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热点话题:中国艺术如何走出去?

文摘   2024-10-14 20:32   江苏  


 相关话题: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今天如何进行对外艺术传播?

如何扩大中国艺术影响力?




Part

1

概述


中国艺术走出去无疑是近来艺术学术界和官方讨论的重点,也是艺术概论今年的热点话题之一。讲述中国故事,绝不是一种随心所欲,更不是一种照本宣科,而是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把那些真正代表中国传统、中国风格、中国形象和中国精神的老故事和新故事,进行认真整理和充分挖掘,并逐一向世界呈现,使中国故事、中国声音让中外受众愿意听、听得懂,并能形成良性互动,产生更多共鸣。中国艺术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意味着在“艺术创作”和“艺术传播”两个方面共同发力,前者决定了艺术传播的内容(即特定艺术作品),后者决定了艺术传播的方式与策略。




Part

2

观点


观点1:在艺术创作形式上,应着重运用新的艺术媒介进行民族风格传达。


观点2:在艺术创作内容上,强调民族话题与人类共性问题的结合。


观点3:在艺术传播方式上,应拓展传播媒介和渠道。


观点4:在艺术传播策略上,最好遵循指向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





Part

3

观点细解


观点1:艺术创作形式应着重运用新的艺术媒介进行艺术传达


新的艺术媒介不仅可以让传统的民族艺术在本土焕发生机,更能让这些民族艺术获得更具现代性的艺术审美体验,从而能够对海外观众更具吸引力。比如《唐宫夜宴》便以河南博物院馆藏乐舞俑作为创意来源,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将其姿态各异地组成小型宴乐演出场面搬上舞台。结合现代“5G+AR”技术打造移步换景之妙,使得表演既有古色古香之态,又有现代科技之新,成为中西方雅俗共赏的典范。




观点2:艺术创作内容要强调民族意识与人类共性问题的结合。


“民族意识”是中国历史与当下对问题所采取的一种具有中国性的“思维方式”,这是我们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类共性问题则是一种全世界人类都普遍面对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具有普适性。当用中国的民族意识去尝试去解决人类普适性的大问题时,可以不仅让中国艺术的外在得到输出,更能让内在的民族意识被世界认可。比如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便是聚焦在地球家园未来遭遇自然危机这一事件上,这种危机是人类大问题,但电影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意识)是完全中国化的“带着地球一起走”。这使得电影在对外传播上并没有停留在表面风格,而是接轨了深厚的民族土地情怀。




观点3:艺术传播方式应拓展传播媒介和渠道


在对外文化传播的方式上,中国很多艺术过多地偏重宣传性,传播方式生硬,尤其是一些传统媒介和官方渠道的宣传都有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所以,在传播媒介上,今天在艺术的传播媒介上应该有意识的利用一下新媒体平台,尤其是新的艺术媒介进行。新媒介在今天不仅是互联网媒体这么简单,而是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媒介样态,诸如短视频、vr等,进行组合式艺术作品传播。现在vr看展已经蔚然成风,不仅可以全景式的观看作品全貌,而且利用互联网技术还能实现云看展,能够极大的用作品的艺术性、审美性去冲淡宣传的生硬性。并且,在传播渠道上,也应该采取官方加民间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大量的民间艺术机构、艺术组织和个体艺术家利用更弱意识形态的方式,进行艺术传播。



观点4:艺术传播策略最好遵循指向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


今天的艺术和政治现状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从根本上理解当今中国的发展,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希望中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因而,指向性传播意味着我们在面向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去讲述中国故事的时候,就不能生搬硬套、一概而论,而是要有所侧重、略有区别。而人类创造的文化,之所以能够一直不断地得到传承和延续,就是因为始终与人类的基本情感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所以普遍性原则又意味着传播时应把握人类文化的大方向,做到求同存异。只有在艺术传播策略遵循指向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我们的艺术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力量。




更多艺术概论相关戳↓

艺术学上岸站台
艺术学考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