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开化程度体现在与他国建立友好邦交关系上。
历史上最著名的外交是张骞出使西域和郑和下西洋。那一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240多海船,27400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东非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也为海外发展做出了贡献。那次航海壮举让整个炎黄子孙振奋不已,但不计经济利益的政策,给明朝政府带来沉重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远航外交湮灭不见。
隋唐时经济繁荣,鼓励外商来华,优良的水陆条件为各国使者到来提供了便利条件。由此可见,外交对于一个国家意义非凡,不仅让各国之间形成文化圈,还是另一种软实力“战争”。
古代外交有一些特点。首先,政局相对稳定。其次,一般先陆路贸易,再海运贸易。我国的外交从秦汉时的对外开放到清朝的闭关锁国,经历了以攻为守的过程,这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整合需要,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清朝末年几乎隔绝了中外联系,西方国家以工业化快速发展,我们却流连于皇家园林建设,当殖民的炮火轰开中国大门,才知落后就要挨打。
新中国的首位外交部长是周恩来。总理外交的故事数不胜举,口若悬河的外交辞令,得体细致的外交方式,以及个人魅力,都被每一位与中国建邦的外国领导人交口称赞,这属于儒家式中国外交。
近些年,我们的目光转向一个特殊群体——外交部发言人,70后的外交部发言人已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1983年,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齐怀远作为新中国第一任新闻发言人站在中外记者面前,从此中国走上了发言人制度的外交之路——“从过去的不说话到主动说话,这一转变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中国还有很长的外交之路要走,不管是一条荆棘路,还是光明大道,我们都应奉行“和平、发展、合作”的策略。
图片: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