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文题查看原文
原创研究
01.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病的影响👈
【作者】刘晓罡, 杨世诚, 付乃宽, 邵独婧, 张鹏
【摘要】
背景 达格列净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药物,还具有降低T2DM肾病进展风险、减少尿蛋白以及心脏保护等作用,然而,达格列净能否降低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T2DM患者PCI术后CIN发病的影响。
方法 根据达格列净使用情况以1∶1倾向性匹配原则,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2023年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T2DM患者共4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达格列净组242例、对照组242例。收集2组患者PCI术前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同时记录2组患者PCI术前、PCI术后48 h及PCI术后1周的肾功能,包括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的变化。主要终点事件为CIN发病率,次要终点事件为PCI围术期肾功能的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达格列净对T2DM患者PCI术后CIN发病的影响。
结果 达格列净组患者CIN发病率为6.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CIN发病率(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0,P=0.039);达格列净组患者CIN危险评分及B型钠尿肽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前、术后1周,2组患者BUN、Scr、Ccr、Cys-C、β2-MG、NGA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48 h,达格列净组患者Cys-C、β2-MG、NGA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N危险评分高(OR=1.213,95%CI=1.085~1.358,P=0.001)、B型钠尿肽水平升高(OR=3.940,95%CI=1.479~10.494,P=0.006)是T2DM患者PCI术后CI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达格列净(OR=0.338,95%CI=0.159~0.717,P=0.005)是T2DM患者PCI术后CIN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 使用达格列净是T2DM患者PCI术后CIN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达格列净并不增加T2DM患者PCI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病风险,并可能降低CIN的发生率。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02.基于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评价门诊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谱的影响研究👈
【作者】周潇, 周云婷, 孔小岑, 刘晓梅, 袁璐, 荆亭, 王蔚萍, 李惠琴
【摘要】
背景 动态血糖监测(CGM)在门诊患者治疗中应用较少,基于CGM进行糖尿病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对血糖谱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 基于回顾性CGM结果,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的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评价其对患者血糖谱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使用口服降糖药的T2DM患者88例,其中男60例、女28例,给予CGM。入组患者给予门诊教育,即第1~3天维持原降糖治疗方案及生活习惯;第4天下载并分析CGM数据,结合患者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第6天取下CGM传感器和记录器,下载数据。比较第2天和第5天动态血糖数据[24 h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
结果 基于CGM结果,给予门诊教育后(第5天)T2DM患者的MBG由(8.34±1.97)mmol/L下降到(7.85±1.65)mmol/L,TIR由(78.21±24.64)%上升到(84.28±21.87)%,MAGE由(4.53±2.25)mmol/L下降到(3.80±1.80)mmol/L(P<0.05)。按糖尿病病程、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病程<10年组(62例)和病程≥10年组(26例)干预后MBG均较干预前降低,干预后病程<10年组标准差(SD)、MAGE、TAR较干预前降低,TIR较干预前升高(P<0.05);按年龄分为<65岁组(55例)和≥65岁组(33例),两组干预后MBG、TAR较干预前降低,TIR较干预前升高,干预后<65岁组SD、MAGE较干预前降低(P<0.05)。
结论 基于CGM结果,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门诊T2DM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MBG、提高TIR水平,改善血糖变异度;<65岁、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获益更大。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03.预后营养指数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
【作者】赵帮豪, 袁腾, 赵翎, 阿曼古丽·如则, 尼鲁帕尔·谢甫开提, 马依彤, 杨毅宁, 高晓明
【摘要】
背景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有研究证明了糖尿病可扩大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影响,涉及营养和炎症途径。预后营养指数(PNI)是免疫营养的标志,可反映个体的炎症、免疫状态和营养状况。由于其简单、快速、易得和可靠等优点,近年来关于PNI在各系统中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少有文献探讨PNI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PNI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053例行PCI术的STEMI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资料,计算PNI,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177例)和非MACE组(876例)。同时依据PNI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PNI组(686例)与低PNI组(36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后发生院内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PNI对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预测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PN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MACE组和非MACE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血清葡萄糖、Killip分级、乳酸脱氢酶、心率、肌红蛋白、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白细胞计数、脑钠肽(BNP)、PNI、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总蛋白、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葡萄糖升高(OR=1.055,95%CI=1.002~1.112,P=0.044)、GRACE评分高(OR=1.034,95%CI=0.876~0.939,P<0.001)是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危险因素,PNI升高(OR=0.907,95%CI=1.017~1.050,P<0.001)是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保护因素。PNI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AUC为0.734(95%CI=0.694~0.773),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模型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AUC为0.791(95%CI=0.753~0.858)。低PNI组发生MACE、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比例、住院天数、血清葡萄糖、肌钙蛋白T、CK-MB、肌红蛋白、BNP、C反应蛋白、肌酐、尿素氮高于高PNI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比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血红蛋白低于高PNI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NI与血红蛋白、HDL-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关(P<0.05);PNI与血清葡萄糖、肌酐、尿素氮、BNP、肌钙蛋白T、CK-MB、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P<0.05)。
结论 PNI是STEMI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院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中可作为监控患者免疫营养状态且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辅助指标。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作者】戴振威, 张菱, 张浩然, 肖伟军, 王浩, 黄依漫, 荆舒, 陈旭, 付佳琪, 吴奕锦, 高磊, 苏小游
【摘要】
背景 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中老年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40%和10%,良好的血糖监测依从性可提高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但农村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较差。
目的 调查河南省中牟县农村地区中老年T2DM患者血糖监测情况,探索影响其血糖监测依从性及监测次数的心理、行为因素,为后续开展针对性干预试验以提高农村中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监测依从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1-11-02—12选取河南省中牟县农村地区的中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患者的基本资料、血糖监测情况等,使用五条目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5)、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病人健康问卷(PHQ-9)和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DSMS)调查患者的正念水平、焦虑水平、抑郁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负二项回归分析探索中老年T2DM患者血糖监测及监测次数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484份,录入问卷469份,有效回收率为96.9%。469例患者中,不能每月监测血糖者占58.8%(276/469),193例监测血糖者每月测量血糖的频次范围为1~60次,中位数为2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负二项回归分析发现:存在抑郁(AOR=1.127,P=0.005)、高信息水平(AOR=0.133,P=0.023)、高动机水平(AOR=1.093,P=0.002)为血糖监测的促进因素,高年收入(AIRR=2.063,P<0.001)、过去1年内饮酒(AIRR=1.569,P=0.011)为血糖监测次数的促进因素;而近6个月吸烟(AOR=0.559,P=0.043)为血糖监测的阻碍因素;年龄>60岁(AIRR=0.668,P=0.024)为血糖监测次数的阻碍因素。
结论 农村地区中老年T2DM患者血糖监测状况较差,建议有关卫生部门加强血糖监测知识及技能等健康教育,对低收入人群提供医疗、财政等社会支持,提高血糖监测依从性,以实现对T2DM的有效控制、治疗和康复。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05.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相关性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武云凤, 骆燕洪, 蒋平南, 吴旻, 杨嘉, 阳琰, 陈霞, 蔡玉兰
【摘要】
背景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DF发病率高达15%,预后不佳,年截肢率高达22%,年死亡率高达11%,医疗费用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维生素D在DF创面愈合中可能发挥积极作用,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来证实这一效应。
目的 探索血清25羟维生素(OH)D3[25(OH)D3]与DF创面愈合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2021年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Wagner分级2~4级的DF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将DF创面仍未愈合者55例作为病例组。根据病例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Wagner分级进行1∶2匹配,获得DF创面在出院后3个月内愈合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补充维生素D治疗前,抽取静脉血2 mL,用于检测血清25(OH)D3水平。收集患者详细基线资料、生化及影像学指标:基本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BMI、糖尿病病程及家族史、住院时间、生活习惯(饮酒、吸烟情况)、高血压病史及Wagner分级;生化指标包括25(OH)D3、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行核磁共振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合并骨髓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25(OH)D3水平与DF创面愈合的关系。
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较对照组长(P<0.001),有糖尿病家族史比例低于对照组(P=0.046),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居住地、BMI、住院时间、受教育程度、饮酒情况、有高血压病史比例、Wagner分级、骨髓炎发生率、HbA1c、ESR、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BMI、饮酒情况、吸烟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住院时间、Wagner分级、骨髓炎、HbA1c、ESR及CRP后,血清25(OH)D3水平为20~<30 ng/mL、10~<20 ng/mL及<10 ng/mL的患者,其DF创面未愈合的风险分别是血清25(OH)D3水平≥30 ng/mL患者的1.30倍(95%CI=1.12~1.63)、2.01倍(95%CI=1.55~2.80)及2.29倍(95%CI=1.66~3.92)。
结论 血清25(OH)D3水平<30 ng/mL是DF创面未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06.基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探析补肾法治疗2型糖尿病生精障碍的思路👈
【作者】卢威, 杨云松, 林连美, 刘琼, 赵敏, 李佳, 梁凤霞, 吴松
【摘要】
糖尿病(DM)高血糖病理状态是导致男性生精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是人体全身植物性功能、神经内分泌网络的重要枢纽,生理上主导人类生殖及生长发育,病理上又可受到DM高血糖病理状态的影响,是2型糖尿病(T2DM)生精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机制之一,肾虚是生精障碍和T2DM共同的病因病机。肾藏精所体现的"主生殖、生髓充脑"功能与HPG轴功能相似,补肾法对HPG轴功能具有调节改善作用,为补肾法治疗T2DM生精障碍奠定理论基础。补肾经典方剂在治疗DM与生精障碍上相得益彰,为临床以补肾法防治T2DM生精障碍之不育症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07.新疆哈萨克族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金梦龙, 秦晓英, 马力亚·阿米提, 加孜呢·努尔拜, 李建新, 曹杰, 罗思富, 刘成, 张雨晨, 盖敏涛, 李艳鹏, 鲁向锋, 付真彦
【摘要】
背景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三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国家提出实施"三高"共管,但目前缺乏关于新疆哈萨克族"三高"共病情况的相关研究。
目的 调查哈萨克族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及共病情况,探索三者共病的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22年3—6月,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选取杜热镇和吐尔洪乡两个人口较多且以哈萨克族为主的乡镇,调查该地区18岁以上哈萨克族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一般信息、吸烟饮酒史、患病情况等)、体格检查(腰围、臀围、身高、体质量、血压、心率等)和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等)收集患者信息,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哈萨克族"三高"共病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4 835名哈萨克族居民,男、女各占48.2%(2 231/4 835)和51.8%(2 504/4 835),平均年龄(45.8±12.7)岁。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7.9%、21.1%和4.0%。血脂异常患者中高胆固醇、高低密脂蛋白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人群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4.1%、24.8%、10.0%和7.3%。"三高"共病的标化患病率为11.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腰围、臀围、心率、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是"三高"共病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BMI和心率是"三高"共病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哈萨克族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高血压和糖尿病,血脂异常以高胆固醇血症为主。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共病在"三高"共病中最为常见,应将老年人、男性和高BMI人群作为"三高"共管的重点人群。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08.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体质指数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分析与预测研究👈
【作者】李子悦, 方珈文, 林凯程
【摘要】
背景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位居全球首位。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威胁人们健康水平,给我国人民群众带来沉重负担。随着肥胖患病率不断上升,预计糖尿病疾病负担将持续上升,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的 描述和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状况及其变化趋势,预测2020—2024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状况,旨在为中国2型糖尿病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3年5月,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中提取1990—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DALYs率、标化DALYs率、死亡人数、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等疾病负担指标的数据,采用联结点回归模型通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其变化趋势。基于1990—2016年数据(训练集),构建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DALYs率和死亡率的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利用2017—2019年数据(测试集)进行模型评价。用预测值与实际值得到的相对误差、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方误差(MASE)及均方根误差(RMSE)判断模型预测效果,选择最佳模型预测2020—2024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
结果 1990—2019年:疾病负担整体呈上升趋势(标化DALYs率AAPC=2.85%,标化死亡率AAPC=2.32%,均P<0.05),标化DALYs率从80.21/10万增至181.54/10万,标化死亡率从1.25/10万增至2.39/10万;男性和女性的标化DALYs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与1990年相比,2019年男性标化DALYs率增长了173%,女性增长了89%,男性标化死亡率增长了146%,女性增长了58%;DALYs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明显增加,DALYs率在30岁后迅速增加,高峰基本维持在65~69岁(1990年337.47/10万,2019年711.09/10万)和70~74岁年龄组(1990年323.64/10万,2019年730.47/10万),人群死亡率在45岁后迅速增加,高峰维持在95岁以上(1990年12.78/10万,2019年33.29/10万);与全球相比,我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DALYs率和死亡率整体增速均较高。在1990—2019年中均有4个时间拐点,标化DALYs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在2000—2004年和1996—2004年增速最快。经ARIMA模型预测得到2020—2024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标化DALYs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到2024年分别达到205.142/10万(95%CI=189.775/10万~220.508/10万)和2.621/10万(95%CI=2.343/10万~2.900/10万)。
结论 我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总体呈上升趋势,表现为由伤残导致的疾病负担与死亡人数升高,且增速高于全球。我国男性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逐渐高于女性,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DALYs率和死亡率有年轻化趋势,ARIMA模型显示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预计将持续上升。为减轻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应该对重点人群(男性、中老年人群)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对糖尿病防治的知晓度,可以通过提倡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加强体质量管理。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09.1990—2019年中国成年人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研究👈
【作者】梁栋, 杨成琳, 林晓茹, 赵洋, 欧阳江, 林修全
【摘要】
背景 在全球老龄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多病共存现象愈加严重。在普遍认知中,心血管疾病与2型糖尿病大多属于老年病,但随着居民生活节奏与饮食等行为方式的改变,很多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现也有研究表明,与一般人群相比,年轻时患糖尿病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及死亡率会相对增加。
目的 探究1990—2019年中国成年人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情况,为共病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主要采用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和计算获取的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等指标评估我国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3类)归因于糖尿病的疾病负担情况,并对年龄段(25~49岁、50~69岁、≥70岁)及性别进行分层分析,最后对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 中国25岁及以上人群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数从1990年的29.805万例上升到2019年的70.034万例。男性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较1990年升高,而女性标化死亡率有所降低,且男性标化死亡率始终高于女性。2019年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DALY为1 358.585万人年,按年龄划分的死亡率和DALY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标化DALY率下降趋势较男性明显(女性:EAPC=-0.32%,95%CI=-0.49%~-0.11%;男性:EAPC=-0.01%,95%CI=-0.26%~0.29%)。2019年归因于糖尿病的缺血性心脏病、外周动脉疾病患者3个年龄段的死亡率和DALY率较1990年大部分上升,而2019年归因于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3个年龄段的死亡率较1990年下降。1990—2019年心血管疾病中3类心血管疾病归因于糖尿病的标化DALY率占比呈波动性变化,但在2019年归因于糖尿病的3类心血管疾病标化DALY率占比均高于1990年。
结论 1990—2019年我国成年人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DALY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人群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病风险较大,应注重在糖尿病患者中筛查心血管疾病或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高的个体,重点关注男性、高龄人群以及不良生活习惯较多的年轻人,对其进行早期的健康干预,减少共病疾病负担。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10.健康教练技术联合可穿戴设备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作者】高媛, 周敏, 秦满粉, 许玄, 杨丽萍, 付亚红, 黄莹, 王薇
【摘要】
背景 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负担,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服务模式在T2DM患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 探讨可穿戴设备联合健康教练技术在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31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干预A组和干预B组,对照组实施基于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常规管理措施;干预A组采用可穿戴设备进行常规管理;干预B组采用可穿戴设备联合健康教练技术进行管理。比较三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6、9、12个月时的血糖、血脂控制状况及自我管理行为上的差异。
结果 研究实施期间共失访15例,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共300例,三组各100例。三组在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2-DSCS)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SDSCA)评分上干预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对低血糖发生例数、总胆固醇(TC)、HDL-C、2-DSCS和SDSCA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除低血糖发生次数之外,时间在各项指标上的主效应显著(P<0.05)。各组干预后3、6、9、12个月时的HbA1c、空腹血糖(FBG)、2 hPG、TC水平低于同组干预前,2-DSCS评分及SDSCA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B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干预A组和对照组;干预B组HDL-C水平、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B组2 hPG、TC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A组和干预B组的HDL-C水平、2-DSCS评分、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B组SDSCA评分高于干预A组(P<0.05)。干预9个月后:干预B组FBG、2 hPG、TC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B组FBG、2 hPG水平低于干预A组;干预B组HDL-C水平、2-DSCS评分、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B组2-DSCS评分、SDSCA评分高于干预A组(P<0.05)。干预12个月后:干预B组FBG、2 hPG、HbA1c、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B组FBG、2 hPG、HbA1c水平低于干预A组;干预B组的HDL-C水平、2-DSCS评分、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和干预A组(P<0.05)。
结论 可穿戴设备联合健康教练技术在改善T2DM患者糖脂综合控制状况、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短期及长期效果。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11.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多重用药管理规范👈
【作者】曾森祥, 杨锐, 邓勋, 杨睿涛, 杨晓燕
【摘要】
2型糖尿病(T2DM)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持续的高血糖易损伤全身血管,影响心、肾、眼和神经等器官组织,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此类患者需要进行降糖、调脂、降压、抗血小板和降低尿蛋白等综合治疗。多重用药对合并多种并发症的老年人有较好的疾病控制作用,但如果应用不合理、不科学,也会带来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本文针对老年T2DM合并ASCVD患者多重用药管理进行分析,重点阐述降糖药、降压药、调脂药和抗血小板药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注意事项,保证药物使用有效性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规范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参考。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12.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与验证研究👈
【作者】韩俊杰, 武迪, 陈志胜, 肖扬, 森干
【摘要】
背景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其发生风险进行预测与验证,有助于提前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采取干预措施,以避免或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目的 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DN的风险因素,构建T2DM患者发生DN风险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5 81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DN将患者分为DN组(481例)和非DN组(5 329例)。对其中481例DN患者和非DN患者依据性别、年龄(±2岁)进行1∶1病例对照匹配,将匹配后的962例T2DM患者根据2∶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641)和验证组(n=321)。收集患者的基础数据,如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采用LASSO回归优化筛选变量,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以及预测模型的临床有效性。
结果 DN组与非DN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病程、白细胞计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肌酐、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载脂蛋白B、24 h尿微量总蛋白、定性尿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ASSO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5个与T2DM患者发生DN风险相关的预测变量,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血清肌酐、高血压、定性尿蛋白是T2DM患者并发DN的危险因素(P<0.05)。训练组DN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66(95%CI=0.839~0.894),验证组DN发生风险的AUC为0.849(95%CI=0.804~0.889)。Hosmer-Lemeshow校准曲线拟合度较好(训练组P=0.748;验证组P=0.986)。DCA显示当患者的阈值概率为0.15~0.95时,使用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T2DM患者发生DN风险更有益。
结论 本研究发现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血清肌酐、高血压、定性尿蛋白可能是T2DM患者并发DN的危险因素,建立了包含该5个危险因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T2DM患者发生DN的风险。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作者】牛路瑶, 营心语, 张树琴, 安志新, 季婧雅, 刘跃华, 高月霞
【摘要】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防控重大疾病,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延迟或预防糖尿病发生、发展。近20年来,价值共创理论在健康服务领域应用发展较好,不同国家(地区)探索低成本、高效果的方案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生,但目前在国内慢性病管理领域较为缺乏。本文基于价值共创视角,以基层社区为研究分析点,进一步总结国内外慢性病管理经验,从主动健康、组织引导、数字技术、激励考核4个方面提出展望,为优化完善基层糖尿病管理的服务体系,建立基于价值共创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实现慢性病管理的共创、共治、共享提供参考。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14.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下的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董晨阳, 李然, 刘若亚, 黄志扬, 杨阳
【摘要】
背景 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缺乏足够的安全运动意识,运动依从性不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运动干预管理以更好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值得参考的策略就是利用社区卫生工作者为患者提供运动干预的管理。目前关于运动干预管理方面的研究缺乏,且通常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研究仅提及运动而没有具体的运动管理措施,尚缺少相关的定量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下的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影响及具体的运动干预方案。
方法 计算机检索8个中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筛选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下的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干预组采取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下的运动干预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10-17。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使用RevMan 5.4和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寻找异质性来源。预先确定的亚组为干预周期(3个月、6个月、>6个月)、运动频率(3次/周、>3次/周)和单次运动时间(≤30 min/次、>30 min/次)。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有受试者1 079例,其中干预组550例,对照组52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模式下的运动干预较对照组更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MD=-1.07,95%CI=-1.31~-0.83,P<0.000 01)、空腹血糖(MD=-1.26,95%CI=-1.57~-0.96,P<0.000 01)、餐后2 h血糖(MD=-1.47,95%CI=-1.90~-1.04,P<0.000 01)、总胆固醇(MD=-1.02,95%CI=-1.52~-0.51,P<0.000 1)、低密度脂蛋白(MD=-0.62,95%CI=-0.87~-0.37,P<0.000 01)和三酰甘油水平(MD=-0.71,95%CI=-1.13~-0.28,P=0.001),而对高密度脂蛋白的改善程度无显著差异(MD=0.09,95%CI=-0.02~0.21,P=0.1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3次/周的运动频率相比,>3次/周的运动频率对总胆固醇的改善更显著(P=0.02);与≤30 min/次的单次运动时间相比,>30 min/次的单次运动时间对餐后2 h血糖的改善更显著(P=0.001);与6个月以及更长时间的干预周期相比,干预周期为3个月的运动干预对糖化血红蛋白(P<0.000 01)、三酰甘油(P=0.008)的改善更显著。Egger's检验显示糖化血红蛋白(P=0.34)、空腹血糖(P=0.281)未表现出显著的发表偏倚。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为低级证据,餐后2 h血糖和血脂相关结局指标为极低级证据。
结论 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下的运动干预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社区卫生工作者在今后针对2型糖尿病的运动干预管理中,推荐按照>30 min/次、>3次/周、持续≥3个月的有氧运动干预来制订运动方案。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血脂异常的情况,则建议运动干预周期最好持续6个月及以上。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15.基层医师对糖尿病中医类指南知悉程度与使用现状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贾丽燕, 赵能江, 闫冰, 张智海, 占娜, 林远冰, 刘建平, 杨叔禹
【摘要】
背景 基层医师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实践指南是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工具,了解基层医师对指南的知悉程度与使用现状,可为基层指南推广与培训、提高基层医疗质量提供新思路。
目的 调查、了解基层医师对糖尿病中医类指南的知悉程度与参考使用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1-09-22—10-29,通过线上调查方式向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基层防治专家指导委员会发放电子问卷,并采用滚雪球抽样的方法扩散至更多医师。问卷包括3部分:基本信息、医师使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现状与需求、医师对糖尿病指南认知现状与需求调查。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基层医师对糖尿病中医类指南知悉程度与使用现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基层医师填写的有效问卷382份。35.34%(135/382)的医师对糖尿病中医类指南非常熟悉或比较熟悉,28.80%(110/382)的医师经常参考使用糖尿病中医类指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专业方向、所在科室、每周诊疗糖尿病患者数量、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疗效评价、医师所在单位是否可以购买指南推荐的中药饮片或中成药、对指南知悉程度的基层医师对糖尿病中医指南参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层医师对糖尿病中医类指南知悉程度的影响因素为对中医药疗效评价为"非常有效"(OR=5.783,95%CI=1.283~26.102),医师所在单位可以购买指南推荐的中药饮片或中成药(OR=2.399,95%CI=1.548~3.717),既往接受过糖尿病防治指南的专题培训(OR=1.751,95%CI=1.149~2.667)3个因素;基层医师对糖尿病中医类指南参考情况的影响因素为医师对指南的知悉程度[非常或比较熟悉(OR=15.721,95%CI=7.584~32.557)、一般熟悉(OR=5.392,95%CI=2.841~10.237)],工作年限≤5年(OR=14.083,95%CI=1.390~142.594),不同专业[中医专业(OR=6.869,95%CI=1.483~31.849)、中西医结合专业(OR=6.613,95%CI=1.551~28.219)],不同地理区域[东北部(OR=2.962,95%CI=1.064~8.240)、东南部(OR=2.686,95%CI=1.004~7.178)]4个因素。
结论 基层医师对糖尿病中医类指南的知悉程度和参考使用情况尚需提高。对指南的知悉程度、工作年限、专业方向、地理区域是影响医师参考使用指南的重要因素。今后应加强对基层医师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对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具有中医专业背景的基层医师应加强中医防治糖尿病相关指南的培训。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作者】刘志刚, 刘世蒙, 郑吕云, 薛文静, 曹晨晨, 刘静, 陈英耀
【摘要】
背景 随着糖尿病防治策略的不断完善,临床指南推荐一线降糖药物的同时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偏好选择适当的二线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目的 利用离散选择实验定量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二线降糖药物选择偏好,为T2DM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10月—2022年1月,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海南省和山西省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疾病治疗相关信息和离散选择实验选择集(通过文献研究、焦点小组讨论和预试验,纳入血糖控制效果、发生低血糖事件的风险、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半年内体重变化、能否保护心血管、服药方式和自付费用/月7个属性,每个属性又包括若干水平)。采用混合Logit回归模型量化T2DM患者对二线降糖药物相关属性偏好程度,回归系数反映T2DM患者对二线降糖药物各属性水平偏好的方向和大小。采用支付意愿(WTP)反映不同属性水平变动后患者愿意支付或获得补偿的货币值。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443份,回收有效问卷1 388份,有效回收率为96.2%。7个属性对T2DM患者用药偏好均有影响(P<0.05),对用药偏好影响排在前三的分别为血糖控制效果、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和发生低血糖事件的风险,排在最后的是半年内体重变化。当血糖降低幅度由0.5%升高为2.5%时,T2DM患者每月愿意支付411.16元;而当半年内体重变化由增加3 000 g转换为降低2 000 g时,T2DM患者每月仅愿意支付96.78元。
结论 T2DM患者选择二线降糖药物更偏好血糖控制效果好、无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无低血糖事件的风险、保护心血管、服药方式为口服和半年内体重降低2 000 g的二线降糖药物。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17.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老年患者5年生存情况分析👈
【作者】蔡光云, 蔡燕君, 王李滨, 刘德懿, 韦诗诗, 王宏, 田朝伟
【摘要】
背景 随着中国人口老年化加剧,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及糖尿病或血糖升高、血脂异常是目前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最常见的模式,但这种慢性病共病最常见模式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目前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老年患者5年生存情况及其常见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西院区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患者(≥60岁)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医保信息网、患者死亡信息网、患者健康管理信息登记平台及电话访视收集研究对象相关信息,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情况、就诊记录等基线资料,以及随访情况及死亡信息等。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根据是否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分为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组、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根据是否存在血脂异常分为血脂正常组、混合型高脂血症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高胆固醇血症组、单纯脂蛋白紊乱组;根据是否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及是否合并血脂异常分为正常组、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组、非单纯脂蛋白紊乱组、非单纯脂蛋白异常+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组、单纯脂蛋白紊乱组,单纯脂蛋白紊乱+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组,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老年患者5年粗生存率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老年体检患者5年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收集资料完整且诊断明确的老年患者3 463例,其中,男1 486例(42.91%),女1 977例(57.09%),至随访截止日期共死亡287例(8.29%);生存组老年体检患者的性别、体育锻炼情况、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情况、血脂情况、BMI、腰围、空腹血糖水平、红细胞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水平、血小板水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血清肌酐水平、血尿氮素水平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组、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老年体检患者的5年粗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30,P=0.001);血脂正常组、混合型高脂血症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高胆固醇血症组、单纯脂蛋白紊乱组老年体检患者的5年粗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90,P<0.001);正常组、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组、非单纯脂蛋白紊乱组、非单纯脂蛋白异常+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组、单纯脂蛋白紊乱组、单纯脂蛋白紊乱+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组老年体检患者的5年粗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00,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常体育锻炼情况、BMI、腰围、空腹血糖水平、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及血清肌酐水平是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老年体检患者5年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相对于普通人群,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有血脂异常的人群5年的粗生存率更低,特别是存在脂蛋白异常的人群,生活方式、营养状况、肝肾功能也对5年生存情况产生明显影响;在进行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管理时,除积极降压、降糖及减低胆固醇、三酰甘油外,还要关注患者的脂蛋白水平、营养状况、肝肾功能及生活方式的改善。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18.基于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预测研究👈
【作者】邹琼, 吴曦, 张杨, 万毅, 陈长生
【摘要】
背景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早期发现DN对预防相关疾病非常重要。目前大多研究基于传统的统计预测方法,数据需满足其所要求的前提假设条件。近年来已无法很好满足其在DN预测领域的需求,有必要尝试开展机器学习等新方法在DN预测领域的应用。
目的 利用LASSO回归和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的BP神经网络(SSA-BP神经网络)构建DN预测模型。
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2023年4—8月,数据来源于公开的伊朗133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以是否患DN为因变量,分别用8∶2和7∶3的比例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SSA-BP神经网络进行建模与分析,并与经典的机器学习模型对比预测性能以分析较优的DN模型。基于准确率、精确率、灵敏度、特异度、F1-score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指标进行模型评价。
结果 剔除9例1型糖尿病患者,本研究纳入的有效样本量为12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73例(58.9%)被诊断为DN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糖尿病持续时间、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T2DM患者DN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测试集=8∶2时,训练集(n=100)中有59例DN患者,测试集(n=24)含有14例DN患者。LASSO回归筛选出年龄、糖尿病持续时间、HbA1c、LDL和SBP共5个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LR)、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SSA-BP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83.33%、79.17%、79.17%、87.50%、95.83%。F1-score分别为0.846 2、0.800 0、0.800 0、0.888 9、0.960 0。训练集∶测试集=7∶3时,训练集(n=88)中有52例DN患者,测试集(n=36)含有21例DN患者。LASSO回归筛选出年龄、BMI、糖尿病持续时间、LDL、HDL、SBP和DBP这7个影响因素。LR、KNN、SVM、BP神经网络、SSA-BP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86.11%、86.11%、86.11%、72.22%、91.67%。F1-score分别为0.871 8、0.871 8、0.864 9、0.705 9、0.909 1。
结论 LR、KNN和SVM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7∶3时性能较好,BP神经网络和SSA-BP神经网络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8∶2时性能较好。相较于BP神经网络模型和传统机器学习模型,SS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性能更佳,可及时准确识别T2DM DN患者,实现DN的早发现和早治疗,从而预防并减缓对其身体带来的危害。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新进展
01.决策辅助工具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决策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戴香桂, 李珍, 李萱, 张斯齐, 刘东玲, 秦月兰
【摘要】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常面临多病共存和多重用药的问题,这些情况常导致用药不合理或不适当,显著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决策尤为重要。而决策辅助工具作为用药支持信息的重要补充,包括基于电子健康记录的系统、移动应用程序、在线健康平台等,通过提供个性化、基于证据的医疗信息,以帮助患者了解用药治疗方案,辅助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做出更合理的药物治疗决策,提升药物治疗的适宜性和安全性,降低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已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述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的现状,决策辅助工具的影响因素、类型、应用方法及其作用,旨在为国内开发针对这一人群的用药决策辅助工具提供参考。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作者】姜荣生, 张龙, 管其凡, 张静, 吴元丰, 刘明军
【摘要】
短链脂肪酸(SCFAs)在肠道微生物群调控宿主代谢中起到了主要介导作用,且与2型糖尿病(T2DM)密切相关,可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体质量和血脂指标。尽管有学者认为SCFAs有望成为T2DM的新型治疗靶点,但目前尚未有相关综述。本文总结了短链脂肪酸的生物学特性,讨论了SCFAs调节食欲、炎症、胰岛β细胞、脂质代谢与肝脏糖原代谢的证据,进一步明确调控SCFAs在T2DM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探讨了调控SCFAs治疗T2DM的潜力。
上下滑动查看摘要
完
扫码添加小编微信
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方便拉您入群,群内定期分享高质量学术文章及相关学术活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