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的到来。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足以说明小寒的寒冷程度。名为“小寒”,因此更要注重养生保健。
《黄帝内经》有云:“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即在严寒时节应有充足的睡眠,从而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小寒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应尽量早睡晚起,以待阳光,每天多睡一小时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同时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寒由脚下生”,故冬季外出应做好保暖措施,选用分量轻、蓬松、保暖性强的衣物,如羊毛、丝棉、羽绒等制品,尤其需要注意头部、颈部、腰部和脚踝的保暖。
小寒是冬季进补的最佳时节,但进补不能冒进,需要给肠胃一个适应的过程,要做好“引补”。即先把脾胃功能调好,避免因进补不耐受而对身体造成伤害。平时可吃些健脾开胃的药物,如党参、太子参、炒薏苡仁、山药、莲子、砂仁等调整脾胃功能。再进行进补后无明显的肠胃不适症状,则“引补”成功。
冬季天气寒冷,此时也正是阴邪最盛的时候,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可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在饮食制作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蒸、烩、煮、炖等烹饪方法,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小寒节气应少食咸味、多食苦味。此时节常用的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子、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盛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比如羊肉、猪肉、鸡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以及核桃仁、红枣、龙眼肉、芝麻、山药等,这些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当然,对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者应注意缓补,少食辛辣为好。
小寒时节,正好处于“二九”“三九”期间,俗话说“冬练三九”,此时虽说天气寒冷,却也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的好时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寒冬时期,最好在太阳出来,气温有所升高后再进行身体锻炼。遇大风、大雾、降温等天气时,最好不要在室外进行锻炼,可以在室内进行一些简单的锻炼活动。
第二,寒冷的天气里,血管遇冷收缩,血流较慢,肌肉的黏滞性增高,致使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下降。因此,为防止发生运动损伤,在进行锻炼前要先做好热身活动。同时,选择适合冬季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促进气血运行。
1.防血压波动: 气温下降,季节变化,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波动,高血压患者要加强自我血压监测。
2.防血糖变化:天气寒冷,户外活动减少,糖尿病患者可能因饮食增加及运动量减少,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3.防血脂异常:冬令时节是进补的好时机,然而食补过度,如进食过多牛羊肉、动物内脏,可导致血脂进一步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