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播种到收获
—大七班种植课程故事
春天是万物复苏,草木争荣的季节,
春季的变化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探究资源。
畅聊
春日计划
畅聊“春天”,
孩子们有哪些想法和话题呢?
教师的话:
幼儿天生具有亲近自然的本能,他们能和大自然亲密的对话,能以自身的感受体验自然的喜怒哀乐。
讨论
种植方案
畅聊后,孩子们对于春天适宜种植的植物进行了分类与整理,也对即将进行种植活动充满期待,不同茄科类植物需要的“场地”也各不相同。在实地勘察后,尊重孩子们的兴趣,我们成立项目小组。
准备
观察与开荒
面对秧苗,孩子们围在一起,好奇地观察、触摸,各自描述自己的发现:
二宝:这个苗应该是茄子吧,因为它的身体是紫色的
妞妞:黄瓜苗是一片大大的爱心型的叶子
汘汘:番茄苗上有好多小毛毛,但是一点都不戳人
帆帆:小苗苗不能暴晒太久,需要赶紧种到地里去……
种植之前开荒忙:施肥、翻地、挑杂草、播种、盖土,成功开荒!
就这样,“春日计划”的美好故事开始啦……
聚焦
每日发现
4月7日,第一次以小组形式活动,孩子兴奋不已。到达菜地后一阵争吵吸引了老师的注意:
丁丁:我先拿到的。
妞妞:不是,我先拿到的。
皓皓:我已经浇过水了,不用浇了。
浩宇:但是我还是想再浇一下水。
桐桐:你们别吵了,就不能好好说吗?……
教师思考:
虽然成立了项目小组,但是孩子们对于这样的小组形式还是比较陌生,导致他们到菜地后出现了各自进行各自活动。“怎样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小组分工到底怎么分?”话题继续抛给孩子们。激烈的讨论后,项目分工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问题二:这个苗,那个苗,到底是哪个苗?
每天早晨,孩子们都会相聚在小菜地进行观察与养护
淇淇:我们组的那颗苗长得最好
教师:那棵苗?哪一棵?
淇淇:就是那一颗(起身站起来用手指了指表示的那颗苗)
乐乐:我们组有一颗黄瓜苗上有一个蚂蚁正在吃叶子
教师:有一颗?是哪一颗?
乐乐:就是那一棵(站起来还跑了过去指给我看)
教师思考:
《指南》指出:“5-6岁幼儿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很显然,孩子们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尝试寻找解释,这个、那个是一个口语化的短语,但在用词语去表述时缺乏明确的指向。经过交流,孩子们提出可以给秧苗制作数字牌,以此能清楚、准确表述,同时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问题三:老师,“年”咋写?
4月18日,家融和郡屹作为测量员和记录员,两人分工合作,家融在记录时遇到了问题:
家融:老师,“年”怎么写?月和日我会。
思洁:我会,我来给你写。
教师:日期除了年月日汉字书写之外,还可以如何表示?
帆帆:可以用点点表示
桐桐:还可以用斜杠表示
米多:我妈妈教过我,还可以用横线表示
教师思考:
《纲要》指出:“教师要关注到偶发事件中独特教育价值”。在交流中,孩子们结合实际生活经验通过使用点点、斜线、横线去解决不会写文字问题,体验了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
问题四:番茄要“理发”,黄瓜要“搭架”啦!
随着时间的推移,番茄与黄瓜长势喜人,孩子们有了惊奇发现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思洁:快看,3-2已经长出小西红柿啦!
乐乐:我们的1号黄瓜已经结果了,只不过是托在地上的
彦文:1-3的枝丫已经拖到外面,被小朋友踩烂了
张老师:孩子们,你们的番茄要“理发”,黄瓜要“搭架”啦!
汘汘:“理发”?是要剪头发吗?
面对张老师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通过走访并悄悄投放了相关书籍,终于知道“理发”“搭架”含义啦!
“理发”行动:
“搭架子”行动:
品味
成长收获
幼儿收获:
从清明到端午、棉服到短袖、春分到芒种,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开荒、施肥、锄草、浇水、记录、修剪、插竿、搭架子……一切变得自然而然。
临近毕业之际,孩子们相聚生活室,一起忙活着,品尝劳动后的美味。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教师收获:
1.基于生活,自主选择。
教育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因为相信孩子们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所以,放手让他们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孩子们感受到这个重大决定中有自己的意见,感受自主选择的成就感。
2.基于观察,适合调整
观察—解读—支持是了解幼儿并推动活动开展的途径。大班幼儿已经有意识地进行小组合作,也能够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活动中,教师更多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将“主动权”还给幼儿。同时,过程中孩子们掌握的信息也绝不是灌输的,而是需要经过一番体验去获取。师幼间交流与讨论、分析与解决、总结与归纳的过程更具有探索和挑战性。
关注抖音, 更多精彩
撰稿|石海旭
编辑|吴 琼
审核|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