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身旁,如沐春光,宁死也无憾”,阐述了人际交往由浅入深的过程。
人除了吃饭睡觉,就得与人相处,不沟通,不说话,会被说成自闭厌世;若过于热情奔放,又被说成人来疯,可见与人相处是一种技巧——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肢体动作或表情将信息传递给他人,以寻求认同,得到理解。所以,表达方式会决定相处结果。
人际交往不同于等价交换,如果都以双方的成本价值作为基础,期望得到大于使用价值的付出价值,结果往往差强人意。
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与人相处,若能润物无声,便是最高境界。《论语》开篇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将相处置于首位。
古代有三种相处方式:一种是“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的知音之交,如伯牙子期;第二种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金兰之交,桃园三结义;第三种是“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精神之交,李白杜甫,千古文章说到今。
如何相处?首先是情感定向,你与一人相遇,似曾相识,才会有继续交往的冲动。其次是情感探索,比如寻找共同兴趣爱好,大多数相处到此为止。接下来是情感交流,在共同价值观上建立信任法则,纵向深入。最后是稳定阶段,人之相处很难到这个阶段,需要双方在心理上达到同一性和相容性,允许对方进入私密领域,达成高度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也就是所谓的“神交”,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我们相处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初见时如万马奔腾,不离不弃,最后却似蜻蜓点水,若即若离,这样的相处伤人于无形,不值得提倡。
我素有侠义之风,与人相处多是肝胆相照,一直秉承交友以信,以诚,以诤的原则,却常感步履维艰,叹事态炎凉。
摄影:雪人摄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