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还很远

文摘   2024-07-07 17:17   中国香港  

1.最近的热图

      5月以来,降薪、裁员、内卷……从小红书到抖音,从官媒到公众号,加上不少吃瓜吆喝与无良诱导,金融行业又一次来到风口浪尖。围城内,从业人员焦虑、惶恐,加上本周Jump事件的冲击,悲观情绪甚浓;围城外,不少人嫉妒、谴责,认为专项整治应该更加深入……

       于是,不少图表开始走红,大家开始关注真实的裁员状况,关注未来再就业的可能,感叹大幅跑输周边的市场、思考如何走出困境,焦虑会否重演日本故事……

2

倔强的恢复——金融遗址的新进展

      大概是22年底起,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有朋友开始戏称香港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以下简称“遗址公园”),无论是出于何种情绪或动机,反应的无非是跨国金融机构因为“封关”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多重因素撤离维港,连同资金与人员。叠加恒生连续四年走熊、部分港人出走等现实情况……更为好笑的是港府官员的憨直,从财政司到金管局、从贸发局到交易所,居然多人次面对传媒,直呼“我们不是金融遗址!”只是,是与不是,会与不会,到头来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今天闲来无事,小Moody意外发现港府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全面性、透明度值得称赞,于是就简单跟进下遗址公园的最新进展吧。

       从人口指标看,遗址公园仅22年净移出就超过了4万,但23年开关后旋即大增21.2万,主要由海发的“高才”、“优才”类计划推动,人口同比增长率高达2.6%,在发达经济体中也实属罕见。同期,凭借人口净增长,人口密度已超疫情前的2018年。

      从失业率数据看,受益于重新通关与前述的人才引进,高度依靠服务业的遗址公园呈现一定触底改善迹象,失业率与就业不足率较前一年快速改善,基本与疫情前持平……

       从细分就业数据看,疫情冲击后进出口贸易、零售、住宿及膳食等领域就业恢复艰难,当前景气度仍然偏低(加上港人北上深圳消费的冲击),但科技、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增长较明显,而大家关心的金融保险业整体稳定,从就业占比看甚至高于疫情前。

       从工资指数看,实际工资受疫情冲击影响大,但凭借通关后复常,主要行业以恢复性增长为主。根据小Moody本人疫情前后的体感,该数据基本属实,换言之如果没升职,同一岗位疫情前后实际购买力基本走平。

       从学生人数看,疫情与人口移出的冲击仍在,剔除升学因素外,学前与小学升人数减少明显,初步预估累计减少约5-6万人次(粗略按照3口之家推算,净流失约15-20万常驻居民,基本与本地部分传媒数据相近,但远低于部分无良营销号数字),只能寄希望于新移民(各种人才计划)工供新生力了。高等教育方面,香港优质的高校教育优势仍然显著,在读大专以上人数创新高。


       贸易数据方面,遗址公园的压力还在加剧,货物贸易方面,23年通关后同比继续录得负值,出口降幅继续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同比走低6.7%,名义金额小于2018年,继续创出近年来新低。主要原因:一方面,大陆解封后疫情期间部分物资的转口业务下降,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抬头部分货物进出口受限,叠加大陆经济压力同样较大,拖累转口需求……

        服务贸易方面,基本与就业、货物贸易类数据相符,传统的运输、旅游类承压,金融业稳定性尚可,而增速最为明显的当属保险业,内地投保人热情高涨,该行业也成为了不少“高才”和“优才”的真实收纳场,朋友圈的MDRT增速喜人……

       对应贸易与旅游表现的疲软,访港旅客人数酒店入住数据提供了较好的佐证,当然核心是内地访客的恢复不足(平均恢复率不足5成)。疫后放开第一年,无论是疤痕效应,还是收入预期减弱都在拖累大陆旅客出境游,虽然港府各种出招,但恢复难度仍大。今年1-4月,月度访港人数在前一年低基数上保持增长,月均350-360万左右,而疫情前五年最高值为2018年的月均540万、5年平均值约为500万,目前仅恢复7成。


      GDP方面,复常第一年,名义与实际增速分别约为6.5%与3.2%,整体不及预期。从核算明细看,前述的贸易端压力、政府开支的下滑(疫情期间派发各类补贴压力大)等为主因,而本地私人消费开支的反弹较为强劲,匹配人口净流入的表现。

       从分行业GDP贡献度看,贸易及批发零售、住宿及膳食、地产等行业降幅明显,基本与前述分析一致。金融及保险、运输、公共服务等领域贡献度提升,大家关心的金融及保险业占比进一步提升,全年贡献度高达22.4%,已超疫情前峰值。

       从国际收支平衡看,货物赤字进一步加大,资本项下的直接投资、证券衍生品及储备资产净减少形成拖累,延续疫情以来的赤字表现,缺口较22年的历史谷底有所收窄。从官方储备资产余额看,23年末净值仍高达13.9万亿港币。而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截至24Q1,香港外储总额约4256亿美元,稳居世界第9。


      从港府收支明细看,22-23财年修复疫情的长尾压力仍然显著,开支继续加码、赤字压力加剧,刺激经济、卫生、社会福利等板块为重点开支领域。23-24财年,随着经济复常,部分行业景气回暖,税务类常规收入能否见涨,而卫生与福利类开支能否有效控制,赤字压力会否好转有待关注。

      从区域总部数据看,整体表现较弱,与网友戏称的实际情况相符。地区总部数目23年较18年净减少约200家,且通关后同比减少约80家,该趋势已引发港府关注,今年以来疯狂营销中东与东南亚。全口径数据方面,依靠当地办事处的增加,勉强挽尊,但层级与含金量显然不足。

       根据克强指数,再看用电量数据,抛去疫情期间居家因素的干扰,住宅用电量同比下滑但总量高于疫情前,工商业用电量创历史新高,但街灯用电量(虽然占比低)下滑,于是港府拼劲儿在搞“夜缤纷”……

      饱受诟病的地产业方面,遗址公园的公租房占比继续下滑,23年降至28.3%,港府改善居民尤其是青年、低收入者居住问题依然任重道远。从物业交易看,23年可谓“寒上加寒”,住宅与非住宅均创出近年来新低,于是港府Q1直接“全面撤辣”,4-5月回弹较为明显,但实际情况仍需保持关注。从租金表现看,随着前述的区域总部迁出、贸易与进出口业务下滑、金融类企业裁撤等现实压力,本港写字楼空置率攀升,写字楼价格与租金指数连续走低,而私人住宅等租金触底反弹,符合前述人口大幅净迁入的背景,遗址公园的租售比逆势走强……

       一直欠缺的科技研发方面,整体有所改善,资金投入继续保持增长,其中港府的支持力度继续上升,而科技研发类人才较疫情前净增超6000人。近期,北部都会区吸引科创类人才的大计,不知能否提速。

       最后,我们聚焦金融数据方面,货币总量保持增长,存款类金融机构数量基本稳定,客户存款同比大增5.1%,而联系汇率制下的高利率持续压制贷款需求,贷款总额连续两年下滑。遗址公园与内地、乃至全球其他市场一样,都在煎熬中等待FED开启降息。目前市场预期,最好在九月,大约在冬季……



       最为惨淡也饱受嘲讽的当然是股票市场数据,成交金额、主要指数均跌至近年新低。进入24年以来,1-6月恒生指数上涨约6.1%,大幅跑输全球主要股指,但跑赢了大A……

       债券市场相对健康,继续保持稳步上涨态势,虽然中资美元债在高利率环境+地产板块式坍塌下继续萎缩,但以韩国、中东、东南亚等区域的新发增长形成了一定支撑。

       离岸人民币规模,在疫情后稳步上升,23年末来到1.1万亿附近,接近历史峰值。根据金管局与SWIFT统计,香港约占全球离岸人民币交易结算比重接近75%。

        根据BCG与UBS最新统计,截至23年6月末,全球离岸财富中心(主要统计高净值私人银行业务),香港以2.2万亿美元的规模仅次于瑞士(2.4万亿),BCG预计按照现有约6-7%的年均增速,至2027年前后有望取代后者。

      根据KPMG对大中华区超高净值人士的最新调研数据,遗址公园仍在多方面保持竞争优势,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高度透明和简单的财税政策、广泛的全球投资可及性等决定了其为富人出海的第一站,但能否将钱留住而非过路财神,取决于“政治环境等稳定性”……

2

历史长周期的小启发

     相比太过冗长的《繁花》一文,小Moody更喜欢那篇《历史垃圾时间该如何度过》。说罢金融遗址的现状,我们把时间维度拉长,回溯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金融去产能”期间全社会失业率状况。有趣的发现有两点:

      第一,新世纪以来,美国最惨烈的去产能是08年金融危机,两年间金融从业人员锐减接近10%,同期全社会失业率快速攀升,但周期缓和并反弹后,金融狗数量稳步增长,且部分年份增速惊人。

      第二,日本方面,除了90年代的暴力收缩(95-20年间金融从业人数缩水接近1/4)外,进入新世纪以来周期波动仍然明显,7-8年左右就有+/-8~10%的就业人数波动。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13年末的资本外流、20年疫情冲击等均有较大影响,但与此同时,日本全社会失业率却在金融去产能期间持续走低。换言之,下行周期依然有转型与再就业机会,哈哈。

      最后,说回香港,其实真正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小海港最艰难的岁月有两段,82-92年,97-03年,当时的质疑、抛弃、悲观、动荡远超当下,挑战甚至更为巨大,但历次柳暗花明也罢、逢凶化吉也罢,最后能够逆转周期的底层原因还是其背靠的巨大经济体的政策转向与改革深化。

      悲观者情绪可以飞速蔓延,但历史的车轮向前,乐观者与实干家终归还是会前行,如果你真的已经定义垃圾时间,那就更要爱护自己,保持身心健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后记

      十多年前,在学校图书馆,看到成都诗人柏桦的《夏天还很远》,当时也正逢盛夏,但有几句写得太好,以至于往后岁月的很多次我还常常想起,今天分享给诸位看官,愿君诸事顺遂。另外,两年前,小Moody简单对比过香港和新加坡,关于金融遗址的讨论肯定还会持续,而未来会如何发展,我也会继续关注与跟踪。


再不了,动辄发脾气,动辄热爱

拾起从前的坏习惯
灰心年复一年
小竹楼、白衬衫
你是不是正当年?
难得下一次决心
夏天还很远


固收小穆迪
专注固定收益信用研究。欢迎诸位研究大虾小虾,一起观债看市讲信用,拆表评分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