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笔记】陕西 李牛‖有一种朋友
文化
文化
2024-11-07 19:20
山东
当时读到它时,觉得言简意赅情又深,非常喜欢,不由自主地就把它记在了心里。但是,对于诗中所描写的朋友,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缘,却并未深究。然而到了今天,当铺开纸,拿起笔,回想自己与书的因缘时,不知怎的,这首小诗却隐隐约约地在脑海中跳跃,不由得恍然大悟:书对于自己,不正是这样一种朋友么?!古人对于读书,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教导,现在细想起来,这种教导未免势利。就好像交一个朋友,总想从他那里得到“颜如玉”或“黄金屋”之类的利益似的。一个人若抱着这样的目的交朋友,肯定交不到真正的知心朋友,得不到真诚的交流与帮助。同样的,一个人若抱着那样的目的去读书,它也肯定读不到真正的好书,得不到有益的营养和升华。回想自己的读书历程,学校内读的书自不必说,那难免有一些无奈,自己无从选择。就好像在同班级、同学校一起读书的,只是同学或校友,还算不得朋友。但走出校门以后,自己的选择就自由多了,读起书来全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恰似交朋友一样,情趣相近、意气相投的自然就常常来往。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林语堂的《圣哲的智慧》,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等等关于传统文化的书,都曾是至交。《叔本华文集》,《罗素文集》,柏拉图的《理想国》,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等等关于西方文化的书,也曾是知己。那时候,读书真的是一种享受,它带给自己一种宁静的、深沉的快乐,而且当在生活中遇到了迷茫和困惑时,它总能给予自己真诚的帮助和鼓励。书几乎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一个患难与共的朋友一样,使得那段日子,在迷茫中有感动,在困惑中有坚持,在流泪时有安慰,在快乐时有分享,就那样一直走了下来。如今,时过境迁,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打磨,那些书已经放上了书架,不再经常地读了。但每当回想起那段日子,或偶尔坐在书架前,总忍不住翻翻以前的那些书。就好像曾经的朋友,久未谋面,即使不打电话,不发微信,但却不妨打开心扉,翻开记忆,静静地回味一下。这时在心底的某个小小的角落,在那隐隐的深处,总能泛起一丝的感动。正像那首小诗说的:不论多久,天荒了,都在心底保留。现在依然读书,但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凭着兴趣,满怀热情,而是多了一份淡然和随缘,只是随着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选择。恰如如今的朋友,多是生活中交集较多的身边人。但不管怎样,书如朋友,始终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你不需要它的时候,它不离不弃地陪着你,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它能给你最真诚的帮助和安慰。生活中,常常听到人们感叹身边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来往的,不是酒友,就是牌友,或者是有所求的熟人。那么,不妨从书中去寻找吧。它可以穿越时间,跨越空间,和庄子谈天,同罗素说地,与耶稣推心,为佛陀置腹。它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使古今中外的智者贤人,都可以像朋友一样,带给你最有价值的营养和帮助,使你的灵魂,在纷繁的俗世中,享受一份宁静和安详。真正的读书,是思想的交流,灵魂的沟通,没有丝毫的世俗心。就好像真正的朋友,是性情的相投,人格的吸引,没有半点的功利心一样。今生有幸,有缘结识了书这样一位朋友。书若有知,也会欣慰于有这样一个知己吧。作者简介:李牛,男,汉族,陕西大荔人。生于乡村,长于县城,学于古都。已入天命之年,现就职于县城一中学。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