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始终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赢家?

文摘   2024-10-22 11:34   四川  
国庆节期间,整个互联网都在惊呼,牛市来了,机会来了。
当然,节后的股市起起伏伏,打破了大众对股市一路狂飙的幻想。
国庆假期,雪球平台有一个小讨论。
一位网友抛出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名句——“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并向雪球创始人方三文提问:“似乎牛市要来了,大家都挺开心的。但其实,有研究表明,牛市是散户亏钱的主要原因。方丈(指方三文),觉得呢?”
方三文回答:“这可能是一个事实,但这并不是牛市的错。”
这场问答也引起段永平的兴趣,他跟帖说:“只是事实的一部分。大部分人是牛市猪市熊市都亏的,反正最后都亏了。”
段永平接着写道:“远离股市是对85%的人来说可能是最好的办法。当然,这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没人会觉得自己是那85%的。”
85%的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大概也就是一个猜测的数据,这种事情好像没法统计吧?
单次的输赢不能说明问题,这一次的收益,可能就是下一次的陷阱。而这一次的亏空,可能下一次就突然翻盘。所以,只要炒股的人不收手,他在股市上的收益就无法衡量。
如果你要从根本上分析股市的运行逻辑,让别人明白大多数散户最终都会亏损。这个85%的说法,其实还是有道理的。
股市不产生财富,而是重新分配财富。是散户、机构和管理者相互博弈,想尽办法把别人的钱弄到自己手里。
就像修仙小说里面的情形,散户就像散修,自己寻找资源,自己负责安全,做任何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动手。机构就像各大门派,什么灵山寺、青丘山、扶摇宫、瑶池等等,底蕴深厚,高手众多,关系通天,你一个散修有什么资格和大门派竞争?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散户都是输家,总有人赚到了钱。
真正的问题是,人类社会现有的结构,注定了始终只有少数人成为赢家,不只是在股市,各个行业都是如此。
市场上,百年企业寥寥可数。
每个行业的头部企业都几乎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第二名可能只有第一名的一半,第三名还有第二名的一半。剩下的绝大多数企业就只能在三成不到的剩余份额内打得头破血流。
影视行业,艺人虽多,但明星却屈指可数。明星的出场费、广告费动辄百万千万计,而普通艺人的收入可能仅仅比打工族高一点,更有无数的群众演员挣扎在生存线上。
政府高官屈指可数,而每一个部门的领导,也只有少数几个人。
无论是武侠小说之中的侠客,还是现实社会的各大专业领域,能成为高手的始终是少数人。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真实的社会状况,大部分人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只有少数人是赢家。
在股市上赚钱的只有15%左右,这个比例,并不比各行各业成功者的比例更低。这其实说明了一个事实,炒股并不比你做其它事情风险更高。
想要成为赢家,你要做的就是用85%的安全换取15%的希望。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存在。
其它行业,大多数人都是打工者,虽然不能成为精英阶层,但总有收入,可以维持生活和较低的消费水平。但股市不一样,大多数人都会亏损,获得的可能是毫无价值的失败经验。
其它行业,人们投入的是时间、精力和智力,收获的是金钱。
股市上,人们投入的是时间、精力和智力,但最重要的还有金钱,赢了,你获得的是更多的金钱。输了,你将看到钱在不断减少,直到一无所有。
就像玩老虎机,你投入的是金币,赢了,它吐出金币。输了,就是一声谢谢。
不过,股市的差异还在于,它是即时反应,当天都可以看到它的涨跌。你赚了,还是亏了,一目了然。每天你都会活在心跳中。
同样在国庆假期,有知有行创始人孟岩写了一篇《牛市亏钱指南》,九条内容中,前两条分别是:
第一条是,别借钱投资,别加杠杆,“根据我的观察,牛市杠杆越加越高的人很多,能安全卸掉杠杆的人百中无一”;
第二条是,留好足够的生活备用金,“最起码你需要留足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生活备用金,如果能用保险把生活中的其它风险覆盖掉就更好了”。
然而很多人,都借了钱,加了杠杆。等待他们的,要么是盆满钵盈,要么是倾家荡产。当然,前者的可能性为一,后者的可能性为九。
股市的危险源头是什么?归根结底是人性。贪、嗔、痴,可谓人性痼疾,又被股市成倍放大,持续给投身于股市的人带来考验。
股市赚钱往往需要反人性,需要做出不那么舒适的、甚至令自己“痛苦”的操作。
股市其实并不比其它行业风险更大,当然,也不会更小。
要不要炒股,其实就看你自身属于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是那种喜欢风险,热衷于搏击风险的人,那这个行业就属于你。
毕竟这个社会给大部分人已经规划好了人生,如果你想要跳出这些规则,成为极少数的那部分,自然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当然,如果你弄通了人性,弄懂了股市的底层逻辑,就像丁元英那样,股市对你来说,就不会再是赌博,而是提款机。不过,丁元英始终只是一个传说。

青瓦房客
青瓦房品牌创始人、《万物皆概念》作者、大众文化现象观察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