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LP投顾与中国创投委联合进行的问卷调研发现,缺乏激励机制与容错机制,成为制约国资创投、政府引导基金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制度性障碍。
今年6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处理好政府性基金与市场的关系”,紧接着出台的“创投17条”也提出“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进一步明确国资创投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容错机制。
2024年9月18日李强总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有关举措。会议指出,要推动国资出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完善国有资金出资、考核、容错、退出相关政策措施。
今年以来,各地政府在完善激励容错免责机制上明显加速。湖北、广东、上海等多地纷纷出台相关规定,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给予国资创投容错率和更长回收期限,支持引导国资成为真正的“耐心资本”。
日前,《湖北省国有企业容错免责事项清单(2024年版)》正式出台。该清单其中多条涉及创投业务,例如,在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业务中,只要如实报告已知风险,由于种子期或初创期企业本身所固有的高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失败,造成投资损失的,应视为尽职免责。
2024年8月发布的《湖北省科技金融质效提升行动方案》提出,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对省内科创天使类投资根据政策目标完成情况给予最高100%收益让渡,科创天使投资损失容忍率提高至50%。此前,深圳的天使母基金、安徽的政府引导基金等也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容错率。
2024年8月6日,《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正式公布,明确提出:国有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的考核中,“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该条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此举对于容错机制的探索,引发VC/PE界的广泛关注。
2024年7月30日,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上海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化国有资本考核与评价机制。7月25日,成都高新区发布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服务体系,针对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基金等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政策性基金设置80%到30%不等的容亏率。
2024年7月5日,北京市东城区发布的《东城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中,完善了尽职免责的具体情形,明确引导基金不再将正常投资风险作为追责依据;7月施行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管理办法》,将尽职免责明确写在管理办法中,并列出四大免责情况。
同时,越来越多地区给予创投机构投资风险补贴。7月发布的《山东省创业投资发展奖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提出,对满足条件的创业投资机构,省财政按实际投资损失金额的20%给予风险补贴。武汉、合肥、西安、深圳等多地也都出台了类似的政策条款。
LP投顾创始人国立波认为,股权投资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意味着风险等级进一步提高。如果没有容亏、免责机制,市场将产生风险厌恶,政策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各地容错机制的纷纷出台恰逢其时,将极大提高国有投资基金的风险容忍度。
各地国资创投探索激励容错机制的大幕开启,而如何将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则是业内最关心的问题。
自2020年9月起,中国创投委与LP投顾连续三年组织调研,通过对收集的数据分析整理,了解国有创投机构和政府引导基金“激励与容错机制”出台与实施情况,痛点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发布《国有投资机构激励与容错机制调研报告》2022版、2023版,举办了相关高层研讨会,获得了政府主管部门和业界的高度关注。
为持续推动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国有创投和政府引导基金激励与尽职免责(容错)机制,更好发挥国有投资机构在科技创新和促进实体经济作用,今年5月起,中国创投委与LP投顾连续第四次发起“2024年国有投资机构激励与尽职免责(容错)机制调研”活动,共收到133家国资机构的问卷反馈。2024年报告将通过第一手的调研数据总结2023年以来国有投资机构激励与容错机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我们还将组织线下研讨会,深入倾听业界声音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充实调研报告并形成最终的版本,供政府主管部门和业界参考。
有意向与LP投顾联合举办2024年报告发布线下活动,请联系LP投顾助手“小雨”(微信号:lpi-rain)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