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主体:贞操进阶六大过程 | 性经验史82

乐活   2024-12-26 21:36   云南  

上一篇说到,古罗马神学家卡西安(John Cassian360-435)提出了基督教修道中面临的八大敌人,即贪食、通奸(淫乱)、贪婪、愤怒、悲伤、懒惰、虚荣以及傲慢,其中,通奸(淫乱)于修道最为关键,但也最难应对。

卡西安对通奸(淫乱)的分析,并非简单地基于性行为与性快感,还涉及性交之外的现实,他对这种现实的论述具体涉及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相当于是贞操进阶的六大过程,具体如下:

1)清醒时的性欲不再侵扰灵魂;

2)即使产生性欲也不再沉溺其中;

3)外界事物不再引发淫欲;

4)清醒时不再出现性冲动;

5)想到性时不再心生涟漪;

6)美色不再在睡梦中诱发任何性幻想;

此时,贞操不再涉及性行为与性快感,而是关乎清醒与睡眠状态下灵魂的感知、意志、记忆与幻觉等,核心是人的思想活动,指向一种消除。

贞操在此力图消除的是卷入灵魂之中的身体冲动、想象力(不再沉溺于心中所想)、感官(不再感受得到身体冲动)、表象(不再把物体当作欲望对象)以及梦境暗示(梦境可能存在性欲,但却非出于主体的自愿)。

而那个卷入灵魂的东西,被卡西安称之为色欲,色欲在修道之初就应该被消除,精神斗争正是要摆脱这种卷入,使得自身从色欲中解脱出来。

这背后涉及一种自愿与非自愿的污染,思想一旦被污染,人体的主体性就被淹没了,而获得贞操则意味着,人无论在清醒或睡梦之中,均摆脱了心灵的污染与骗人的幻觉,修道正是旨在使人借助个人意志来远离这些污染与幻觉。

当一个人在睡梦中消除了任何非自愿的污染,就真正获得了贞操,步入了贞操阶段,而人之所以能够远离污染,是因为有上帝的介入,上帝恩赐人类免于污染,所以,无污染是上帝恩典的象征,是最高贞洁的标志。

人需要时刻警惕灵魂的细微动静,这种警惕是辨别力的一种体现,是自我认知技术的核心,是修道的重心,人需要借助它来识别出灵魂中掺杂的那些具有诱惑性的思想。

这种辨别力既能让人基于不同源头区分不同思想,又能使人正确判别对象(比如性欲)及其唤起的愉悦,它涉及一种永久的自我分析,经由忏悔剖析自我,并与他人建立关联。

总结起来,对于性,在公元3世纪,古罗马神学家德尔图良(Tertullian,约160-240)秉持一种由内而外公开否定与拒绝的态度,并辅以规范条款来约束人的着装、行为以及生活方式等。

而到了公元4世纪,卡西安并未沿袭此前的否定态度,而是将之转向对思想领域的探索,此时的重点是检测、分析并诊断思想;思想所具有的特质、危险与诱惑等,均被纳入一套分析技术之中,旨在消除一切不纯洁或诱发不纯洁的东西,为保证灵魂获得纯洁,人需要保持永久的警惕。

这里涉及的是人的主体化过程,人在性行为与贞操中的主体地位由此逐渐凸显出来,而此前针对性行为与性快感的道德评价则退居次要位置。

人的主体化与人的认知行为(进而获得知识)密不可分,人借助知识不断探寻并讲述自我真相,其中,主体是通过与他者建立关系来实现;他者在此指向一种力量,包括潜伏在个人内心深处的外来力量以及潜藏在表象之下的敌人力量;作为主体的个人需要永久与这些他者无休无止地战斗,惟有获得上帝帮助才能取胜;故而,人们需要向上帝忏悔,听从上帝指引,服从上帝指令。

在性道德伦理中,主体化、自我真相、与敌人战斗以及与他者关系等,至此形成了一个整体,基督教修道院则将之整合,并最终构成了一套自我认知技术。

题外话

宗教领域的逻辑自洽,得益于故事的强大力量。编故事、讲故事、听故事和信故事的人,共同构建了一个故事世界。

一个故事要想发挥作用,故事真假无关紧要,编、讲和听也相对次要,重要的是信,只有信故事的人达成共识,故事才得以演绎。

一代接一代,一辈又一辈,加工或破除旧故事,更新或缔造新故事,人类在这个循环中不断探索世界与认识自身。

大白的日子
分享读书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