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心理和谐之我见

学术   2024-11-24 09:03   山东  

心理和谐对于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提出的挫折--攻击假说认为,攻击是受挫的继发行为。就是说社会的许多伤害他人和危害社会的攻击性事件是由于人们心理受挫折后,产生的心理不和谐状态引起的。可见,要高度重视心理和谐。

重视心理和谐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正确对待个人欲望。从我国实际来看,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不能使每个人的欲望都得到充分的满足,而只能得到有限的满足。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照理讲应该很有满足感。一些人之所以不满足,除了社会存在腐败现象和分配不公外,还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们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常常将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总觉得不满足。应该看到,一个基本事实是我国人口多。14亿是个庞大的数字,如果用乘数,任何小问题乘以14亿最后会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问题;而任何总数在除以14亿时,则只是个微小的数字。由于人口众多,即便中国经济总量达到美国的程度,人均GDP也只有美国的1/7。因此,我们不可能总是与外国相比,而要以历史的眼光和过去相比。另一方面,现在不少人总是感到不满足,还与传统文化缺失、信念空虚、不能反省和自律有关。近百年来,我们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文化,这就使人不懂得行为规范;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形成的不少信念违反人的本性,要不导致人走向极端,要不人们根本不能接受;当改革开放使人们觉醒和人性复归时,不少人的行为如决堤的洪水,很容易泛滥成灾。事实证明,没有正确思想指导人的行动,人不能反省和自律,就容易造成私欲膨胀。这是导致今天诸多社会不和谐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根源。

可见,实现心理和谐,每个人都必须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社会,努力实现自我欲望与外部可能性的平衡。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如果人没有自律,谁都总是觉得别人、社会欠他的多,他理所应当向社会索取,社会就难以和谐;如果人没有自我规范就会不择手段去满足自我需要,那么,社会就无法和谐。因此,要加强广大干部群众的道德修养,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财富,提倡奉献精神,鼓励人们比贡献、比能力、比创造。

其次,无论单位或个人,想问题、办事情都要遵循节俭的原则。人之不知足,客观上是因为财富有限,无法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要求人们必须节约。节约是经济的永恒主题,因为“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节俭能够使有限的财富充分发挥作用。节俭能使个人不妄求财富,对社会能够减少冲突,对个人能远灾避祸。

再次,每个人对财富的需求应以满足自己一生为主,不要过多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过多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是不必要的,先贤林则徐曾经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他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再其次,发掘并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促进人们的心理和谐。我国传统文化注重个人修养,强调自律,要求人们知足,对人的心理平衡是一剂很好的良药。古语曰:知足者长乐。明朝学者冯梦龙有诗云:“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笔者也曾奉和其诗认为:收入够花应知足,荣誉见好便可收。比朋妒类神焉静?牵情役物体安休?人生苦短和为贵,莫将怨恨记心头。

最后,通过法制限制人的私欲膨胀,阻止一些人通过违法途径获取利益。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也是有限的,因此,要借助法制的力量来限制一些人为满足一己私欲而可能导致社会的不和谐行为。在这方面,不少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

总之,如果人没有自律、不知足,任其私欲膨胀,任其不择手段满足一己私欲,那么,社会不但不会和谐,而且会陷入矛盾、仇视、冲突乃至战火之中。


张洪修收藏研究资料分享
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