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雷著鑒賞·趙時春詩詞校注

旅行   2024-11-16 08:01   福建  

“文帝”是誰?“文祖”是誰?“六王”又是誰?寧王是親王還是郡王?注明人詩,如果這些問題都一頭霧水,真不如不注爲愈。

雷人指數:★★★★


《詩集》卷一《憶昔行》“嗚呼我生不逢辰,正德己巳二月春。是歲郡王實首亂,猶有當時太平人。”

注曰:“郡王實首亂:指寧王朱宸濠之叛亂,在正德十四年。但這與趙時春記的己巳年(正德四年)不合,疑趙時春誤記。”

按:《明史》卷十六:“正德……五年……夏四月庚寅,安化王寘鐇反,殺巡撫都御史安惟學、總兵官姜漢。”寧王乃親王,不得云“郡王”。


《懷春》七首其三“問道誰家子,給事霍將軍。”

注曰:“給事:給事中,官名,秦漢爲加官,侍從皇帝左右,備顧問應對,隋唐以後掌駁正政令之違失。”

按:《漢書·霍光金日磾傳》:“父中孺,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顏師古注:“縣遣吏於侯家供事也。”又,同傳:“初,(霍)光愛幸監奴馮子都,常與計事……百官以下但事馮子都、王子方等,視丞相亡如也。”


《海上悲秋》七章其三“嗟嗟日月長居諸……誰能奮劍斬蟾蜍?”

注曰:“蟾蜍:舊俗點綴端陽節景的五毒製品之一。”

按:《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解大紳《中秋不見月》詩:“我欲斬蟾蜍、驅玉兔。”


《白馬篇》“時哉苟有遇,安知非東周。”

注曰:“東周:朝代名,其間戰國時代,作為中央政權的東周王朝,已名存實亡。”

按:《論語·陽貨》:“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送咸寧侯總戎兩廣》“橫海將軍今有無?”

注曰:“橫海將軍:指衛青,西漢名將,元鼎六年,衛青‘以待詔為橫海將軍,擊東越有功’(《史記·衛將軍列傳》)。”

按:《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將軍韓說,弓高侯庶孫也。以校尉從大將軍有功,為龍頟侯,坐酎金失侯。元鼎六年,以待詔為橫海將軍,擊東越有功,為按道侯。”橫海將軍乃韓說,非衛青。


《九日病創無菊有酒》“再來無復馬生車。”

注曰:“東漢馬融,年輕時因飢餒而應大將軍鄧騭之招出仕做官,拜秘書郎。趙時春引此典,意在說自己將不再像馬融那樣應詔出仕了。”

按:《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從容謂官屬曰:‘吾從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為郡掾史,守墳墓,鄉里稱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餘,但自苦耳。”……’”又,卷二《閻氏池亭》三首其三“馬生須有車”亦用此典,無注。


《華亭王母宮圖歌》“緱城還睹巨人像。”

注引《列仙傳》王子喬降緱氏山事。

按:《史記·封禪書》:“其冬,公孫卿候神河南,言見僊人跡緱氏城上,有物如雉,往來城上。天子親幸緱氏城視跡。”


卷二《秋霖》“已同原憲甘環堵,肯向優旃乞半休。”

注曰:“原憲:字子思,孔子弟子,出身貧寒,個性狷介,一生安貧樂道,不肯與世俗合流。”“優旃:秦始皇時期的侏儒,曾巧妙地諷諫始皇、二世。”

按:二句皆用雨事。《莊子·讓王》:“原憲居魯,環堵之室,……上漏下濕,匡坐而弦。”成玄英疏:“……周環各一堵,謂之環堵,猶方丈之室也。……逢雨濕而弦歌自娛,……”○《史記·滑稽列傳》:“優旃者,秦倡侏儒也。善為笑言,然合於大道,秦始皇時,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優旃見而哀之,……居有頃,殿上上壽呼萬歲。優旃臨檻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諾。’優旃曰:‘汝雖長,何益,幸雨立。我雖短也,幸休居。’於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


《送大學士石門翟公巡邊東旋》“梁公富藥籠。”

注曰:“梁公:梁國公狄仁傑,字懷英,唐代并州人,武則天時期的宰相,耿直有為,在邊防上有作為。”

按:《舊唐書》卷一百零二:“(元)行沖性不阿順,多進規誡,嘗謂(狄)仁傑曰:‘下之事上,亦猶蓄聚以自資也。譬貴家儲積,則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參术芝桂之防痾疾。伏想門下賔客,堪充旨味者多,願以小人備一藥物。’仁傑笑而謂人曰:‘此吾藥籠中物,何可一日無也!’”


《代紀元正上翟石門》三首其二“豐度衹推唐九齡。”

注曰:“唐代宰相張九齡。”

按:《舊唐書》卷九十九:“二十四年,遷尚書右丞相,罷知政事。後宰執每薦引公卿,上必問:‘風度得如(張)九齡否?’”


其三“頗牧從今常禁苑”。

注曰:“頗牧:廉頗、李牧,均為戰國時期趙國的著名將領。”

按:《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七:“宣宗召學士對邊事,(畢)諴即援引古今,論列破羌之狀,上悅曰:‘吾方擇能帥,安集河西,不期頗、牧在吾禁署,卿為朕行乎?’”


《奉陪劉松石尚書南池月夜泛舟》“百篇慚擬李”。

注曰:“李:李白。”

按:老杜《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


《黃公佩齋醉後歌》“樂極神歡未可量,靈骰寶盌置中央。數以三七面面方”。

注曰:“三七:借指厄運。古人以為,漢代二百一十年左右亡國,是數運所致;故藉以指厄運。”

按:骰子六面,其數從一至六,共二十一,故曰“數以三七”。


《西歸》“山無孟氏麑。”

注曰:“孟氏: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選擇良鄰,舊時奉為賢母的典範。”

按:《韓非子·說林上》:“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持之歸,其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與之,孟孫歸,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與其母。’孟孫大怒,逐之。居三月,復召以為其子傅,其御曰:‘曩將罪之,今召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


《和答王孔昭》二首其二“吾道豈匏瓜。”

注曰:“匏瓜:星名,喻獨處。”

按:《論語·陽貨》:“子曰:‘……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蒔豆》“敢賦落箕詩。”

注引曹子建七步詩,以為“衹用其詞,不襲其意。”

按:楊子幼《報孫會宗書》:“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


《八月大雨雹》“果然蜥蜴玄伎倆。”

注曰:“蜥蜴:喻卑鄙小人。”

按:《楊文公談苑》:“魏庠言:昔遊關中佛寺,值村民祈雨,沙門有善胡法者,求得蜥蜴十數,置甕中,以樹葉漬水,童男數人持柳枝咒曰:‘蜥蜴蜥蜴,興雲吐霧。雨今滂沱,放汝歸去。’”


卷三《新作涇水橋通空同路》“何用新題誇駟馬”。

注引孟東野《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句,以為“當是此句出處。”

按:《華陽國志》卷三:“城北十里有升仙橋,有送客觀。司馬相如初入長安,題市門曰:‘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也。’”


《夏日即事詠懷》十首其七“雲繞青陵麥滿陂,南山種豆亦多時。幹箕屢共年華變”。

注曰:“幹箕:可能是星宿,箕為二十八宿之一。”

按:《莊子·外物》引《逸詩》:“青青之麥,生于陵陂。”○楊子幼《報孫會宗書》:“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


《可醜》“高軒大蓋傳騶呼”。

注曰:“騶虞,傳說中的義獸名,這裏指打獵。”

按:《南齊書》卷四十七:“(王融)又歎曰:‘車前無八騶卒,何得稱為丈夫!’”宋子京《言志》詩:“感慨八騶呼。”


《答諸尚寶子興》“君作朱熊界上人”。

注曰:“朱熊:可能指‘飛熊’。”

按:《尚書·舜典》:“益拜稽首,讓於朱虎、熊羆。”注:“朱虎、熊羆,二臣名。”


《函谷草堂》“請看昭代儒林傳,不愧伯喈碑上詞。”

注曰:“伯喈碑:指熹平石刻,上刻七種儒家經典,蔡邕撰隸,作為當時經書的標準版本。”

按:《後漢書》卷六十八:“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為其文,既而謂涿郡盧植曰:‘吾為碑銘多矣,皆有慚德,唯郭有道無愧色耳。’”


《同羅達夫次王大參三鳳吟韻》“至仁竟放湯圍獸”。

注曰:“湯圍獸:不詳所指。”

按:《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


“能語新還隴上禽。”

注曰:“隴上禽:即隴鳥。”

按:禰正平《鸚鵡賦》:“性辯慧而能言兮……命虞人於隴坻……”


《翁都憲海居圖歌》“曾聞文帝舊經畫”。

注曰:“文帝:建文帝朱允炆,……按,此當有誤,可能指明成祖朱棣,因為遷都北京是自朱棣開始的(即趙時春詩中所說的‘舊經畫’)。”

按:《明史》卷五:“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也。”又,《白露候大雨雪》五首其三“文祖恢鴻略”,注亦以為指“明惠帝朱允炆”。


“汲黯坐寢強藩謀”。

注曰:“汲黯:字長孺,漢初名臣,主張與匈奴議和,反對戰爭;趙時春主戰,所以說汲黯‘坐寢強藩謀’,言下之意,使一些能幫助國家強大起來的謀略不被採納,即使主戰派的言論不被採納。”

按:《史記·汲鄭列傳》:“淮南王謀反,憚(汲)黯,曰:‘好直諫,守節死義,難惑以非。至如說丞相弘,如發蒙振落耳。’”


《送左大卿入賀》“金鏡千秋明袞坐”。

注曰:“金鏡:銅鏡。”

按:《新唐書》卷五十九:“張九齡《千秋金鏡錄》五卷。”卷一百二十六:“初,千秋節,公、王並獻寶鑑,(張)九齡上‘事鑒’十章,號《千秋金鑑錄》,以伸諷諭。”


《北亭雨餘》七首其四“渭川空有竹”。

注曰:“王維有《渭川田家》詩,寄託歸隱的閒適情趣;此借其詞而不襲其意,以竹寄意。”

按:《史記·貨殖列傳》:“渭川千畝竹……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


其七“北山免勒銘。”

注曰:“北山:泛指北面的山。”

按:孔德璋《北山移文》:“鍾山之英,草堂之靈。馳煙驛路,勒移山庭。”


《陶將軍北園行》“世情貴少不貴多,栽竹貴多不貴少。將軍城北萬琅玕,人人見者皆稱好。”

注曰:“琅玕:似珠玉的美石;此喻人才。”

按:琅玕謂竹。元微之《種竹》詩:“可憐亭亭幹,一一青琅玕。”


《次王太樸得孫韻》二首其二“公自西來瞻華岳,瑞光分得洗頭盆。”

注曰:“古代婚嫁習俗,新娘回門後返夫家時,娘家贈以禮物,稱‘洗頭’。”

按:王韵之《太清記》:“華山絕頂有石臼,號玉女洗頭盆,中有碧水,未嘗增減。”


《端溪送酒》“庾公興不淺”。

注曰:“這裏以庾亮補給阮放衣食來比王崇慶給自己送酒。”

按:《世說新語》卷下:“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佐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樓理詠,音調始遒,聞函道中有屐聲甚厲,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許人步來,諸賢欲起避之。公徐曰:‘諸君少住,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因便據胡床,與諸人詠謔,竟坐,甚得任樂。”


《次王大卿曉況韻》二首其二“莫棄箕山瓢。”

注曰:“箕山:相傳許由曾隱居於此,許由生活於堯舜之際;箕山瓢,指隱者簡單清苦的生活。”

按:《琴操》:“《箕山操》,許由作也。……無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飲之。人見其無器,以一瓢遺之。由操飲畢,以瓢掛樹。風吹樹動,歷歷有聲。由以為煩擾,遂取捐之。”


《容膝軒》“幼安木榻終穿膝。”

注但略述管寧生平。

按:《高士傳》:“管寧自越海及歸,常坐一木榻,積五十餘年,未嘗箕股,其榻上當膝處皆穿。”


《挽岳厚夫》四首其一“相期何處是,箕尾問星辰。”

注曰:“箕尾:即尾箕,尾宿和箕宿的並稱。”

按:《莊子·大宗師》:“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


其二“後鞭輸祖逖”。

注但略述祖逖生平。

按:《晉書》卷六十二:“(劉琨)與范陽祖逖為友,聞逖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氣相期如此。”


卷四《寄張南川尚書謫戍慶陽》二首其二“何由聚德星。”

注曰:“古以景星、歲星等爲德星,這裏喻指張珩。”

按:《續晉陽秋》:“陳仲弓從諸子侄造荀父子,于時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賢人聚。’”


《王端溪布政四川》“鐫取三王忠孝看。”

注曰:“三王:這裏當指成都附近的三王,具體所指不詳;按:都江堰有二王廟,不知是否與趙時春所言‘三王’有關?”

按:《明史》卷一百一十七:“自椿以下四世七王,幾百五十年,皆檢飭守禮法,好學能文。孝宗恒稱蜀多賢王,舉獻王家範為諸宗法。讓栩尤賢明,喜儒雅,不邇聲伎,創義學,修水利,振災卹荒。嘉靖十五年,巡撫都御史吳山、巡按御史金粲以聞。賜敕嘉獎,署坊表曰‘忠孝賢良’。”


《春正》四首其四“坦腹亭前曬五車。”

注曰:“五車: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問淵博。”

按:《世說新語》卷下:“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


《次李少泉大卿見贈韻》三首其二“星垂竟屬荀。”

注曰:“荀:荀況,晚年在稷下最爲老師。”

按:《續晉陽秋》:“陳仲弓從諸子侄造荀父子,于時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賢人聚。’”


《春初閑詠》十三首其六“寶氣日中曾止輦,皇孫苦困恃雄才。”

注曰:“皇孫:這裏指太子。”

按:《漢書·宣帝紀》:“孝宣皇帝,武帝曾孫,戾太子孫也。太子納史良娣,生史皇孫。皇孫納王夫人,生宣帝,號曰皇曾孫。生數月,遭巫蠱事,太子、良娣、皇孫、王夫人皆遇害。語在太子傳。曾孫雖在襁褓,猶坐收繫郡邸獄。……至後元二年,武帝疾,往來長楊、五柞宮,望氣者言長安獄中有天子氣,上遣使者分條中都官獄繫者,輕重皆殺之。內謁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獄,(邴)吉拒閉,使者不得入,曾孫賴吉得全。”


其十二“白馬清流一夕空,黃龍竟見漢江中。”

注曰:“白馬:古代用白馬爲盟誓或祭祀的犧牲。”“黃龍:傳說中的動物,讖緯以爲是帝王之瑞徵。這兩句意思是當年劉邦的白馬盟誓早已遠去,朱明江山可能會易主,因爲有象徵着天子的黃龍已經出現在漢江中。‘黃龍’,不詳所指。”

按:《舊五代史》卷十八:“天祐中,唐宰相柳璨希太祖旨,譖殺大臣裴樞、陸扆等七人於滑州白馬驛。時振自以咸通、乾符中嘗應進士舉,累上不第,尤憤憤,乃謂太祖曰:‘此輩自謂清流,宜投于黃河,永為濁流。’太祖笑而從之。”○《三國志》卷三十二:“太傅許靖……等上言:‘……閒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孝經援神契》曰“德至淵泉則黃龍見”,龍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大王當龍升,登帝位也。……’”○《水經注》:“武陽有赤水其下注江。建安二十四年,有黃龍見此水,九日方去。”


《汪大參長憲雲南》“翻憶武皇開創功”。

注曰:“武皇:朱元璋。”

按:《史記·西南夷列傳》:“元封二年,天子發巴蜀兵擊滅勞、靡莫,以兵臨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誅。滇王離難西南夷,舉國降,請置吏入朝。於是以為益州郡,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武皇”謂漢武帝。


《過三臺》“九泉若遇孔文舉,莫道懷州司馬來。”

注曰:“懷州司馬:可能指胡杲,安定(今甘肅平涼)人,白居易罷官後曾與之遊,《白氏長慶集》卷四十有《七老會詩·前懷州司馬安定胡杲年八十九》詩;趙時春爲平涼人,引胡杲典故,可能意在表明自己準備功成身退。”

按:《舊唐書》卷三十九:“懷州,雄。隋河內郡。武德二年,於濟源西南柏崖城置懷州,……三年,懷州又置太行、忠義、紫陵、穀只、溫五縣。”○《晉書》卷一:“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


卷五《練兵》五首其一“夷吾豈辨淄。”

注曰:“辨淄:典出《列子·仲尼》:‘……口將爽者先辨淄澠。’即區別淄水、澠水的味道。管仲辨淄事待考。”

按:《列子·說符》:“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澠之合,易牙嘗而知之。’”句謂管仲豈如易牙輩小人能辨淄澠之水。


《屯密雲唐氏莊古偃松歌》“依稀漢季夢公時。”

注曰:“夢公:事典不詳。”

按:《吳書》:“初,(丁)固為尚書,夢松樹生其腹上,謂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後十八歲,吾其為公乎!’卒如夢焉。”


《和皇甫吏部》“度遼舊業思光漢”。

注以爲指漢度遼將軍馬續。

按:《後漢書》卷六十五:“皇甫規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棱,度遼將軍。……徵拜度遼將軍,至營數月,上書薦中郎將張奐以自代。……朝庭從之,以奐代為度遼將軍,規為使匈奴中郎將。及奐遷大司農,規復代為度遼將軍。”此用皇甫吏部同姓人事。


《夏日周壽庵吳海亭招遊大明湖》“君不見昌國君,建旆長驅濟西軍,至今遺恨報燕文。”

注曰:“昌國君:指建文帝任命的平燕將軍盛庸,‘靖難之役’中,他屯兵德州,在東昌(今山東聊城)大敗朱棣,但最後向朱棣投降。”“燕文:燕王朱棣(永樂)和建文帝朱允炆。”

按:《史記·樂毅列傳》:“樂毅於是并護趙、楚、韓、魏、燕之兵以伐齊,破之濟西。……燕昭王大說,親至濟上勞軍,行賞饗士,封樂毅於昌國,號為昌國君。……樂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誅,遂西降趙。……燕惠王乃使人讓樂毅,……樂毅報遺燕惠王書曰:‘……’”


《二月十一日奉命升右僉都御史提督雁門等關巡撫山西》二首其二“唐室太原尹,宋藩并代師。”

注曰:“唐室句:唐高祖李淵從太原起兵。”“宋藩句:北宋時期的楊業父子(楊家將)駐守代州,防禦遼軍進攻。”

按:《舊唐書》卷三十九:“北京太原府。隋為太原郡。武德元年,改為并州總管,……開元十一年,又置北都,改并州為太原府。天寶元年,改北都為北京。”○《宋史》卷八十六:“太原府,太原郡,河東節度。……代州,上,雁門郡,防禦。”


《寄段羲民》“簡授王門賓。”

注曰:“王門賓:可能段羲民是平涼韓王府的座上賓。”

按:謝惠連《雪賦》:“梁王不悅,遊於兔園。乃置旨酒,命賓友。召鄒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風於《衛詩》,詠南山於《周雅》。授簡於司馬大夫”。


《次蘇總督西征遇雪韻》“六花平掩塞沙黃。”

注曰:“六花:六花陣,唐李靖本諸葛亮八陣法創製的陣法。”

按:贾浪仙《寄令狐绹相公》詩:“自著衣偏暖,誰憂雪六花。”


《壽大司寇喻公》“季布何淺深”。

注曰:“所指不詳。”

按:《漢書·季布欒布田叔傳》:“布進曰:‘臣待罪河東,陛下無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無所受事,罷去,此人必有毀臣者。夫陛下以一人譽召臣,一人毀去臣,臣恐天下有識者聞之,有以窺陛下。’”顏師古注:“窺見陛下淺深也。”


“衛車式彌高,呂綸澤可沛。”

注曰:“兩句典出不詳”。

按:《史記·孔子世家》:“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巿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醜之,去衛,過曹。”《齊太公世家》:“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


《旱甚》“哀歌誰氏子,斷腸有虞琴。”

注曰:“虞琴:相傳虞姬死前爲項羽彈的琴,此借指傷感的樂曲。”

按:《史記·五帝本紀》:“虞舜者,名曰重華。”《樂書》:“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集解》:“王肅曰:‘南風,育養民之詩也。其辭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答薛兵憲》“豈知馬直不輸錢。”

注曰:“馬直:馬的價錢;也指守衛京城、王府的騎兵。”

按:《後漢書》卷七十八:“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遷除,皆責助軍修宮錢,大郡至二三千萬,餘各有差。……時鉅鹿太守河內司馬直新除,以有清名,減責三百萬。……辭疾,不聽。行至孟津,上書極陳當世之失,古今禍敗之戒,即吞藥自殺。書奏,帝為暫絕修宮錢。”又,卷六《聞廷推陪用述懷》四首其二“寧慳馬直錢。”注亦曰:“馬直錢:馬的價錢。”


《空同二十韻》“谷餘漢帝米”。

注曰:“谷:軒轅谷,又稱問道宮,崆峒山上的景點。漢帝:可能指軒轅。”

按:《後漢書》卷二十四:“八年,帝自西征(隗)囂,至漆,諸將多以王師之重,不宜遠入險阻,計冘豫未決。會召(馬)援,夜至,帝大喜,引入,具以群議質之。援因說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埶,兵進有必破之狀。又於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埶,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帝曰:‘虜在吾目中矣。’明旦,遂進軍至第一,囂眾大潰。九年,拜援為太中大夫,副來歙監諸將平涼州。”


《送陳都憲巡撫河西》“憶昔壯年同紫闥,君守瑣闈余小蓬。”

注曰:“小蓬:小蓬門,指貧寒之家,這裏指罷職爲民。”

按:《容齋四筆》卷十五:“唐人好以它名標牓官稱……祕書監爲大蓬,少監爲少蓬。”


卷六《烽檄》“卻憶六王翊運勞,聖祖虎臣天日朗。”

注曰:“六王:指夏啓、商湯、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

按:《明史》卷一百二十六:“贊曰:明興諸將,以六王為稱首。非獨功茂,亦由其忠誠有以契主知焉。”謂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


《感興寄友》“退之三相國,樂天新井銘。”

注曰:“退之兩句費解。”

按:韓昌黎有《上宰相書》《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後廿九日復上宰相書》。○《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六:“十年七月,盜殺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上疏論其冤,急請捕賊以雪國耻。宰相以宮官非諫職,不當先諫官言事。會有素惡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華無行,其母因看花墮井而死,而居易作賞花及新井詩,甚傷名教,不宜置彼周行。執政方惡其言事,奏貶為江表刺史。”


《次胡樂山大卿見贈韻》二首其二“平淮誦雅羨裴度,爲餌釣鼇思李紳。”

注於上句曰:“平淮誦:平定淮西節度使吳元濟之後,朝廷下令撰寫的《平淮西碑》……”下句引《列子·湯問》龍伯國人釣鼇事,又曰:“兩句用典,旨在表達渴望有裴度、李紳這樣的當權者賞識。”

按:柳子厚有《平淮夷雅》。○《鑒戒錄》卷七:“會昌四年,李相公(紳)節鎮淮南日,所為尊貴,薄於布衣,若非皇族卿相囑,無有面者……(張)祜遂修刺謁之,銜題釣鼇客,將俟便呈之。相國遂令延入,怒其狂誕,欲於言下挫之。及見祜,不候,從容乃問曰:‘秀才既解釣鼇,以何物為竿?’對曰:‘以長虹為竿。’又問曰:‘以何物為鉤?’曰:‘以初月為鉤。’又問曰:‘以何物為餌?’曰:‘以唐朝李相公為餌。’相公良久思之,曰:‘用予為餌,釣亦不難。’憐祜觸物善對,遂命就對斟,言笑竟日。”

溫陵蘧廬
詩詞文賦玩票者 當代雷注鍳賞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