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好日子(宋亚南)

文化   2024-11-08 12:14   上海  



今天是个好日子


作者:宋亚南


今天9月2号,是孙子去西安市北郊一所大学正式报到的日子,他听从了我们不希望离开西安范围上学的建议,而上哪所大学则是我们听从了他自己的选择。

这是他离开家庭独立学习和生活的一个开始,希望他脚踏实地的开个好头,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凑巧忙着另一件事情,就没有跟着也去学校看看,他上他的大学,我今天要去看看我的启蒙地——西木头市小学。


一个偶然。


8月31号,突然在小学的班群里发现朱壎发的一串东西,看后感到一阵好奇,大家忍不住一通询问,对话如下:

朱:小学的同学们大家好!

9月1日新学期开学了,我们的母校——西木头市小学校门口装修一新,围墙上新布置灯箱,把学校的建校始末详尽介绍,匆忙一瞥,照了几张照片,发给大家共享。



真奇怪,学校大门对面的墙上许多关于学校历史和人物的各种宣传画面中怎么会出现我们4个人60多年前的照片,他们是从哪里弄到的?


朱壎:这几个同学是咱班64年毕业时的照片,辩认一下吧。

        我赶紧问:这不是咱们几个人的照片吗,是谁提供给他们的?

        朱壎:@大宋 ,学校新装修校大门,正在安装,估计一,二天就完工咧,照片就在校门口墙上,我只是偶然路过发现了,其它的不知道?

        班群里热闹起来了,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说不出个所以然,商量结果除了外地的、家里有事儿离不开的等等,大家一致同意避开明天9月1号开学日,2号上午10点在慈福巷口集合,一探究竟。



      “西木头市小学”位于西安市西大街的竹笆市巷子里约二百米处的西木头市巷子里的慈福巷里面,说起来绕口令一样,七拐八拐,外地人若是不问人跟本找不到,几十年的光阴街道变化很大,更难找。

      一切按计划进行。

      2号上午早早出发,说实话我是边走边看路牌子,还打听了几个人才找到的,因为慈福巷口很窄太不显眼,也没设牌子,不问人真不行。

      想起来真惭愧,老西安市人,虽然下乡插队当农民和在外地工作共10年,但后来调回西安也几十年了,一天也不知道都忙啥呢,竟然没有抽个空再来看看我梦中的母校。

想当年西木头市小学可不一般,不仅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好,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离钟楼近,是西安的白菜心,钟楼可是西安市的中心呀!
我们德福巷这一片儿都是西木头市小学的片区,按现在的叫法应该是“学区房”呢!
陆陆续续来人、集合,10点钟一看共来了9个人,8男一女,清一色的“老知青”。其中有的时不时还见面,而女同学张芝兰自从离开小学60余年我都没有再见过,互相问长问短,问东问西,当年的小男孩、小姑娘现在成了老头儿老太太,恍如隔世,大家都激动不已。
我们都是1951年出生的孩子,是从蹉跎岁月中摸爬滚打过来的一代人,经历了小学长身体时吃不饱饭的日子,经历了中学时半途而废,停课闹革命的动乱,学业荒废,而后又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落户。
有去陕西省北源彬县的青年,生产队的地都是靠天吃饭,最收成最差时男劳力干一天的工分只合一分钱,过的是接近原始社会的日子,自然是苦不堪言。
唐新民去的是汉中地区南郑县,是条件比较好的鱼米之乡,他说虽然活儿重,很辛苦,但只要努力干基本上能吃饱饭,因为单身汉分得是一个半人的口粮。
张天全去了三线在紫阳修铁路,弋智鸿下乡华县,朱壎和毛头下乡宝鸡的固川。
这次来的唯一女同学张芝兰则从五中出发去了临潼下乡当了知青。
他们都是西安市五中的,我和居仁随六中去的是商洛地区商南县的富水公社和清油河公社,是秦岭的大山深处,距离西安500多里。经常吃不饱饭、挨冻受饿、生活艰苦自不必说,,虽然是本地区的富裕地段,但干一天的工分也就合三五毛钱,一年四季都吃的是红薯、包谷之类,只有很少的细粮。
在后来各种各样的招工中,除个别有家庭背景的人参军或走后门早早参加工作外,大部分知青都是克服层层阻力才艰难的被招到各个单位,主要是本县本地区的各种大小工厂,矿山,铁路,中小学……等等,再苦再累,总算是脱离了农村户口,重新开始又吃上了“商品粮”。多数人的工作虽然都不咋地,但在当年是了不得的事情,已经“鲤鱼跳龙门”了。
农村户口比起吃“商品粮”的人,身份有天壤之别,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小小的粮票相隔,中间有难以逾越的鸿沟,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知个中的滋味。
再往后又经历了单位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大学招考,改革开放,单位改制,甚至下岗再就业等等,还有我们这些在外地工作人员心里的“西安梦”,尽力的想结束在外地的颠沛流离,千方百计的调动工作向西安靠拢,半辈子的风雨路,心里的酸甜苦辣都有了。
不管怎么说,改革开放以后日子好过的多了,起码不用为吃饭发愁了,是不是达到了小康不清楚,衣食无忧是达到了。尤其是退休以后,日子过成了令人羡慕嫉妒“只要能吃饭,就能领工资”的最高境界,知足了,哈哈!
人已到齐,直奔小学门口,已经跟60年前大不一样,现在的大门是座北朝南,已经不是原来的分成两个校区,东西两个大门相对,中间还隔着一段距离,现在已经全部划成了校区,名称也于十几年前改成了“钟楼小学”



        大门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彩旗飘飘,学校所在巷子的两侧墙壁被做成了内容丰富、五彩缤纷的文化长廊,非常吸人眼球,使每一位路过的人不得不驻足观赏。



        大家先浏览了校门口两侧和对面一长溜墙壁上的宣传画和校史简介,历任校长和老教师们的照片、简介,在许许多多的照片中也找到了我们4个人的老照片,今非昔比,感慨万千。
        在墙上有各届历任校长的名单,有最早一届的,也有我们1964届的,还有现任的校长照片:



母校张开双臂欢迎了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姜敏丽和何省安二位校长,听说我们一行人今天要返校,他们还做了准备,百忙中热情的接待令人感动。
刚一见面我们先把她领到有我们4个人照片的那面墙前,说:“今天照片上的4个人到齐了,请校长点名。” 姜校长很客气,向我们解释她也不十分清楚照片的来源,只能肯定这4个人是本校的老校友,怕侵犯什么“肖像权”还专门做了模糊处理。
60多年了,学校还记得我们,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会有肖像权一说!校长可不简单,能对着照片一一指认出60年后的我们,一个不差。
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插曲,却足以说明校长不仅精明强干,还谨慎细致。
这张照片我看着很眼熟,后来回家一翻,果然在前几年写的一篇文章里找了出来,很可能发表出去以后被哪位细心的读者发现且提供给学校采用了。我把照片发到群里让大家辨认,大家都说:“像,可能就是来源于此?!”
我截屏如下,大家看是不是?


由于学生都在上课不便参观打扰,座谈在接待室里进行。




姜校长和何校长主持并讲话,先表示对大家来校的欢迎,叙述了从构想到具体规划直到建成校门外“文化长廊的”的概况。听后令人惊讶不已,难以置信。
这是座百年老校,其间经历过那么多变迁,历界校长和教职人员不断更叠,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短时间内怎么完成? 
据姜校长说,区委区政府对这个事情都很重视,教育局各级领导也非常重视,他们就是在各级领导支持下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的!
且不说别的,那么多各种资料从那里来,按照常规要翻阅和查找咋还不得个一年半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听着姜校长有条有理的简洁陈述,我心里暗暗称奇:难怪她是本校历界校长中干的时最长的一位,无疑也是干的最好的一位。
        从2016年至今社会的发展特别不一般,教育界的改革创新尤为剧烈,8年多的时间她带领着团队是怎么闯过来的?
刚刚开学,两位校长责任重大、百事缠身,我们实在不忍耽误他们太多的时间,来日方长,我们一块儿合几张影吧?

前排左起:堵伟康.何省安.姜敏丽.张芝兰.张青年.弋智鸿
后排:朱壎.唐新民.宋亚南.张居仁.张天全

不用说,聚会的结束还是落入俗套,到小南门里的西安市小吃打卡地美美的吃了一顿“粉汤羊血”,味道确实地道,回头一想已经有好几年没吃这一口了,真香!
微信这东西实在是太方便了,人虽然各回各家了但返校引起的话题却不断,在班群里继续发酵。

先是天全发言:“今天,童年学友,母校相聚,心情激动,受到母校领导,老师们热情接待,深表谢意。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们都老了。学友们珍惜当下,过得幸福快乐,潇洒,我们的母校变化很大,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人才辈出,风华正茂。”

小丽接着:“为我们老同学相聚在母校点赞,希望同学们都保重身体!”

文跃英:“小丽:谢谢你!我们大家是要多保重!刚刚欣赏了居仁的朋友圈,老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口琴吹得好,歌唱的也好,我刚刚给他点了赞!祝老同学永远健康年轻!”

此言不差,居仁确属于多才多艺之人,吹口琴、唱歌、乒乓球、摄影技术,对了,还是个到处去打卡各种小吃的美食家,样样拿得出手,把个退休生活搞得丰富多彩,让人眼花缭乱哈!

发言继续,居仁:“谢谢各位老同学的盛情,今天见到青年,朱熏,亚南,新民,毛头等老同学,一下年轻了许多,许多童年的回忆非常亲切,朱壎拿出小学的成绩册说,6年级我门门都是5分,还是童年的语言童年的回忆。
60年前我们从这里出发,60年后我们在这里相聚,情意绵绵,收获满满,谢谢组织者,谢谢各位老同学,大家多多保重!下面我发几张照片”


左起:唐新民.张青年.宋亚南.朱壎——1964年——2024年


居仁说的没错,男人再老心里都住着一个长不大小男孩,虽然是老头儿见面,回忆过去时却经常说的是“童话”哈哈!

唐新民:“给上面的同学们点赞,居仁专业就是专业,拍了这么多的好照片,焦距对的好,手机稳定,人物清楚。少年变老年,甲子六十年,望老同学们健康长寿,永保青春心态”

民和我曾同住过德福巷一个院子,有几乎是与生俱来的70年交情,前几年专门写过一篇我们俩的事情,以作记念,在此就不多说了哈!

朱壎:“同学们好,今天的这个活动很好,我路过拍的一张照片引起了同学们幼年的回忆,亚南尤其热心,前后联络,今天居仁更是专业,展示才华。我和他74年还相处过一段时间,只是以后失联,但愿有机会同学们再多多见面。”

青年说:“居仁的攝影水平绝对专业,给你点赞!
咱班的刘志英,是四年级还是五年级转到咱们班?是个陕北人,他的乒乓球打的相当好,后来拿到碑林区,乒乓球冠军,后来分到秦川机械厂工作
。我现在的汉字拼音,都是一年级的所学的,当时朱清平老师给我们教拼音,我记得他发音很准,普通话讲的也非常好,当时汉语拼音学得非常扎实,让我受益一辈子
我们上小学到三四年级以后,记得总到烈士陵园去,大家带着干粮,穿着白衬衣,蓝裤子,带着红领巾打着少年队队旗,敲着队鼓,很是高兴
。我记得,居仁,季豪还有我是队鼓手,另外几个同学记不起来了
看到群里的同学们高兴,我也高兴,和同学们交流,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学校是我们心中的芳草地,同学是我们的不了情,望大家互相珍惜,经常进群里聊一聊。”

周芝芬:“给同学们点赞,由于我那天有事,不能前去与大家聚会,非常遗憾,但看到大家都这么高兴,我也跟着高兴!
说来也奇巧,虽然我们小学曾经在一个班待过,但因为我是六年级时才转入咱们班的,时间只有一年,所以与大部分同学印象不深。
我和毛头是2003年夏天在北门外环城公圆打羽毛球闲聊时才知道是小学同班同学,当时好几个人在一块闲聊,其中说到了西木头市。
是毛头问我咋知道西木头市,我说我小时候就住在慈福巷呢,在西木头市小学六一班上学,又说到班主任是王学海。后来毛头为了求证还找来朱壎到公园认我是不是咱班的,再后来我就认识了咱班很多同学,感谢毛头因为打羽毛球又续上了同学缘。
记得六年级上半学期考语文,作文题目《我敬爱的一位老师》,当时由于初来乍到对各科老师也不太熟悉,就写了我以前学校的班主任梁老师,老师认为我的作文脱题了,不给打分。
我记得咱班还有一个同学和我的情况一样,也没给分,最后还是通过校领导了解了具体情况,给了个60分及格。
虽然过去了60多年这个事情还是忘不了,记了一辈子哈哈!”


张芝兰:“感谢朱壎的发现,感谢亚南的热心联系,感谢青年的纽织,更感谢居仁的专业摄影水平,让我们过了个难忘快乐的同学聚会,时间太短,话也没有说够,又高兴又遗憾,期待着下一次我们再相会!”
她说的没错儿,我也觉得时间太短,话确实没说够。

居仁:“昨天回母校有感:
1. 26届世界乒乓球赛1961年在北京举行,中国小将庄则栋夺冠,鼓舞了中国人民士气。正好,我们学校的两层教学楼盖起来了,操场中间有四台水泥乒乓球台,同学们下了课蜂拥而至。现在想起来真是超前,给我们这一生都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2. 汉语拼音好像是1957年开始推广的,我们1958年上小学,进入学校我们就受到标准的汉语拼音学习,真是幸运,记得我们的班主任朱青萍老师给我们教的每一个字母,我们比许多学校的学生优越,因为大部分学校1958年汉语拼音教学还没有推广起来,这就是我们的优势。现在玩微信用拼音打字,比我们许多同龄人快很多,非常流利。感谢当年学校对我们的培养!”

朱壎接着写了一大段,摘录如下:
“1958年的9月1日是我上小学的第一天,那天我迟到了,开学典礼已经开了一半,是我姑送我到校的,全校的师生整齐的按班排列,那时候还小,还不知道不好意思,朱青平老师送我归的队。
东校区一进门就是个高台,校领导在台上讲话。其实我那时候对上学是抵触的,不愿意上学,在这以前我记得也是朱老师拿个本子到家登记的,我当时明确表示不上学,感觉每天在街道上玩的多开心,上学干啥,我奶骗我说先把名报上,到时实在不行她替我上,我才好歹答应了。
就这样我踏入了学校的大门,走入了人生的第一步,我对朱老师的初步认识是:年龄大,不打扮,像个家庭妇女。五十年代,有文化的女同志不多,不像现在当一名教师要各种文凭,几年的接触下来,朱老师拼音字母,语数都教的到位。
像居仁说的拼音字母到现在我都运用自如,一篇文章全用拼音可以写下来,从一到五年级原本以为老师会一直带我们,但在六年级时学校给我们换了班主任王学海老师,三十岁左右的男老师,现在想起来,学校是有考虑的,王老师每年都代毕业班,特别擅长教数学,大家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紧张的六年级开始后我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了后半学期更是了得。我记的班上的居仁,亚南,兴学都是这样,我有追赶他们几个的劲头。王老师也比较看好我,给我报考西安中学,后来的结果证明我不善于比赛,升学考试只进了片区的西安市第五中学,辜负了王老师。
而居仁,亚南,兴学则考入了比较难考的西安市重点学校六中,算是给了王老师一个交代。
我们小学时记得普通的铅笔二三分钱一支,中华牌的四五分,还有质量差的一分钱二根,不带橡皮头。小刀,橡皮,水彩,就是二三分钱,当然,也有贵一点的质量好的。颜料有牙膏式的,用时挤一点儿,作业本也是几分钱。总的来说,我记得每年开学报名我爸给我十块钱,我和弟弟妹妹三人报完名还能剩点零钱。
三年“困难时期”,全国物极度资匮乏,生活用品更加紧缺,吃不饱饭,饿肚子,穿不上囫囵衣服。我们的学习用品更是一落千丈,书本,笔记本都是再生纸,黑且不说,粗糙,甚至是柴棍夹杂其中,钢笔刚一粘纸,墨水即洇开一团,只敢用铅笔写……。
西木头市小学在当时碑林区算是条件好的,有二层楼房的教室,一年级时的课桌还是斜面翻盖的,学生约有千人,教师有四十多人,还有不大的一个操场,东校也有一块平地。但没有什么体育器材,足篮球没有,乒乓球都是自已带拍子自由打。
学校倒是有体操垫子,上课了抬出来翻筋斗。导致我刚上中学就象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见篮球架,足球场,跑道,沙坑,眼睛就不够用了。
还是回到小学吧,那时候,大部分学校都是用的庙宇之类公共建筑,象西木头市小学占地这么大的真不多见。相比之下,附近的东木头市小学,四方块小学,小车家巷小学等等都是面积狭小,生员不足的小学校。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启蒙老师朱青平是一个慈祥,善良,对学生也从不大声呵咤的老师,朱老师的二姑娘张亚丽从小学到中学都和我是一个班,所以前些年为联系同学我还去朱老师家一次,但在第二次去的时候老师己经去世了,可能也上八十了,老师留有子女七个。
我不知道当时的六二班,六三班考上六中的有几个,不知道亚南,居仁清楚不?”
朱壎给我的感觉是记忆力非凡,做事有板有眼,我前几年写回忆小时候的许多事情,记不清楚的就问他,果然都能一一作答,说的清清楚楚,令人信服!

居仁:“记忆力真好,信息量好大!”
居仁说的没错,这简直就是电脑一样的记忆么?!
记得当年王学海老师有小升初的经验,了解各学校招生的程序,他为了能让毕业班多考些上市重点中学的学生,突破六中报考人数的定额,精心策划给哪些人直接报六中比较有把握,给哪些人报西安中学,如果落选还有上六中的希望,此计划非常成功,除了我之外,还有别班的好几个同学就是“曲线救国”,报西安中学而上了西安六中。
这些报考的事情都是王老师的一番心血,我们当年还是懵懂小儿,哪里懂得这些,都是长大以后才逐渐明白的,在此再次感谢恩师!

唐新民:“谢谢各位老同学,这次活动虽小,但有意义,让咱们回忆人生少年时引导我们走入人生的班主任老师朱清平,王学海,他们对工作的态度,责任,耐心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为我们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感到自豪。祝愿老同学们康健安好,天天开心!”


什么话题都有,大家都是“老知青”,难免又把当年的事情感慨一番。
朱壎先讲了些下乡插队的事情,而后发来几张照片,有他1969年在宝鸡县固川公社卒落村当知青时屋子前的留影,还有他刚被招工时的照片。


大家夸他年青时真帅气,他还做了解释:“这張是1971年9月招工出来照的,要给工作证上贴,厂里专门放假出来照的,仔细看我穿的衣服,还是下乡劳动穿的再生布,破,旧,农村穿了三年,颜色都退的不象样咧,没办法,那时候刚从农村出来,连一件像样的衣服、裤子都没有,鞋也只有一双旧解放鞋。” 
跟着又说了一句:“唉,别提咧,当年就是因为这烂衣服,穷的一无所有,在厂里一直熬到大龄青年。”
朱壎这话实在,当年绝大多数知青的婚姻都是个难题,极少数有家庭背景的可以走后门调回西安工作,基本上走的是正常生活程序,没有太大的难处。
大部分普通人就难了,穷是一方面,反正大家都穷,互相没多少好嫌弃,关键是想法复杂。
且不说那个年代的“阶级斗争”,害的许多“黑五类”家庭出身的年轻人找对象困难,参军、上大学、招工等等都倍受歧视,低人一等,要不是改革开放有了新的政策解放了这一大批人,还不知道要倒霉到什么时候?!
就是普通的百姓家儿女,知青招工后也都在20岁以上,大部分人都是招到本地单位工作,天南地北,少有招工到下乡前的原籍,但谁不想回大城市呢!
每一个人都有调回西安的梦想,不甘心在外地找对象,因为找了对象成了家调回西安的可能就会更加渺茫。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折腾,对调、单调、巴结劳资科等等直至彻底的死了心,才考虑在外地找对象,拖来拖去年龄就大了。
这种情况占大多数,实在没辙了才考虑结婚成家,随遇而安老老实实过日子。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晚婚,我就属于此类,朱壎也基本上属于此类。
毕竟还有回城欲望强烈的,父母亲年迈需要照顾的等等,弄来弄去调动工作回了城已成“剩男”或“剩女”,没有多少时间再挑三拣四,仓促间找个差不多的了此一生,成了心中永远的痛,也是晚婚。这是时代和社会大环境造成的,有什么办法呢?
民见大家谝的热闹,也发来自己的照片。


年轻就是好,个个都帅气。回想起来挺伤心的,可怜我们风华正茂的年代不仅荒废了学业,还穷困潦倒,活的窝窝囊囊,浪费了最好的青春时光。
民是工作、生活都比较务实的人,工作在铁路部门也算是好单位,交通方便,回西安容易,就没有多少想法和顾虑,所以当年在本单位早早的找对象结了婚,算是没有多耽误事的幸运之人吧。
        不用说,大家对着照片又是一顿夸赞,一块儿高兴一回。
民热爱生活,是动手能力极强的人,脑子也好使,这次见面要给我教怎样玩“抖音”,他说的头头是道,我其实并没有完全理解。原来也听人说过玩儿“抖音”如何如何,玩儿的好还能挣点儿零花钱,我一直不相信,觉得没有道理,经他一说我就不得不信了。看来我一时还学不会,得慢慢来,总有学会的那一天吧?!
下面展示几件民亲手制做和培育的工艺品、盆景。






这几天班群里对话继续。
居仁;“合唱传入中国大约有100年的历史,百度说,中国第一个合唱团是1913年北京大学成立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合唱团。
有幸的是,大约是1963年我们的西木头市小学就有了合唱团,我参加了咱们学校的合唱团,教音乐的齐老师给我们排练的《二小放牛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记忆犹新,还学会了二部轮唱四部轮唱的方法,还参加了在骡马市小剧场举行的合唱比赛演出,人生第一次参加合唱团,为退休后参加老年合唱团奠定了基础。感谢齐老师,感谢母校!”

我忍不住插话;“你这一提醒倒是让我想起来好像也是合唱团的一员,还唱过一首二部轮唱歌词:“南飞的大雁,从南方飞到北方(另外二部接着:飞到北方……”,不记得名字了。也奠定了我的基础——后来在单位只参加合唱,不敢独唱哈!”

居仁;“说的对着呢,有这首二部轮唱歌,名字就是《南飞的大雁》,咱班还有很多同学参加合唱团了,只是记不清了。”

朱壎;“合唱团应该是高年级的男女生,五,六年级6个班拼凑的吧,唱啥歌我记不得了,只记得齐老师指挥唱歌潇洒的样子,一根不锈钢指挥棒,小巧玲珑,指挥我们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接话;“谁回答一下我,咱们都7O多了,这共产主义的班咱们倒是接上了还是没接上啊 ? ”
这个问题可能太大了,一直没人回答,搁置了!


(这是前几年的照片,8个男生又到齐了)

一封信的故事。

接着前面再说一个9月2号的事情,是个令我感动的事件。
那天在“西木头市小学”门口集合时,居仁一来就交给我一封信,一看信封,竟然是1976年我还在“汉江钢铁厂”上班时写给他的一封信,据今已经快50年了呀!



几十年间因工作调动,千里迢迢辗转多次,就是回到西安以后还经历过多次搬家,从租冶金厂附近的大马路前村到后村两次,而后住厂里分的小平房,后来上东八栋楼房,又搬家到西门外南小巷租房,又住到现在的小区,家里的旧物件越来越少,许多记忆中的东西都找不到了。
在外地工作那些年,家和绝大多数熟悉的人都在各地散落,对外联系主要靠通信,打长途电话是非常奢侈的事情,真有了急事儿那就打电报,按字数付费,更是奢侈,轻易做不了。虽然写信很多,来往频繁,现在家里却一件也找不到,都不知道啥时候弄丢了?
看到这封失而复得的信保存的这么完好,内心很是激动,同学情何等珍贵!它不但记录了当年我和居仁之间的情谊,还有好几个同学的信息包含其中,瞬间勾起了我在“汉纲”工作时的许多往事……。
那时居仁还在宝鸡上大学,虽然见不到面但时有通信,包括何萍、宽森、范六、子明、天福等等曾经在“商南铬矿”工作过的同学都天各一方,全靠信件联系。

我与居仁、何萍——摄于2024年初

        我玩儿手机不行,可能80%以上的功能都不会用,连视频号和朋友圈都不经常看,昨天偶尔翻到就发现了一些居仁发的照片:



城墙根儿有何萍锻炼的身影, 活力四射,替老同学高兴! 

这次聚会中的民当年在铁路上工作,那一年他曾到汉钢的“杨家坝铁矿”找过我,还帮我在略阳火车站上车混到西安,照应我省买火车票的钱。
还有天全,也曾于1976年到过杨家坝,与我小聚几日,他当年还在四川与陕西交界处工作,闲谝之中知道他很能干,是单位里的骨干力量,几百号干活儿的年青人中名列前茅。总之,我们那时都还是“无忧无虑”的单身汉哈!


不由得又想起来吴圣录,他是我在“汉江钢铁厂”工作时的好朋友,我们的友谊是在“商南铬矿”工作时结下的,算一算也有50多年了,前几天还打电话谝了一个多小时。
他在老家商南赵川翻盖了房子,准备在老家养老。我问他在勉县的房子咋弄的,他说不打算去住了,先扔着不管,以后让孩子们看着办。
他老俩口身体状况良好,只是他的眼睛不好,不能看微信,只少看一点儿电视。结束闲谝前再三叮嘱我有空儿了去他家小住,新盖的房子地方大,山里环境好,我答应择机会一定去,好些年未见面了,确实想见见。

我和吴圣录——1973年冬摄于商南县

在“汉江钢铁厂”工作4年,有许多老同事都在勉县长期安家落户了,几十年间大部分已没了来往,希望他们生活幸福,在此祝福他们!

一次小聚

前几天老刘打了招呼,说该准备去海南过冬的事情了,找几个人聚一下,9月5号下午大家就就如约而至,在我家对面的“老马家羊肉泡馍”吃烤肉。



 刘西平和我住的很近,是去年冬天在海南万宁的山根镇一块儿过冬时认识的“老邻居”,别看现在剃个光头不讲究,年轻时人高马大帅气的很呢!


老贺也是在山根镇认识的西安人,他住西安市西郊鱼化寨。
不同的是我和老刘是在那儿租房子住,而老贺他们一大帮人是前些年房价较低时在山根镇买的房子,大部分都是买了好几套,自己住以外多余的出租,当房东。老贺就有多余的房子,很热情的打招呼:今年还去海南不,去就住我的房子,设施齐全,三层四层,大房小房都有,你随便挑,保你满意。这话我信,他是个痛快人,跟他打交道尽管放心。
他们肯定都是要去的,因为老刘今年3月份回西安前已经用订金预定了今冬的住房,而我实际上还在犹豫,觉得如果我的颈椎痛得不厉害,胸闷气短不严重的话,就在西安过冬算了。
但若身体情况觉得不适,则随机应变立即动身,因为住过半年多的地方,找熟人租房子应该有不是问题,大不了赶上峰期机票贵点儿而已,冬天的海南确实是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每次去体重都增加,长好几斤肉。
几个人喝白酒、啤酒、红酒,冰红茶、酸梅汤、白开水,吃肉、凉菜、花生米,坦诚相对,交谈甚欢。
好日子连着好日子,今天又是好日子。前两天我们所居住的小区就发了通知:
“@所有人 转发社区通知
广大居民朋友们:
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为让社区居民们度过一个快乐、祥和的节日,解家村新社区、解家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开展“邻里共聚迎中秋·党群同心庆国庆—— 第五届千人臊子面主题活动,现将具体情况通知如下:
活动时间:2024年9月13日(星期五)上午09:30分
活动地点:御溪望城小区院内
活动内容:
1、文艺节目演出;
2、千人臊子面;
诚邀各位与我们共度佳节,祝大家幸福安康!
西关街道解家村新社区
2024.09.11”
这个活动前些年已开展过多次,只是因为疫情中断了几年,今年接着弄。跟原来一样,社区很大气,不仅招待本小区的住户,也鼓励大家可以请亲戚朋友来凑热闹,图得是个高兴,反正规模大,不在乎多少人!




我也不客气,通知了几个比较近的关系,但大部分人都有事情脱不了身,只来了顾明生,张季梅和潘维哲。

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啰嗦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大家烦不烦? 就先聊这些,有机会了咱们再继续?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宋亚南,男,陕西西安人,1951年出生,西安市六中五年一贯制69届高中毕业生,1969年随学校安排到商南县清油河公社下乡插队,后招工到位于本县的“治金部商南铭矿”工作,年后随单位碾转在汉中“汉江钢铁厂”、西安“中钢西重"等企业的质保部门工作,至退休。



作品荐读




【知青情缘】宋亚南文集(25篇)



荐读:

【知青情缘】作者文集(89+8集/2965篇)(2024.7.19.)

.阅后请在下方点击【分享】【点赞】【在看】,谢谢支持!


知青情缘
欢迎你!知青朋友!这里有简单而真实的快乐,这里有同龄人的心声,这里有往事的回眸,让我们走进《知青情缘》打开心灵之窗,共同谱写生命中永不熄灭的人生之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