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小Moody写了篇高收益组合的回顾,后台陆续收到些同业的留言与讨论,再次感谢大家。当时最大的感触在于“运气好”,年中集中压降地产仓位,同时进一步提升城投占比。Q2以来,城投政策持续暖风,板块信用利差大幅压降,再次证明其我朝YYDS的本色,组合业绩超出本人与委托人设想(如下图)。同市场可比债基/产品相比,主要有两点差异:
第一,该组合具体定位在去年文章中已说明,属于“独木桥”策略,秉持信用精选又无法承受实际违约,纯信用组合做板块轮动但难有久期收益。先前设想的高度分散化落实起来难度较高,个券流动性掣肘明显,最终最少单券占比也在2%左右。坦白讲,该类策略早有前辈尝试,本组合跑出超额收益最大归因还是债市的顺风环境(宏观承压基准利率持续下行、城投呵护政策频出、民企/地产轮番违约后剩余发行人高度集中于央国企等),而本人最大的贡献无非是对“信用小年”的坚定判断,投资到头来还是天时地利更重要。
第二,关于城投层级与券种的选择。组合无法投资私募类公司债与PPN,对于部分同业专注低层级/评级+小私募的策略只能望洋兴叹。同时,信评狗出身又决定了本人在下沉择券时无法勇敢极致,板块的超额主要由网红区高层级平台贡献,择时收益(地产换城投,产业到期换城投)到头来还是“运气好”。
进入2024年,债牛延续,10y国债下破2.3%,信用债行业、等级与期限利差基本都压缩至历史最低水平,加之xhs“降xin裁yuan”类恐慌四起,遇到的债券dog们都有点慌……如果说16年那波极致行情前,大家都在惊呼“职业生涯还有几个bp”多少有些戏谑成分,随后急转而至的债熊让一堆久期大神扑街吐血;那么这一次,前所未有的低基准利率+低信用利差,使得职业无用感似乎更加沉重,如果你问我怎么看,我还是那句:FICC可以做一辈子,小Moody依然是乐观派之一。
首先,做债券要懂经济、跟周期,但至少要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如果你觉得Japanificaiton终会到来(小Moody并不这么看),那此时All in债券简直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毕竟水上还有接近230bps呢,考虑CPI/PPI后实际利率还在全球高位,心远地自宽,格局打开;如果你觉得信用债太过鸡肋,那么请思考利差是否真实定价了违约风险,亦或是真实反映了我朝政经特色,如果“是”,那就继续躺呗,如果“不是”,该换仓换仓,该换赛道换赛道;如果你担心“十年化债”终会完成、城投板块缩量局面无法避免,那就销售好尾巴红利,同时积极布局其他板块……“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而我们都应该前行才对。
其次,焦虑不全是坏事,一味焦虑甚至沉溺其中就没意义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家都懂,多数人尤其是年轻的入行dog都想着重复15-20年的好日子(债市扩容、岗位扩招、转岗轻松、激励到位、薪酬丰厚……),但时代的车轮总是这般,高速增长的神话要慢下来、野蛮生长的行业也要重塑,高考生和家长们不再青睐经管专业,在职金融狗也开始探索滴滴和抖音……其实,就算降xin,大家不还是比其他行业要高一些,投资产出比依然不错(无论是求学难度还是工作强度),相较入行晚的年轻人也有先发优势么?看官无需拍我阿Q鸡汤,到头来,金融行业依然是个脑力密集型行业,只是更好的身心才能走得更远……
开年以来,尤其是3月末,FICC资产中的大宗品表现大超预期,在黄金带头下出现了“金银铜油齐飞”的盛况,其强势表现一度无视美元走强、美债反弹的背景。
究其原因,市场上买卖双方多以“去美元化”+地缘风险抬头为由解释,只是相较原有的实际利率框架,新的定价逻辑尚在形成,而价格的锚却不知所踪。仔细想想,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偏爱中国菜的耶奶一派,再好的经济学家们也会犯错,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要么一步之遥要么喜马拉雅。纵然全球首屈一指的硬通货,但过于明目张胆的收割全球——急速加息又持续透支财政,脱钩中国又加急重构供应链,也会导致信任危机,EM小弟们不得不采取行动应对——左手买黄金,右手保资源。坦白讲,去年12月,美债那波疾风骤雨般的下行,实际上过于抢跑降息预期,而FED超前的转向表述则是罪魁祸首,助力金融条件持续宽松(美股持续创新高、美国地产表现强势、信用利差大幅压制历史低位……),最终导致降息预期已经跑到大选之后的尴尬局面,这就注定今年是固收大年,美债、大宗与汇率……
反观大洋彼岸的我们,中美利差倒挂持续,汇率压力再临,连续两年新开工大幅下行后竣工端压力显现,基建再增空间有限,大规模设备“以旧换新”与地产“新常态”尚不明朗……于是,10y国债先是快速下行,然后在2.3%附近徘徊(更别提30y的精彩表现,哈哈)、黑色系品种YTD全面水下……于是,不少同业觉得混沌与纠结,但进入Q2,恰恰真的到了决断时刻,高频数据能否企稳甚至反弹,地产“新常态”政策能否千呼万唤始出来至关重要!而如果地产真的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包括股债投资逻辑也将全面重塑,所以我们要庆幸——这是个有意思的节点。
如果非要说策略,小Moody建议:1)适度降低组合久期,但无需极致操作;2)固收+产品增加转债仓位(YTD转债明显滞后于纯债与权益);3)贵金属逢低可继续开仓远月,黑色系煤炭远好于钢铁;4)组合承受前提下,4.5%上方分步建仓美债;5)高股息权益仍将为王,伪科技小盘股意义不大。
一时兴起,发散而写,没有主题,胡言乱语。
不对看官投资负责,仅表达个人观点,谢绝转载。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祝各位少点焦虑,多点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