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俊:“五月花号”与美国文明

文摘   2024-11-10 11:44   海南  


美国文明的历史与世界各大文明相比,虽然短,至今近四百年。但是,这个年轻的文明所创造的奇迹,引世人瞩目的历史,自法国人托克维尔写的《美国的民主》开始算起,已有一百七八十年了。那时托克维尔曾说:“新英格兰的文明,像高地燃起的大火……用它的光辉照亮了遥远的天边。”


换句话说,美国文明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是世人眼里的一个谜。从那时起,世界上很多政治家、思想家、社会学家和各界精英都想揭开美国文明之谜。


很多了解美洲殖民史的人,联想到早在英国移民之前一百多年,西班牙就已从中美洲楔入向南部美洲扩展,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在英国这批北美移民的同时或稍后,赴北美殖民的还有法国和荷兰。为什么只有英国的一批移民创造出了西方的另一种文明?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被视为神话。 


有一幅描绘美国立国向西部开拓的油画。画面上,移民的人流有徒步的,有骑马的,有驾马车的,有赶牛的,匆匆行进。在人流的上空,一位美丽的女神手持《圣经》,臂挽电线圈,一路铺电线引导。其主题由该画所标的题目点出:“显然天命。”这种说法,给美国文明罩上了神秘的宗教色彩。有意思的是,“五月花号”木帆船也充满了神秘色彩。虽然大多数美国人都知道它,但由于历史久远,至多知道一个轮廓。这艘船的历史也有许多可称为谜的问题:譬如,这批被美国人圣化了的“五月花号”先民,究竟多少人?中国人写的《美国文明》说是一百零一人;美国人希尔顿在长篇纪实《五月花号》中说是一百零二人;法国托克维尔说这批人有一百五十人。除了“五月花号”乘客人数之谜外,关于这艘船本身也存在疑问:它没有留下任何图片,造船图纸没有存档。最重要的是,“五月花号”出港地普利茅斯港,1620年的纪录有三艘同名的船。因此,弄不清哪艘“五月花号”是“装载着美国,美国文明”的船。再就是,连那份美国早期史上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究竟是在航行期间签订的,还是到达北美时签订的,也存在争议。甚至连“五月花号公约”这个公约是否叫公约也存在疑问。有人说,当初这份文件被称为“协会合同”。不过,如此种种学者们争论的问题,丝毫不能影响“五月花号”在美国历史、美国文明史上的地位,也不能影响人们对“五月花号”的崇敬。 


早在一百七十多年前的1831年,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访问美国时已看到,“五月花号”乘客上岸踩踏的第一块石头,已经成为美国的崇拜物。它的碎块被美国很多城镇精心保存。托克维尔说:“这是一块曾被一些苦命人的双脚踏过片刻的石头,这块石头应当名垂不朽,它在吸引一个伟大民族留念。人们敬仰它的碎块,在离它遥远的地方保存着从它身上敲下来的小块。有多少高楼大厦用这些小块做了基石,谁不对它们表示崇敬呢?” 


我们可以想象,“五月花号”靠岸,乘客们踩踏过的一块石头都如此神圣,那么事件本身必定非同寻常。 


一、“五月花号”事件发生的背景与经过


讨论“五月花号”,先谈谈事件发生的背景,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很有意义。它可以让我们看清事件的本质,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专X制、暴X政的荒谬及其对渴望自由的人类精神的无奈。这不仅是北美移民昭示天下的真理,它也证明了这个星球上人类渴望自由的力量。 


“五月花号”事件发生的背景简略说分两个方面,一个是精神方面的,即发生于十六世纪初的宗教改革。它由德国神学博士、神父马丁·路德于1517年10月31日发难。


这一天,路德神父在维登堡教堂张贴反对罗马教廷和教皇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震撼整个欧洲的宗教革X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不是要废除宗教,而是要改革基督教。他认为,人类靠信仰得救,这叫做“因信称义”。根据这一原则,信徒不需要在与上帝之间有个教皇,也不需要那么多仪式,更不需要买赎罪符。


这样,教士也没理由享受特权,所有信徒平等。


他提出世俗权力归君主,因为“君权是上帝委派”。这种主张显然表达了资产阶级要求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愿望。根据马丁·路德的宗教观建立的教会被称为新教。 


在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的同时,另一个宗教改革的中心在瑞士出现。其领导人物为乌尔利希·慈温利。此人宣传宗教改革的思想,在时间上不晚于马丁·路德,观点比路德更激进。但是,他去世早,身后名声不如路德大。慈温利原是瑞士天主教会的神父。


他1516年开始宣传宗教改革思想,1519年在苏黎世大教堂传教,反对教皇在瑞士出售赎罪券。1522年慈温利与教皇公开决裂。


1523年至1524年1月,他三次参加苏黎世宗教问题大辩论,获得苏黎世州政府的支持。慈温利反对依赖君主、诸侯,反对天主教的教阶制、偶像崇拜、繁文缛节,要求解散修道院。他主张的新教会实行共和制。


1531年,慈温利在与天主教支持的奥地利政府军作战中阵亡。在慈温利死后不久,有一个名叫约翰·加尔文的法国新教徒,因受法国政府迫X害流亡到瑞士。


1536年,加尔文发表《基督教信仰典范》。加尔文与路德一样,主张“信仰得救”,建立清廉的教会。但他与慈温利一样,比路德更激进,主张按共和制的原则建立教会。他用五年时间的努力成为日内瓦教会的领袖,把日内瓦变成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在日内瓦,加尔文实行严厉的统治。在取消一切浮华宗教仪式的同时,取缔了赌博,也禁止所有的文艺娱乐活动,乃至思想自由。因此,曾引发一场卡斯特利奥反抗加尔文的悲壮斗争。关于这一事件,著名作家斯·茨威格曾写过一本小册子叫《异端的权利》,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宗教宽容、思想宽容问题。不过,加尔文的新教思想推动了尼德兰革X命,促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共和国的诞生。我花一些时间来介绍宗教改革,主要因为包括美国文明在内的西方近代文明,受宗教改革出现的新教思想影响很大。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曾为此专门写过一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欧洲宗教改革思潮传入英国,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因与罗马教皇的矛盾,而接受新教思想实行宗教改革。在欧洲,德国、瑞士等国的宗教改革是自下而上推行的。而英国,由于国王与教皇的冲突,使得英国的宗教改革由国家自上而下推行。1533年,英王下令与罗马教廷决裂,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纳年贡。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将任命教会教职、召集宗教会议的权力转归国王,又把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改革后的宗教称为英国国教,保留了天主教的主教制度、仪式和重要教义。自亨利八世至爱德华六世统治期间的二十年,由于后来加尔文教的影响,英国国教与天主教更加疏远。但是,继爱德华六世之后上台的玛丽女王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曾嫁给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即位后奉行亲西班牙政策,恢复天主教,迫X害新教徒。


她掌权五年,烧死三百多个宗教“异端”。等到玛丽女王下台,伊丽莎白女王上台重申宗教改革时,国内已经形成崇奉加尔文教要求彻底改革国教的清教派。英国历史上所谓的“清教徒”,是指要求彻底清除国教中天主教残余的加尔文教徒。这批人至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也即“五月花号”事件发生前夕分成两派:一派是温和派,称长老会派,主张在英国建立加尔文教那样的教会,由长老会管理教会;另一派为更激进的独立派,他们反对教会隶属于国家,要求各教区的教会完全独立,信徒自治管理。“五月花号”中的清教徒主要属于后一派。


这一派的自治管理理念,在移民北美后,对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政治发展有重大影响。


由于清教徒改革国教的主张,否定英王对宗教的掌控权,与英国国王相抵触,所以即使与罗马教廷有冲突的伊丽莎白女王及其后的英国国王,也都对清教徒实行高压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清教徒们一则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另则为了躲避国内镇X压,纷纷潜逃出境。因为当年荷兰是加尔文教占上风的国家,英国清教徒在出逃北美前,首选地一般都是荷兰。“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就曾在1607—1608年期间,从英国诺丁汉郡逃往荷兰,在荷兰生活了十一二年。后来这些人才从荷兰潜回英国普利茅斯,再从普利茅斯乘“五月花号”移民北美的。其间的曲折可谓一言难尽。这是“五月花号”事件政治、思想、精神层面的背景。 


另一方面,与“五月花号”事件相关联的是空间方面的背景。所谓空间背景,是指“五月花号”乘客出逃的空间条件。空间条件,指逃跑者可以逃跑的地方。如果没有哥伦布于1492—1493年发现新大陆,以及此后一百多年的欧洲向美洲移民,“五月花号”是不可能选择北美作为逃亡地的。正是美洲大陆的发现,为“五月花号”以及其他清教徒坚持自己信仰,躲避宗教迫X害,实现自己建设“上帝之城”的梦想提供了实践空间。 


前面提到“五月花号”的种种争议,但是,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即历史上确实发生过这件事。按一般记载,这件事发生在1620年9月6日—11月9日(另说:9月16日—11月19日),一艘名叫“五月花号”的木帆船,载着一百零一名英国移民从英国普利茅斯出发,横渡大西洋,驶往北美洲今天的马萨诸塞湾。


从有关史料看,这批移民以受迫X害的英国清教徒为主。这些清教徒属于一个叫莱登弥撒团的成员,后来被称为朝圣者。他们约占“五月花号”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这部分人去北美的目的很明确,是要实现清教徒的理想,建设一个理想国,一个没有君主专X制、没有腐X败的民治共同体。此外,还有一部分契约奴。契约奴,指无钱前往北美,与一些英国的公司或商人签立契约的人。这些人有穷人或落魄贵族想到北美发财的,也有逃犯。他们签立契约后,由公司或商人为他们支付从英国到北美的旅费,有的还提供途中和抵达目的地一段时间的花销。契约奴抵达目的地后在四至七年内用劳动偿还。在此期间内,契约奴可以被买卖。“五月花号”上的这些人经过六十五天的惊涛骇浪,在海上航行三千英里,抵达北美洲后来被称为科德角的海湾。11月的北半球寒风凛冽。想想这些人为了自由、为了信仰竟然义无反顾地抛弃文明世界,投身荒野,踏上荒无人烟、一无所有的海滩,其悲壮的情景不仅是欧美历史上的骄傲,也应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骄傲。那是人类反抗君主专X制、争取信仰自由的壮丽篇章。 


二、以“五月花号”为代表的北美移民的创新 


谈起美国早期史,特别是北美早期移民史,人们谈得最多的,关注点最集中的,常常是移民们在艰苦卓绝的拓荒中表现的英雄气概和奋斗历史。这方面自然应该缅怀、畅想。


但是,更应关注北美移民在新环境中的创新思想与行为。自从西方发现美洲后,当时主要的西方国家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英国都向美洲移民。殖民的范围遍布南美、中美、北美。在美洲,殖民最早的西班牙、葡萄牙要比英国殖民早将近一个世纪。


为什么只有英国的北美移民创造出了美国文明,而其他西方国家在中、南美的殖民却没能做到呢?讨论这个问题,有助于思考人类的文明传统与创新,创新行为与其生存环境,以及创新过程中的博弈、选择、矫正、演进等问题。 


1620年11月,乘坐“五月花号”抵达北美的英国移民,在船上签署了一份文件。这份文件的名称乃至事件的过程(比如,是在航行途中议定的还是到达北美后议定后)存在争议,但是“五月花号”乘客签署了一份文件,这是事实。其实,文件本身的内容比它叫协议还是公约更重要。它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由全体成员依自己意愿,签署并付诸实践的民治政体或可称为自治政治组织的文件。该文件全文如下: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这些签署人是蒙上帝福祐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的国王,捍卫我们信仰的君主詹姆斯的子民。


为了弘扬上帝的光荣、推广基督教义以及弘扬我们君主和祖国的荣誉,我们经历了一次远航,计划在弗吉尼亚北部建立第一个殖民定居点,我们所有人在此庄严地聚集在上帝的面前,为了更好地维持公共秩序、保持和发展上述目的,签立盟誓,将我们自己归入一个民治政体,在这种精神指引下,每隔一段时间,颁布、制定和规划这些公平和平等的法律、政令、法规、宪法以及行政机关,这是最符合定居点大众福祉的手段:我们都起誓完全尊重和服从这些法律、政令、法规、宪法以及行政机关。有见证人在场,我们在公元后1620年,我们的君主,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的国王詹姆斯王朝十八年,苏格兰五十四年,11月11日于鳕鱼角签订此约。


(签名,略)


这份文件对移民点社会福利的公正原则,颁布法令、规章、条例及委任行政官吏等进行了约定。“五月花号”公约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不完全在于它提出了什么,而在于它提出的得以实践了什么。这后一点,是它区别于空想的理想国及其创新程度的关键。“五月花号”移民们签署了这份文件后,依据约定,在踏上荒无人烟的海岸前推选了管理群体的总督。从历史上看,总督一般由君主委任,授予委任书行使委任权,而“五月花号”的朝圣者们的总督则是平民推举的。前者是君主的代理,行使的是君权;后者受平民委托,行使平民集体意志赋予的公共权力。这个总督就是创新。再进一步考察,这个总督官职的创新,不仅对君主制而言如此,即使对加尔文教也如此。加尔文教主张的共和制,是以信徒推选的长老执行管理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无平等可言。而“五月花号”移民推举的总督是没有特权的。“五月花号”移民在上岸建立定居点后能够实行这一点,除了公约规定的原则约束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所有人的身份都平等,每一个成员都没有可以特殊的条件,比如财产、贫富、地位、名誉等等,大家都一样。有差别的男女或是不是莱顿弥撒团成员,都已不能成为不平等的条件。这一点,不论在普利茅斯之先还是之后的北美移民点,都是难以做到的。 


其次,就是宗教宽容。在十六世纪兴起的宗教改革之后出现的新教,都曾受到罗马天主教会的迫X害。但是,这些受迫害者一旦形成势力成为主宰,很少不实行专X制的。加尔文在日内瓦,英国国王在宗教改革后的英国,都对不同信仰的“异端”实行迫X害。这一点,在“五月花号”创建的普利茅斯比较罕见。这是因为普利茅斯的先民不是清一色的清教徒,而且在后来吸纳新成员时,也未把宗教信仰作为一个条件。这种情况使得劳动力紧缺的普利茅斯,不能因宗教信仰不同而采取排斥、挤压的政策。比如,“五月花号”成员定居四年后,一个新到定居点的牧师在为一个新生儿施洗礼时,划了一个英国国教式的十字。这一举动虽然引起了在场清教徒们很大不满,但大家对他没采取什么行动。普利茅斯1623年即三年后有一百八十人,三十二所住房,有一些牛、羊,更多的是猪和家禽,财产总值五百英镑。1642年还清赴北美的全部债务。1643年,也即移民点建立二十三年后,普利茅斯出现了酗酒、性犯罪和变态行为等清教徒不能容忍的问题,全体成员除了“长时间争论”之外,也是不了了之。这种不论是出于无奈还是自愿采取的宗教宽容,都不是当时欧洲文明的传统。 


再其次,就是一些移民社会的某种程度的政教分离。这一点,1630年移民马萨诸塞波士顿附近的清教徒做得比较好。这批移民也是清教徒,但没有“五月花号”清教徒那么激进,但也躲不过英王迫X害。他们出逃北美比“五月花号”人更多,更有组织准备。其领袖人物叫温斯罗普,是一个富裕的律师兼地主。而支持他们移民的公司既不是政府也不是商人,而是一个清教徒拥有的公司。由于这种背景,波士顿移民准备工作做得好,最初的创业期也比普利茅斯顺利。这伙人在移居点成立了“清教共和国”。为了有别于罗马天主教,他们不主张教会拥有世俗权力,实行政教分离。但他们要求宗教应对政治施加影响。他们坚持只有教会会员才能具有议会议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英国移民北美的清教徒中,真正主张政教分离并能付之实践的,是创建罗德岛移民点的罗杰·威廉姆斯。他是个传教士,最初移民波士顿,在波士顿清教徒创办的剑桥学校任教。后因主张绝对政教分诹而被开除。罗杰一气之下带领拥护他的一批移民于1638年开拓罗德岛。由于罗杰不承认英王对北美的土地所有权,他向印第安人买得罗得岛地区实施移民。他像“五月花号”一样签署公约,建立政教分离的罗德岛自治共同体。该岛后来成为英属北美殖民地最早独立的十三州之一。 


三、“五月花号”为代表的北美移民能够创建新文明的原因


自英国移民至美国独立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这些创新通过移民点与移民点的交流、沟通、激励、互动,后来演变为美国精神。北美移民能够获得创新文明的成功,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参与了作用,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有: 


(一)移民群体对旧文明、旧体制的腐败现象,有深刻的认识和否定的渴望,同时,又有改革旧文明、制度的理想。在美国历史上起决定性影响的,是早期移民北美后来在美国东北部形成的十一州。这些州主要由我们前面所说的包括“五月花号”移民在内的人员构成。这一地区清教势力强大,拥有掌控移民点发展方向的权力。由于这个群体对欧洲传统,特别是英国君主制既有深切的感受,又有深刻的认识,否定什么需要什么十分清楚。加之,因受旧传统制度的迫X害,否定旧传统、旧制度中的腐败成分态度坚决,实现自己理想的渴望十分强烈。这才能产生改革、创新的强烈冲动。历史上,“五月花号”一百零一人踏上北美海滩后,一个冬天死了一半人,当“五月花号”启程返航,那些受尽苦难还活着的人,没有一个想要跟船回去的。这很能说明,移民们对自己曾经生活其间的文明、制度绝决的坚定程度。这些人目标明确,要建立共和制,要自由、平等的生活。尽管实现这个目标,还要费尽周折,但是他们坚定不移。 


(二)移民群体的创新行为,既有外部适度的异种压力,又无内部消耗性的冲突。北美移民创新文明能够获得成功,与外部存在适度的异种压力,有很大关系。所谓外部适度的异种压力,是指移居北美的群体不仅存在外部的生存压力(比如,恶劣的环境及与印第安人争夺生存空间的冲突等等),而且这种压力与移民们曾生存和自身具有的文明传统不属同种文明。这种外部的异种压力对移民群体形成紧张,使群体在内部矛盾时不致解体,但同时内部矛盾又不得太强到消耗群体生存发展的能力,这就要适度。北美移民的这种存在状况与南美的欧洲移民相比时,凸现得十分明显。以西班牙在南美移民为例,西班牙采取的是在殖民地直接建立政府,使殖民地的行政管理与西班牙本土基本一致;西班牙崇奉天主教,设立宗教裁判所,他们在南美也成立宗教裁判所,用来对付反对天主教的异教徒。在北美清教徒以自治的形式发展多元社会的一个多世纪里,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在南美统治了三百年。残酷的暴X力压X制了一切宗教的、政治的新思想、新创造。相对比之下,英国对殖民地采取授权领地自治所提供的外部条件,使移民免遭传统文明的高压,使传统只能作为创新的材料和经验,而不是制约创新的外力。 


(三)多种移民群体在适度异种压力下的联合、博弈与妥协,培育了多元文化及其运行机制。在北美每一个移民点都受到外部的异种压力,而当外部异种压力大于一个点的承受能力时,便迫使移民点与移民点之间的联合。在这种情况下,迫于生存的需要,点和点之间便会降低宗教信仰、政治原则的要求,而以一种宽容与对方相处。宽容便由此产生。在美国独立前,清教徒的势力比较强的新英格兰各州自治、平等很突出,而弗吉尼亚是早于普利茅斯的詹姆斯顿发展而来。詹姆斯顿是由私人股份公司开发,统治权属英王,其统治方式受英国影响很大。它讲究等级,以英国乡绅的方式管理移民社会,以恩人的态度与人相处。若无外部压力,清教徒们一般不会与其来往。但迫于抵抗外部威胁需要的联合,无权干涉移民点内部的事务,这样就事实上承认多元思想、信仰的存在。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移民之间不存在可以享受特殊的理由。因此,除了集体授权之外,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大而言之,点和点之间也不存在思想上、行政上的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因而也是平等的。这样,在联合行动中涉及利益关系时,只能谈判、协商,而谈判是一种博弈。由于每一个移民点都需要联合,谈判就不能实行你死我活的零和原则。这样,在没有其他权威干涉下,经过一百多年的联合、博弈、协调、妥协,北美移民形成了平等、宽容、协调、妥协的种种文明心态;社会形成了相同的博弈机制。因此,铸造了多元的新文明的宗教精神与自由意识。 


(四)多元移民群联合体在成型期遭遇外部强力打击,促成新文明的定型。英国向北美移民在1630年掀起高潮,至英国资产阶级革X命爆X发的十年间约有两万人移居马萨诸塞的波士顿附近。其中,绝大多数是清教徒。其领袖人物叫温斯罗普。马萨诸塞是英国在北美移民的最普通的一种,即国王颁发皇家特许状,允许一个人或一个公司在北美创立一个殖民地;第二种是国王任命一名总督代理他在北美治理一块殖民地;第三种方式是授予一定数量的移民,以自治的方式前往北美开拓殖民地。这第三种方式,只在美国现在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实行过。新英格兰包括康涅狄格、罗德岛、马萨诸塞、佛蒙特、新罕布什尔、缅因六州,位于赫德森河以东。这块地方包括普利茅斯、马萨诸塞。当英国移民在北美基本立足后的一百余年里,大英帝国却发生了一系列大事件:1642—1648年爆发内战,查理一世国王被处X决。随后,便是国内持续动荡,王朝复辟,国会与国王较量,“光荣革X命”,圈地运动等等。与此同时,对外战争连连:与荷兰争夺海洋霸权;与西班牙交战,打垮“无敌舰队”;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进行七年战争,争夺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直到英王乔治三世上台,才开始关注北美殖民地。这时的新英格兰各移民点,像“五月花号”那样签署公约的(如纽黑文的移民在1637年,罗德岛在1638年,康涅狄格于1639年,普罗维登斯于1640年,都已签署了公约),已有一百四五十年。上述地区在乔治三世关注前一百年左右,都已自己建立了乡镇的政府。不仅如此,因为种种原因,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已经构成了点层之上的代表议会等机构。其中,由詹姆斯顿发展起来的弗吉尼亚,甚至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治政府。这种由移民自治管理的殖民地,依赖大英帝国的程度极低。而乔治三世却想用统治其他海外殖民地的方法进行管理,要求北美移民纳税,颁布诸如禁垦令之类的政令,控制移民自治体的对外贸易,限制移民代表参与英国国会的权利。所有这些君主治理臣民的理念和方法,不能不与北美移民已经形成的理念和原则发生冲突。矛盾和冲突促使北美殖民地的代表相聚纽约,讨论联合行动。经过大陆会议,发布《独立宣言》,开展独立战争,召开制宪会议,举行全国大选,一个独立的与全世界君主制相对立的新型共和国从此诞生。 


从“五月花号”抵达北美,到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结成政治实体独立,历史行进了近一个半世纪。在这近一百五十年的岁月里,尽管北美殖民地的成员中不乏投机家企图利用契约奴的劳动,建立封建贵族的等级社会,但是,这种企图始终为清教徒们所抵制。


马克斯·韦伯在他著名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在北美殖民地,投机家企图利用契约奴仆的劳动建立种植园以过上封建贵族的生活的愿望,与清教徒们明确的中产阶级世界观形成鲜明的对照,贯穿了北美殖民地的早期历史。在清教所影响的范围内,在任何情况下清教的世界观都有利于一种理性的资产阶级经济生活的发展(这点当然比仅仅鼓励资本积累重要得多)。它在这种生活的发展中是最重要的,而且首先是唯一始终一致的影响。” 


清教在北美早期殖民过程中,生发出的一种英雄主义精神和包容矛盾世界的理念,成为新国家——美国文明的内核。自然,此后新国家的文明还须经历曲折的考验,如第二次对英战争(1812年),南北战争(1861年)。但是,它已有自身的个性,其内核是宗教精神和自由意识,其表现为多元、平等、开放和宽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甲乙哲学
用哲学启迪生活、涵养心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