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梁士乔本来准备直飞巴黎,结果在机场就被戴梦岩一个电话叫停,戴梦岩告诉他,罗家明自杀了,苏老师受不住打击,心脏病发作在纽约过世,要梁士乔先到纽约,参加葬礼。
梁士乔很不高兴戴梦岩的安排,他说:这次最佳女主角提名里你是最被行家看好的,如果不出意外,你就是金像奖得主,这是你演艺生涯的又一个成就,每个细节都会被媒体传播出去,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都需要周密协调,精心准备,每个细节都关系着你的最新身价。
戴梦岩说:我知道你的细节论,巴黎那边还有时间,还没紧迫到分秒计较。纽约的事一天就办完了,时间完全来得及,你再辛苦点把。
梁士乔说:罗家明借的不是你一家的前,如果有办法他愿意死吗?他不知道他母亲的心脏病承受不了这种打击吗?人都没了,那笔钱也就没多大指望了。你和苏教授的关系圈里人都知道,当时葬礼跟典礼撞车了,我相信任何人都能理解。况且你说的那趟班机是纽约时间下午2点降落,怎么都赶不上明天上午的葬礼。
戴梦岩说:我接到消息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这是最重要的。借给苏教授的钱加上利息有36万美元,能不能还也要弄个明白。我不知道债权跟柏林有什么关系,如果是走过场我没必要再去柏林。我办美国签证来不及了,你替我走一趟吧。
梁士乔妥协了,不悦地说:你想怎样就怎样吧,我退票去。
二
梁士乔算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做事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他把戴梦岩的事业打理得很好。在很多问题的判断上,他是很清醒的。
譬如他认为戴梦岩和叶子农之间是不可能的。但他还是按照戴梦岩的要求,尽心尽力的去做。至于成败,并不是他能影响的。
戴梦岩突然接到了苏教授死亡的消息,于是要求梁士乔立刻改道去往纽约,要的是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梁士乔则认为参加颁奖典礼更重要。
如果戴梦岩参加了颁奖礼而没有参加葬礼,舆论会有怎样的看法?是赞扬还是指责?可能公众会表示理解,但也可能会有人认为她过于功利。但不会有人称赞。
如果戴梦岩因为参加了葬礼而没能参加颁奖礼,舆论又会是怎样的看法?如果公众得知,或许有人会认为其不明智,但不会有人指责戴梦岩的重情重义吧?
或许因为此事,戴梦岩的重情重义更受观众的喜爱,更具票房号召力。
在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梁士乔太过于关注细节,而忽略了方向。
梁士乔作为戴梦岩的经纪人,只能说合格,而不能说是优秀。因为他只能作为一个执行者出现,而非一个谋划者。
这也凸显了他提倡的细节论存在缺陷。
帮助戴梦岩实现自我突破的是叶子农。
叶子农对戴梦岩事业上的帮助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因为两人的关系。因为德国民主联盟的声明,叶子农被国内公众当成了汉奸,戴梦岩也跟着受到了国内舆论的质疑和谴责,暂停了演艺事业。不久之后,等到叶子农的问题得到澄清时,她的身价倍涨。
三
另一方面是戴梦岩在和叶子农的交往之中,思维模式受到的冲击和启迪。
叶子农给了戴梦岩几次建议。
一次是两人一起逛服装店,叶子农问戴梦岩,你土吗?你穷吗?你老吗?在戴梦岩表达愤怒之后,他才说:因缺有需。无论是时尚的、年轻的、尊贵的,都是卖给需要他的人。问题是你需要吗?你老吗?穷吗?你想买什么,主要是看你缺什么了,所以服装才会有那么多风格。他的这番话让戴梦岩有了做服装店的想法。
一次是建议她不要搞什么服装店,判断她很快会复出,但戴梦岩是闲不住的人,非要叶子农帮着出主意。叶子农帮她理清了服装店的经营理念和风格。那一段对话也是很经典的。
戴梦岩要做一个服装品牌,想好了店名“浮华散尽——你是你”,品牌定位是风情女人、品味女人,打造属于自己的极品女装品牌。当他把自己的设想告诉叶子农之后,叶子农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他说:境界是一个表达状态的区间,两边为界,界内为境,不可能揣着这边扔了那边,是本一的。如果不赋予它具体的内容,这个表达工具本身没有任何意义。风情女人咱就不说了,连性这一境还没出离呢,不然他风情个啥劲呢?品味女人,没品没事,一品就露了俗。对治俗的一境,你还有可能扔了俗吗?只要不出离雅俗,你还有可能不土吗?
出离,在这事上讲就是不属于雅俗的判断了,进入了一个更大区间的属性,属于平常与不平常的判断。极品女装是啥我不知道,论可表达可操作的起码也该是出离荣华的不需吧。出离荣华不是没有,是不属于。浮华散尽也不可能是你,是穷光蛋。什么叫定位?定位就是排他,就是不能搁哪儿都行。
她需要让别人知道她什么都不需要,你就得给她找一个比荣华富贵更高的,是俯视荣华富贵的。你不是卖衣服,是颁发身份,把牌子改成浮尘散尽——你是你,贴块牌子,您这就算开光了。
......
还有一次是戴梦岩拿到了几个剧本,不知道如何作出取舍。于是让叶子农给点建议。叶子农花了一晚上的时间,看完了剧本,给出了自己的书面建议。重新规划了戴梦岩演艺事业的取舍标准。
四
梁士乔的细节论主要是把一件事做得更加完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而叶子农的核心思想是见路不走,则是改变人的思维模式,是作用于最基础的改变。
细节决定成败,其实并不正确。所谓细节,就是细枝末节。如果细枝末节都能决定成败,那方向错了,细节做好点,能不能弥补呢?就像国民党的王牌师再能打,也无法挽回整个淮海战役的失败。
所以说先要确定方向之后,才会完善细节。如果方向不对,细节只能让人陷得更深,就像不小心陷入泥沼的人,你越是挣扎,就陷得越深。
就像老九,如果没有叶子农的启发,他的经营不会有起色。只是在名字上、服务上,菜品上改善,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改变。因为他所经营的手擀面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没有了稳定的擀面师),所以,你就算是细节做得再好,也不会有多大用处。
见路不走的核心思想,其实是重构底层逻辑。人在什么时候会想起改变的?当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而且是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
如何重构底层逻辑?不要拘于经验,教条,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无漏的。就是说,要按照事物的因果律重构行为逻辑。
很明显,当旧方法已经无法解决问题时,那就是出现了错误的归因。也就是到了需要找到真因,重新梳理因果律的时候。
更加详细的思路,可以看看我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