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也许不是数学天才,但她的故事仍有深刻意义
文摘
2024-06-18 14:35
四川
编按:“数学天才少女”姜萍近期被热议,先是一边倒的热捧,然后出现不少所谓“反转”的质疑。在我们看来,姜萍也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数学天才,但有三个事实基本可以确认:她家境贫寒,她有数学天分,她有求知热忱。这三个事实比她是不是所谓天才有着更深刻的含义。在应试教育下,寒门子弟常常还没起跑就输在了起跑线,但他们当中,确实有不少人具备相当的天分,并且由于并未那么卷那么机械应试而保留了求知热忱。只可惜,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像姜萍一样被大众注意到,更不可能获得一些特别的、对他们倾斜的机会。所以今天我们谈论姜萍,其实是在谈论那些为数众多然而面目模糊的人,他们有天分,有热忱,但出身贫寒,缺乏均等机会,注定在时光中被忽略、被埋没、被消磨殆尽。文/丹青觉士 (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现从事金融建模工作)17岁的中专生姜萍,在阿里巴巴数学竞赛初赛中排第12名,网络上有铺天盖地的讨论、赞扬和质疑,想不关注也难。作为没有接触到核心信息的路人,消息未免太芜杂,不可能对争议有完全靠谱的评论。宋老师诚邀我写一点感想,就姑妄言之。很多人关心,姜萍取得这样的成绩,“作弊”了没有?这是件几乎无法有定论的事情。愿意相信有或没有的人,都能找到蛛丝马迹或种种理由,来说明和解释自己的观点。方舟子先生参与质疑,不由让我想起当年所谓韩寒代笔门,这么多年过去了,最初相信代笔的还是相信代笔,最初相信没代笔的也还是相信没代笔。就姜萍事件而言,至少目前为止,质疑方找不到什么真正“实锤”的证据,无论是板书中的不规范和错误,还是对日常学习考试过程与内容的怀疑,全都是以种种情况“不合常理”来揣测而已。姜萍一方就更没法直接证明自己了,如果她在决赛中依然力压群雄或可湮灭大部分质疑。但这很难,决赛涉及的知识广度远比初赛更大,一个中学生就算真读熟了几章Evans恐怕也不能拿到好的名次。所以我猜测,后续发展不会令今天的争议更明朗。非要问个看法的话,我愿意相信初赛的结果是基本真实的,没有明显的作弊迹象,或说严重作弊迹象。当然,无法排除她查阅了大量资料,她和她的老师讨论过题目等等的可能性。但这些对于确认她的数学才华又有什么影响呢,何况还有一次更容易确定水平的现场面试。但同时需要知道,阿里巴巴竞赛的初赛是一场“不太严肃”的比赛,不应该从字面上去理解“全球第12名”的意思。那么姜萍到底是不是一位数学天才呢?毕竟很多公众号评论时,与之比较的是拉马努金、华罗庚、陶哲轩、许埈珥等等。以我对天才较为狭义的定义,几乎看不出姜萍是天才的迹象。她也许是一个有数学天分的中学生,比大学数学系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更有天分,也更有热情。按我朴素的想法,她值得更好的环境和更好的老师。如果姜萍确实喜欢数学胜过服装设计,能到一流大学数学系去安心学习数学,是最好的结局。我也理解这件事处理起来的难度,“特事特办”受到的争议一定很大,一个真姜萍背后还可能涌现若干个假姜萍。整个事件被热烈宣传,使数学也受到相当关注,或许会促进更多人从事数学工作,作为一个喜爱数学和曾经专业学习数学的人,我感到高兴。可我也不禁会想,太多人赋予了事件超出姜萍本人的意义,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对现实的批判,于是出现各种各样的期盼。姜萍本人被推到风口浪尖,从长期看对她的成长发展很难是有利的。一个人才,更多需要的是生发的空间,不是高昂的声音;需要其他人帮她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不是再增加一些物品即使是奖杯。作为中专生,某种意义上算是被否定了学业水平,但自己爱好数学而努力学习,甚或不那么努力但自得其乐,在我看来是这个事件中更有意义的一点。这样不在意世俗成见,而做自己喜欢和想做的事(尤其还是学知识或做学问),其实也没那么在乎结果的人,我在海外留学时见过一些,在国内则见得很少。实际上,我们需要更尊重自己存在的价值,可以在任何情况下给自我选择以更大的心理空间,这才是我从姜萍身上发现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