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③:人要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饶过自己的智慧

文化   文化   2025-01-29 06:30   浙江  

陪你读1000本书 | 重读

世界很大,文学更大。今天是我们陪你读书的第2754天,重读麦家的作品《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

今天,我们继续共读长篇小说《人生海海》。
走近书中另一个典型角色——主人公“我”的父亲,“雌老虎”。 

雌老虎,就是母老虎的意思。 
父亲一个堂堂男子汉,为什么会得了这样一个绰号呢?
因为他的性格正像母老虎。
有两个特点:一是护犊子,为了小老虎能豁出命去;
二是性情暴躁,生起气来像打雷,要咬人的。 
父亲护的是谁呢?
就是他最好的哥们儿,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似的上校。
自始至终父亲都是上校的守护者——天打不散、地拆不开。 
守护需要无条件的忠诚。
父亲是一个老实人,虽然嘴上不会说,但内心认准的死理儿,谁也拗不过来。

他没有上校那么聪明、勇敢、坚韧,所以注定成不了英雄;
但他内心有杆明辨是非的秤,所以他也不像老巫头、老保长那样纠结。
对于“英雄”,父亲是谦卑忠诚的;
对于外人乃至自己的仇人,父亲也是善良大度的,可以说是小说里仅次于上校的第二号好人。 
人们常说“好人有好报”,但生活是怎样报答他的呢? 
好友被批斗至疯癫,和自己的父亲决裂,小儿子流亡海外……
这算是哪门子的福报呢? 
但父亲并不这样认为,他为自己的两个儿子躲过了报应而庆幸。
他平静地接受了外界给予他的回报。
与儿子达成了和解,与挑起这些事端的仇人“小瞎子”也达成了和解。 
到了最后一刻,他安详地躺在床上,等着人生的大幕徐徐落下,内心宁静无比。
这何尝不是一种福报呢?
《人生海海》里,“父亲”那一辈是在军阀割据、日寇侵略的乱世里长大。
在那个时代,如果人人都因为老实变得一味忍让而无血性,很可能就要落入亡国灭种的境地。
鲁迅先生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批评说:“忠厚老实是无用的别名。”

到了今天,仍然有人认为,“老实”是骂人的话,是形容一个人愚笨、无能、撑不起台面来。

但是,“父亲”能被誉为“雌老虎”,说明他并不是一个软弱的人。

和上校相比,父亲的确是有点笨。
他俩年纪相同,从小一起玩到大,后来又一起去学木匠。
上校只用一年时间,就学会了自己做壁橱碗柜,又过了一年就能做一些大件了。
而父亲还只能给师傅打打下手。 
和上校相比,父亲的经济头脑也不行。
上校在学木匠的第二年,就接下了师傅的木工房,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后来上校去当兵,还把木工房交到了父亲手上。

但父亲根本就玩不转,最后只好关张了事。
这样看起来父亲确实很“笨”。
但问题是,上校本身就是小村子里百年出不了一个的天才,把谁拎出来跟他比都是一个字——笨。
对于这一点父亲心知肚明,所以他在上校面前很谦卑,甘愿成为绿叶。
认认真真地完成上校布置的任务,解除上校的后顾之忧。 
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尤其是和那些一直想自立山头,或在不同的山头跳来跳去的“聪明人”相比,父亲的这种笨劲和谦卑倒更像一种人生大智慧。
“我”的父亲如果选定了要对谁好,那就一门心思地好。
哪怕外面风言风语传得再厉害,也一点都不在乎,不会改变自己的决定。
这点在父亲和上校的关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他认定了上校是值得尊敬、值得交往的人,就不能允许别人在他面前侮辱上校。 
但反过来看,如果一个人没入父亲的“法眼”,让他瞧不上,那他也会直接地把冷漠挂在脸上。
哪怕是刀子逼着他,他也绝不服软,自己对待他人的方式绝不会轻易改变。 
这种“一条道走到黑”的处理方式,让父亲成功地收获了他和上校的深厚友谊。
却也让他只有这一个朋友,和其他人都不大对付。 
而这位老实人的第三个特征,是有一套黑白分明的是非观。
父亲虽然是老实人,但是他不是滥好人,他心里有杆秤,能明辨是非。
如果有人触到了他的底线,他一定要反击。
父亲为什么跟上校好呢?
因为上校聪明又无私,愿意帮助别人。
村里有个人绰号叫“门耶稣”,他信奉基督教,请了一幅耶稣像,挂在家里拜。 
没多久,耶稣被人一把火烧掉了,门耶稣气得喝下了农药。
是上校赶来把他救了回来,还给他钱让他再去请一幅耶稣像。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小说中的“我”慢慢地也洗去了从“爷爷”那里接受的错误观念,开始正视和崇拜上校的优点。 
因此,父亲对“上校”的忠诚守护,并不是一种愚忠。
而是因为他和上校本质有着同样的底色。
只是因为客观能力的差异,让父亲选择了做一个追随者。

英雄需要的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崇拜。
他们也是人,面对至暗时刻,他们也会孤独、无助、凄苦、彷徨。
他们需要一道微光,需要忠诚和信任,需要不离不弃的守护。
而这种忠诚,往往那些聪明人是做不来的。
从一开始,父亲就尽心尽力地呵护着上校的名誉。 
等到红卫兵冲进山村时,上校逃走,他又精心替上校抚养两只猫。
后来上校弄残废了小瞎子,被通缉,又是他把上校连夜送走,藏了起来……

忠诚的前提是无条件的信任。

上校觉得自己的身体秘密是极大的羞耻,就连自己最好的兄弟都没有透露。
尽管不知道这个秘密,但父亲就是相信自己的兄弟不是坏人。
那是发自灵魂、渗透到骨子里的信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件屡见不鲜。
落井下石甚至诬陷捏造也是常事。
而父亲给上校的帮助,可以说是在刀尖上行走。

因为一旦被发现,他会被当成上校的共犯被抓起来,判刑坐牢,甚至牵连到自家老小。
但父亲还是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 
如果说英雄是社会的脊梁,那么对英雄的忠诚就是支撑脊梁的肌肉,让这个大写的脊梁真正地立了起来!

父亲为保住上校母子的性命,秘密掩护了上校的逃亡。
而为了抓捕上校,“小瞎子”开始造谣上校和父亲有不正当的关系。
这使得小说中的我们一家一下子就陷入了凄风苦雨、惶惶不安中。  
父亲顶着一家人的压力保持沉默。
但一向注重家风、声誉的“爷爷”却在这种压力下走向了崩溃。
他秘密告发了上校的行踪,想借外力让儿子和上校划清界限。 
见多识广的爷爷没有想到,他守护了一辈子的家,没有被外部的谣言压垮,而是崩溃于这次告密。
在家里,一辈子没有公开忤逆过爷爷的“父亲”,终于被触到了底线。

他用最激烈的言语宣布与爷爷的决裂:“我不会再叫你一声爹,不会同你吃一桌饭,不会管你是死是活。我只管葬你,料你也活不长了,早死早收场!” 
在家外,村民们对被划为“告密者”的我们一家,也开始了残酷的报复。
甚至威胁到了故事中“我”的性命。
父亲不得不把我送上了偷渡的货轮。 
但是,灾难仍然接踵而至。
爷爷因为羞愧上吊自杀,上校在批斗大会上被逼疯,没多久,我的母亲、二哥得病死去,二嫂自杀,大哥也远走他乡…… 
父亲觉得,这是报应。 
他认同那个老理儿:老子作恶,儿子顶罪,天经地义。 
因为爷爷犯了错,注定要着落在父亲身上。
他应该承受生活的苦难,他应该赎罪,这是他应该做的。

父亲把疯了的上校接回家里,像大人照顾小孩一样精心照料着吃喝拉撒。

在上校犯病时还要把他的手绑到床头上,以免伤到上校自己。

直到后来上校的恋人林阿姨找来,跟上校结婚成家。

父亲看到上校老有所养,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之后父亲开始为爷爷做的错事赎罪。

他守在老宅子里,常年忍受着孤独、凄苦。

老屋里弥漫着一股发霉酸腐的浊气,到处是灰扑扑的,挂满了蒙尘的蜘蛛网,家具横七竖八地散乱放着……

凄冷苍凉的环境侵蚀着父亲的身体,但他觉得心安,因为每日的受苦意味着罪孽又减轻了几分。

少言寡语、脾气暴躁的父亲,让我一直以为他自私冷漠。

等被送去海外后,我给家里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但父亲一封都没回。

十几年后,当我风尘仆仆地赶回家看父亲时,却又被父亲赶出了家门。

当时的我,既失望又痛恨,觉得父亲顽固得简直不可理喻。

但在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我顿时泪飞如雨。

原来父亲迷信鬼神,他希望所有的罪都报应在自己身上。

也希望所有的苦难都在他这里终结,不要延续到下一代。

用他自己的话说:你们赶紧逃,如果恶鬼上门讨债,那就全冲自己来吧!

在父亲为爷爷赎罪的同时,也帮着我实现了一种无形的救赎。

父亲让我帮小瞎子去找医生医治残疾。

一开始我以为父亲是想治好小瞎子,好让他说说当初为什么要造谣,害得那么多人遭殃。

结果父亲摇头说:“事情过去那么多年,还寻什么真相!我让你帮他,是要你对他行个善,死后不会找你作孽呀。”

父亲的账算得很清楚。

所有的罪孽与苦楚由自己一力承担。

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只要老友安好,只要孩子安好。

那就是人生最大的福报!

今天的共读到这里就结束了,明天的共读我们将走进一位和上校关系密切的人物——林阿姨。

有人说,她用爱救赎了上校,她有着一颗如菩萨一般善良的心、仁爱的心。

她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敬请期待明天的共读。



了解谷主麦家的读书计划

👉麦家:我要用20年时间,陪读者读完1000本名著

👉麦家:写在“家人”超百万之喜悦时


本周共读回顾

👉《人生海海》①:人到底要跨过多少的暗礁和痛苦,才能真正过好这一生?

👉《人生海海》②: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领读人 · 阿谷君

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每天都有好书相伴。

主播 · 力波

《抵达之诗》发起人之一,杭州兰里阅读文化中心理事长,让阅读快乐起来,悦听悦读悦生活。

欢迎关注「麦家陪你读书」视频号,每周与你分享谷主麦家的读书感悟、文学思想、最新动态,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文案编辑:何佳丽

视频编辑:缪梦涵

运营:馬車夫斯基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点击阅读原文,读书打卡每一天

麦家陪你读书
【麦家:我要用20年时间,陪人读完1000本名著】 每天15分钟,每周共读1本书,这里是一个拥有“百万”家人的读书平台。 读书就是回家,读书也是打开内心最便捷的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