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25考研倒计时39天了⚠️
临近考试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会答题!而且不仅要会答题还得答得准答得好!
那么很多同学想知道140+的论述题到底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一道论述题来给大家展示高分论述题到底是什么样的?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习起来哦~
试析艺术中“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
1、从艺术生产发展的角度来看,往往都是形式快于内容。
2、从当下的艺术消费角度来看,形式大于内容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快速生活的人们更偏爱形式消费,这既是大众文化的产物,又促成了大众文化。
关于艺术作品中“形式大于内容”的论断,多见于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大众文化的批评,多因其只停留于形式感官之刺激,而不深入到作品内在人文之情怀所致。艺术作品本应是真善美的统一体,但是在商业文化大潮中的某些艺术作品,因利益追逐和大众审美的双重原因,发生了“形式依赖”的嬗变,具体表现为:绚丽的灯光、爆炸的场面、快速的剪辑、轰鸣的音乐……在这些艺术作品中,受众只是留恋于耳目之麻醉,却不能获得心灵之思考。
从共时的角度来看,追求形式的极致乃是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结果。
与过去相比,今天的社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快,与此相同步的是,社会文化呈现出了更加世俗化、消费化、快速化的特点。表现在功能诉求上,它更加积极地追求着“享乐”的功能;表现在审美心理上,更注重“刺激”“体验”等感受。这种文化特点和功能诉求,最终必然落在了艺术作品的形式层面。
因此,大众文化便讨巧地以形式媚俗来追求受众眼球获得商业利润,由此构建了更多的快节奏、重感官、短平快等形式特点的文化消费产品。这些文化消费品,在商业电影、电视娱乐节目、流行歌曲、网络文化上的体现尤为明显:在市场机制规则与观众审美诉求的双重制约下,影片的视听方案崇尚着持续轰炸眼球的形式美学,电视的策划谋略不断煽动着无底限的世俗话语,流行歌曲更是在作词上朝着日常情感的粗糙化表达越走越远,总结来看,精细优雅值得回味的作品越来越少,而粗糙直白的快餐文化越来越多。
受众亦是无能为力的深陷者,在工业化的社会体系下,人自身已经分裂为大工业体系中的一个零部件,丧失了自我,丧失了灵魂,丧失了对存在意义的反思,其只能作为工具的一个子部分随着整个大的体系在无休止地运转。因此,在这种大的社会生活语境下,他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观照,往往也是关注其浅表层的快速消费,但求达到其感官层的肌肉震动便是目的,既无心情也无闲暇进入更深层面的心。
由是观之,今日形式大于内容之现象实乃社会文化发展所致。
对于这种原因所导致的形式大于内容,我们当然需要警醒。艺术当然要形式美,要快乐,这是人的本能所要求,是艺术之为艺术本体的存在性意义。但是,对形式的追求不能泛滥,否则人文情怀怎么办?艺术对社会的净化功能怎么办?艺术不能始于快乐,止于快乐。古人说“发乎情,止乎礼”。因此,我们以为,艺术更应当始于快乐,达于智慧。
更多艺术概论相关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