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的尊严在于思想。亚里士多德说;认识自己是一切智慧的开端。圣经·箴言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我们常常发现,对世界的了解越多,不了解的地方会变得更多;而科学越发展,世界的不确定性反而越大。所以才有了”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解释不通,平行宇宙“的无奈。
历史证明,所有的理性自负都将走向歧途。而当理性走到尽头,人唯一的选择就是回归上帝信仰。而只有得到上帝的启示,一个人才能找对自己人生的坐标。
人生的坐标
— 从科学到信仰 —
文 | 立峰
这世界只存在两种人。一种是正直的人,认为自己是罪人;一种是罪人,认为自己是正直的人。
你能否扪心自问,你属于哪种人?
哈代提出的其实是这样一个问题:善与恶究竟应该如何界定?
所以,圣经才说:不要让我遇见试探。
反之,一个人如果总是认为自己个君子、是个绅士、是个忠义之士、是个大大的好人。那么,这人就一定是个彻头彻尾的罪人。
可见这位17世纪的法國人,天才的数学家、自然哲学家,骨子里浓浓的基督教情怀。帕斯卡尔还提醒世人道:
人类既是高尚的,又是可怜的。高尚,因为我们是按神的形象被造的;可怜,因为我们堕落而疏离了神。
无独有偶,希腊德尔菲神庙的神谕就是:认识你自己 Know yourself。这句话之所以被镌刻在神庙高处,足以说明一个人想要认识自己,会有多么的不容易。
所以亚里士多德才说,认识自己是一切智慧的开端。
2、笛卡尔
在17世纪欧洲启蒙时代,当理性主義者发现了理性的力量,试图用理性取代上帝时,哲学家笛卡尔却在《第一哲学沉思录》里,殚精竭虑竭地用他的哲学思辨来证明上帝的存在。笛卡尔认为:
人的理性来源于上帝,理性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赋予人类的一种天生禀赋。
既然上帝赐予了人理性,就要求人充分运用这一了不起的能力。因而,运用理性对于人来,说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一个人若是放弃运用理性,就意味着他放弃了对上帝的责任。
尽管对于基督徒来说,对于“上帝存在”只要简单相信就好,并无需证明。因为有限之人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而笛卡尔在他著作里的证明,其实就很不严谨。一个显而易见的漏洞是:
既然,笛卡尔说人的理性是上帝赐予的,人又如何能够用上帝所赐予的理性,反过来证明上帝存在或不存在呢?
因为,上帝的存在维度远高于人,仅凭人类那点可怜而有限的理性,既没有资格、更没有能力去证明上帝的存在。
但是尽管如此,“上帝存在”对笛卡尔的整个哲学体系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
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只有有了上帝存在,他的认知和判断才会拥有一个稳定的支点,才能支撑起一种稳定的价值观;倘若一个人没有信仰支撑,不但价值观会失去根基,整个人都会陷入一种道德失衡、灵魂失序的混乱状态。
可以说,笛卡尔在哲学、数学和科学方面的沉思,都是围绕着上帝信仰而展开的。比如他最重要的发明,解析几何坐标系(也称笛卡尔坐标系),就借助了基督教十字架的灵感。
而基督教正是一种最坚实的人生坐标系。一个将上帝信仰作为生命的支点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才能得到一个阿基米德点,他才能因此拥有撬动地球的可能。
同理,我们学习自然科学,了解人文历史,也需要一个知识的坐标系。而一个人头脑中不成体系的零散知识再多,也无法指导他有效的思维。
3、牛顿 & 爱因斯坦
事实上,凡是我们能说上名字的西方哲学家,没有一位不是基督徒,比如牛顿,就有着最虔诚的基督信仰。
牛顿出生于1642年的圣诞节,他的生日正好与耶稣诞重合,这让他一直都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是被上帝拣选和恩赐的少数人。
自然和自然的法则隐藏在黑暗之中。
上帝说,让牛顿来吧!
然而,从牛顿到笛卡尔,直至近现代无数追求真理的科学哲学家们,他们是否找到真理了呢?
事实上,从牛顿的时代到19世纪末,当时的物理学家大多认为,世界运转的终极规律几乎被找到了。
直到进入20世纪,当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一举推翻了几百年来屹立不倒的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人们才惊讶地发现,牛顿的理论并非真理,而只是近似真理。
然而,与爱因斯坦相比,牛顿的错误并不算什么。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有篇文章的标题就叫《爱因斯坦的许多错误》,把爱因斯坦所有公开发表过的观点里犯过的各种错误,全都数落了一个遍。没听说过爱因斯坦的人若只读这篇文章,很可能会认为这家伙就是科学史上的一个笑话。
然而罗韦利写文章,并非要笑话爱因斯坦,他说:那个犯错最多的爱因斯坦,比任何人都更了解物质的世界。
其实反复犯错恰恰是人的一种常态。罗韦利说:智慧不是固执己见,而是随时准备改变,甚至抛弃先前的想法。
于是有人惊呼,人类其实无法确凿地知道任何真理。因为一个理论只是在它被证伪前,暂时是正确的。人无法掌握绝对真理,而科学始终接受变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4、遇事不决 量子力学
随着量子力学的诞生与发展,统治了人类几个世纪的牛顿经典物理体系被彻底推翻,那个曾经被认为是连续的、确定的、可以预测的世界,好像一下就变得乱糟糟起来。比如,
1、我们曾经认为世界是连续的,但量子力学却说,这个世界在最小尺度上是不连续的,微观粒子所携带的能量是一份份的。
2、研究微观粒子总让物理学家一头雾水,比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无法被同时确定,一个粒子的位置越确定,它速度的不确定性就越高,反之亦然。
更让人更匪夷所思的是,观测会影响结果,仿佛粒子总能感觉到有人在看它,看与不看,结果会大不一样;用不同的方法看,结果同样大不一样。
这就是著名的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或称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3、粒子的状态会叠加。这也是量子力学最为诡异的地方,一个粒子即可能在这儿,可能又在那儿,这就叫做量子叠加态,薛定谔那只又死又活的猫的思想实验所表述的,就是这种量子叠加的状态。
2、霍金也曾说:当我听说薛定谔的猫,就只能去拿我的枪了。
自从人类出于好奇开始探究世界的本质,随着时间推移,研究越深入、科技越发展,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反而越来越多了。比如:
1、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在《蒂迈欧》里,描绘了一个完全静止的宇宙,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2、四百多年前,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阐述了他的绝对时空观,在牛顿看来世界是确定的,空间和时间是相互独立的。
3、而一百多年前,爱因斯坦为三维空间又加了个时间的维度,将时空统一起来,证明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当物质高速运动时,它的时间就会相应变慢。—— 这就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4、等到量子力学出现后,科学家进一步观测到大量违背常理、匪夷所思、无法解释的现象。无奈之下,暗物质、暗能量、平行宇宙等概念和假设层出不穷,让人们越来越感到困惑,这个世界的确定性几乎荡然无存。
佛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世间万物在本质上并不存在。用佛学术语表达即万物皆空,而真正存在的,只有万物之间的联系。有趣的是,这却能解释大部分的物理现象。比如,
1、速度这个物理量就不能独立存在。因为只有两个物体对照时才谈得上速度。快和慢是相对的,而脱离相互关系谈论速度就没有意义。
2、还有电磁场,只有当它对其他物体产生作用时才显现出来。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角度,就可以将宇宙空间看成是一个巨大的引力场。比如:
于是,空间与物质就不再相互独立了。空间是物质的一种效应,或者说,空间是物质自带的属性。宇宙空间就是一个巨大的“场”。——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对世界的极大简化。
3、而研究量子力学时,互动就成了更关键的因素。因为,
4、同理,即便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人在观测宇宙时,所能看到的范围,也只能是以地球为中心向外展开的,而更外层的宇宙空间,就无从看到了。
因而,物理学所描述的并非世界的本质,而是人所拥有的关于世界的信息。人无法观测到世界的全部,只能接收到一份一份的信息。至于世界究竟怎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能量是一份份的,状态是不确定的,物理学家没办法知晓确定的信息,能够计算的只有概率。
可见,关于微观粒子,人得到的信息有限,无法了解粒子的全貌;而关于宇宙天体,情况也同样如此。对此,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的回答是:
要认识一个东西的整体,你就得置身事外去观察它。如果要认识宇宙的整体,我们能飞到宇宙之外吗?
人类显然没有这样的外部视角。因而我们身处宇宙之中所观察到的一切,都来自宇宙内部的、部分的、相互映照的视角。而这就是我们所全部了解的。
事实是,我们只能了解物质可以被观察到的那部分信息。人类太过渺小,人的理性也太过有限,无论宏观宇宙或微观粒子,我们将永远无法得知它们的全部真相。
6、世界的本质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坚信,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因为古人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大物理学家费曼也曾对学生说,若用最简洁方式描述物质的本质,同样是这句话:所有物体都由原子构成。
而量子力学又进了一步,将研究对象深入到了原子内部。量子力学揭示的事实是,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万事万物的本质并非实体,而是过程。比如,
1、想象一下海上的波浪,虽然海浪形态各异,但其实都是水。只不过当海水被卷入一种运动形态时,就成了海浪,而当运动结束,又还原成了海水。
以此类推,湖泊、小溪、瀑布、冰川和天上的云朵,其实都没有成分上的差异,只在不同的运动过程里,有了各自不同的形态。
2、若从微观角度观察人本身,你和我都不是实体,因为身体不停地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粒子正在加入或离开身体。人就如同海浪,是一个流动的事件,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
3、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能否追问,人类文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城市、建筑、雕塑、艺术品或历史遗迹等等有形的东西,还是宗教信仰、法律製度、观念价值… 这些无形的东西?
难怪威尔·杜兰特曾对文明下过一个奇怪的定义,他说:文明是一种错综复杂、又很不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建立起来十分辛苦,摧毁则极其容易。
可见,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粒子,抑或是人类的文明,其本质不过是一种相互作用、时刻变化的过程,而非任何实体。
而人类文明,同样是从人与人、人与外界的各种互动关系中,生长、演化而来的,比如,
1、古代人们为了对抗自然、协作劳动,在祈祷祭祀活动中产生了共同的信仰。而共同的信仰,又反过来巩固强化了彼此的协作,成为维系社会共识和价值观最重要的纽带。
2、从社会演化的角度看,现代文明之所以出现在欧亚大陆上,正得益于它有利于贸易交换、互通有无的地理条件,而在地理上受到阻隔的非洲、美洲、澳洲,则长久以来都停留在原始部落阶段,很难发展,更遑论现代文明了。
3、人类历史上,无论是战争、贸易或通婚,都是不同人群建立相互联系的有效方式,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4、而近现代,发达的交通网络、通讯手段、新闻媒体,越来越紧密地将世界各地的物资、人员和信息联系起来,特别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带来信息愅命,又一次彻底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为世界带来的改变,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正如麦克卢汉的那句名言“媒介即信息”所揭示的: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手段,决定的不仅是信息的样式,更是信息的内容。
世间万事万物,都由微观粒子构成。但物质的属性,却是这些粒子在相互作用中展现的。就像同样的水分子以不同的频率震动时,就会呈现出各种截然不同的形状。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不要从静态的、物质的角度看待世界,而应该从关系和过程的角度来思考世界。而人类文明的本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7、人的本质
正如康德在《存粹理性批判》里所总结的:
人其实无法得知表象背后的本体是什么?因为它不但超出了人类知识的边界,在理论上也无法被认识。
可是人就是不满足,总是在追问表象之外的事物的本体,而这恰恰是理性的尽头,或曰理性想要越界的冲动。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承认,理性无法证明灵魂和上帝的存在。因为人既无法感知到灵魂或上帝的的存在,又因为理性的局限,无法用实证和逻辑证明它们。
但康德认为,虽然人用科学或理性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但在现实中必须设定灵魂不朽、上帝存在、意志自油,才能确保人们遵循共同的道德法则,拥有一致的价值观。
康德是要为理性划定界限,从而为信仰留下地盘。
可见,康德在他的三大批判中,之所以要先在理论上赶走上帝(纯粹理性批判),正是打算在实践中证明,一定不能没有上帝(实践理性批判)。
因而,上帝存在、灵魂不朽、自由意志,就是人类作为有限理性之存在的必然宿命。
而人的本质,就是整个康德哲学的最终落脚点。康德探索知识、道德和信仰,最终目的正是为了理解人的本质。
其实,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都是在回应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那句铭文:认识你自己。但事实证明,人若想要认识自己,就得首先认识上帝。因为,
1、牛顿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声称他的所有研究,只是在发现上帝预设在宇宙中的规律;
2、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國富论》中提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其实正是左右市场的上帝之手,是信仰上帝的保守主义价值观在经济学中的具体体现。
3、即便睿智如康德的哲学家,尽管为人类理性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尊严,但当哲学论证走向极致,理性的有限性便暴露无遗。这时,康德就只有请出上帝前来救场了。
4、而智慧如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家,坚信宇宙是确定的、上帝不掷骰子,最终还是被事实打脸。因为量子力学反复证明了,这个世界是概率的、不确定的、不连续的、不可知的。
人的思考越深入,关键时刻就越需要上帝出手。当人类的已知领域不断变大,未知世界的范围则会随之变得更大,从而更加凸显出人类理性的有限。而所有的历史,也都指向一个事实,即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因而,我们可以断定,如果没有上帝,人类将永远无法仅凭自身力量挺立于宇宙之间。
8、找对信仰的坐标
上帝的存在根本无需证明,因为,它或来自启示,或不证自明。那些心中没有信仰的人,既是无知的,也是狂妄的。
上帝存在与否,并非是有限理性之人所能把握的。信仰只有通过启示才能获得。而一个人如果无法获得上帝的启示,又怎能得到上帝的祝福呢?所以《圣经》中说:
然而上帝的启示却无所不在,比如,诗人弥尔顿在《失乐园》里,就思考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而但丁在《神曲》里描述的宇宙形状,与爱因斯坦通过计算得出的结果有着惊人的相似。
而对于世界这条大船来说,只有上帝在场时,它才能够承载道德和良知,才得以让社会有了压舱石、让人心有了定心丸。所以托斯托耶夫斯基说:
如果既没有上帝、也没有来生,那么,人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这是否将意味着道德的崩溃、秩序的瓦解、人性的败坏?一切禁忌都仿瞬间烟消云散,而人们任凭做什么坏事,都将会毫无顾忌。
而托翁所担心的情况,正在当今世界许多地方发生着,之所以有的國家经济从形势大好、一片繁荣,到自由落体、直线下坠;之所以许多安详美丽的欧洲城市如今变得乌烟瘴气,原因无他,正是因为丢掉了信仰这块压舱石。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信仰,就不可能有稳定的价值观,即便经济一时获得了的辉煌发展,也将不可持续,早晚会被打回原形。
网上有一句话虽很损,却很深刻:一个人凭运气赚来的钱,一定会凭实力加倍亏出去。
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的加持,没有价值观的支撑,人生就会沦为一场赌局,他对现实和未来的误判就会接连不断,而所有的理性自负、妄自尊大,最后都只能让自己输得更惨。
笛卡尔发明解析几何的坐标系,受到了耶稣十字架的启示。而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只有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标系,找准能够支撑生命的价值观,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理解世界,做出适当的选择,得到上帝的祝福。
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思想的能力,即是人的理性。
但只有信仰者才知道,人所有的理性都来自于上帝。而理性自负者,却因为不了解理性的来源,而出现思维和价值观的混乱,从而陷入偶像崇拜的泥淖。比如,
2、有人崇拜科学理性、泯主製度,看上去虽然很美,却同样是一种偶像崇拜,这是对科学教和製度论的崇拜。
要知道,偶像崇拜并不一定针对某个具体的圣人或领袖,而是表现为各种形式。而一个人,只有当获得了上帝的启示,只敬拜唯一的上帝,才能真正地摆脱偶像崇拜的陷阱。
人的尊严来自于思想,而真正的理性,就是回归上帝信仰,如同康德等先哲们那样。上帝是理性的源头,也是人类道德的源头。
圣经·箴言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 END -
参考资料:
1、《量子力学如何改变世界》,作者:卡洛·罗韦利,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物理学家的知性冒险》,作者:卡洛·罗韦利,文治图书出版;
3、《现实不似你所见》,作者:卡洛·罗韦利,湖南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