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2023年扑面而来,以至于小Moody都忘了这个号荒废已超4个月,感谢后台还有看官的热心留言、催更以及交流……新年新气象,随着角色和职位的转换,以后会多写短文、多更新、资产类别也会有些拓展,但仍聚焦固收领域。
欢迎继续关注,祝君投资赚钱、诸事顺遂。
1
今日热点:人口!
今日上午,统计局公布12月数据,境内各家卷王卖方第一时间点评已如雪花,BBG上一堆境外砖家又在老生常谈diss数据背离……但这些都已过去,糟糕的2022年在疾风骤雨的Covid Wave中落幕,展望新的一年——葵卯兔年,留给我们的,一定会是否极泰来!
在一众数据洪流中,人口负增长成为今日最大热点,年末这波Wave的冲击大抵还没有完全反应,而除了北京为代表的一线迎峰闯关外,更多三四线城市大概率还要经历春节的迁徙挑战。惟愿大家平安健康!
伴随人口负增长,经济层面的中长期挑战不言而喻。对于短期来说,疫情的疤痕效应尚需修复,地产的扶正还需活水,进一步鼓励生育、强化医养,加快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政策值得期待。除了地产,我们看到平台监管有所松绑,各地政府积极制定增长目标,正如苏子所言“犯其至难、图其至远”,面对国内外诸多挑战,实事求是、实干兴邦已是时不待我。
2
境内债:仍在调整
元旦假期后,央妈持续呵护,部分买卖方朋友已高呼债市调整告一段落,但最终有些打脸。上周以来,市场掉头调整,继续Price In经济反弹信心,叠加股债翘板效应,短端调整尤其明显,实际上理财和公募端的赎回仍在ing。无论是弱复苏还是强复苏,去年末的冲击以及2017年的旧故事都还历历在目,纵然多轮周期和经济现实下Ceiling会系统性下降(多数机构拍在3.2附近),但2023年上行风险不可侥幸。既为熊市,票息为王,建议中高等级短久期逢调整配置,而3-5年中长期国股行二永已值得关注,当然负债端稳定性终归是王道……
另外,针对后台看官问题——全年信用展望,在一个经济筑底反弹、各项政策持续加码的年份,叠加1年半的地产板块巨幅震荡,2023年大概率是信用小年。对于市场小作文所说的某大机构开始系统性从唱空城投,小Moody只想呵呵,策略如上。
3
美元债:拨云见雾?
2022年,美债大幅上行、地产竞相暴雷,中资美元债市场的幸存者才是真的英雄。从中银国际细致的分类统计看,如果将下图的全年业绩摆在境内,去年四季度的+30bp调整真心连小巫都不够格。而熬过寒冬,站在当下时点,中美周期的再次错位,衰退预期压顶下Fed的硬骨头似也不得不松,美元债市场的投资热情已在圣诞后被存活机构点燃,但对于中资Names,不得不面对两大尴尬点:
1)供应难有增量:虽然近期万达市场化发行赚到吆喝,但板块式的信用塌方叠加城投境外融资政策收紧,中美利差继续倒挂又限制投资级发行意愿,缩量压力仍将持续。
2)风控铜墙铁壁:虽然“万箭齐发”、春风化雨,HY的地产名字已经普涨,个别主体甚至涨幅夸张,但真正赚钱的还是更为灵活的外资。惨烈剧痛后中资机构面临的风控全面收紧甚至内部整顿的压力难以避免,错过去年末的急速反弹,当前也无胆无力追高……
可行的策略,似乎只能将视野放得更开?更多关注欧美经济,提前布局长短期利差收窄、抢在Fed鸽化前配置IG仓位,当然名字不能局限于中国?
4
可转债:骑虎难下
开年以来,转债市场整体录得正收益,来自权益市场的牵引显而易见。虽然转债数目超过400、市场余量超8000亿元,行业的分散程度与研究价值凸显,小Moody再次呼吁机构考虑并鼓励部分信评童鞋拓展能力圈。
根据广发固收团队报告,开年以来,转债分行业独立行情现象增多,而21年末以来的持续高估值压力犹存,股性和债性转债的分化还在加大。摆在投资者面前的平衡型转债越来越少,要么绝对价格望而却步——不敢追高,要么溢价率水位高企——担心接盘,叠加信用债调整后,债性低价转债的机会成本有所增大,策略制定的难度提升。对于前期仓位较重,收益未达预期的固收+产品来说,可谓骑虎难下。
小Moody能给出的建议也只是,回到自身产品的定位和资金属性本身,权益研究能力突出的就在控制绝对仓位的前提下聚焦股性转债,大消费、大周期、大科技貌似都有机会,只是止盈时点与股市脉搏的把控难度极大;对于传统追求低波动、稳收益的,可以考虑结合前述纯债策略,转移部分头寸到短端高等级信用,剩余继续分散埋伏低价品种,等待反弹,银行与周期品建议关注。
写在后面:
久未更新,实属抱歉。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配图转自彭博、Wind、中银国际、广发证券,感谢!
随便聊聊市场观点,欢迎拍砖交流!2023年一切充满希望,大家一起好起来!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