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笔记】河南 左黎晓‖似是故人来(六)

文化   文化   2024-11-07 19:20   山东  


似是故人来(六)

文/左黎晓

附近生意最好也最为平民化的饭食为杂菜饭。所谓杂菜饭,类似国内的几荤几素并搭配米饭。只是这里可选的荤素菜极其多,少说也有二三十样。譬如炸鸡、蒸鱼、肉丸子、白灼空心菜、清炒绿豆芽、水蒸蛋等,有闽粤风味,整齐地摆放在餐厅的一侧。打头是米饭,要么自己打,要么服务员打。打好米饭,便排着队往前走,拿起夹子或勺子去取自己想吃的菜。待到菜选好,便到了收银处。店家会以肉眼判断菜品,直接报出价格。我常常打来一荤两素,配上一大坨米饭,吃得心满意足。杂菜饭价格是亲民的,我每次基本控制在10元马币(约合16元人民币)以内,少则只需6.5元马币(不超过10元人民币)。饭菜之外,还可免费取用茶水或肉汤。有的店家在茶桶上贴上“凉茶”,有的贴上“唐茶”(英文备注为CHINESE TEA)。想来店家将唐茶作为中国茶。周作人先生好像曾考证日本人叫苦丁茶也为唐茶。吃着丰富的杂菜饭,再喝上养生的凉茶唐茶,惬意极了。此地杂菜饭店家除了华人还有马来人。那家马来人的生意也不错,收银的往往是老板娘,暗黑色的肤色,长脸,大眼睛浓眉毛挺鼻梁,包着头巾,看去带着些冷峻和睿智,总觉得在哪里见过。待到我上前,她双手拇指和食指合拢轻撷盘沿,稍加转动判断菜品,继而抬头看我,定定地说“六块半”“八块半”。我惊异于她也会讲中文。
除了杂菜饭,此地还有烧腊饭、馄饨面、海鲜面、椰浆饭等,充满中国南方沿海风味。记得一次去一家叫“妈子面”的店吃饭,老板是华人女性,学着日本人包着头巾,待我在柜台处点餐后亲切地说出“谢谢您”。再一次前去,她让我直接坐在座位上,接着有服务员拿了菜单让我点菜。此地服务与国内不同,在国内,一般的点餐都要在柜台进行,而此地则只需坐下,便有专人来招待。香港似乎也是如此。点了一份鲜虾面,味道确实鲜爽,汤汁也独特。后来我猜测店家用了姜黄。起初我不知道何为姜黄,只是后来买了锅碗之后自己做饭,网购选了一种看去类似生姜的货品。待到送到,才觉出不对,网上查证才知此为姜黄,是一味传统中药,也供食用。我仍是切了姜黄片作生姜,其味闻之辛辣不及生姜,透着些鲜爽,刀切来手指及刀刃处皆着橘黄色。其实它的身形比一般生姜小了几倍,不想内里的药汁如此浓厚。油烧热,放姜黄,其香被油烹过,味道更加馥郁,飘散开去。待到汤面乘碗,偶咬到姜黄,口感与生姜类似,味道虽不及生姜猛烈,但很独特,让人难忘,也不习惯。吃过两三次,便不想再吃,任凭那半包姜黄待在冰箱或是餐台上。我猜测那家妈子面的老板加入的是姜黄粉,将姜黄的独特味道稀释到汤中,让人可以接受,也起到调味及养生的功效。吃过姜黄后发汗,用手拭腋下,闻之亦有姜黄味道。那妈子面好像到了下午后半晌便打烊了,看来店家生活悠闲,并不一味追求钱财。

华人开设的餐厅还有几处大排档,卖面食的卖米饭的,一个个写有菜品及价格的小推车立于偌大的一楼大厅外围,中间是数不尽的圆桌和椅子,以及收银台。风扇呼呼地在头顶转着,食客多是华人面孔,老人青年人三三两两地坐在那里。推车外是一条宽宽的走廊,一半也被推车占去,那些推车看来是单独的卖家,并不与大厅内的相干,老板有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从那只容一人通行的过道走过,可见转过来或抬起来的白色的脸、黄色的脸和黑色的脸。一天上午我又走过那里,走廊外的阳光下有一位华人大姐正在卖烧腊饭。她面孔白皙娇美,是鹅蛋脸,但也有着岁月痕迹,看去有四十五岁左右,与老家我的某位阿姨很像。她很自尊的样子,包着头巾垂下眼帘,娴熟地为顾客张罗饭菜。看我上前,面容更温和一些,只是并不看我。她身边站着一位青年男性,瘦高的身材,透着帅气贵气但也朴素的面庞,我想是大姐的儿子。我不想过多打扰她们,只想着匆匆走过。临走的间隙,我抬眼看了一眼摊位上挂着的流油的烧鸡,又看了一眼价目表:烧腊饭,6元。比起店里的餐食,这价格更为亲民,只需约10元人民币,便可享用一份内敛大姐做的烧腊饭,我想应该很值得。
附近另有一家名为“老城街”的杭州小笼包店。主打招牌菜除了小笼包,还经营国内各类美食,譬如重庆小面、葱油拌面、白灼菜心、鱼火锅、烧烤等。一次我点了一份重庆小面,刚吮了半勺汤汁,便觉地道异常,连连点头,不想在远在祖国大陆的吉隆坡,也有如此地道风味的小面。我侧头看一边的老板娘,她也朝我点头。虽然她戴着口罩,但她的眼中满是微笑。再一次去,那家的老板也在了。我吃饭的间隙,他不时回头朝我这边看。我是骨骼相对明朗的北方人,一眼便能识别来自中国。他朝我看来,似在辨认些什么。我朝他看,他有些羞涩地回过了头。他起初戴着口罩,后来摘掉口罩大方地迎客。这家店生意极好,每每走过,透过透明玻璃,皆可见坐满了人。

我容易辨识的中国面孔,在周围也迎来了尊重。每每走在附近商业区的走廊上,修鞋的印度人、理发的印度人及华人均会朝我点头致意。一位看似黄皮肤的马来人正在路边为顾客炒菜,看我走近,拿眼睛打量我,似乎撇了撇嘴角。再次路过,也友好地点头致意了。我知道,这尊重得益于祖国的崛起,我不应骄傲,更应该尊重才是。每每收到善意,我都会回馈善意。一来想要留下一个好印象,不说为国争光了,至少不为国家丢脸;二来也想告诉本地的马来人、印度人,我是本地华人的中国同胞,我们都是讲礼仪的炎黄子孙,我待您们友好,也请您们待我的本地同胞友好。
一次我在一家连锁超市买刷碗的钢丝球,标价2马币。待我付钱时,店家告诉我由于操作失误支付宝不能正常使用。而我又没带现金,只好说明天再来,说着做出将钢丝球放回原处的手势。可是那包着淡粉色头巾、面容娇美的马来族女收银员一直诚恳地让我等等。说着她用马来语和我身后的华人女孩儿说起话来,似乎是想让她帮我付钱,我再转账给她。一番交涉后,华人女孩的男朋友为我付了2元马币,而当我通过支付宝及微信转账给华人女孩时,却由于跨境问题而失败。我沮丧。连连说着下次见面给她钱,并一直道谢。
我不想驳回马来人对顾客的热情,也不想驳回华人同胞的友爱,在一阵说不清的尴尬中,将这钢丝球的业务进行了下去。那位马来人女服务员拿眼睛看着我和华人女孩,似乎在分辨我们之间在分别了上百年之后,到底还有多少信任可言。
那位华人女孩胖胖的,很圆满的面容。她的男朋友是瘦瘦小小的。两人与祖国南方两广地带的人无二致。女孩儿友好地说:“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后来我准备了从祖国带去的小饰品作礼物,也准备了现金,一直装在随身的布袋或者书包里,几次三番刻意地去那家超市,想着能够碰见那对华人朋友,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将善意反馈给他们。但过去了将近一个月,我都没有再见到他们。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
社         长: 谭延明
总         编: 憨   仲
副   总   编: 蔡永祥   毛小东
总 编 助 理: 李   婷
编辑部主任: 白   冰
值 班 编 辑: 魏玉玲   曹  焱
选 稿 编 辑: 王炎欣
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
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关注大雅散文,这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担当的平台;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大雅散文
《东方散文》杂志,国际刊号,季刊,创刊十年,不厚名家,不薄新人。追求诗意、哲思、生命力的新时代散文。 投稿信箱:dfsw123456@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