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读1000本书 | 重读
世界很大,文学更大。今天是我们陪你读书的第2757天,重读麦家的作品《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
通过前面五讲,我们围绕着五个主要角色,把整个主线故事讲完了。这一期我们把目光瞄准故事发生的舞台——双家村,来看看那些配角众生相。 《人生海海》这部剧的大幕徐徐拉开,让我们看到了浙江富春江畔的某个偏僻山村。水是清水,一条阔溪,清澈见底,潭深流急,把鹅卵石刷得分外光滑。镜头摇到了近景,那些村里的建筑多是两层楼房,土木结构,粉墙黛瓦;这里的夏季潮漉漉、湿哒哒的,热气根本就散不开,被闷成了瘴气和霉斑,爬上墙,躲在阴暗角落里。雪后狭窄小巷中的一串脚印,显得那么封闭、冷清,压抑。 声音瓷实、压抑、单调、僵硬,如成精的僵尸踩在了雪面上。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又生活着怎样一群人?
《人生海海》里的双家村,其实是我们整个东方社会的缩影。
东方社会的文化里,有一个最大的特征,那就是万事都讲平衡、讲究“度”。在实际的社会生活里,这个“度”往往还会变成“灰度”。 就像太极图一样,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淡到了极致就是白,白深到了极致就是黑。而且相互交融,构成了一种不黑也不白的灰色,整个社会文化里都有这种“灰度”的存在。哪怕是英雄人物“上校”,也会因为对耻辱的执念而不敢接受林阿姨的爱情。 就连无耻坏蛋小瞎子,在最后接受了仇人的“施舍”后,也会用脚趾写下“大人不记小人过,谢谢了!” 这种灰度,在小瞎子的父亲——老瞎子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在小瞎子造谣父亲和上校关系不正当这件事上,老瞎子是绝对的帮凶。 并且,在上校被抓,在县里召开批斗大会时,是他在下面大声叫嚣,鼓动人们扒下上校的裤子。可以说,老瞎子一辈子坑蒙拐骗,就没做过什么好事儿。他知道残疾的小瞎子已经变成了废物,一旦自己死了,他就只有一条死路。要想让小瞎子活下去,就得靠村里人发大慈悲,把小瞎子养起来。老瞎子做了一块忏悔牌,在村里祠堂门口长跪不起,见人就忏悔:“我对上校作了恶,我罪该万死!” 他发誓说自己死后去天上给大家守门,保佑村里家家老少平平安安,发财发福,好运不断。就这样,老瞎子跪了三天三夜,这段话也说了百遍千回,谁拉他都不肯起来。这是真正的以死相求、以命相托,只为给小瞎子打开一条生路。老瞎子就这样死去了,就连死的姿势都是跪着磕头的。
善与恶同行、黑与白共存,灰度似乎才是社会的主色调。
而身处在灰度社会中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说是“灰色”的,我们需要的也正是灰色的人生智慧。
你总往阴影那边看,你看到的是阴暗、凄凉、苦痛;
你往带光的那面看,你看到的是迷雾中的微光,冷酷中的温暖,以及真正的救赎之路。
小小的恶意,造成了山村社会的封闭与落后,这也是上校悲剧的源头。上校的绰号是“太监”,爷爷的绰号是“老巫头”,老保长的绰号是“老流氓”,父亲的绰号是“雌老虎”。此外还有什么老瞎子、小瞎子、狐狸精、拖油瓶、跟屁虫、矮脚虎、翘脚佬等等。就像爷爷老巫头说的那样:“绰号就像脸上的伤疤,难看是难看;但没有这道疤,人们也认不出你来!” 农村有种说法叫“没有绰号不发家”,绰号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你知名度、影响力的一种肯定。 这是因为起外号的人要求个心理平衡,无外乎是指出那些人的缺陷,表示他们在某方面不如自己。在《人生海海》中,这一小恶日积月累,最终汇成滔天巨浪,毁了上校,毁了小瞎子,也毁了“老巫头”一家。 几乎所有人都暗搓搓地传播上校和雌老虎之间的“兄弟情”,谣传俩人关系不正常。几乎所有人都想窥视上校的身体秘密,硬生生地把这个高傲的英雄给逼疯了。他们也许没有那么强的坏心眼,但光是这股对别人隐私的窥探,就足够让人难受的了。
山村社会的第三小恶就是对“恶”的纵容。
当年老瞎子用骗婚的方式把老婆娶到家时,他们不但没有对可怜的新娘子施以援手,还赞叹老瞎子手段的“高明”。
最爱讲道理的老巫头说:“这是个天大的阴谋,观音菩萨都要上当,更别说一个新媳妇了。”
而老保长则说:“新媳妇进洞房哪个不慌里慌张的,谁分得清谁?”
在他们的话里,你几乎听不到一点点的同情!
他说,写这本书其实是要跟自己的少年时代、跟自己的故乡达成和解。 因为他就是在村里长大的,见过、也体验过这些小恶的“威力”。这些经历一直留在记忆深处,才使得他对双家村这个虚构的山村有如此多细致入微的描写。当遇到大是大非问题的时候,村民们还是选择了保护良善、对抗大恶。 当时,在上校的批斗大会上,主持人号召村民们揭发上校的“丑恶罪行”。 他做了大量动员,但台下的村民们装聋作哑,谁也不肯站出来。让人没想到的是,老保长有自己的主意,上台来,他表面上是批斗上校,实际是要保护他。他说,上校虽然当过国民党的官,但早已经弃暗投明了,还给共产党打过仗。 他还说,你们把上校叫成“太监”,一个太监怎么可能有作风问题?几乎所有人同时回应:“对的,对的,上校哪有什么罪啊!” 一场热火朝天的“批斗会”,反而让双家村的人冷静下来,想起了上校平日里行过的善。等到上校的第二次批斗大会召开时,形势就更清晰了。
为了表达对上校的尊重,一向爱看热闹的双家村人去得很少,大家不忍看他受辱,更不想去伤害他。
后来,上校被逼疯,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为他伤心抹泪。
听到消息后,由村支书和老保长带头,领着全村几十号人,浩浩荡荡地去把上校接了回来。
上校的生活由“我”的父亲料理,村里人就给父亲计上工分,让他一门心思地照顾上校。
再后来,林阿姨寻到了这里,选择和上校厮守终身。
村民们看到林阿姨是真心地对上校好,这才放下心来。
等到上校离开的时候,村里出动了几百人,男女老少、成群结队,自发地为这位英雄送行。 这个山村伤害了他们的英雄,但也为英雄撑起了一把保护伞。让他与这片乡土最终达成了和解,也让作者本人踏上了心灵上的回家之路。 明天的共读,我们将一同走进小说中见证着这一切人和事的“我”的内心,敬请期待。
👉麦家:写在“家人”超百万之喜悦时
本周共读回顾
《抵达之诗》发起人之一,杭州兰里阅读文化中心理事长,让阅读快乐起来,悦听悦读悦生活。
欢迎关注「麦家陪你读书」视频号,每周与你分享谷主麦家的读书感悟、文学思想、最新动态,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文案编辑:何佳丽
视频编辑:缪梦涵
运营:馬車夫斯基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