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诗大序》
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著作,《毛诗序》综论《诗经》的理论问题,涉及诗歌的性质、内容、体裁分类、艺术表现手法、社会作用等。其诗学观点主要有:
一、阐述了诗歌言志抒情的特点,诗歌既缘情又言志,二者是统一的;二、强调诗歌“讽谏”的社会功能,老百姓可以用用文艺的形式对上层统治者进行批判;三、强调诗歌与政治、时代的关系,说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作品,揭示了政治、道德、风俗与诗歌创作紧密相关的原理;四、就诗歌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提出了“六义”说,其中风、雅、颂是三种诗体、赋、比、兴是三种手法。
《毛诗序》
2
六义说
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六义”说源自《毛诗大序》。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指代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雅”指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颂”则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而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比”就是打比喻,“兴”即描写景物,以引出所要歌咏的对象。
3
以意逆志说
是孟子提出的解《诗》的原则,也可扩展为一种一般的文艺解释学原则。“意”指读者领会的意思,“志”为作者的意图,“逆”则为推测。孟子教导我们在读《诗》的时候,不要拘泥于文字而妨碍对词句的把握,更不要拘泥于词句错失对作者意图的理解,要根据自己的体会推测出作者的意图。
显然,孟子强调作者意图在文本意义的决定性作用,但同时强调文本、受众和作者的互动关系。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经》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原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
孟子
4
风骨
《文心雕龙》中所提出的关于“情与理”辩证关系的美学概念。刘勰从儒家传统的“风教”的思想出发,要求文章(文学)起一种鼓动、讽谏、教化的作用。这种力量是一个复合体,它可以分析为两个系统:“风”侧重于“情”,即作者的主观表达。“骨”侧重于“理”来自充实的思想内容和严密的逻辑患维活动。“风骨”这对范畴确实是讲情感和思想的关系。
《文心雕龙》
5
唐传奇
唐代在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唐传奇一般都文辞华丽,并且题材扩大,篇幅大大加长,铺展为几千字的规模,能比较完整地、丰富地反映生活,写出生活的流动发展,从中展示出人物的命运。唐传奇的典型特征在于情节生动、曲折,强调“奇”和“巧”,艺术描写趋于深入、细腻。在唐代的文言小说中,轶事与志怪两类所占的比例相当大,真正传奇体制的作品数量并不算很多,但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种质的新变。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代表性作品白行简的《李娃传》等。
《李娃传》
6
“美刺”观
白居易的文学主张,认为诗歌应有“美 刺”作用。这是传统儒家的诗论观点,而白居易在新乐府运动继承了这一观点,更强调“美刺”中的“刺”即“风谕”的一面,而不主张“颂”即歌功颂德的一面。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都是在强调文学创作的“风谕”作用。“美刺”高扬了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传统,但也有忽视甚或否定诗歌的审美娱乐作用、忽视诗歌艺术要含蓄蕴藉的原则。
《李娃传》
7
《牡丹亭》
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配合着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浓丽的语言,表达了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戏曲《牡丹亭》
8
章回小说
是指明代产生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也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由于不可能一次把一部历史故事说完,必须讲若干次,因此产生了分节讲述,每节用题目的形式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继而产生了上图下文的“平话”形式的讲史读物。讲史和小说话本的合流,作家对民间创作的加工提高,就出现了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也就是章回小说的诞生过程,它们的出现,奠定了以后长篇章回小说的基础并为后世长篇章回小说提供了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两种范例,明清两代的长篇小说,普遍采用这种形式。
9
三言
明天启年间冯梦龙编刻的《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三言”,每集收作品四十篇。这些作品题材多样,内容复杂,既有歌颂真挚友谊、爱情,抨击背信弃义、负心行径的名篇佳作,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也有宣传封建伦理纲常、神仙教化及语涉猥亵的糟粕败笔。“三言”的成功纂辑,使许多零散的宋元旧话本及明代拟话本得以流布于世,是古代白话小说创作由口传心受到文字表现,从集体创作向个人创作过渡的里程碑,开创了古代白话短篇创作的新局面。
10
二拍
明代拟话本小说集,凌濛初著。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初、二刻各为四十卷,但其中《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在初刻、三刻中重出,二刻第四十卷《宋公明闹元宵》实系晚明杂剧,因此实际上共收七十八篇拟话本小说。作品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既接触到封建社会下层市民生活的不少方面,也注意到城市的阴暗角落,写出了某些人物的丑恶面貌,同时对当时新兴的市民工商业活动和社会上逐渐兴起的重商风气有所反映,妓女、商人、村妇、手工业者、书生、和尚、贪官等各色人物相继走入了“二拍”的文学长廊。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以上内容均来自《艺术概论1000个名词解释》~
更多艺术概论相关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