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读1000本书 | 重读
世界很大,文学更大。今天是我们陪你读书的第2753天,重读麦家的作品《人生海海》。
昨天的共读中,我们重点解读了小说最重要的主人公“上校”。爷爷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式家长,是在旧社会成长起来的。老保长在抗战时期做过伪政权的官,但并不是汉奸,反而对抗战有贡献。在胜利之后拿过奖章,但最后因为一次豪赌挥霍一空,孤独终老。意思是巫婆一样的巫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什么问题都能发表意见,而且相当固执。看重事情的“对错”、看重外人的评价、看重自己家族的“脸面”。而正是这样的性格特征,导致爷爷在面对上校的时候,选择了和自己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截然不同的态度。想要理清楚爷爷和我父亲之间的关系,要先从上校说起。因为二人对待上校的不同态度,就是这对父子矛盾中最大的体现。爷爷既怕自己的儿子也变成“鸡奸犯”,又怕上校身上的“霉气”传染到我的父亲身上来。 爷爷觉得父亲是被鬼附身了,才会和上校这个“非正常的人”混在一起。而和上校相比,爷爷就显得特别古板,像个老古董一样。故事中爷爷对家族的脸面看得很重,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就是脸面蒙羞。他不再是那个和自己最亲密的孩子,不再像从前那样百依百顺,听自己的话。而在父亲这边,上校的出现则是给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许多人承受不了这种压力,选择放任自己,或是和家长直接对抗。比如年轻的时候,我的父亲和上校一起跟师傅学木工手艺。上校箍的桶滴水不漏,父亲箍的则是“水漏得像筛子”。
但是在面对更大的时代变化时,却往往难以招架,不知道如何是好,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 因为上校复杂的历史身份,他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罪犯。 上校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里,但是爷爷向公安告了密,上校很快被抓了起来。 因为外面的风言风语说上校私人作风上有问题,连带着我的父亲也被牵连,被套上了不好的名声。当时的流言说,上校的肚子上有一行字,写的就是他承认自己有问题。证明上校肚子上写的不是这些内容,而我的父亲是清白的。还说爷爷“整天对人讲这个大道理那个大道德,结果自己畜牲都不如。” 老保长之所以这么生气,因为他一直在维护上校,替他保守秘密。在上校的批斗会上,主持人要老保长带头批判上校,他却开口讲了一大段上校做过的好事。他打过鬼子,也打过美国人,从来没有做过坏事,他不应该被批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能说出这样的话来,需要多大的勇气! 在年轻的时候,上校和老保长的女人有染,两个人闹得拔枪相向,恨不得分个你死我活。谁能想到,到了几十年后,老保长成了上校唯一的保护人。 老保长的一生,行事作风都有些“流氓习气”。
说起事情来总是满嘴的下流话。
年轻时当伪政权的保长多少有些飞扬跋扈。
在村子里非常高调、做事不按规矩。
但他心中仍然保留着一分江湖侠义,有一种独特的“英雄主义”。
这种英雄主义,可能和上校的那种英雄主义不大一样,但总是一种坚守。
所以他看不惯爷爷告密的举动,不惜和这个自己多年的老伙计决裂。
而爷爷,在告密事发后,又迎来了一轮新的舆论打击。
可能爷爷自己也没想到的是,他一直试图保护的家族,也因为他的这次错误选择而分崩离析。小说中“我”的父亲独自一个人留在老宅里,整天说看见鬼了,魂不守舍的样子像被吓傻了一样。
作为孙辈的“我”,则不得不远走他乡,漂泊海外。
回顾爷爷和老保长不同的人生选择,也许我们很难说谁对谁错。
因为两个人身上都有不少矛盾和纠结的地方,不少选择都是“一念之间”
“人生和人性的密码”是什么呢?
也许就隐藏在这样的“一念之间”。
今天的共读到这里就结束了。
明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小说中“我”父亲的故事,敬请期待!
👉麦家:写在“家人”超百万之喜悦时
本周共读回顾
《抵达之诗》发起人之一,杭州兰里阅读文化中心理事长,让阅读快乐起来,悦听悦读悦生活。
欢迎关注「麦家陪你读书」视频号,每周与你分享谷主麦家的读书感悟、文学思想、最新动态,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文案编辑:何佳丽
视频编辑:缪梦涵
运营:馬車夫斯基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