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留痕】甘肃 马宏‖远去的岁月
文化
文化
2024-11-18 19:16
山东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一切都在变化,只有变才是不变的。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很多事情在我的记忆中正一天天远去,而生命中那些远去的岁月是多么的弥足珍贵。我的家乡位于通渭县常家河镇小庄村,小时候最刻骨铭心的不是挨饿,而是缺水。那时候每个庄子都有一个小涝坝,家家户户都有一口红泥水窖,在下雨天用来储水,全庄人就靠这解决生产生活用水。常家河是一条苦水河,流经我们庄子的南面,就这苦咸水也是我们唯一的备用水源,遇到干旱少雨的年份,人们只能饮用它。距我们庄子3公里处的通迅河沟流淌有少许淡水,说是淡水,只是比常家河的水稍甜些罢了,极度缺水的时候,我和妹妹每天雷打不动的任务,就是拿上木桶在通迅河沟抬水吃。我们那儿没有石头,全是湿陷性黄土,经多年冲刷,小河沟都要十几米深,通迅河沟至少100多米深,且通沟底的路全是羊肠小道,非常难走。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和妹妹把一桶水快抬到沟顶时,我不小心脚底一滑,两个人都摔倒了,木桶摔破了,水流了一身,只能拿起木板垂头丧气地回家,还免不了挨大人的一顿训斥。也许是用水艰难给我留下的心理阴影太深,我对水有特殊的情感。节约用水的习惯深入到了我的血液,记得在临洮县上学时,别的同学洗碗都是水龙头打开冲洗,碗里面接点水慢慢洗的只有我一个人。至今在家里我总是忍不住把脏水存起来冲马桶,为此天天挨老婆的骂。那时候遇到周日或节假日,我们小孩子最稳定的工作就是放羊。小时候我们庄子几乎家家都养羊,家里的大小开支主要靠买羊毛的收入。我和三蛋是放羊的搭档,三蛋比我大5岁,是我们庄子里的职业放羊娃,因家里贫寒,三蛋一直没有念书。记得一次和三蛋一起放羊时,路上一个干部模样的人问三蛋:干嘛不念书放羊呢?三蛋说:放羊挣钱。挣钱干嘛?答:挣钱盖房。问:盖房干嘛?答:盖房寻婆娘。问:寻婆娘干嘛?答:寻婆娘生娃。问:生娃干嘛?答:生娃放羊。惹的干部哈哈大笑。好在三蛋后来到兰州的工地打工,学了一手电焊的手艺,心灵手巧加吃苦耐劳,每年的收入不薄,还寻了个牛肉面馆的服务员为妻,后来两个人在兰州开了个买熟食的小店,混的风生水起,现在有房有车,两个孩子也没有接他的班,大学毕业后都在政府部门工作。记忆中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露天电影。只要轮到庄子里放电影,我就激动得等不到天黑。最爱看的是《解放石家庄》《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等枪战片和《少林寺》《南拳王》《岳家小将》等武打片。电影看完后,自然就是模仿电影中的情节玩游戏了。那时候的电影,好人坏人一眼便知,好人定是朱时茂,浓眉大眼,坏人定是葛优,尖嘴猴腮。玩游戏时,个个都想充“好人”,那时的我,虽个小体单,好在也没有“怪相”,免去了当特务、汉奸之类的角色,但也只能充一个革命小兵。树太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每次都是连长,最倒霉的算和平了,他爸是赤脚医生,大约是沾光多吃了有油水的饭,长得又肥又大,加上天生一双小圆眼睛,无需化妆活脱脱一个胡汉三。最让大人头疼的就是看完电影《武林志》后,家家的围墙都被我们练上“八卦掌”了,到处是豁豁。也有危险的时候,学《南拳王》中的林海南,在沟台上练膝盖功,功夫练成没不知道,反正一膝盖下去,突出的一块土台塌了,人也掉到一丈多深的沟里了。说起偷果子就有点惊心动魄了。那时候我们庄子很多家庄前屋后都有一块小果园,间或种点菜自食。主要是苹果、梨、桃、枣,数新胜奶奶家的果园面积最大、品种最全,加上新胜爷爷会侍弄,果子长得也特别好,远远的看见就不由得人流口水。为了偷吃他家的果子,我们一起的小伙伴几乎都无一例外的挨过揍。一次我们侦查到他们家没人,赶紧叫和平、树太一起偷摘,也是我们几个太贪心了,摘了一袋多还不罢休,这时新胜爸爸耕地回来了,拿起鞭子就朝我们赶来,要不是树太、和平来了个“乾坤大挪移”,免不了挨几皮鞭,但是当晚家里是不敢去了,只能在“农业社”的草窑里凑活一晚了。也是在那一晚,我们总结经验,从《四渡赤水》的电影里获得了灵感: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有一天我们侦查到新胜奶奶在看果园,老人也是闲不住,一面看果园一面在树下的空地簸粮食。我们几个人做了分工,由和平、树太在墙外搭了个梯子摘果子,其他人以给老人帮着簸粮食做掩护,那天几乎把探出墙外的果子摘光了,足足有两口袋,我们几个好好解了个馋,老奶奶愣是没发现。
偶尔在手机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是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女士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的发言。视频上陶女士说:现在很多初中生不能在晚上11点前入睡,而早上最迟也要在6:30起床,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同伴互动少,户外运动少,“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多考一分,干掉千人”,这是升学压力的真实写照。学校和家庭都过于关注学业成绩,而忽视青少年的情感、志趣等精神成长。陶女士说:少年强则国强,只有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朝气蓬勃、富有梦想的青少年,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肩负时代重任。看着晚上11点还在埋头写作业的儿子,我不由得回忆起我的童年时代,真是天壤之别啊!
作者简介: 马宏忠,男,现在甘肃省通渭县政协工作,业余写作爱好者。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