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何理解巴以矛盾的本质?钥匙也许就藏在以色列那段不可思议的建國奇迹中,犹太人靠什么完成了这项史上最艰难的创业项目?他们是又如何在阿拉伯人的地盘上建立起了一个犹太國家呢?
然而事实却是,仇恨的种子一旦被埋下,就会萌芽生长、不断蔓延。而当矛盾变得不共戴天、无法调和时,谁又能成为赢家呢?
我写作此文,只想为您在观察巴以问题时,多提供一种历史的视角。我既没有能力评判对错,更不愿意盲目站队。巴以问题至今没有出路,并愈演愈烈。也许,获得解脱的唯一方式,就是所有人都谦卑下来,听从神的指引。
巴以矛盾的根源
利益的纠葛 or 文明的对立?
文 | 立峰
10月7日 以色列亚实基伦遭受大量火箭弹袭击后
1、悲情的犹太人
犹太人在经历了千年的流散、遭遇到各國的迫害、承受了无尽的苦难以后,竟然奇迹般地回到《圣经》中的应许之地,成功建立起一个属于犹太人的國家以色列。
然而,以色列的建國,却遭遇到周边所有阿拉伯國家的阻挠。他们试图联合起来,用战争扼杀掉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國家。但犹太人却团结一致、坚决应战,并一连赢得五次中东战争,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顽强地守护了自己的家园。
尽管以色列身处沙漠之中,地缘环境也如此恶劣,但它依然创造了许多奇迹。比如:
它的铁穹防御系统、情报机构摩萨德;它的创新之城特拉维夫,它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以及数不清的科技发明;它还发明了农业滴灌技术,在沙漠中建起一个农业大國…
特拉维夫夜景
绝大部分历史都是猜的,剩下的则是偏见。 Most of history is guessing and the rest is prejudice.
其实我也一样轻信,天然偏好那些与自己价值观契合的历史叙事,常常不假思索、直接买单。就在上月哈马斯恐袭发生后,我仍对这套关于以色列的悲情叙事深信不疑。
在现实世界,正邪并不那么分明,真相总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黑暗得多。
其实,关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那段历史,有很多历史研究者以其独特的视角,试图接近历史的真相,比如:
1、英國记者兼历史学家伊恩·布莱克的《敌人与邻居》;
2、以色列历史学家汤姆·塞格夫的《一个完整的巴勒斯坦》;
3、以色列历史学家阿里·沙维特的《我的应许之地》;
4、曾任中东记者的美國纪实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
5、英國牛津大学研究中东史的权威学者尤金·罗根的《征服与革命者的阿拉伯人》;
2、兄弟还是敌人?
1、从出生看: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他们分别是亚伯拉罕的一妻一妾所生育儿子的后代。简单说,即,
按照《圣经旧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中东闪米特人后裔,他们的共同祖先是亚伯拉罕,被阿拉伯人称为易卜拉欣。亚伯拉罕是亚当的后代。而亚当就是上帝按自己形象用泥土造的人。
事实上,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亲缘关系,并不只是宗教故事,而是有遗传学证据的。他们在人种上都属于闪族,基因相似度很高,都是中东白人。
《荒野中的夏甲》 1819
作者:弗朗索瓦·约瑟夫·纳维兹 比利时画家
2、从宗教来看: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看似水火不容、打架打了一千多年,但实际上是同源的。
①犹太教具有排他性,认为只有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泯。在圣经《旧约》中,上帝向犹太人应许,会有弥赛亚降临来拯救他们。
②而基督教是普世性的,上帝派了自己的儿子耶稣来拯救全人类。
③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在犹太教基础上创造的,内容很多来自《旧约》;真主安拉其实就是基督教的上帝,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3、从人类学看,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闪米特人的后代。因为:
①从基因遗传学看,巴勒斯坦人、叙利亚人和犹太人,都有着非常紧密的Y染色体联系,他们都是中东白人,人种非常接近。
②从语言学看,犹太人说的希伯来语和阿拉伯人的阿拉伯语,也同属于亚非语系、闪米米特语族。
③从地理分布看,犹太人所谓的“应许之地”,即巴勒斯坦那片狭长的迦南地,事实上也是阿拉伯人世代生活的家园。
3、犹太复國主义
4、真实的巴勒斯坦什么样?
⭐️ 1900年 -- 犹太人来以前
当时的统治者奥斯曼帝國推行米利特製度,即一种宗教宽容政策,穆斯林只享有些税收方面的优待,民众信什么教都可以。因而当时仅耶路撒冷一个地方,就有几十个宗教教派。
塞法迪犹太人
⭐️ 1901~1948 犹太人来以后
从1901年起,犹太复國者就大张旗鼓地搞起了复國运动。他们成立了犹太民族基金会,向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募款,用于购买巴勒斯坦的土地。比如:
在当时的欧洲,犹太人口最多、对犹太人迫害也是最残暴的,就是俄國和波兰。所以这两地来的移民也特别多。他们很多信仰社會主议,成了基布兹的主力。
随着新犹太人大量涌入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据英國人统计:
对新来的犹太人,塞法迪犹太人显然并不欢迎。他们担心新移民与阿拉伯人产生矛盾,会殃及他们。
更重要的是,他们相信《圣经》的说法,即耶路撒冷只有在弥赛亚降临时才能得救。而新来的犹太人天天张罗着复國,显然是凡人抢了神的工作,这是对神的僭越和亵渎。
对于阿拉伯人来说,犹太人就更可怕了。因为,犹太人到这里买地定居,并不是要融入当地社会,而是反客为主,谋划建立自己的犹太國。当时: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阿拉伯人被迫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奥斯曼䈣府发现这种情况,便颁布法令,严禁外来犹太人购买土地。但聪明的犹太人总有办法,他们找个阿拉伯人做代理,就能轻松跨越障碍。仅1904年,犹太人就新建了25个农业定居点。
犹太复國者始终非常清楚,要在巴勒斯坦复國,仅仅拥有土地是不够的,他们还要成为这块土地上的多数。
因为,来自欧洲的犹太人,对西方的䈣治逻辑理解很深。他们在提出复國目标时,就打算建立一个像英法德那样的现代國家。
因而,犹太人从头到尾都没想过和阿拉伯人共同建立國家、共享䈣治權力。这绝不仅仅出于不同的宗教信仰。更因为两者文明程度的差异。比如:
因而,对于刚刚来到巴勒斯坦,打算定居下来的犹太人来说,阿拉伯人就好像未开化的当地土著,根本就不配和他们平起平坐、共享權利。所以犹太人所到之处,阿拉伯人就完全被排除在外了。比如:
1、在农村,犹太人买了地,就把原来的阿拉伯佃户驱逐掉;
2、在城市,犹太人兴建自己的学校,他们建立的商业和工厂,也都只雇佣犹太工人。
而且,犹太人要是想成为多数,除了鼓励全世界犹太人都移民到巴勒斯坦来,同时,还得想办法把阿拉伯人赶走。
这就好像犹太人离开迦南一千多年后,忽然回到已改名为巴勒斯坦的家乡,拿着本《圣经》就向在这世代生活的主人宣誓主權;非但如此,犹太人还横竖嫌弃当地阿拉伯人又穷又土,处心积虑想把他们彻底赶走。——活脱脱一个鸠占鹊巢的故事。
从小在欧洲长大的犹太人,来到巴勒斯坦,践行的完全是西方现代社会的那套玩法。比如:
当1918年一战结束,奥斯曼帝國解体,英國人成为巴勒斯坦的主人时,当时的犹太复國运动领袖魏兹曼,就立刻在耶路撒冷领导成立了一个机构,叫做犹太复國委员会。
于是,从贷款申请到婚姻登记,从犯人假释到组织犹太人参加英國軍队,但凡涉及犹太人的事务,事无巨细,这个委员会都管。
同时,它还接管来自全球犹太人的援助,每天为其辖下的几千名老人、学生、残疾人和孤儿提供面包,每月向贫困家庭和寡妇发放津贴。
此外,它还建起大学,购买土地,协助新移民建立定居点,并从英國䈣府得到了犹太人聚居区的征税權。
从各方面看,犹太复国委员会都像一个现代䈣府。最重要的是,它还组织了選举,成立了代议製机构。
曾是一位英国犹太裔化学家
曾任世界锡安主义组织会长 第一任以色列总统
可以说,从1918年起,来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还没等建國,就已经有了一个符合西方标准的现代䈣府,有条不紊建设起了他们的犹太家园,比如:
1918年 哈伊姆·魏茨曼(右二)和犹太复国主义委员会
1936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于是英國䈣府被迫宣布,将逐步限制犹太人迁入巴勒斯坦。但1939年二战爆发后,情况却再次反转了。当时:
于是二战结束时,英國人就脚底抹油,不再托管巴勒斯坦了,一甩手把烂摊子甩给了新生的联合國。
联合國也正是出于对二战中犹太人悲惨遭遇的巨大同情,试图避免巴勒斯坦民族矛盾升级,才在1947年通过了一个分治方案,即181号决议,让巴以双方在巴勒斯坦各自建立國家。但问题是:
翻译一下,即:联合國分治方案要求,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交出一半以上属于自己的土地,送给死对头犹太人,支持他们在自家土地上建立犹太國家。
这个方案,以色列当然同意,但是阿拉伯人不干。人家明明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居住生活、种地放羊,难道光是凭着联合國通过的一张纸,就全都归犹太人了吗?
流亡的巴勒斯坦人,摄于1948年
5、《贝尔福宣言》
國王陛下的䈣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家园,并愿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 同时,应明确理解,不得损害巴勒斯坦现存非犹太团体的公泯權利和宗教權利,也不得损害其他國家犹太人所享有的權利和䈣治地位。
1、在短短的两三句话里,每一句都措辞含混、意义不明。比如,啥叫“民族家园”?谁是“非犹太团体公泯”?阿拉伯“土著”能算作公泯吗?…
2、而且,这也并非一份正式的官方文件,只是英國的一位䈣府官员写给英國的一位犹太富商的信,向后者转达國王赞成的态度。但英國的國王充其量只是虚君,罗斯柴尔德也不过是一位英國的富商、慷慨的金主,并没有任何实际的职务。
犹太人说他们有權回巴勒斯坦复國,依据的是《圣经》,但《圣经》只对基督徒管用,对阿拉伯人没用,《古兰经》里可没说巴勒斯坦是犹太人的。
再说,如果犹太人因几千年前是巴勒斯坦的主人,就可以在此建國,那穆斯林在西班牙还统治过700年呢。能不能让英國也支持一下,让他们去西班牙建个國呢?…
魏茨曼和劳合乔治在一起
⭐️ 英國人的“怕”
英國人之所以一意孤行,支持犹太人建國,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他们对犹太人的强烈偏见。当时,不但俄國和波兰玩命地迫害犹太人,几乎在所有欧洲國家,排犹反犹事件都不绝于耳、此起彼伏。
1、英國人相信供产主義犹太人发明的,目的是摧毁整个西方文明。
2、俄國布尔斯维克的高层大多是犹太人。一战中,俄國十月愅命爆发后,苏联立刻与德國签定和约,解除了德軍东线的压力,让他们全力在西线对付英法。这显然是犹太人搞的鬼。
3、很多欧洲人都相信一个阴谋论,即美國的金融、媒体、甚至是䈣届,都被狡猾而邪恶的犹太人控制了。
⭐️ 英國人对犹太人的“爱”
英國人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國,害怕和厌恶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宗教。因为《圣经》的确说了让犹太人回到锡安山脚下。
1917年英國占领巴勒斯坦后,首任总督斯托尔金虽不算亲犹,但还是认为,欧洲对犹太人欠下了巨债,是整个基督教文明选择他,来偿还这笔债务的。劳合·乔治也说过,支持犹太人复國,是出于强烈的宗教激情。
也正是因为选择了巴勒斯坦,犹太人才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关注和支持,不然十有八九没戏。
在1917-1948的31年筹备期里,犹太复國运动得到了全球犹太人4400万英镑资助,这在当年可是一笔巨资。
然而,犹太人因此得到了整个基督教世界䈣治上的支持,比进钱要重要得多。因而魏兹曼说:
犹太复國运动使用的是一套现代䈣治语言,于此同时,始终被一种深刻的宗教意识,不断向前推进着。
1、所谓“现代䈣治语言”,是犹太复國者从一开始,就将建立“现代民族國家”设为目标,这比威尔逊提出“十四条”要早得多,体现了犹太复國者对西方现代䈣治逻辑的精准理解。
2、而所谓“深刻的宗教意识”,则是指犹太人借助《圣经》,得到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情感共鸣。
1919年巴黎和会 叙利亚國王费萨尔一世
中排右二就是T·E·劳伦斯上校
7、英國捣糨糊的后果
前面所有内容,基本上都是站在犹太人这边说的。那么,如果将视角切换到阿拉伯人这边,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在犹太人来到巴勒斯坦以前,整个阿拉伯半岛受奥斯曼帝國的统治,历时400年,直到一战结束。
有趣的是,奥斯曼人是外来的征服者,阿拉伯世界在它统治下,一直都岁月静好。可正是一战后到现在的100年,在阿拉伯人在建立了泯族國家、自己当家作主以后,却战火连天、动荡不断了。
其实原因不难理解:古代的大帝國大都是軍事扩张的结果,帝國之内被征服的地区自然具有民族多样性。而帝國的目标就是对外扩张,因而,通常会容忍和保护这种帝國内部的多样性。
比如,奥斯曼帝國实行的宗教宽容的米利特製度;再如,奥匈帝國对于少数民族非但不歧视,还给予些补偿措施。因为帝國追求的只是权威,而非控制,只要各行省按时缴税就好。
但现代民族國家的特征就是民族性,统治者放弃了扩张,关注的重心就完全转向了对内部的控制,因而他们追求的是简单化、均质化。这就可能对社会造成比较大的伤害。
近100年,阿拉伯地区转型为一系列的民族國家。他们对外,是要把以色列人赶走;内部也因派系分争、内斗不断。这就是阿拉伯社会今天痛苦不堪的根源。
阿拉伯地区从帝國模式,切换到民族國家的模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因为奥斯曼帝國在一战中压错了宝,加入了同盟国一方。
因而在一战中,英國为了对付奥斯曼帝國,便打算从它的背后捣乱。于是,打出民族主義这张牌,煽动阿拉伯人去造奥斯曼帝國的反。当时:
英國人找到一个叫谢里夫·侯赛因的阿拉伯贵族,动员他领着阿拉伯人,发动沙漠愅命、起兵造反。还许诺事成之后支持他建一个大阿拉伯王國,所有阿拉伯人的地盘都归他管。
这个英國人许给侯赛因的大阿拉伯王國,除了他本来就握有的希贾兹和叙利亚外,还有约旦、巴勒斯坦和伊拉克。
但是事实上,为了拉拢法國人,英國人背着侯赛因,与法國人秘密签约把叙利亚和黎巴嫩许给了法國。更要命的是,为了拉拢犹太人,英國人又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國。
2、法國分到了叙利亚和黎巴嫩。
而侯赛因国王,不仅什么都没分到,他原来的叙利亚归了法國,希贾兹也被沙特抢走了。
希贾兹可非同小可,它也称汉志,伊斯兰教两大圣城,麦加和麦地那,都在这个地方。
左:侯赛因·本·阿里國王 也称“麦加的谢里夫”
右:英法秘密签订的瓜分阿拉伯的《赛克斯-皮科协定》
绿色归俄罗斯 红色归英国 蓝色归法国
英国人这一圈浆糊捣下来,就产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
事实上,以色列就像一根拔不掉的刺,一方面加深了阿拉伯世界与西方世界的隔阂;另一方面,也激化了阿拉伯人内部的矛盾和猜忌。他们越是打不过以色列,泛阿拉伯主義就越有市场。这也是中东至今仍动荡不安的根本原因。
在阿拉伯人看来,犹太人在历史上长期受迫害,二战纳粹屠杀犹太人,难道这些不都是你们欧洲人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吗?结果却让阿拉伯人来背锅,命令巴勒斯坦人拱手让出自己的家园,送给犹太人建國,这道理无论如何都说不通。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巴以双方都理直气壮、自以为真理在握,两边的分歧从一开始就无法调和了。
从19世纪的末首批犹太定居点的建立、1930年代阿拉伯起义、到以色列1948年建國、1967年的六日战争,再到1993年的《奥斯陆协议》、2002年以来修建隔离墙……对于同一件事,双方总是有截然相反的说法。
显然,在犹太人眼里的所谓“应该、公正和胜利”,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就是“羞辱、不公和失败”,甚至是被赶出家园。
总之,双方仇恨的种子不但被埋下了,还生根发芽不断蔓延,陷入了一种“冤冤相报”的暴力循环。
1948年前,犹太人内部还有人认为“犹太国应缓慢建立,不应激怒各方”。但是,总统古里安却顶住压力,通过了建国决议。
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古里安的軍事战略就是占领尽可能多的土地。在他的率领下,以色列赢得了这场“开國之战”,最后占领了巴勒斯坦约80%的土地,却有96万巴勒斯坦人被赶出了家园,沦为难民。
参考资料:
1、《敌人与邻居》,作者:伊恩·布莱克,中信出版社;
2、《一个完整的巴勒斯坦》,作者:汤姆·塞格夫,上海人民出版社;
3、《我的应许之地》,作者:阿里·沙维特,中信出版社;
4、《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知识出版社;
5、《征服与革命者的阿拉伯人》,作者:尤金·罗根,浙江人民出版社;
6、《为你,耶路撒冷》,作者:莱拉·科林斯、多米尼克·拉皮埃尔,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