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东城高三(上)期末语文

文摘   2024-11-22 19:52   北京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一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一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一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16—2024年北京九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5-2024年北京市高考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15-2024年北京市高考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2024北京东城高三(上)期末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生产、科技与社会生活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意识到学科交叉融合与文理相互渗透的必要。文学研究中出现了对于自然科学集体性、自觉化、大规模的借鉴与运用,其中数学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因不甚明了数学思想的产生背景与实际意义,也不清楚其的具体条件,在引入数学方法解决文学研究的实际问题时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因而,将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引入文学研究的尝试一度被否定。

其实,无论文学研究还是自然科学研究,都以掌握客观世界中事物或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为目的,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不少数学分支学科的思想方法有助于文学研究的推进,如在大量无规则运动中发现规律的概率论,可以发现并用数字刻画作家自己也未必意识到的写作特征,为对作者的考证开辟了一条断途径。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学科交叉、文理渗透无疑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但不少文学研究者不习惯于此,也缺乏借鉴自然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与能力,所以沿袭原有思路。季羡林曾建议:“为了能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我劝文科的同学多学习点理科的内容。”这是从根本上改变群体思维方式的亚要途径,而只有实践的成功,才能使人意识到借鉴数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取材于陈大康的文章)

材料二

过去,研究者习惯用史料来描述文学史的高峰状态,而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我们可尝试用大数据来显示和验证,并透视数据背后的文学史意义。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座高峰。据统计,东汉到隋末、诗人共有六百多位,诗歌总共五千余首,而唐代,诗人有三千多位,作品数量达五万多首。宋代诗人诗作的数量超越唐代而达到新高度,诗人九千多位,诗作二十五万余首。从个体诗人来看,白居易名列唐诗作品量的榜首,诗作近三千,杜甫和李白紧随其后。宋诗的篇数,则由陆游称雄,其次是刘克庄和杨万里。根据综合影响指数排名,唐代诗人影响力第一的是杜甫,其次为李白、王组,而作品量居第一的白居易,影响力排在十名之外。高居宋诗影响力榜首的是苏轼,作品量雄居榜首的陆游紧随其后。

通过量化分析,可对唐宋诗语言层面的特征细把提。对《全唐诗》《全宋讨》进行词频统计,唐诗里写景语汇居前列,如排名第7的“白云”与第11的“明月”,虽只是词汇片段,唐人气象俨然可见,而这两个意象在宋诗中分别降至19与23位。宋诗中“平生”(第3位)、“人间”(第8位)等哲思人生的词汇排位较唐代(分别居于第30、13位)有上升。值得玩味的是,宋人虽崇尚自守慎独、内求于心的理学,诗中却不乏唐人所极少写到的“功名”(第36位)、“富贵”(第78位),而唐诗中常见的“烟怅”(第15位)、“相思”(第22位)等词汇在宋诗中跌出了前一百位。

传统古典文学研究中的结论多通过个人有限阅读过程中的观察、思索、领悟等方式获得,这类方式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乃至先验色彩。大数据的汇聚和计算分析方法的运用,能够使既出人意表又不偏不倚的结论“自动涌现”。随着统计数据的累积、叠加和映射,古籍和传统文化研究一定能够焕发出更多生机和活力。

(取材于王兆鹏、刘石的文章)

材料三

对人文学者而言,仅有一些现成的数字人文工具是不够的。一些看似好用的工具,比如词频统计、词云可视化等,由于开发时并未针对具体研究对象的特点而设计,往往对深入剖析文本特征的帮助不大。数字人文的深度发展,必须充分考虑人文学者的需求,将人文研究的经验融入数学建模的实施过程,使数字人文成为一种能体现研究者个性的研究方法。

由于不同学者对文本细读的角度与需求不同,在开发数字人文工具时,要让更多与文本相关的因素被计算机学习与测量,同时尽量用简单而有效的建模过程代替硬件算力的比拼。现阶段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展数字人文研究时,往往采用“机器学习”来实现。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机器学习模型更依赖人工对模型算法的参数、特征以及训练数据等进行反复调试,而这一过程正是研究者参与文本分析的过程。

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方法研究文学问题,起步较早、同时也最知名的是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在语言风格上的对比研究,类似的实验至今还在进行。研究者在计算机的辅助下,挖掘各种可量化的文本特征,比如高频词、虚词、双音节词等词汇信息、四言句、对仗句等句子信息。应用不同算法建构数学模型,就可以对两部分文本的语言特征加以量化计算,从而判断文本的相似程度。虽然从结论上看,这些实验无非证明了两部分文本的语言风格不同,但是其价值在于用一个经典的问题来验证不同算法、文本特征在风格计算时的可行性。各种行之有效的算法与特征归纳,可以在人文学者的专业背景下催生出更多课题。仅就小说而言,包括《儒林外史》在内的不少章回小说中都存在部分章回是否为原作的争议。通过计算语言学方法对这些段落的语言风格进行定量分析,想必也有助于类似辨伪问题的厘清。

(取材于诸雨辰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的发展让人们对学科交叉的认知程度逐渐提升。

B.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文学研究的尝试一直被否定。

C.概率论能为作家发现自己的写作特征开辟有效路径。

D.借鉴自然科学思想方法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很有必要。

2.宋代严羽论诗有“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之说,根据材料二,下列统计结果不能证明这个说法的一项是(3分)(    

A.“白云”“明月”在唐诗中的词频排名比宋诗中的排名更居前列。

B.“平生”“人间”在宋诗中的词频排名比唐诗中的排名有所上升。

C.在宋诗中不乏“功名”“富贵”这样的词语,而在唐诗中极少见。

D.“惆长”“相思”在唐诗中词频排名入前30,在宋诗中排百名外。

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基于研究对象特点而设计的数字人文工具,更有助于文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B.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展数字人文研究,目前多由“机器学习”实现。

C.计算机学习、测量与文本相关的因素无法满足学者对文本细读的需求。

D.对《红楼梦》前后语言风格的研究,验证了不同算法在风格计算时的可行性。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存在共通性,它们的思想方法可以相互借鉴。

B.唐宋时期影响力大的诗人,作品量也大;作品量大的诗人,影响力也大。

C.利用大数据,从字(词)频统计入手,可获得探究诸多领域文献的新体验。

D.机器学习的反复调试,可以帮助学者从不同层面观察文本写法上的变化。

5.为实现数字人文的深度发展,文学研究者应该做哪些努力?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说明。(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周召公年十九,见正而,冠则可以为方伯诸侯炎。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夫幼者必愚,愚者妄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盂子曰:“人皆知以食愈,莫知学愈愚。”故善材幼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

今人诚能砥砺材,自诚其神明,睹物之应,通道之要,观始卒之端,览无外之境,逍遥无方之内,彷徉乎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以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闲居静思,鼓琴读书,追观上古,友贤大夫,学问讲辩,日以自虞,疏远世事,分明利害,筹策得失,以观祸福,设义立度,以为法式,穷追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遗业、生有荣名,此皆人材之所能逮也,然莫能为者,偷慢懈墯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

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质性同伦,而学问者智。是故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群言非我也,而可以厉心。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中益知,以别分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士苟欲深明博察,以荣名,而不好问讯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立躯也。

水积成川,则蛟龙生焉;土积成山,则豫樟生焉;学积成圣,则富贵尊显至焉。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问近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惟仲尼乎!

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选自刘向《说苑·建本》)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正而 冠: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B.人皆知以食 愈:更加

C中益知 厉:磨砺                                     D.以荣名 垂:使……流传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莫知学愈愚 立躯也                 B.故善材幼者 非一之枝

C.今人诚能砥砺 惟仲尼乎         D.逍遥无方之内 好问近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晚世之人莫能                         但是近代以来的读书人不能做到

B.学问讲辩,日以自虞                 每日研究学问,辨明义理,作为一种自我娱乐

C.死有遗业,生有荣名                 死后有遗留下来的愿望,活着有美好的声誉

D.质性同伦,而学问者智             素质相同,有学问的人更聪明

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年幼的人知识浅薄,却可以通过学习摆脱愚猛,修养心性。

B.人才拥有非凡的智慧,能观察各种事物的反应,看到广大无边的境地。

C.学习可以使人达到圣人的境界,此后钱财、地位和美名就会自然到来。

D.本文运用了大量比喻,与荀子《劝学》一样,使道理的阐释深人浅出。

10.作者在提出“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后,阐述了学者治学的途径。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这些途径。(6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10分)

①子曰:“君于不重,则不成;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

②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③于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

1)请将画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无友不如己者

②嘉善而矜不能

2)俗话说:“广交不如择友。”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广交不如择友”的看法。(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这首词,完成12-14题。(共12分)

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冈

贺铸

终日怀归翻送客,春风祖席[1]南城陌。便莫惜离觞频卷白[2]。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

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

注释:[1]祖席:钱别的宴席。[2]卷白:即“卷白波”,此指劝酒。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翻”义为“反而”,首句将词人怀乡思归和送别友人的情感全盘托出。

B.“便莫惜”句是劝酒之辞,表现了主客频频举杯,纵情豪饮的洒脱情怀。

C.“动管色,催行色”写袅袅不尽的管弦在席间回荡,似乎在催促行人上路。

D.“纵明月”句写两人即使离别之后千里相隔,但也会共望明月,彼此牵念。

13.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终日”句与王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两句都有客中送别的凄凉。

B.春风送暖本来美好,但本词中的“春风”却反衬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

C.下片前五句与《赤壁赋》都运用了问答的表现形式,表达了对离别的哲思。

D.全词从“纵明月”句起,笔锋陡转,一扫前文沉重之感,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14.贺铸在词中多次运用叠句,一唱三叹,不仅画面生动,而且情感深挚。请赏析下片的两组叠句分别写出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6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谏唐太宗要重视民意,指出君民关系非常重要,需审慎对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2)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蕴含的道理有相通之处。

3)“木”在诗句中有多种含义。如《登高》” 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木”的意思是“树叶”;《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中,“木”的意思是“树”。

4)杭州自古被誉为“人间天堂”,宋代柳永在《望海潮》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自古繁华。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古栈道随想

奚耀华

古人把路留在了“墙”上,我们的船行在水里。

过滩了。船工从小発上站起,暴满青筋的手握紧篙杆,将它插进大宁河湍急的水流,在显示其力量美的同时,避险就夷,将船稳稳地送进了古雒门,也就是小三峡上的第一峡——龙门峡。

晨雾犹浓,一团团、一簇簇,罩在峰的顶端,聚在峡的褶皱。一阵轻风拂过,雾移散了,像拉开了一道簿薄的帷幕,将那两岸雄峻的峭壁径直推到了我的眼前。

“看,古栈道!”

不知谁喊了一声,大家的目光一齐射向了左侧巍峨的崖壁,展现在眼前的,是两排平行的方孔,上下交错成不规则的倒“品”字形,顺着蜿蜒险峻的绝壁伸展开去,像一个个古堡的窗口,气势森严。

一时间,我被震撼了。

出来时未做功课,从引航员那里,我知道了那方孔是古栈道的遗迹,据传它开凿于秦汉时期,至于究竟是秦还是汉,便说不清楚了。不过这并不重要,秦汉两朝在中国历史上同处一个非常的历史断代,那时,人们正在努力摒弃奴隶制的窠臼,构建着封建制的理想,革故鼎新。栈道不论修于两朝中的哪一个,都将是一种时代精神和历史格局的体现。然而,我们此时不约而同在惊叹着的,却是另一个问题:在如墙一样陡峭的绝壁上,这道是如何被修起来的?它又是作何而用?

古栈道神奇诡谲,巧夺天工,建造它时的艰苦卓绝自然令人难以想象,几乎为奇迹。于是民间便有了鲁班与观音菩萨打赌,夜修栈道,以造福于民,和宋太祖赵匡胤西进平蜀,修栈道以供行军之用等等传说,将这种不可思议托付给神力和王权,虚虚实实,莫衷一是。传说自然不是确切的结论,但却引发了我们对历史的无限遐想和怀古幽思——自从秦代修建秦始皇直道,从咸阳直至九原,以申秦法、扬威德以来,路便开始载入史册,称为“驰道”,即为跑兵马之道;隋炀帝虽暴虐,但一条大运河却使南北漕运畅通,亦促商贾繁荣,福荫后世,那又是一条行舟船之道,谓之“水道”;而我们眼前呈现的,是一条刻在石壁上的道,依然显示了古代工匠天堑变通途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古往今来,世间的道路总有千千万万,纵横交错使九府通衢。有的易走,如履平地;有的难行,步步艰辛。但路总是以不同的形态顽强向前伸展着,延续着,持续向着既定的目标。

人们常言“蜀道难”,蜀道的确难,这条古栈道也难,我们的船在激流中向大宁河的纵深行驶,沿途景观如一幅长卷渐渐舒展开来。浏览两岸,一样的“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而那条“道”竞也始终伴随着,不曾有过须臾的间断。于是,小三峡的秀美中叉融进了一层沉重的历史感和朦胧的神秘感,不时扰动着你的心路,那一个接一个的方孔……我开始臆造当年古人在上行走的情景:或蒙蒙细雨,那头上是一顶斗笠;或是白雪茫茫,那身上是一件蓑衣;还有那风、那烈日、那负重……这是行路,若再往前联想开去,便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了。

古埃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人面狮身像,据说狮身代表力量,人面代表智慧。雄狮般强健的体魄加上人类的聪颖,便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生存自立的基础。埃及人大可为这一创造而感到自豪。当然,中国人也很有一些值得骄做的,如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隋唐大运河、若论当代,也还有林县的红旗渠、新礓的坎儿井……但我觉得在这些骄傲中,应该加进古栈道,因为,它不仅同样象征着我们先辈一种超人的力量付出,同时也印证了一种卓越绝伦的智慧构想。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古老的栈道已不复存在,但那一座座方孔已沉淀为古代文明的化石,它安静、寂寞地依附于亘古的绝壁之上,为我们坚守着一个越来越遥远的古老传奇,今天我们在听,明天我们的后代仍将继续听下去。

雾彻底散了,久违的阳光终于覆盖了整个峡谷,像在一条昏暗的雨道里,点起了一盏巨大的白炽灯,将那山、那水、那崖照得辉煌起来。峡谷醒了。我忽然想起鲁迅说过的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确,世上的路有许许多多,有些是被人不知不觉走出来的.如鲁迅所说;有些则是在根本无法走的地方硬开出来的,就像这条古栈道。不论什么样的方法、路总归是人们生命意志和理想维度的体现和延伸。蜀道难,古栈道亦难,“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这巴是路难行的极致,若有比之更甚者,便只有心路了。从古至今,行路也许就不曾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非凡的胆识和坚毅的洞察力,执着且笃行。不仅行路,我们的人生,抑或一个社会的发展大概也是如此吧。

从小三峡回来,为解疑惑,找翻阅了一些资料,找到一些关于这条古找道遗迹的记述,应为正解。现摘录于此:

大宁河古栈道遗迹,平均距河面约15米,每个方孔长宽各六寸,深约一尺,孔距五尺。始建于秦汉时期,用以设竹管,将巫溪盐卤输送至巫山熬制:到唐代又加以改造,成为人行栈道。从巫溪宁厂至龙门峡,全长约一百二十公里,上游至下游逐步升高,超过了著名的剑阁栈道。大部分开凿于禽兽难以攀援的绝壁之上,是我国最长而又最险的古栈道之一。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努力摒弃奴隶制的窠臼 窠臼:老套子

B.虚虚实实,莫衷一是 莫衷一是:没有人认为是对的

C.我开始臆造当年古人在上行走的情景 臆造:想象

D.依附于亘古的绝壁之上 亘古:自古以来

17.下列对交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叙写了民间历代修建道路的传说,赞颂了古人非凡的创造力。

B.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巍峨险峻的崖壁上古栈道的气势森严。

C.作者将古栈道与古今中外的创造并举,表达了对古栈道消逝的遗憾。

D.本文融合了自然、历史和哲学元素,内涵丰富,情感深沉,引人遐思。

18.结合文章内容,解说文中画线句的内涵,并赏析其表达效果。(6分)

19.文章结尾摘录了关于古栈道遗迹的资料,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近日,八达岭长城南城延长线正式对外开放。②此前已开放的八达岭长城建筑形态完整,与之不同,这段长城在排除险情后,保留了残状。③步入八达岭长城景区,乘坐南线地面缆车抵达南四楼,沿着便道走五分钟,穿过便门登上南七楼,眼前豁然开朗④向南远望,“定”字形长城横卧山间,一路蜿蜒向远方。⑤天气晴好时,登上这段长城最高点,往北可一览八达岭长城北城全貌。⑥秋天,还能看到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红叶岭,感受诗中“层林尽染”的意境。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中“正式”一词不可以删掉。

B.③句中的成语“豁然开朗”使用恰当。

C.④⑥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

D.⑤句中的“一览”可改为“纵览”。

2)不改变原意,将第②句画横线并被逗号隔开的两个语言片段整合为一个。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不少选手表示,接触并爱上这些运动项目,是因为学校开设了相关体育课程。你所在的学校邀请同学们提建议,以提高大家对体育课的兴趣。你会提出什么建议呢?要求:建议合理,条理清晰。

2)“情绪价值”是2023年流行语之一,指的是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情结价值高的人,能给人美好感受,激发正面情绪,激励个人成长。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取一个这样的人物介绍给大家。要求:简述人物形象,符合原著内容。

3)请以“我多想”为开头,写一首小诗或抒情文字。题目自拟。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鲁迅在《拿来主义》中主张对待文化遗产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当今时代,“拿来主义”不仅在文化领域,在很多领域对我们都有启示。

请以“我看‘拿来’”为题自,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身边层出不穷的“新”;科技上的新突破,社会上的新风潮,课堂上的新知识……对于新的事物,有人观望,有人质疑,有人接纳,有人欢迎。

请以“向‘新’而行”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D 2.C 3.C 4.B

5.答案要点:

要学习借鉴自然科学的思想方法。

要运用大数据和计算分析方法。

在开发数字人文工具时,将人文研究的经验融入数学建模的实施过程。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6.B 7.A 8.C 9.B

10.答案要点:

勤学好问积累善思亲近贤者,结交益友

11.1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赞许善者,同情无能的人

2)答案示例:

示例一: 我认同这一观点。择友强调交朋友应有一定的标准,材料中孔子认为与正直、信实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而与谄媚奉承、背后毁谤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是有害的,说明朋友的品行对人的影响很大,交友应当有选择。

示例二: 我不认同这一观点。广交是一种泛爱众的交友方式,材料中子张说君子交友既要尊重贤人,又要接纳普通人,说明君子可以广泛地接纳朋友,这正是一个人道德水平高的表现。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2.B 13.C

14.答案示例:

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描绘了一幅山重水复、长路漫漫、居无定所的行旅图。作者想象友人在羁旅途中的寂寞和凄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体贴,以及此刻分别的不忍。

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描绘了一幅临别之际反复嘱托的感人画面。尽管此后相距千里,但彼此会在梦中相聚,醒后通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宽慰,以及对彼此友谊的坚定信念。

15.(1)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或: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无边落木萧萧下 但见悲鸟号古木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

16.B 17.C

18.答案要点:

内涵:①“昏暗的甬道巨大的白炽灯喻指被浓雾笼罩下的峡谷和光芒覆盖了整个峡谷的太阳。峡谷醒了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阳光照耀下的峡谷里的山、水、崖一下子变得明亮辉煌起来。表现了作者对古栈道认识上的升华:从古栈道对文明的坚守,联想到无论是行路、人生还是社会发展都需要非凡胆识、坚毅的洞察力,执着而笃行。

效果:这段话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为深化主旨做铺垫。

19.答案要点:

照应前文作者关于古栈道来历、作用等方面的种种疑惑。突出古栈道的地位,表现古人开凿时的艰苦卓绝。

强化作者对古人所创造的古栈道这一奇迹由衷的赞叹和敬佩之情。引发读者思考,并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令读者回味无穷。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

20.(1)C

(2)参考答案:

与此前已开放的建筑形态完整的八达岭长城不同

21.

22.

文言文参考译文:

周召公十九岁,志趣已正就加冠,加冠后就可以做方伯诸侯了。一个人在年幼无知的时候,不拜师接受基础教育,就难以立身全性。年幼的人知识浅薄,知识浅薄就会胡作非为,胡作非为就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孟子说:人们都知道用食物解决饥饿,不知道用学问治好愚蠢。所以本性良好的人在小时候,一定要在学问上勤学苦练,用来修养他的心性。

现在的人果真能够磨炼才干,精神上达到高超地步,观察各种事物的反应,了解其中的要点,看到事物开始结尾的头绪,看到广大无边的境地,逍遥在广大的宇宙间,游荡在尘俗以外,不同流合污,超尘脱俗,这是圣人理想中的境界,但是近代以来的读书人不能做到。闲居静思,弹琴读书,回忆上古,友爱和尊敬大夫,每日研究学问,辨明义理,作为一种自我娱乐,疏远世俗的事务,分清利和害,计划得和失,用来观察祸和福,根据义理建立法制,作为准则,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推究事物的情理,死后有遗留下来的功业,活着的时候有美好的名誉,这都是称得上人才的人能够做得到的,但是有人不能做到这些,是由于偷懒、懈怠、太空闲的缘故,所以失去根本就没有成就。

学问是成名立身的根本。容貌一样,会打扮的就更漂亮;素质相同,有学问的就更聪明。所以打磨的工具不是金属的,但是可以把金属物磨得非常锋利;《诗》《书》德言,不是我自己,但是可以磨练我的意志。勤学好问的人,早起一点,晚睡一点,磨砺自己增加知识,用来分别事理,所以处世就能保全,立身就不会危险。一个读书人如果想要深明道理、了解一切,使美名流传到后代,不喜欢勤学好问,就是砍去智慧的根本,堵塞智慧的源泉,怎么能立身处世呢。

水积多了成为河川,那么蛟龙就可以在里面生存;土积多了成为大山,那么豫樟等树木就可以在上面生长;知识积累多了就能成为圣人,那么富贵尊显就来了。价值千金的狐皮衣服,不是一张狐皮能够拼成的;台庙的屋椽,不是一棵树木的枝干做成的;先王的礼法,不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智慧。所以说勤学好问是增进智慧的根本,用脑思考是促进智慧的方法。《中庸》上说:好问接近于智慧,力行接近于仁德,知耻接近于勇敢。积累小善成为大善,大概只有孔子了!

读书人就是要做到恢复人情,修养心性,竭尽才能,亲近贤人,并向他请教,增长自己的学问晶性;交朋友要注意情投意合,这样彼此都有好处。《诗经》上说:如同象牙经过切磋,如同美玉经过琢磨。就是这个意思。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一上学期期末作文题目汇编(无例文)
2024年北京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5-2024年北京市高考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2018-2024年北京市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8-2024年北京市中考真题记叙文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记叙文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记叙文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北京市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作文题目汇编
2023北京初三(上)期中语文汇编命题作文
全套十年高考汇编40

全套七年中考汇编35
十份高一期末汇编全套45元

九份高二期末汇编全套40元


八份七年级期末汇编全套40元

八份八年级期末汇编全套40元

全套九份一模汇编40元

全套九份一模汇编40元

需要汇编可添加作者微信获取

彦师语文课堂
能讲解考场答题技巧,也补充忽视的好玩的好笑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