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关押多日的李斯终于看到了蓝天和白云,呼吸到了新鲜空气。在人生的尽头,他仿佛轻松了许多,又想到了当年的生活,转过身,对儿子说道:“我现在多想和你一道回到咱们的老家上蔡,牵着小黄狗,出城去追逐野兔呀,这还能办得到吗?”
李斯经过不断奋斗,从一个上蔡布衣、乡间小吏,登上秦朝丞相的高位,为秦的统一和各项制度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到被杀时,他已经是72岁的老人了,这个年龄,完全可以安度晚年,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结局,可是,为什么李斯却遭此惨祸呢?
“仓鼠一叹”
在《史记·李斯列传》中,司马迁讲述了“仓鼠一叹”的故事。李斯少为郡小吏,一次,他发现厕所的老鼠又脏又臭,见人就跑。他又在粮仓发现老鼠,这只老鼠在高高的粮囤上,大摇大摆地吃粮食,养得又肥又大。李斯看到厕鼠和仓鼠的不同处境,不禁发出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是,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李斯的感慨,表明他不满足现状,不愿意做低级小吏,要像仓鼠那样爬上高位。李斯当时地位低下,他决心改变自己,本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他用名声狼藉的老鼠做比喻,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于做高官,享受荣华富贵,品位就不高了。
接着,司马迁又记载了李斯拜荀子为师,学成后向老师告别时说的一段话。其中说道:“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兽之视鹿,人面而能强行者耳,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这话再次表明了他对功名富贵的强烈追求。对李斯的坦白,荀子十分担忧,“为之不食”,甚至预料,李斯将来会有不测之祸。
从李斯的“仓鼠一叹”到对“卑贱”与“穷困”的厌恶,可知李斯对名利的追求是急迫的。他入秦后,确实干得出色,一步一个脚印地攀升,终于成为丞相。但问题是,他内心深处一直贪恋着名利富贵,为此他不择手段陷害同学韩非就是明证。
“老鼠哲学”
随着李斯地位的升高,他逐渐达到了人生辉煌的顶点,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有一年,他的儿子李由回家探亲,李斯举行盛大家宴招待文武大臣,宾客很多,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热闹非凡。宴会进行中,李斯来到家门口,向后看,是灯火辉煌的宴会厅,向前看,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马,他不禁喟然而叹:哎呀,荀卿曾对我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的臣子没有人比我的地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
李斯深知是皇帝的提拔使他有了今天,要想保住富贵,必须紧紧依靠秦始皇。由于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奉行“老鼠哲学”的李斯也要像老鼠那样,敏锐地观察环境,巧妙地保护自己。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李斯变得乖巧了,他极力迎合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在讨论管理国家的方式时,他将主张在边远地区分封的意见上纲上线,视为敌我矛盾,以危言耸听之语“忽悠”秦始皇,结果酿成了摧残文化的“焚书”事件。转年,他又严重失职,对秦始皇坑杀四百多儒生的恶劣行径不制止,不劝阻,这就是“坑儒”事件。“焚书坑儒”加剧了秦朝的社会矛盾,秦朝政治局势急转直下,陷入风雨飘摇之中,李斯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鼠落虎口”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的路上病死。野心家赵高蓄谋发动政变,改变秦始皇遗诏,杀死将要继位的长子扶苏,改立胡亥为帝,进而篡夺秦朝大权。为使阴谋得逞,赵高必须使两个人就范,一是胡亥,这十分容易——胡亥是他的学生,又有皇帝宝座的诱惑,没费功夫胡亥就答应了;二是拿下李斯,李斯是丞相,秦始皇的忠臣,握有实权,赵高的地位又低于李斯。从这点看,让李斯参与政变是不可能的。但赵高十分了解李斯的弱点:贪生怕死,迷恋富贵。于是赵高找到李斯,和盘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李斯一听,果然勃然大怒,高声斥责赵高:“赵高,你怎么能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呢!”赵高早有准备,他不紧不慢,软硬兼施,步步逼近,最后摊牌,威胁李斯说:“如果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一定会祸及子孙!”在赵高的威胁利诱下,李斯胆怯了,动摇了,他贪生怕死的念头逐渐占了上风,道义的底线被撕破。
李斯为保富贵、保性命,向赵高恶势力低下了头。他本以为这样做就可以得到安生了,哪知,他的悲剧刚刚开始,一场惨祸就在后面。赵高篡权后,在朝廷上说一不二,专横跋扈,将有碍他掌权的人几乎全部杀光。李斯已预感到将要发生的一切,他拼命讨好秦二世,甚至向二世上《行督责书》,就是让二世加大对臣民的监管力度,严刑峻法,毫不留情。不过在赵高看来,不管你李斯怎样讨二世的欢心,都逃不出他的手心。果然,他向秦二世诬告李斯有“谋反之心”,昏庸愚蠢的秦二世深信不疑,命令赵高办理李斯案件。面对毫无人性的赵高,李斯如小老鼠落入虎狼之口,只有死路一条了。
公元前208年,秦朝丞相李斯被赵高以“谋反罪”陷害,判处死罪。这一天,李斯被押赴刑场。牢门打开,李斯和他的儿子从阴暗的牢房里走了出来,被关押多日的李斯终于看到了蓝天和白云,呼吸到了新鲜空气。在人生的尽头,他仿佛轻松了许多,又想到了当年的生活,转过身,对儿子说道:“我现在多想和你一道回到咱们的老家上蔡,牵着小黄狗,出城去追逐野兔呀,这还能办得到吗?”说罢,父子二人相对痛哭。
对李斯之死,历代文人常有诗文咏叹。唐代诗人胡曾有诗云:“上蔡城外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咸阳血染衣。”
(作者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史海钩沉
早年阅历,决定一生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孟宪实:这个最终的结局——父子腰斩,诛灭三族——难道不是李斯尽力要避免的吗?直到临死之前,李斯才忽然又想起上蔡,想起上蔡时期的平淡生活。面对死亡,带着小狗追逐野兔的情景,突然变得那么幸福了。可当初,一切不都是从他不甘心卑贱贫穷的处境开始的吗?
当李斯成为统一帝国的丞相时,他显然得到了自己“富贵的粮仓”。从此,当年那个上蔡小吏的思维完全支配了帝国丞相的头脑——他关心的是老鼠,而不是粮仓。赵高一威胁,他就胆怯。看起来他是向赵高妥协,其实是帝国丞相向上蔡小吏妥协。如果他拼死一争又会怎样呢?几十年的丞相,应该有足够支配的资源,他要维护秦始皇的遗志,总能够找到办法。假使胡亥、赵高拼死胡来,他横竖不过一死,堂堂帝国的丞相,为制止一场篡权阴谋而死,这将是怎样的青史风流呢?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对于李斯而言,成亦上蔡小吏,败亦上蔡小吏。一个人的早年阅历,竟然是如此难以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