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高层领导人生经历的示范意义

学术   2024-11-07 11:21   山东  

党和国家高层领导的人生经历

根据主流媒体披露的信息显示,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七常委都有过基层工作的经历,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王岐山四人均是从下乡插队知识青年起步的,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三人大学毕业后也都是从最基层做起的,分别当过技术员、教师和搬运工。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候曾在陕西梁家河大队插队,度过了七年艰苦的上山下乡生活。他住过窑洞,睡过土炕,吃过玉米团子,干过打坝、挑粪、建沼气等脏活累活;在插队期间入了党并当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在最贫困的地区与老百姓吃在一起睡在一起,这段难得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对老百姓的需求了如指掌,对社会最底层的生活体验深刻,这些为他后来的成长以及担当大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七常委的经历一样,还有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曾有过艰苦地区工作的历练。凡是有过老少边穷省区工作经历的领导干部,都曾肩负过脱贫和发展的双重重任。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发展重任,使他们的身心素养和驾驭能力得到了全面锻炼。根据统计分析,现任2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至少有八位曾在老少边穷省区任过职,约占三分之一。刘云山曾在内蒙古工作过20多年;刘奇葆从2000年开始辗转广西、四川,2012年成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孟建柱任公安部长前曾主政江西六年,2012年担任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赵乐际人生大半辈子都是在青海度过的,2012年出任中央组织部长;现任广东省委书记的胡春华,先后在西藏和内蒙工作过20多年;栗战书在贵州有过主政经历;现任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四川、西藏任职34年后调任安徽省委书记,之后担任北京市长、市委书记。

透视党和国家高层领导的人生经历,折射出哪些选人用人导向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个方面的示范和导向意义。

重视选用有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经历的干部,对于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推动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是锻炼和造就人才的重要基地,那里有无尽的事业平台和广阔的施展空间,所有立志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有识之士,都应该把到基层去、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人生的重要选择。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在那里可以积蓄能量,在那里可以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有几代人响应国家的号召,先后奔赴三线建设主战场,投身西部地区大开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边远地区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时势造英雄,环境出人才。选拔重用有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经历的干部,对于稳定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干部队伍,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实现人才资源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对于促进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双重意义。一个人能搞活一个企业,一个企业能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能振兴一方经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盛也在人衰也在人。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的共同困惑是,请人难,留人更难。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能不能永续发展,前提条件是能不能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从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选拔重用优秀干部的力度,让那里的干部能看到希望和曙光,这样他们就能安心于本职工作,并努力做出成就。

重视选用有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经历的干部,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在总结过去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布局,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新成员。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201312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正式宣布改革中国地方政府和官员的政绩考核办法。通知提出,未来的干部考核工作,将从五个方面体现不以GDP论英雄:一是考核不能GDP”,二是不能搞GDP排名,三是限制开发区域不再考核GDP,四是要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五是考核结果使用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又整体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彻底告别了实际存在的单纯以GDP论英雄的干部考核评价方法。经济发达地区有优秀干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样也有优秀干部。看一个干部是否优秀,不仅要看他所领导的地区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更要看他对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整体贡献程度,尤其是对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贡献程度。这有利于引导地方官员切实处理好金山银山同绿水青山的关系,切实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切实处理好贡献当下和造福子孙的关系。

2015年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注重考察工作实绩,深入了解履行岗位职责、推动和服务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考察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应当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的考核,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债务状况等指标的权重,防止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工作实绩。这些新理念和新政策,给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履职尽责、全面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张洪修收藏研究资料分享
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