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晴秋 | 悟空研究院院长
感谢我的家乡娄底市“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活动组委会和方实验室的邀请。去年这个对话活动期间,我就“紫鹊界梯田与世界对话”的人文内涵撰文解读;今年的对话,我还协助邀请了多位一线大伽朋友来加持。文化遗产是智慧的载体、精神的源泉。昨天,总书记在陕甘考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利用,作出重要指示。娄底市拟将紫鹊界梯田风景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邹书记、超群市长在会上都作了专门要求和部署,我认为此事比创建5A级景区更有价值,但两者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是不同的,需要提升和凝聚各方面的共识,高质量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是指具有突出普遍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的自然或文化遗产,因其特殊的历史、艺术、科学、生态或其他重要性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可以是自然景观、建筑、遗迹或文化场所,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自然界的独特性;建立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和传承这些对全人类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场所,以确保它们能被后代继续欣赏和研究。
紫鹊界梯田风景区已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是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分别认定的,所关注的是农业系统和灌溉工程在保障粮食安全、维持生态系统服务、促进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价值。当年创建这两块金字招牌的过程凝聚了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努力,来之不易。然而,目前包括紫鹊界梯田在内,我国全部2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38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还没有几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案例。因此,这是一种竞争性申创活动,相当于要将紫鹊界梯田由“世锦赛”打进“奥运会”。
视频1:紫鹊界:年年都是丰收季
强化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共性与个性
业界比较有共识的是,紫鹊界梯田是人类两千多年前认识理解、顺应利用自然的典范场景、文化原生地,不仅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还展示了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共性和个性,所呈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风情、持续自觉的动态保护、以及全球对话与地方创生的有机结合,本身就彰显世界级文化遗产的价值理念、人文美学、风格魅力。
我理解,这两个方面要拿高分很不容易,需要做大量的针对性工作。不过,大家要有信心,将紫鹊界梯田放在全球范围内横向类比,它是有机会打造自己的竞争力的:
丰收紫鹊界,图片来自于网络。
一是在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过去,紫鹊界所在区域是苗族和瑶族的聚居地,本地居民通过祖祖辈辈的农耕、文化传承,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方文化。梯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产物,更是这些少数民族生活、祭祀和社会组织的一部分。越南的沙坝梯田是也是由少数民族开垦的,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依托,还承载着丰富的民族习俗和文化。紫鹊界和沙坝都体现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的优良传统。
二是传统建筑与村落的历史延续。紫鹊界的村落、房屋建筑沿袭了古老的民族建筑风格,融入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独特形态。散布在梯田之上的村落,作为文化景观的一部分,使紫鹊界不仅仅是梯田的展现,更是一个活态的文化遗产场景。但是,从文化审美的等级、功能完备性而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而言也是弱项,需要引入更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力量加持。尼泊尔的巴克塔普尔古城也是一个注重历史延续性的文化遗产,该古城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村落布局自中世纪以来几乎没有改变,仍然保留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但是它有比较现代化的旅游配套业态,有中高端的目的地品牌。紫鹊界可以巴克塔普尔的经验,使传统与现代得到高级感的呈现。
一是文化与旅游的平衡发展。紫鹊界通过文化旅游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但同时也在努力避免过度商业化对遗产的损害。这一举措确保了文化的动态传承,使当地居民能够继续他们的生活方式,而非被迫改变。这种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发展的平衡,是世界级文化遗产的重要共性。斯里兰卡的加勒古城通过限制游客数量、推广文化导览等方式,在文化旅游与遗产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确保文化传承的延续,同时促进经济发展。紫鹊界可以借鉴这种旅游管理策略,继续保持文化与现代化发展的平衡。
二是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有限融合。随着技术的进步,紫鹊界正在探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如通过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技术手段记录和展示梯田的风貌,为全球遗产地旅游爱好者提供了全时、全息亲近紫鹊界遗产地的可能,但不是为了科技而科技、从而导致技术手段的滥用。
三是主客共享和相融的人文氛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对本地人而言最大的挑战在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将被围观、他们的言行举止可能会被放大,也许还会随着全世界游客的到来而带来文化上的冲击。这对于遗产地的公共服务与治理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哪些是要固守的传统,哪些是要开放革新的发展,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研判断,将主客视角统一到一个共享相融的价值平台上来。这样的人文氛围才可能是友好的、可持续的。
一是积极融入全球文化遗产朋友圈。紫鹊界每年都举办面向全球的文化对话活动,使全世界的业界朋友都有机会分享洞察、促进交流与合作,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对话本身的意义在当今世界来看都是意义非凡的。通过国际合作、文化交流,当地的文化和生态价值被不断传播,使其成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重要范例。与此同时,本土社区依然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与维护,这种全球与本土的互动赋予了紫鹊界独特的文化张力。
二是保持在地生活场景美学的特性。紫鹊界梯田十分注重将在地生活的场景美学通过全球性对话的方式展现给世界,通过文化交流互鉴不断改进和丰富在地人文内涵的多样性与普通性,让其成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典范。墨西哥的特奥蒂瓦坎古城是全球文化遗产网络中的重要成员之一。这一遗产通过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得以传承和保护,同时当地居民继续生活在古城遗址附近,保持着对自己文化的认同。特奥蒂瓦坎的本土文化与全球影响力的结合,与紫鹊界正在探索的路径非常相似。
第2个问题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兼顾历史、环境、社区参与与可持续发展,确保文化遗产的长久活力;世界文化遗产地满足其发展需要的综合营造,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多个交织点,涉及文化调性、价值理念、营造法则、社区参与、动态平衡、可持续安全等多个方面:
一是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保护文化遗产地,应维护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脉络,避免为了现代化或经济发展而破坏原有的文化氛围。调性突出“原真性”,包括建筑风格、传统工艺、文化活动等的真实呈现。这方面,威尼斯及其泻湖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案例。该遗产不仅面临水文变化和气候挑战,而且其城市建筑和艺术风格在保护过程中被细致保留。在威尼斯的保护措施中,既考虑了建筑的原真性,又力求维护城市作为水上之都的独特文化氛围。
二是景观与环境的整体性。许多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保护的调性应强调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存,避免不必要的人工改造或大规模的现代建筑侵入。文化遗产的自然背景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现代化工程应以不破坏其原生态为前提。在秘鲁的马丘比丘,景观与遗产建筑的整体性受到高度重视,修复工程保持与安第斯山脉独特自然环境的和谐,任何现代化干预都会考虑到其与周围景观的融合,避免破坏自然与文化的共生关系;在尼泊尔的加德满都谷地,历史遗产不仅限于单一建筑物,而是与其周围的宗教文化和自然环境紧密相连,保护这些遗产的重点是维护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任何现代化建设都要考虑对文化和景观的长期影响。
一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与综合营造时,应坚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倡议”的基本原则,遵循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核心理念体系,同时确保当地的文化、生态和经济能够长期共存和发展。这不仅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关键,也是确保当地社区能够从遗产保护中受益的核心理念。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应控制在最小限度,以保护文化遗产及其生态系统。如,巴厘岛的文化景观是一片生动的稻田系统,通过独特的水利灌溉方式——苏巴克系统,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一传统农业方式的保护不仅促进了稻田的长期生产,也有助于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类似于紫鹊界的梯田农业,体现了文化与自然的可持续共生理念。
二是动态保护与传承为先的理念。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静态的保存,还应以动态的方式不断修复、更新、传承,并在必要时进行数字化保护。技术进步可以帮助记录文化遗产的信息,并以创新方式传播其文化价值,但不能解决传承如何延续的难题,这些难题包括谁来种田、种什么水稻品类、以什么方式种田、以什么方式经营稻田的功能价值?这就是要破解文化遗产的“活态性”模式,使之在现代化背景下得到代代传承,这方面没有可供借鉴的案例,需要紫鹊界自我破局、建立模式。如果年轻人不进入农田、文化创意不能为农田价值开发提供新能量,就会面临失去传承的风险。
一是国际标准与土木工法结合。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工程应严格遵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设定的保护规范与标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实际操作中,也必须结合遗产地的地域性文化特质,采用符合当地传统工法的保护方式和工程标准。如,日本的白川乡合掌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工程遵循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标准和程序,同时严格遵循当地传统建筑工艺,村落的修缮亦使用原有材料和工法,以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这一套体系也成为了其吸引全球游客的重要因素。
一是有限可控的文化旅游发展。文化遗产地往往是热门旅游目的地,过度的游客流量可能会对遗产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文化遗产地的旅行一定是启发心灵之旅,这与一般性景区追求人流量是完全不同的模式。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旅游管理措施,限制游客数量,规范参观活动,减少人为破坏。如,在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实施了严格的游客人数控制和可持续旅游计划,帮助管理旅游流量,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和当地文化;新西兰的毛利文化遗产保护在旅游开发中保持了良好的平衡。通过控制游客流量和时间安排,既展示了文化遗产的深厚内涵,又避免了过度开发带来的文化冲击。
二是文化遗产共享价值的传播。旅游可以作为文化遗产传播的重要途径,但在开发旅游时必须时刻警惕商业化的侵蚀,要确保旅游开发是为了展示文化遗产的深层价值,而非将其商业化、娱乐化。如,柬埔寨吴哥窟通过受控的旅游开发,展示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但同时避免了其被过度商业化,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受到严格规定的管理,确保遗产不会受到过度商业化的侵蚀;英国的巴斯温泉城通过严格的文化传播政策,确保遗产在开发过程中保持其核心文化价值。通过设置特定的文化主题活动、限定区域开放时间等措施,使游客能够深入理解遗产背后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单纯的观光。这一策略可以为紫鹊界提供借鉴,通过引导游客理解梯田文化和生态智慧,提升其文化旅游的深度。
一是灾害风险的预防。文化遗产地通常面临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风险,如地质灾害、水火灾害、其他人为破坏等。因此,在综合营造时应设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确保文化遗产免受这些风险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急保护措施。如,日本的富士山通过严格的灾害预防和管理计划,防止火山活动、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文化遗产和游客的影响。长效的监控系统和应急计划要确保文化遗产能够经受住自然灾害的考验。
二是长期监测与修复计划。建立文化遗产地的长期监测系统,定期对文化遗产的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修缮和修复计划。长效的监测机制有助于预防潜在威胁,并确保文化遗产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世界遗产地的监测机制极为严格,它建立了明确的退出、除名机制,总体导向是保护优先的。这看起来是一柄“双刃剑”,只能适应而不能改变,因此必须要设计好路线图、时序线,否则有人会认为是“双输”。当然,长远来看一定是共赢的,因为文化遗产地本身是一个脆弱系统,只有保护优先才能根本上可持续。如,英国巨石阵的长期监测和修复计划,定期评估石阵的状况,确保对风化、游客压力等潜在威胁及时进行修复和防护。
世界文化遗产的申创进程是一项极为专业、考验愿力与耐力的过程。我所担心的是大家对紫鹊界申遗所给予的是非专业的期待,担心家乡父老对这件事情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政府的愿望上,担心大家过多地看重申遗成功后带来的短期现实利益。
紫鹊界梯田申遗,本质是还是对人类稻作+水利文明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是对其治理方式的传承与互鉴,是以全球眼光和价值观来看待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财富,更是通过申创、保护、传播文化遗产的全球价值,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旅居环境、心路建设的过程。
原文件地址:ICOMOS_Evaluation_Process_Nominations_World_Heritage2019.pdf
一是“申遗”是学习、理解、践行“世界遗产”价值理念、文化思维的过程,是系统地开展文化整理与价值挖掘,绝不是简单地做做旅游场景,只有上升至文化信仰层面才能具备唯一性、独特性。
二是“申遗”是高水平推进城-镇-村一体化文化营造的进程,而不是简单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所要承载和传导的绝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逻辑,而是站在人类社会生存延续的基本智慧层面,系统解构和还原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正确相处之道,从而为时代发展提供人文滋养。
三是“申遗”工作的核心团队要有铁心干成的强烈愿力,市、县党委和政府应加强领导,根据“申遗”工作所需选优配强工作团队核心骨干,保持至少三年的稳定性、连续性,使“申遗”、“创遗”、“护遗”进程能形成系列工作成果,同时成为促进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载体与成果体系。
综上所述,紫鹊界梯田申创世界文化遗产,功夫应下在共性与个性、发展与治理、愿力与耐力层面。真诚期待家乡的朋友们能从一开始就做对,把这件好事办成、办好,衷心祝福紫鹊界梯田申创世界文化遗产进程顺利、结果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