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达哥拉斯学
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信徒组成,他们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认识世界就在于认识支配着世界的数。美表现于数量比例上的对称与和谐,比如音乐就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而人体的美就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
2
苏格拉底
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它突出强调了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并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鉴于此,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他认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因此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来治国。
3
美在效用
西方古典美学的经典观点,认为美的定义在于其是否有用,以此来强调美的相对性。苏格拉底认为有用就美,无用就丑,但由于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效用,因此美具有相对性。到了后来英国经验美学美学家大卫·休谟那里,他将美在效用学说更具体的理解为了美是对人才有效,它必然随着人的利益不同而显出分歧,从此可以见出美的相对性和具体性。当然,这种美在效用的学说,更多的针对美的内容,而非形式。
4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是古希腊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在美学上他提出了艺术形式本质论的“再现观”,认为艺术是模仿,但本质在于其形式。强调艺术可以通过形式,一定程度的偏离现实,从而实现对现实本质的刻画。根据艺术的模仿,他认为模仿的不同来自方式、内容和媒介,但艺术的本质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5
《诗学》
古希腊哲学家亚理士多德在文学和美学方面的代表作,在其中,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诗歌是对必然性和可然性规律的模仿,并认为诗比历史更真实。另外,在文中他通过将悲剧与史诗进行比较,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他还通过喜剧和悲剧的对比,认为悲剧侧重于行动和情节,而喜剧则侧重于人物性格的丑陋乖讹。
6
《美学》
鲍姆·嘉登于1750年的著作,确立的美这一学科在历史上的首次出现。该著作首先确定了美学是研究美的思维的,即感性认识的科学。在确立美学学科的同时鲍姆嘉登也对“美”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理性层面认识到的事物的完善体现为真,感性层面上所认识到的事物的完善体现为美,因此美就是凭感官认识到的完善这就是美的本质。
7
康德
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其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其中这三篇分别对“真”“善”“美”进行了论述,在《判断力批判》中讨论了天才艺术审美意象等问题,将美学的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的基础上,认为艺术与游戏是相通的,是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的,并强调创作主体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做艺术和审美活动的精髓,康德的形式美学观与天才说深刻影响了之后的浪漫主义艺术,他也成为了形式美学的代表人之一。
8
《拉奥孔》
18世纪莱辛的重要美学著作,从反驳 主义主张的诗画一致说入手,论证诗画两类艺术的界限。莱辛在书中比较了文学的《拉奥孔》与古罗马雕塑的《拉奥孔》,认为从媒介看,画用色彩和线条,诗用语言;从题材看,画适合写物体,诗适合写动作;从观众所使用的感官来看,观众要眼睛来把握画对静止物体的描绘,用耳朵来倾听诗对动作的叙述。这些分别实质上就是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差别。
9
席勒
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剧作家、哲学家,与歌德齐名,是德国启蒙文学及“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强调个性解放和情感表达,反映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专制的反抗。席勒的美学思想深刻,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提升人的道德和精神境界,其著作《审美教育书简》、《朴素的诗与伤感的诗》等对西方近现代美学与浪漫主义运动影响深远。
10
黑格尔
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德国古典展到了顶峰,创立了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已存在着“绝对精神”,即整个宇宙精神,它是一切现实事物的本源,创造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绝对精神”始终处于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形成了系统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体系。在这种哲学观念下,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并且根据绝对精神的配比情况,提出了艺术的三个发展阶段,即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并提出了艺术终结说。
以上内容均来自《艺术概论1000个名词解释》~
更多艺术概论相关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