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上,90%的人有颈动脉斑块,医师提醒:5个习惯会加速风险

健康   健康   2024-07-14 11:48   湖北  

很多人在体检的时候,做个颈动脉超声,会意外发现颈动脉斑块,特别是过了60岁的人,几乎全有不同程度的斑块。大部分人都会在门诊对我灵魂拷问:“魏医生,我会不会卒中?”,"魏医生,我会不会瘫痪?",“魏医生,我会不会挂了?”等问题。

其实,大部分人有此担心很正常,因为至少30%的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有关,那为什么颈动脉容易出现斑块?

因为由于解剖位置的关系颈动脉斑块,好发于颈总动分叉处,也就是颈内动脉起始部,此处的血流压力大,容易出现斑块形成。

大家会问:是否所有的斑块都需要治疗?

对于60岁以上的人群,几乎都会发现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年龄有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新陈代谢减慢,血管内会有“垃圾”不断堆积,逐渐形成“粥样斑块”,一旦斑块逐渐发展,堵塞管腔,就会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斑块都需要立即干预。

斑块根据性质不同,斑块分为易损斑块和非易损斑块:

  • 非易损斑块:超声检查的表现是强回声,如果直径<1cm,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容易脱落,日常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的方法来控制,延缓发展。

  • 易损斑块:超声检查的表现为低回声或是直径>1cm,为相对不稳定,形态不规则,容易破裂,形成血栓,极易导致脑卒中。

哪种程度的颈动脉斑块需要干预?

根据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分以下3种情况:

1、如果颈动脉斑块导致的狭窄程度<70%,且没有脑卒中的症状可以依据斑块的稳定性,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必要时服用他汀类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

2、如果颈动脉斑块导致的狭窄程度50%~70%之间,有脑卒中的症状,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仍有卒中症状的发生,需考虑支架植入的方式,解除狭窄,降低卒中风险。

3、如果颈动脉斑块导致的狭窄程度>70%,无论是否有脑卒中的症状,建议支架植入的方式,解除狭窄,降低卒中风险。


发现颈动脉斑块,5个危险因素会加速风险,请留意

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主要与高龄、三高疾病,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5个危险因素会加速风险,请大家要留意。

1、吸烟

小张今年40岁,长期吸烟,每天2包,烟龄超过20年,单位体检的时候,检查颈动脉彩超,发现颈动脉已经有斑块形成,而且狭窄程度超过了50%,血管条件甚至比60岁、70岁的人还要差。

患者很诧异为什么血管那么差,反而医生并不惊奇,因为他的生活习惯太差,长期吸烟,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成分会导致血管痉挛收缩,血压升高,加速血管损伤,加重斑块的形成。


2、高血压

长期血压高,会加速血管损伤,促进颈动脉斑块形成以及脑动脉狭窄,会导致大脑缺血缺氧,从而出现头晕,头胀,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等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应该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内,理想血压130/80mmHg以内。

3、高血糖

高血糖是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糖尿病可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倍以上,而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将死于脑卒中。

国内一项涵盖51万名30~79岁人群的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显示,高血糖显著增加68%的脑卒中的风险,并且随着糖尿病病史的延长,高血糖会损坏血管和神经,形成颈动脉斑块,使血栓更容易在血管内形成

4、高血脂

高血脂,尤其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会导致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增加脑梗的发生风险。

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每升高1mmol/L,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25%。

建议每年体检抽血查血脂,可以通过在饮食中加入更多富含纤维的植物性食物(蔬果、燕麦、藜麦、奇亚籽)以及少吃红肉(猪肉、牛肉、羊肉)及油炸、加工食物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平时也可以多吃坚果、鱼类、橄榄油、谷类食物(燕麦、藜麦、奇亚籽),坚持有氧运动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普通人群血脂目标值:低密度脂蛋白<3.4mmol/L;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1.8mmol/L。

5、长期熬夜

现在很多年轻人,有熬夜的习惯,无论是加班还是娱乐,经常会在夜深人静时,还不休息,还有中老年人因为失眠,造成普遍睡眠不足,这都会影响新陈代谢,造成三高,肥胖,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风险会增加27%,所以,经常熬夜,黑白颠倒,长期睡眠不足,是加重血管损伤的因素之一。

总之,发现颈动脉斑块的中老年人,要首先改善生活饮食方式,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的治疗。

魏医生在线
做有情怀的医生,写有温度的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