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塞了不同部位,产生的症状表现也不同,今天我们来好好的谈一谈。
身体有“7个表现”血管已经堵了
如果中老年朋友,突然出现一侧肢体(包括上肢和下肢)无力、麻木感,很可能就是颅内动脉或颈动脉发生了堵塞。
多伴有说话含糊,口齿不清,一侧口眼歪斜、视物模糊等表现,出现这些症状,无论能否自行缓解,都需要及时就诊,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方式,比如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或取栓治疗。
心脏位于人体的左侧胸部,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而冠状动脉好发动脉粥样硬化,逐渐会出现血管狭窄,甚至堵塞,缺血严重便会产生胸闷胸痛。
如果胸闷胸痛,10~20分钟可缓解,多提示是心绞痛,要积极控制三高,肥胖,吸烟烟酒,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危险因素;
如果胸闷胸痛,持续20分钟以上仍不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有强烈的压榨感,出汗,烦躁,就非常危险,很可能是心肌梗死,要立即就医。
如果长时间坐着或卧床后站起活动时,突然感觉胸闷、气紧、呼吸困难,甚至一下子晕倒,要警惕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导致的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危害很大,严重时可以导致猝死。因此,出现上述表现应尽快到急诊就诊。
很多人会出现一侧或双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手臂血压降低,严重时上肢还会主动"盗取"大脑的血液,称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导致大脑缺血,产生肢体无力、头晕、站立不稳的症状。这样的问题也不容小视,要及时检查,并处理。
种隐藏在食物中的致癌
四肢动脉血管负责上下肢血液供应。下肢血管缺血时,行走时可能腿部疼痛,休息后可缓解,再次行走疼痛又出现,医学术语称为"间歇性跛行"。
如果忽视下肢动脉堵塞,病情进一步进展,就有可能导致下肢严重缺血,皮肤温度下降,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不行走时也会下肢疼痛(即静息痛),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肢体破溃,伤口不能愈合,甚至组织坏死(坏疽),不得不进行截肢治疗。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病变的可能性更高,一定要格外重视。
肾动脉负责肾脏的血液供应,如果斑块产生在肾动脉,就可能使肾脏动脉血液供应减少,甚至影响肾功能,产生乏力、食欲下降、尿量改变、肢体水肿等症状。 肾是重要的血压调节器官,肾动脉狭窄可导致高血压,而且这种血压升高药物控制效果不佳。随着肾脏缺血加重,其"排毒"功能会受损,甚至发展为"肾衰竭",就需要透析治疗了。
容易发生在长期卧床、久坐不动、脱水、肿瘤、骨折等病人身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 如果发现两只脚或两条腿水肿的程度不一致,或是一侧不肿另一侧肿,往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征象。 血栓堵塞了静脉血管,导致血液回流不畅,进而引起形成血栓那一侧肢体的水肿。同时还会有皮肤发凉、易发溃疡等表现。一旦下肢静脉中的血栓脱落,将堵塞肺动脉,很危险的。
身体有“7个表现”血管已经堵了
人到40岁,预防血管堵塞,要做好3件事
多吃蔬菜、水果、坚果和鱼类,尤其深海鱼或鱼油,食用油以菜籽油、玉米油、橄榄油、葵瓜籽油为主,(含有不饱和脂肪,为健康脂肪)。
多摄入膳食纤维,比如燕麦、黎麦、杂粮、豆类等。
少吃动物油,比如猪肉、牛肉、人造黄油。
每天保证5种不同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它们富含钾、叶酸、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等营养物质,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
少吃红肉(猪肉、牛肉、羊肉)、加工肉、腌制肉,因为富含大量饱和脂肪、盐分和添加剂,会损伤血管。
适量摄入低脂奶制品。
远离烟和酒。
坚持有氧运动,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好的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坏的胆固醇),从而降低脑梗的风险。 推荐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以快走、慢跑、骑行、羽毛球、游泳为主。 要注意的是,患心脏病、高血压的人也可适量运动(减少运动时间和强度)对血液循环也有好处。 人体的第二心脏就是我们的小腿,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做下肢的拉伸、压腿、抬腿、踮脚等动作,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血管硬化,从而预防脑梗,大家不妨可以试试。
这一点很重要,除了年龄、遗传基因不可控之外,导致血管堵塞的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房颤动、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饮酒、鼾症、久坐不动等因素。
大家做体检一定要筛查以上的危险因素,并遵医嘱严格控制,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血管堵塞的风险。
种结语
结语
血管堵塞的人越来越多,与日常生活中没有科学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有很大关系。希望本人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