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 | 白活015

乐活   2025-01-09 21:36   云南  

20241223日,晚上看了《魔警》,没什么想说。

20241224日,继续香港电影主题月之第十部《南海十三郎》。

影片开头的粤语说书人,让我想起《血观音》片头杨秀卿老师的闽南语唸歌,据说福建漳州现在还有老艺人在街边弹唱,不知将来可有机会去漳州听听锦歌。

《南海十三郎》先有舞台剧,再有电影版,两个版本各有千秋。载体不同,表现形式各异。舞台剧拟声出彩,细节充沛,谢君豪出场时还将现场观众带入剧情。电影版情绪克制,剧情紧凑,布景让代入感更强。同样的台词,两个版本呈现的感觉截然不同。

粤语,包括闽南语(唸歌),还有吴语(苏州评弹),发音婉转,语调悠扬,好听好玩。十三郎和唐涤生两人的对唱,那唱词唱腔,定住我的眼耳鼻舌身意。粤语的词语,组词独特,词义精准,加上韵脚,配个曲调,耳朵有福了。

《南海十三郎》最吸引我的,正是剧中的粤语粤剧及其音韵,听觉在观影中持续享受,音韵俱美,无穷意味。

我不追求意义,不喜欢解读内容所传递的价值,只是,无聊的人类总喜欢把意义捆绑在作品上,靠着解读来慰藉苍白的人生。

有关十三郎的各种解读中,“爱情”始终绕不过。有人说,十三郎的悲剧是从爱情开始。过分投入的看客,将自身情绪投射在原主身上。看客的解读,通常只对看客本身有意义。

我作为另一名看客,哪怕不喜,也无法避免潜意识的解读。人类借助符号了解世界,对符号的解读如影随形,我斩不断解读,只能尽量避免过度解读。

我不喜欢宏大叙事,只想活在小情小爱里,这种情爱包括爱情,只是,“爱情”这个概念,在现如今的互联网上,被附加了太多自以为理智(还美其名曰人间清醒)其实幼稚得可笑的话语,典型如“恋爱脑”和“舔狗”。

随口讲出一个字,从众使用一个词,在脱口而出的一瞬间,自身的经验就已被限制。人类经由经历历经人生,爱情作为一种珍贵感情,是人经验生活体验世界的一种途径。在爱里跌跌撞撞,好过守着某些话语畏畏缩缩。要去爱,要去经历爱,去爱具体的人,而非空口谈论爱。

《南海十三郎》还有一个电视剧版本,我没看过,有评论说,影版两人重逢时Lily认不出十三郎太虐心,剧版相比更温馨。

我倒觉得电影版处理得很好,十三郎的爱情,于他是一见倾心和一追到底。可在Lily视角,多半只是十三郎的一厢情愿和死缠烂打。所以,最后的认不出,不足为奇,更不足为虐,这才是生活,这就是现实。

正因现实的各种残酷,十三郎的理想坚持才弥足珍贵到令人敬重,但那也只是他个人的选择。作为历来只会被时代碾压的普通人,选择享受歌舞升平,总好过天天苦大仇深,日日国仇家恨。

至于露大腿等行为,对个人,于私权,法无禁止即可为,任何附加在此类行为上的描述,比如“低俗”或“擦边”,本质还是以“宏大叙事”为标准来判定一切。做为渺小个体,还是努力分清自身利益所在之处为好。

不少人拿《南海十三郎》跟《海上钢琴师》比,可两人全然不同。十三郎活在小情小爱里,也活在宏大叙事中,而1900则是活在自身的存在之中。

这种比较本质也是在拓展“意义”的边界,而我只想看一部十三郎,听一出女儿香。

大白的日子
分享读书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