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读1000本书 | 第387本
《月光蟋蟀》
在昨日的共读中,我们读完了《月光蟋蟀》的故事。
两位主角——“玉顶”和“铁头”两只蟋蟀身手不凡、出类拔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只蟋蟀面对命运的考验,奋力抗争,就好似人类面对不公的命运愈挫愈勇一样。
两兄弟经历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有挫折,也有温暖与爱,有饱经风霜,也有成长与磨炼。
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也更能参透生命的意义,这是赵丽宏送给每一位读者的礼物。
不论是小说,还是诗歌、散文,赵丽宏笔耕不辍,始终没有停下书写的脚步。
他在诗作《变身》中曾经写道:“我可以重新打量世界,也让世界慢慢认识我。”
在今日的共读中,我们就从小说、诗歌、散文中全面感受一下赵丽宏的创作风格。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童年生活,也有一份专属的童年记忆,这是生命中最深刻、最宝贵的东西。
童年经历对于创作者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将童年记忆融入到小说创作当中、写一写与孩子们相关的生活故事,是大多数作家都会做的一件事情。
有人说赵丽宏写儿童长篇小说代表着写作转型,他本人却不这样认为。
在前面的共读中,我们读到,赵丽宏最初开始创作的时候,并不是为了成为一名作家,他所写的内容也和儿童文学没有太大的联系,他没有专门为孩子们写作的想法,只是为了写一些发自内心感兴趣的、想写的内容。
尽管赵丽宏的文字不是为小读者们所写,但他的文章不断地被收录到中小学语文课本当中。
他才知道,小读者们也在阅读自己的文字。
语文教材就像是一个桥梁,搭起了赵丽宏和小读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看到自己的文章实实在在地成为了小读者们的读物之后,他产生了与以往不一样的想法。
他说:“孩子从小读什么书长大就成什么人,孩子对阅读的选择就是对人生的选择,所以我想要有意识地为孩子们做一些事情。”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赵丽宏曾经编写过一套中小学生课外读物,他采用的是把自己从小就读过的古今中外多部名篇佳作汇聚到一起的办法。
他前前后后耗费了大约两年的时间,将这一套读物编写出来了。
理想总是很丰满,书籍推出之后,收到了一定的积极反馈,但效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那样。
在儿童读物中,同类书籍铺天盖地,质量堪忧;还有一部分是引进的图书,怎么能让外国的儿童书籍在中国占据上风呢?这引起了赵丽宏深刻的思考。
从那时起,他就燃起过要写儿童小说的想法,但苦于客观原因的限制,苦于精力和时间不够充分,便将此事暂时搁置。
多年来,赵丽宏依然持续关注青少年的阅读现状。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动笔写与童年生活相关的故事。
他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平易近人”,让孩子们亲近阅读;也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陪伴孩子们成长。
也正是秉持着这个信念,赵丽宏接连创作了几部长篇小说。
十二年前,赵丽宏推出了第一部儿童长篇小说——《童年河》,这也是他第一次为小读者们创作的作品。
《童年河》
讲述的是一个孩子从农村到上海,因为河而结交伙伴的童年故事。
这部小说面世之后,赢得了大多数读者的喜爱,无论是孩子们,还是成年读者,都能从中受益。
随后,赵丽宏又推出了《渔童》《黑木头》两部儿童长篇小说。
《渔童》
《黑木头》则是由于赵丽宏在现实中遇到了一条孤僻多疑、不愿意亲近人类的流浪狗,而触发的创作灵感。
书写了一个关于生灵与爱的故事,促使读者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思考生命的意义。
《童年河》《渔童》《黑木头》分别反映的是三个不同的时代。
内容虽然都不相同,但故事的总基调是一致的。赵丽宏的儿童长篇小说中透露出人性之美、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诚与友善。
他用最真诚的态度去书写,追求的是准确、真实、不刻意装孩子腔、不矫揉造作。
在赵丽宏的心中,诗歌一直占据着较高的位置,他在下乡插队期间,创作的第一部作品也是诗歌体裁。
他曾经这样赞美诗歌,他说:“诗歌之于我,恰如那盏在黑暗中燃烧着的小油灯,伴我度过长夜,为我驱散孤独。”
有人说,现在这个时代,是诗词无用的时代。
殊不知,诗词对于人的精神、心灵等等内在因素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叶嘉莹先生曾说:“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自创作诗歌以来,赵丽宏共推出了几十部诗集,他的诗文,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叙事利索,字里行间还夹带着情怀与浪漫。
《天空》是赵丽宏的第一部儿童诗集,它写的是一个小孩子对于天空的无限遐想。
《天空》
赵丽宏在创作这些诗作的时候,很自然地联想到了精密的夏夜、微风吹过的屋顶、深邃的天空。
也回忆起自己躺在屋顶上,仰望天空中的繁星点点,期待流星划过的心情。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那段时间里,赵丽宏对于现实人生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因为疫情,很多事情变得捉摸不透,这个世界也逐渐让人看不明白,尤其是命运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在困惑面前,赵丽宏作了一番深度的思考,于是便创作出了诗集——《变形》。
在这部诗集中,数十年的人生经历被巧妙转化为物象,融入了味觉、触觉等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之物,在赵丽宏的语言中极度升华。
阅读这部诗集,就好像是在发掘人性的深度、探测精神的气度、找寻生命的意义。
赵丽宏的诗歌创作,语言平实,忠于现实,能够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刻的人生观和宇宙观这样坚实的东西。
有人说,赵丽宏的散文是站在诗歌的肩膀上的。
他的散文中充满了诗情画意,语言表达十分优美,情感宣泄得极为真挚,并且能够表达出更加深刻的主题,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深邃的思考境界。
他的散文中,站着一位优秀诗人的影子。
《亲爱的故乡》是赵丽宏用乡土、乡音来写乡情的一部出色的作品,其中还原了崇明岛的某些景象,表达的是“和无数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理念。
在《你好!上海》中,赵丽宏描绘出了上海的母亲河、石库门建筑、平凡的街道、拥挤的地铁以及上海人的种种变化,全方位地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包容、开放、繁华的城市景观。
在赵丽宏的散文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故乡和乡亲们的真挚情感,他用永恒的文字记录“永恒”的感情。
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赵丽宏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同样的创作理念——真诚。
这个创作理念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对于创作者自身而言,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另一个是对于小读者们而言,要真诚地尊重孩子们。
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一定拥有着独特的表达情感的方式,这种方式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下周,我们将重读麦家的作品《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取自闽南方言,意思是:“人生像大海一样变幻不定、起落浮沉,但总归还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麦家以细腻而深沉的笔触,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充满传奇又饱含人生哲理的世界。
故事围绕一位神秘的“上校”展开,在时代的洪流中,他经历荣耀与屈辱、辉煌与落寞。
书中有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洞察也有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叹息,更有在苦难中坚守的动人力量。
每一页都写满了生活的复杂与沉重,却让无数读者感到温暖与救赎。
敬请期待下周的共读!
👉麦家:我要用20年时间,陪读者读完1000本名著
👉麦家:写在“家人”超百万之喜悦时
本周共读回顾
👉《月光蟋蟀》①:成人的心,也需要一场童话的治愈
👉《月光蟋蟀》②:两只蟋蟀的“流浪记”,演绎自由与勇气的生命传奇
👉《月光蟋蟀》③:每个人的灵魂都藏着奇迹
👉《月光蟋蟀》④:每一步挫折,都是成长的垫脚石
👉《月光蟋蟀》⑤:人生的每一次转折,都有它的意义
👉《月光蟋蟀》⑥:黑夜再漫长,也抵不过我们追寻光亮的心
领读人 · 一隅清欢
在品读经典中,感悟文学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
主播 · 童童
电台主播,于书香里共度美妙的晨读时光。
运营:馬車夫斯基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点击阅读原文,读书打卡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