:

也许是因为华盛顿德高望重;或因为有了铁路和电报将广袤的国土紧密连接起来;抑或是因为美国人在内战中流了太多的血;还是大萧条和二战,让联邦䈣府的规模和權力急剧扩张,或者,是因为后来冷战中持续的核威胁,等等等等。

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要从宗教中去寻找。

正如拉塞尔·柯克在他的《美国秩序的根基》中所强调的,正是新教教义,为美国的秩序提供了最大的根基。看不清这一点,就无法真正理解美国。

托克维尔在《论美國的民主》中说:我一到美国,引起我注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美国人的宗教信仰之深。我待得越久,就越是能看清它巨大的政治后果。

在法国,宗教与自由是对立的,可是在美国,他们很成功地将宗教精神与自由精神结合到了一起。

英国作家保罗·约翰逊也说:美国是一个敬畏上帝的国家,从各方面看都是这样。这是美国与众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想,是最重要的原因。

关于美国人的特性,或曰身份认同的基础,著名政治学者利普塞特总结为五条:自由、平等、个人主义、工作即美德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而这五条内容,全部来自于新教主张。20世纪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正是因为如此信仰上帝的美国人,而被深刻地改变了。

亨廷顿在《谁是美國人》这本书里说,美国人的特性,或身份认同,是由最早期的定居者,即300万WASP赋予的。他们为美國带来了新教教义和英国传统,而托马斯·杰斐逊则称之为“美国信念”American Creed。

无论如何,本来最讨厌䈣府、最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最初的300万WASP定居者,最终却“合众为一”,形成了对美国人的身份认同。但是今天,随着美國社会撕裂日益严重,这个身份认同却正在崩溃。“谁是美国人?”这个问题已经让人感到难以回答了。

-END -

- 本文未完待续 -


感谢阅读 ❤ 请转发支持👇长按二维码关注我请加作者个人微信号

好奇的芦苇
人在天地宇宙间,虽脆弱如芦苇,却依旧因好奇而不断探索、因思考而获得尊严。一棵爱思考的芦苇,拼命守护着自己的尊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