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狂热啥时候都有,当年程砚秋的粉丝有多么疯狂超出想象!

文摘   文化   2024-11-03 09:11   河北  

粉丝(英文:fans)汉语词汇是外文翻译的谐音,其实就是“追星族”。说的是一些崇拜明星、艺人的群体 ,他们多数是年轻人,有着时尚流行的心态。

粉丝这种现象,不是当今这个社会的特产,它其实从古到今都有,只是过去的人应该不叫粉丝,叫什么那可能有多种五花八门的称呼,换汤不换药吧,其实意思是一样的,都是狂热的喜欢明星的一群人的戏谑称呼,暗含贬义。

京剧的一些艺人,也有粉丝,比如当今喜欢张火丁、迟小秋、李胜素、王珮瑜的一些人,有时候比较狂热,就很符合粉丝的特性。当然,他们这种狂热,和当年那些老粉们对梅兰芳、程砚秋的狂热,那还是小巫见大巫了。不相信啊,当年有人往他崇拜的名角儿台上扔金戒指,有的为梅兰芳一辈子不嫁人,今天的粉丝能做到吗?够呛吧?呵呵。

刘迎秋是程砚秋磕头的票友弟子,程砚秋收徒很有意思,他一生一共收了九名弟子,今天看来,这些徒弟,哪一个也不是他发自内心的想收,因为,这九名徒弟里,有两名是他同行的儿子,一名是老师推荐,一名是领导推荐,其他几名是好朋友推荐,还有两名是票友。

大家知道,一般情况下,特别是那个时代,专业的是不怎么喜欢收票友为徒的,可是程砚秋不收徒弟不收徒弟,却收了两名票友当徒弟,这个看似匪夷所思,其实很符合他的性格。

这其中就有这位刘迎秋。

刘迎秋是大学生,因为酷爱程派,最后还被学校开除了,今天我们看他留下的文章不难看出,程先生很喜欢他,究其原因吗,可能还和程先生喜欢有文化的年轻人有关系吧。

有一回,小生大家姜妙香给刘迎秋讲了这样一段趣闻:在民国八年,程砚秋那时候还在用“程艳秋”这个艺名,(其实,没有新艳秋捣乱,也许程先生还不一定改名呢),他到上海这个大码头来淘金唱戏,居然在出演打炮戏三天之后,就大红大紫,把上海人看得心情躁动,喜爱非常!大街小巷里,无论走卒还是官吏,都像抽风一样,大唱程艳秋的“有贺后在殿角一声骂!”、“儿的父去投军无音信”之类的程派新腔。

沪上各大报纸,也都连篇累牍地用“艳讯”、“秋声”介绍程艳秋的最新消息,往昔历史。记载他对恩师罗瘿公的有情有义,有些报纸则写他的孝行如何的让人钦佩!也有的是“剧评”评论他的唱腔如何新颖别致,别具一格,耐人寻味,既古又新,总之全部都是对他的推崇和热捧!

当然,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正面的评说程艳秋的艺术,也有一些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提出了一些让人忍俊不禁,摸不着头绪的问题,这里,《申报》的副刊《小申报》有一个编者叫江红蕉,就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当然,开始这个问题还算正常,讨论的就是程艳秋的个头能不能矮一点,这样对演艺事业可能更有帮助,他居然把这个问题登在了报纸上,让粉丝和戏迷出主意。

结果,这个问题一出不要紧,十来天的功夫,居然收到一千多封读者回信,其中大部分的读者,给出的答案令人哭笑不得,滑稽异常。有人说:这个简单,把程艳秋的大长腿锯了,装上假腿就好了。还有人说:在台前钉上一截木板,遮住程艳秋的脚丫子,一下子就显得矮多了。

还有人说:今后,程艳秋的班社,应该特制没有台板的舞台,像演木偶戏一样,不使观众看到脚,演员在里面踩高跷做身段。又有人说:把舞台加高一些,让台下的观众仰着脖子,由下往上看,那样保证看不出程砚秋高不高了。

最后江编辑自己也提出一个办法,他说:“请程先生以后组班,配角、龙套都挑选身体比他高的,观众就不会觉得他高了。”看来,这位江编辑的办法多少还靠点谱,观众的那就别说了,有的简直就是胡扯。

结果是程艳秋的精湛演技出神入化,使观众流连忘返,再加上他的表演能够扬长避短,艺术上善于藏拙,结果是身体高与不高,最后倒不成为什么问题了。

程砚秋俞振飞合演《镜辔缘》

民国二十二年,程砚秋到济南、烟台两地演出。到了济南以后,三天戏票被一抢而空。到了演出那天,竟然售出大量站票,致使戏院之内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有的戏迷,一脚踩着人家座位后边,一脚悬空,背靠后墙看戏,结果散场以后,观众还不走,挤在戏园子大门外头,非要一睹程砚秋的庐山真面目,直到程砚秋左拥右挤上了汽车离开,人们一边欢呼吹口哨鼓掌,一边才恋恋不舍地散去。

到烟台时,观众争抢着购买戏票,最后竟然将票房给挤得塌了。有一天天气非常炎热,程先生演出他的拿手好戏《荒山泪》,由于戏园子里热得像蒸笼,有一酷爱程派的女粉丝在剧场里当场昏厥过去,一时场内大乱,一些人赶紧过去进行抢救。可是,当大家掐人中,做人工呼吸按压,终于让这位女士清醒以后,问她家住在哪里,要送她回去,不想她大声嚷嚷道:“我哪也不去,哪也不去,我还要看戏,看戏!”,结果大家听了哄堂大笑。

这样的事,在程砚秋去青岛光明大戏院演出《春闺梦》,也出现过类似的情景,当时正演出,台上忽然立出来一块告示:“某某某先生,请您速速归家,老人病危!”,结果,牌子立了好久,就是不见有人退场。第二天的《青岛日报》以“都是程郎魔力大,能叫孤子不成哀”为题,报道这则趣闻。

1941年,程砚秋在上海黄金戏院公演《锁麟囊》,台下“程迷粉丝”们随着他大合唱。剧场内的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彩声如雷!这件事轰动上海演艺界,程砚秋先生的艺术魅力之深,令人无法想象。

的确,那时看戏的观众,非常挑剔,稍有不如意就会喊倒好,那评头论足更是家常便饭,哪像今天把艺人当作祖宗一样的供奉,一句错话也不让说,美其名为对演员的尊重,我也呵呵了,因此,每次程先生出场,他的高和胖就成了焦点,无论程如何的存步斜行,如何的左遮右挡,那程先生的体积面积,以及海拔都放在那里,台下很多时候都会有哄笑声。然而,他一亮相,一挥水袖,或者他一张嘴,那悠扬哀婉的唱腔灌满全场的时候,立刻台下就被完全吸引过去,这时候,什么胖,什么高,都没了,只剩下他扮演的那一个人物,活在舞台上,动人心魄、扣人心弦了!

曾经有许多从事戏剧研究的人研究过,认为他这里有什么秘密。但众说纷纭,这也可能正是程砚秋高明和让人流连的过人之处吧。总而言之一句话,还是他的艺术高超非同一般,才是打动人心让观众成为他铁粉的关键,这一点应该没有异议吧。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春梦无痕乱弹聊戏
本公众号主要是我个人聊戏,聊京剧,聊艺术的一个平台,辅助转发其他人的文章做参考,大家共同研习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