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房屋养老金的质疑,实质是对政策合法性的拷问
文摘
2024-08-27 22:12
四川
住建部在22个城市推行房屋“三金”试点,即房屋体检费、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金,近日遭受连绵指摘,成为民众集中炮轰的社会热点事件。为抵消舆情,政策制订方已经使用了发布会“不经意”透露、放出专家、集合门下媒体宣传等攻守工具,安抚惊惶疑惑的国民。在民众的观感中,他们对房屋“三金”政策的总体印象是:“虽然我不知道详细,但很受震撼”。不要说发布会上语焉不详地透露一下,就连官媒竭力维护的长篇大论,也未能说明该项政策的真实面貌,决策方及其喉舌强调的是:公众误解了房屋三金政策。必须申明的是,公众对政策的误解从来不是问题。而恰恰成为问题的是政策制订者本身,他们无法以决策逻辑说服公众,可他们却能不受节制。因此,住建部及其专家媒体无法坦率地回应动机质疑,更不能在政策的合法性与必要性上作出有力的阐释。目前的形势是,为住建部说话的专家和媒体,将主要精力放在攻击公众的理解力上,把围绕住房三金的所有讨论,斥责为“误读”。任谁也知道,一项拟推行政策的好坏,并不取决于公众是否误读,而是取决于其政策本身的目标及品质。如果把缴纳维修基金的1998年作为分水岭,姑且不论此前的非商品房类型,单论70年产权的商品房,其维修责任究竟该如何划分,就是一个需要明辨是非的大问题。可惜,在现有的官方回应中,对这些硬核问题一概回避,是一个显著的决策污点。在汹涌舆情的逼迫下,有专家出来递话,住房养老金的公共账户不会增加业主负担,个人账户就是现行的住房维修基金。那么,公共账户如何做到不增加业主(纳税人)负担呢?现有住房维修基金申请使用极其困难,拨到“三金”名下,就能为民所用?公众对房屋“三金”的不理解、不接受,实质上是对政策的合法性提出严肃的拷问。可在现实环境下,讨论政策合法性是最不合时宜的,这也注定了公众与决策部门一开始就分道扬镳,说到底不是公众误读误解,而是政策习惯于疏离公众的关切点。公众特别想知道的是房屋“三金”的具体运作——哪怕是在试点状态——可代表部门的专家除了表态,无法提供必要的信息量。而那些无视政策模糊内涵的官媒评论,早已“认同”政策的合法性与必要性,剩下的似乎只是细枝末节的政策宣介问题。
坦率地说,现今的决策部门并不真在乎公众的看法,或者说不在意民意在一项法规修订、一个新政中的位置。略微讲究的,会在征询社会意见上做个样子,而后我行我素;不讲究的,这边说征求民意,那边已经在真刀实枪地干了,意见箱只是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