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今天继续一月电影之《太后吉祥》。
我会用角色来记忆演员,比如太后之于斯琴高娃,她演的影视剧,我只看过《康熙王朝》和《太后吉祥》,我对帝王霸业无感,所以印象最深的是《太后吉祥》里的太后。
名为太后吉祥,可太后吉不吉祥并不重要,剧里可能也只有汤元元一人关心太后身体,如此背景下,首尾呼应的太后吉祥,误会引发的笑点,反差带来的惊叹,连环相扣地讲述一个故事,这是喜剧常见的呈现方式。
我看电影是为了休闲,因为想看和爱看,尤其是喜剧,我为笑看,不在乎什么悲剧内核和映射含义,就像看书,成了一种日常,就不在乎意义了。
以前电影频道经常重播陈佩斯的电影,每次我都必看,连广告也不错过。我妈经常讲她小时候村里人挤着看电视的景象,我也有这样的记忆,但我们围的是彩电。
我家以前的小黑白电视,屏幕尺寸跟九八年的台式电脑一个样,小小一个,摆在我家昏暗的客厅里,不过我脑海里储存的看电视场景,更多的是在我阿婆家。
大晚上,我跟阿公阿婆挤在狭小的房间里,一边掰玉米(粒),一边瞧电视,有时候会多一碗炒饭,冬天又多一笼火。
村里以前只种猪吃玉米,栽在山地上,从棵上掰下来拿到家里,叶子朝上撕开编成串,挂在楼上通风处,晾干后再取下来,拽掉叶子,装进大篓。
到了晚上,我阿公拿着起子,一包玉米起掉四五路,我跟我阿婆再用手把玉米粒掰下来,有时掰累了,就想吃夜饭。
我们村以前是上午十点半吃早饭,下午四点半吃晚饭,晚上饿了再加一顿夜饭。夜饭也只是时不时吃一回,通常吃的是炒饭,我们叫油炒饭。
顾名思义,最简单的就是单用油炒点饭,油通常是混合油,即猪油跟香油的混合物,香油是菜籽油,一般是家里种点菜籽,拿去换油或榨油。
再就是用腌菜或豆豉来炒,奢侈一点就加个鸡蛋,或者三样一起炒。有时抬个大洋碗,有时拿个大碗,一边干饭,一边瞧电视。
玉米粒掰下来后,剩下的玉米骨头就晒干,拿来凑火和向火。现在,玉米都是直接撕光叶子拿回家晾干,用机器一打,玉米粒噌噌噌往下落,省事还高效,玉米骨头照样留着,但有了电磁炉和电烘笼,不消凑大锅火,也不用笼封炉火,玉米骨头没多大用处了。
英语里有个词组叫quality time,表示跟某人共处的某段让人珍惜的时光,因为重视彼此的关系,在相处时会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
我第一反应就是小时候的夜饭时间,因为白天大人要干农活,小孩要上学读书,吃完饭还有事做,而到了晚上,不一定家家都有玉米要掰,但时不时会有人要吃夜饭。炒个夜饭,抬个大碗,看个电视,大家有得吃,还有得说,算是难得的休闲时光。
对于老电影,有时候,我其实分不清,我怀念的是电影本身,还是当年看电影的氛围,不过这不重要,经验过那样的时刻,于生命已足够。
当我想起,敲着键盘说两句,如若忘记,就让它随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