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天道》之中,丁元英隐居古城,独自一个人生活。
在古城生活的前一年,他的生活方式简单至极,宅在出租房里听音乐、上网,思考……不参与任何社交,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物质上他也没多少要求。
抽三五烟,喝铁观音,这种消费,在当时来说,算是高端了。不过也应该不算太离谱。从现在来看,也就那样。
他最高端的享受,应该就是听音乐。他的那一套设备价值就达四十多万。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奢侈的行为。
但音乐能让人精神得到升华,能提升一个人的艺术修养,所以他的花费,不但没有消耗他的内在灵性,反而提升了他的智慧。
在别人看来,这生活很清苦,但他自己乐在其中。
丁元英的平静是被芮小丹打破的。
丁元英认为,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这话解释起来很麻烦,可能就是孔子那句话,近之则不逊,远之则生怨。反正意思是说,女人很麻烦,能躲远点就躲远点。
不过,他和芮小丹的关系,是宿命,无可逃避。没有芮小丹的介入,他也不会出手帮助王庙村,也就不会有后面的精彩故事。
②
《天幕红尘》里,叶子农则完全过着禁欲生活。
如果说,丁元英是少私寡欲,叶子农则是离情断欲。比丁元英来得更彻底。
叶子农移居柏林,获得了永久居留权。在柏林他买了一套小房子,还有一间小铺面。他没有出去找工作,靠着小铺子带来的租金生活。日常的生活,就是看书,看录像带,思考和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
他的房子很小,小得来了两个人就觉得无处可坐。也是因为他的书籍太多的缘故。当然,他从来就没想过要在家里接待客人。
戴梦岩和他交往的期间,他们两人始终保持着一定距离。他同意和她在一起,只是为了满足她的自我想象。叶子农相信她只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
叶子农和戴梦岩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都存在巨大的差距。
戴梦岩是明星,是艺人,一直都生活在媒体的聚光灯下,生活在大众的视线里,只要和戴梦岩在一起,叶子农就甭想获得清静,因为戴梦岩的关系,无数的视线也将投注在他身上。
这样的生活叶子农是无法接受的。
作为一个思想者,叶子农需要安静,需要独处,因为人来人往,无法让他保持安静,也无法让他深度思考。
他拒绝出名,拒绝成为名人,不想失去自己的私人空间,他认为名人是没有自由的。那样的生活,不是他要的。
叶子农喜欢美食,这可能是他唯一的本能欲望。当然,他的美食,不是高档餐厅的精致菜肴,而是那些普通餐馆的特色菜,他完全是一个平民的消费理念。
叶子农不是没有欲望,但却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欲望。
一个低欲望的人,才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更深度的社会问题。
③
叶子农和老九曾经谈过宁静致远这个话题。
叶子农虽然认为老九在餐厅里写宁静致远纯粹是多余,也不承认这句话符合因果律。
但如果把大山里的老太太换成叶子农自己,宁静致远显然是成立的。
最重要的不是宁静,而是谁在宁静。
当叶子农宁静的时候,他当然能致远。
但如何才能宁静呢?
放下欲望,才能宁静。并不是保持身体的不动,就能宁静。而是内在的心要没有欲望。
这是中国传统智慧,也是世界共同智慧。
摩西十诫是怎么来的?摩西独自上到西奈山,祈祷了七天七夜,在孤独和宁静之中,和上帝达成了契约。
耶稣在旷野之中独自漂泊了四十天,摈弃了饥饿和魔鬼的诱惑,他找到了上帝,得到了启示,当他再次走出旷野时,他已经是上帝之子。
达摩在嵩山面壁九年,开创了中国禅宗。
没有人能完全没有欲望,但减少欲望,或者暂时的放下你的欲望,才能更有利于看到生命的真相。
④
《庄子·大宗师》里说: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天机,是指一个人的智慧,对天道的理解和感悟,或者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的灵性。
一个人太放纵本能欲望,智慧就不高。
“嗜欲深者天机浅”道出了大多数普通人的特点。
“嗜欲深者”内心躁动,因为有所求,所以内心躁动不安,晚上做梦都是心中所求的东西,醒来以后会非常忧虑。
“嗜欲深者”忧愁多。因为欲望较多,那么求而不得的东西就多,萦绕在脑海里的苦恼就多,不仅精神忧虑,而且身心疲敝。
“嗜欲深者”虚荣心强。虚荣是什么?是炫耀之意,是显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越感。一个虚荣心太强的人,最关注的是别人的眼光。
天道里,刘冰喜欢开豪车,喜欢炫耀,想不劳而获,为了私利,甚至威胁欧阳雪,但结果呢?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不分对错,只看利弊”,其实还有层次高低之分。
层次越低的人,欲望越深,继而让物欲蒙蔽智慧。层次越低的人,把外物看得太重,少有关心自我,继而丧失本性。
就如庄子在《外篇-秋水》中所说:
“不可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不可与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局限;不可与见识浅陋的乡曲书生谈论大道理,因为他受到了礼教的束缚。”
一个人想要站在更高的层次,怎么办?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所以,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嗜欲者机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