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精品讲义集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诗歌汇编
__________
一、咏史诗·独守千秋纸上尘
1.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外表好写而内心世界和本质精神却不易写,史书不能真正表达出历代高贤品格。
D.“独守”指俗儒死抱史书里的糟粕当宝贝。提醒人们勿轻信史书,要善于分辨。
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令·伊吕①两衰翁
王安石②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①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名挚,商的开国功臣。他是伊水旁的弃婴,后居莘农耕。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武王灭商,封侯于齐。②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神宗时力推变法,本词作于词人任宰相之时。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
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商鞅①
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注】①王安石因推行新法受到了多方责难,有人指责他违背先王之道,舍弃王道讲霸道。本诗即为此事而做。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虽逝,但他的文章遗留后世,阅读这些文章可想见其风度与品格。
B.尽管很多人指责王安石迂腐,但孟子阔达乐观的性格足以给他慰藉。
C.商鞅重视诚信,言出必行,取信于民,为治理国家留下了宝贵经验。
D.作者认为商鞅能够让政令得到贯彻执行,告诫人们不要对商鞅非议。
5.请简要概括这两首诗在讽古喻今写法上的共同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宫中①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②,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③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①望夷官:秦国官名。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③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
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化用了“指鹿为马”的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
B.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C.“春风”一句是说,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
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
E.“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直接描写了桃花源中的美丽景色。
7.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张良
王安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众 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①岂贤,四国流言旦②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①莽:即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交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定。
B.诗的颔联用典,巧妙地暗示作者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
C.颈联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D.尾联写面对众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11.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中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乌江亭【注】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浦,相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12.下列对三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B.杜牧诗不落传统窠臼。认为项羽不该自杀,本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认为项羽自杀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C.李清照对项羽进行了高度评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D.这三首诗对项羽评价的角度都不一样,杜牧是从兵家用兵角度、王安石是从民心向背角度,李清照是从节操(气节)角度进行评价的。
13.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明妃曲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以百辆毡车的隆重礼仪迎娶昭君,又予其“黄金杆拨” 为标志的豪奢生活,可谓胡恩深矣。
B.只可惜单于不解风情,王昭君只有琵琶弦上说相思,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
C.留北的侍女听了垂泪,南归的行人听了回首,这从侧面说明了王昭君弦上所流露的哀情感人至深。
D.全诗胡汉对比,非止一处,汉恩胡恩的浅深是明比,弹劝胡酒中的隔膜与垂泪回首中的知音是暗比。
15.请结合对全诗的理解,分析“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两句蕴含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宋]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16.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歌,题目相同,体例相近。虽然都是咏怀贾谊其人,但其实两者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
B.李诗抓住细节,采用“欲抑先扬”手法。开篇极力渲染君明臣贤,转而分别以“不问”与“问”“苍生”与“鬼神”相对照,含蓄地显示出了贾谊的不遇。
C.王诗宏观论述,运用反诘,指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又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赞美了“君明臣贤”的理想政治。
D.“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两句写出作者批评贾谊随着官位升高,而直言尽废,与历来的公卿毫无区别。
17.通过阅读《过秦论》和这两首诗,你对贾谊这位作家有了怎样的认识?请自创一首绝句,写出你所理解的贾谊。(题目自拟,不得以“无题”为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王安石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题杜甫画像
王安石
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①。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后之游。
注释:①雕锼:雕刻。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2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荡八极”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洪荒天地之中,事物丰富繁多。
B.“丑妍巨细”两句说杜甫的诗写尽了世间百态,不见斧凿痕迹。
C.“瘦妻僵前子仆后”一句详细描绘了诗人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遇。
D.“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化用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
25.“青衫老更斥”一句中以“青衫”代指人,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一项( )
A.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B.昔日青衫遇知己()
C.尚忆青衫陪众隽(陆游《书怀》)
D.青衫昔作督邮时(刘克庄《挽黄岩赵郎中二首》
26.这首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详定试卷(其二)①
王安石
童子常夸作赋工,暮年羞悔有扬雄。
当时赐帛倡优②等,今日论才将相中。
细甚客卿因笔墨,卑于《尔雅》注鱼虫。
汉家故事真当改,新咏知君胜弱翁。
[注]①宋嘉佑六年(1061)朝廷春试,王安石与杨畋同任详定官,读其诗,因答之。②王褒因善作赋而蒙汉宣帝赐帛。枚皋曾发牢骚说:“为赋乃俳,见视如倡。”
2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的学子们常炫耀自己辞赋写得好,却不知当年西汉的辞赋名家扬雄曾在晚年对自己作赋的经历深感后悔。
B.“倡优等”三字表明,当年因辞赋出众而受赏的王褒和抱怨自己辞赋出众而不受重用的枚皋,地位都不高。
C.宋朝与唐朝相似,也采用科考取士,工于辞赋者不仅可以入朝为官,甚至可以位至宰相,与汉朝差别极大。
D.诗人认为汉朝辞赋家地位低下的情况确实应该改变,本朝不该出现这种情况。杨畋也是认同这种看法的。
28.本诗表达了哪些情感态度?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二、山水诗·阆苑仙人何处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推行新法失败,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
2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语奇妙,“取”“酬”二字赋予春风以生命,花虽凋谢,诗人却于清阴中倍感慰藉,透露出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
B.颔联略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风味,抒写小路蜿蜒曲折,树木葱茏茂密,屋宇隐约可见,有动有静,更显生机与活力。
C.颈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刻画出园中主人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得的心境。
D.这首诗对仗工稳,通过描写半山园的晚春景象和诗人的日常活动,展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感情。
30.清代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此诗:“寓感愤于冲夷之中,令人不觉。”请结合尾联分析这一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宝公塔①
王安石
倦童疲马放松门②,自把长筇③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④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晚年闲居南京钟山时期。宝公,南朝高僧,卒葬钟山定林寺前冈独龙阜,永定公主为其建塔于上。②松门:松木为门,此指寺门。③筇(qióng):竹杖。④矫:高飞。
3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让倦童疲马止步寺门,独自拄杖登山,体现了其不畏艰险登临宝塔的盎然意兴。
B.颔联写登塔途中所见的景色,状写江上山间由黄昏转入月夜时光影的明暗变化。
C.“鼠摇”的声响原本不大,却可以听见。作者以动衬静,突出了空山古塔的幽寂。
D.诗中描绘的景色静谧而开阔,表现出诗人被遗忘而失落的心境,间接感慨了怀才不遇。
32.尾联虽未写景,但实则扣景而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狼山①观海
王安石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一)
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江上(二)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3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上》(一)中“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两句描写诗人江上行舟所见:江水在风中荡漾着粼粼的微波,江花纷纷飘着落瓣,一股秋天肃杀的气息扑面而来。
B.《江上》(二)中“晚云含雨却低徊”一句,将黄昏时的云霞写活了:“低徊”本来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却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地移动,情趣横生。
C.《江上》(二)中三、四两句写江行的特殊感受,景中有情,蕴深邃哲理于寻常景物中;陆游“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这两句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D.《江上》(二)一诗意象丰富,有秋阴,有含雨的晚云,有青山和江上影影绰绰的风帆;诗人摄取了各种近景,为我们勾勒出秋江暮云图和青山帆影图,雄健豪迈。
40.两首诗虽同题,但所表达的主旨与情感完全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西太一宫壁
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防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注】三十六陂:池塘名。
48.诗中“蜩”即_________,它被古人赋予诸多情感象征。
49.《宋诗精华录》把此诗评为安石诗的压卷之作,请赏析前两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偶书 王安石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5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雨下得大,来得及时,荡涤世间尘埃,流露出诗人的赞美与喜悦之情。
B.第二句点明耕作的百姓无不为这场大雨而欢欣鼓舞,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
C.颔联写上天降下的甘霖带来土地的丰收,隐含着诗人对上位者施恩于民的期盼。
D.雨过天晴,星斗灿烂,但是凉风吹进了轩窗,又给诗人带来了一丝落寞与惆怅。
51.本诗最后一联借“浮云”说理,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舒州七月十一日雨
王安石
行看野气来方勇,卧听秋声落竟悭。
淅沥未生罗豆水,苍茫空失皖公山。
火耕又见无遗种,肉食何妨有厚颜!
巫祝万端曾不救,只疑天赐雨工闲。
【注】①皇佑三年(1051),王安石就任舒州通判,正遇天旱,得雨却未能消除干旱,因有此作。②罗豆:河流名,在舒州罗豆镇。③巫祝:巫师;雨工:雨师,古代传说司降雨之神。
5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对仗工整,意义相对。观其云气,来势汹汹,应有霖雨;听其雨声,却下得细小,令人失望。
B.颔联“未生”对“空失”,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出雨势之小,未能使河水上涨、山峰隐去。
C.颈联写百姓刀耕火种一年,预计又将颗粒无收,但是并不妨害享有俸禄的官吏们继续享乐作福。
D.本诗与《桂枝香·金陵怀古》同为先景后议,前六句写景,后二句议论,语气峻急,思想深刻。
53.诗歌尾联有何“言外之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午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和弄玉善于吹箫,箫声引来赤龙紫凤,二人乘龙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欹(qī),倾斜、歪向一边。
5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句化用萧史、弄玉的典故,感慨自己并没有神仙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直接表现了对梦境的留恋。
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作者睡醒后的视听印象。
C.“旧蹊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景语,又颇含理趣。
D.“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通过对朱户画楼的描写,对比中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批评。
5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①
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其一)②
苏轼
秋早川原净丽,雨余风日晴酣。
从此归耕剑外,何人送我池南。
[注]①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奉宋神宗之诏入汴京,准备变法,重游西太一宫。此时距初游之时已经三十二年了,王安石也已经四十八岁。在这期间,父母双亡,家庭变故,国事难为,他在事业上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②“元祐间,东坡奉祠西太一宫,见公久作,注目久之,曰:‘此老野狐精也。’遂次其韵。”此时王安石已去世。
56.下列关于两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的诗前三句写景,为后一句的抒情做铺垫。景既是眼前所见之景物,也像是回忆中家乡的风景,从而勾起思乡之情。
B.王安石的诗写夏景,苏轼的诗写秋景,二者运用色彩表现景色之美,虽无细致铺陈,但仍将景色写得如在眼前。
C.第一首诗不仅怀念故人故地,也有对抱负尚未施展的感慨,但都收于“白头想见江南”一句中,可谓含蓄委婉。
D.苏轼的诗为和韵之作,最后一句写自己怀乡之思却无人相送,表达对王安石的怀念。
57.这两首诗在艺术成就上不相上下,请赏析这两首诗写景的诗句。
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
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
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
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
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67.《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________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68.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谒金门
王安石
春又老。南陌①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
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②了。
【注】①南陌:城南的道路,行人聚集之处,也是离别之所。②温(wèn):揩拭。
6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时间在暮春,一个“又”字,写出时光流逝之快,并暗含女主人公的深深叹惋之情。
B.又是梅小之时,回想起当年在城外“南陌”离别的情景,思念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C.第四句将笔触拉至梦境,“悄”字写出沉浸回忆而浑然不觉,情意之深厚可见一斑。
D.上片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既有眼前实写之景,也有虚写之景,二者彼此呼应。
70.简要分析词的下片是如何层层深人表达烦恼之情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秣陵道中口占二首(其一)①
王安石
经世才难就,田园路欲迷。
殷勤将白发,下马照青溪。
【注】①王安石罢相,归隐南京钟山时所作。
7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前两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72.分析这首诗的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宁夹口二首
王安石①
其一
钟山咫尺被云埋,何况南楼与北斋②。
昨夜月明江上梦,逆随潮水到秦淮。
其二
日西江口落征帆,却望城楼泪满衫。
从此梦归无别路,破头山③北北山④南。
注:①王安石: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②南楼与北斋:王安石尝读书于此。北斋,指昭文斋。③破头山:在蕲春,是佛家大师说法的道场圣地,这里喻指定林寺。④北山:即钟山,王安石曾居住于此。
73.赏析“昨夜月明江上梦,逆随潮水到秦淮”的表达效果。
74.两首诗都是写作者的梦境,有哪些不同之处?
三、田园诗·古人忧国愿年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三耕牛
宋·王安石
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
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
睆①彼天上星,空名岂余匹。
【注】①睆(huàn):明亮、美好的样子。
7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待耕牛的劳作环境。牛在荒草茫茫中间行走,脚底下泥水源源不断涌出,暗示诗人对牛的同情。
B.牛在早晨霜露下耕田,晚上到月出还在劳作,表现了可歌可颂的黄牛精神,体现了淳朴充实的乡土气息。
C.第三联巧用“无”“有”二字,用牛无利与主人“千箱实”对比,将牛勤劳、忠厚、奉献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描写了耕牛不辞辛苦的默默付出,“空名岂余匹”借用牛表达了自己追求声名的愿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76.叶梦得说:“王荆公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请结合诗文赏析“茫茫”和“空”之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歌完丰五首(其五)①
王安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后元丰行①
王安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慎县修路者
王安石
畚筑今三岁,康庄始一修。
何言野人意,能助令君忧。
肋力非无补,论心岂有求。
十年空志食,因汝起予羞。
8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路者盛土、捣土,忙碌了三年,才修筑成功这条四通八达的道路。
B.面对这条道路,诗人觉得惊奇:没想到这些农夫,能够为县令分忧。
C.从慎县修路这件事情,诗人概括出通力协作能帮助事业成功的哲理。
D.诗歌围绕“修路者”而展开,既有热闹的场面描写,又有深刻议论。
82.诗歌末句中“予羞”的原因是什么?对诗歌末句应作如何理解,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苦 雨
王安石
灵场①奔走尚无功,去马来车道不通。
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
平时沟洫今多废,下户京囷②久已空。
肉食自嗟何所报,古人忧国愿年丰。
【注】①灵场:祭祀仙灵神鬼的坛场。②京囷(qūn):储粮圆仓。
8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总领全诗,其中“雨”字点明了写作对象,“苦”字透露了作者的感情。
B.第二句借道路不通表现雨之大,点明了首句中“奔走尚无功”的具体原因。
C.颔联写景,以风吹云乱、水冲堤岸写下雨之况,同时引出了沟洫多废的内容。
D.诗中的“古人”一词指的是古代忧国的圣贤之人,但其实也是指作者自己。
84.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态。
四、送别、赠友诗·回首此时空慕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相送行效张籍
王安石
一车南,一车北,身世匆匆俱有役。
忆昔论心两绸缪,那知相送不得留。
但闻马嘶觉已远,欲望应须上前坂。
秋风忽起吹泥尘,双目空回不见人。
8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写作者与朋友分别,向着不同的方向奔波,距离越拉越远,虽不情愿,但因为“俱有役”,即使不舍,也不得不分离。
B.句三写昔日在一起时互相交心的情意深厚,句四写今日不得不分离的无可奈何。昔日欢娱与今日离别对比。
C.句五、句六描写别离后的情景:朋友走了,看不见了,只闻“马嘶”声。作者也踏上征程,登上“前坂”。正好与“一车南,一车北”呼应。
D.岑参诗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本诗最后两句只见吹起的“泥尘”而“不见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86.结尾四句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①
王安石
王孙旧读五车书,手把山阳太守符。
未驾朱轓辞辇毂,却分金节佐均输。②
人才自古常难得,时论如君岂久孤?
去去便看归奏计,莫嗟行路有崎岖。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主持变法时期。王詹叔,名靖,曾任山阳太守等职。利州路,北宋行政区名,包括今陕西、四川部分地区。运判:官名,即转运判官。②朱轓,古代高官之车,毂,代指朝廷。均输,指均输法。作者推行的新法之一,金节,诸侯使臣的符节。
8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王詹叔身为贵家子弟却能饱读诗书,在看似简单的叙述中含有作者的赞赏。
B.颔联交代王詹叔出行事由,塑造了一个不计较名利、勇于承担新任务的官员形象。
C.颈联表达了作者对于王詹叔没能得到重用的不满,也表达了作者赏识人才的情怀。
D.本诗以送别为题,着重描写离别场面、路途遥远,抒写与王詹叔的离别之情。
88.尾句“莫嗟行路有崎岖”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它与“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飞来峰》)共同体现了作者什么性格?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璋下第
王安石
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注]试群材。
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
意气未宜轻感慨,文章尤忌数悲哀。
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
【注】高拱:两手相抱,高抬于胸前。安坐时的姿势。
8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宫门大开、皇帝亲选人才的场景,表明朝廷能够给人才提供机遇。
B.诗人认为人命天定,李璋科举落第是上天的安排,应该心甘情愿认命服输。
C.诗人认可李璋的学问,劝他不必为落第忧心,这是因为朝廷也很渴求人才。
D.诗人劝诫李璋不要轻易去感慨命运不公,更不要用文章倾诉自己的不如意。
90.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郑山人所居
唐·刘长卿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
送陈靖①中舍归武陵
宋·王安石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注释:①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的身份致仕。
91.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诗中“春山犬吠武陵源”一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B.刘诗中第三四句中“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地人迹罕至,也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
C.王诗全诗为虚写设想,语言质朴平易,蕴含哲理,情感真切,饱含对朋友的真挚祝福。
D.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92.两首诗中都有“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注:①白璧招:典出自“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②华簪:华,美也;簪,发簪。即华丽的服饰。③鸡翘:鸾旗车的俗称。
9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明。
B.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
C.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送别的场景描绘得生动形象。
D.尾联是作者对友人的临别赠言,表达了挚友之间真挚的感情
94.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他送上了哪些祝愿?
95.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阅读下面还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道逢文通北使归法[注]
王安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同长安君钟山望
王安石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示长安君【注】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本诗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王安石出使辽国之前。王安石时年四十岁,此前曾上书变法,但未被采纳。长安君是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是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10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长安君王文淑的一首赠别诗,因为王安石是以兄长的身份写的,所以题目用“示”字。
B.颔联“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这些细节都透露出王文淑家境的贫寒,以及王安石对妹妹的同情与关怀。
C.颈联中,“尘沙”对“湖海”,“万里行”对“三年隔”,对仗工整;“自怜”与“又作”前后相承,技巧十分高超。
D.尾联说到了秋天,王安石就会写信告诉妹妹自己的归期,这既是对妹妹的宽慰,也表达了对平安归来的期待。
101.首联点明兄妹久别之后重逢。亲人相逢应该高兴,可是王安石却说“怆情”。请结合诗歌分析他因何“怆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招吕望之使君①
王安石
潮沟直上两牛鸣②,十亩涟漪一草亭。
委质山林如许国,寄怀鱼鸟欲忘形。
纷纷易变浮云白,落落谁钟老柏青?
尚有使君同好恶,想随秋水肯扬龄?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第二次罢相后,他居住在江宁城郊、钟山脚下。②潮沟,江宁城外所开引水道。牛鸣,谓牛鸣声可及之地,言距离较近。
10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两牛鸣”交代路途近便,又以“涟漪”“草亭”写出环境的清幽。
B.诗人将投身山林与以身许国对举,流露出他在归隐与报国间的矛盾心态。
C.颈联以“落落”之叠词、“老柏青”之比喻,塑造了诗人磊落孤高的形象。
D.诗歌从环境和志趣两个角度阐述邀请吕使君泛舟同游的理由,暗扣标题。
103.有人评价此诗“甚怨”,请结合诗句分析“怨”的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思王逢原【注】
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注】王逢原:即王令,王安石的好友。嘉祐四年(1059),王令年仅二十八岁而早逝。王安石悲痛万分,为之作《王逢原墓志铭》。次年秋,又赋诗三首以悼之,此为其二。
10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于秋日前往墓地凭吊故友,但见野草丛生、秋风萧瑟,不由地引发了对故友的深切思念。
B.颔联巧用典故,打发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既为世人不能理解王逢原而遗憾,也感喟自己缺少知音。
C.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悲欢、聚散之感,全诗便在深沉的悲哀中戛然而止。
D.全诗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来表达,仿佛对故友倾诉衷肠,熔写景、议论与感叹于一炉,因而凄恻感人。
105.有人说“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为荆公诗的名联。请赏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平甫①金山②会宿寄亲友
王安石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③。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①平甫:王安国的字,安国为安石长弟。②指镇江的金山寺。③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④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
10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起笔横空而来,画面宏阔。第二句视线拉近,描写眼前景物,以“沙岸”与“西兴”相比,大大丰富了诗意。
B.第三、四句写夜色中金山的所见所闻,作者在描写中极力表现了清幽的市井夜景。
C.前六句诗,作者以时间为序,写了由黄昏到初夜再到深夜的过程,章法井然有序。
D.第七、八句运用典故,含蓄抒发了诗人决意抛弃世间一切、遨游于神仙世界的出世想法。
107.这首诗中间两联写景颇为精妙,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纯甫①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节选)
王安石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然②堕洲渚。
黄芦低摧雪翳③土,凫雁静立将俦侣。
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
[注]①纯甫:王安石的小弟弟,名安上。②翛然:很快的样子。③翳:遮掩。
10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首咏画诗中,诗人对画家惠崇进行了高度评价,流露出对他的景仰之情。
B.“旱云”一句写出诗人观赏画时的节令、环境:天气炎热,云气蒸腾,溽暑难消。
C.“黄芦”两句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颇具情趣的水边凫雁图。
D.这幅画有很强的感染力,使人浮想联翩,引起了诗人对往日所见之景的回忆。
109.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惠崇画技高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②
王安石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注]①柳察元的堂弟宗,从柳州到江陵(今期北江旋)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②和甫:王安石弟王安礼。吴氏女子,王安石的长女,吴安持的妻子。古时女子出嫁后,从夫姓,称某氏。
110.下列对第一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零落”“春尽”等词语交代写作时间,即春尽时分或春夏之交。
B.领联运用数词,对仗工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极富感染力。
C.诗人被贬南荒,处境险恶,而宗一将行经洞庭,也很难有更好前程。
D.尾联运用想象并融情于景,表明兄弟相隔两地,只能寄以相思之梦。
111.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三——幕次①忆汉上旧居
王安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寄舍弟
王安石
一尊聊有天涯忆,百感翻然醉里眠。
酒醒灯前犹是客,梦回江北已经年。
佳时流落真何得,胜事蹉跎只可怜。
唯有到家寒食在,春风因泛灏溪船。
1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除夜”点明了时间,同时也暗含了环境,而舍弟则点明诗作所寄对象。
B.首联从对面落笔,写舍弟在喝酒时突然想起了自己,以至在不知不觉中因醉酒而眠。
C.颈联中“佳时”与“流落”“胜事”与“蹉跎”形成了巨大反差,令人无限感伤。
D.尾联中诗人期盼能够在寒食时节回家,与家人乘着春风乘船游玩。
115.前三联句句写愁,但又未见一个“愁”字,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次韵答平甫①
王安石
高蝉抱壳悲声切,新鸟争巢谇语忙。
长树老阴欺夏日,晚花幽艳敌春阳。
云归山去当檐静,风过溪来满坐凉。
物物此时皆可赋,悔予千里不相将。
【注】①平甫:王安国的字,王安国为王安石长弟。
1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次韵,古人和诗限制最严格的一种方式,作者与弟弟用诗词互相赠答唱和,可见感情亲密。
B.首联运用拟人的手法,“谇语”二字描述争巢之鸟的鸣叫,赋予其人的神貌情态,生动有趣。
C.颈联通过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分别写出了黄昏时云归风来的清静和凉爽,景色安宁宜人。
D.本诗既写出作者对当下美好时节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一丝孤独惆怅。
117.王安石的律诗讲究技法,用字工稳。请任取其中一方面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阴见及之作①
(北宋)王安石
五、咏物诗·凌霄不屈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雁
[唐]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①,孤飞自可疑。
雁
[宋]王安石
北去还为客,南来岂是归。
倦投空渚泊,饥帖冷云飞。
垣栅鸡长暖,沟池鹜自肥。
怜渠不如此,更堕野人机②。
[注]①矰缴(zēng zhuó),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也泛指短箭。②野人,村野之人;机,弓弩上的发射机关。
13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诗开篇交代雁离群北飞的背景,“独”照应标题“孤”,“念”字隐含同情心。
B.崔诗颔联写孤雁找到另一失群的雁,赶忙呼唤同伴到寒塘栖息,期盼它不要迟疑。
C.王诗颔联用“空渚”“冷云”营造的氛围来渲染雁南北飞迁途中的孤苦,极有感染力。
D.两诗尾联有惊人相似处,“逢矰缴”“堕野人机”表现了诗人对雁前途命运的担忧。
134.两诗写雁,颈联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红梅
宋 王安石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①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②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杏花③疑。惟有青枝不似。
【注】①真妃:唐朝贵妃杨玉环。琼姬:传说芙蓉城中仙女。②东阁:古代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③杏花:一种春花,枝直。
135.用四个词语归纳红梅的特点。
136.请鉴赏“真妃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花
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①这首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作者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13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
A.王安石诗中海棠“绿娇红嫩”类似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都用巧妙的手法来描绘海棠的形象,可谓匠心独运。
B.王诗开头两句描绘出了海棠叶隐约、花妖烧的美;苏诗开头则描绘出一幅春风吹拂、香雾弥漫的画面,空蒙而略显幽寂。
C.王诗主要从视觉的角度来描摹海棠,苏诗在此基础上还调动了嗅觉这一感官来描摹,两诗均将海棠描绘得形神兼备。
D.苏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最后两句借秉烛烛赏花之举来含蓄地表达自己被贬日久的不安与无奈的心境。
138.结合诗歌,概括王苏二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独山梅花
王安石①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②颜色空。
【注】①此诗当作于熙宁改革以前,或在舒州任上,或在金陵讲学期间。②上林:为秦汉时皇家园林。
15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荆棘”点明环境艰苦,“独山”说明地处偏远,突出梅花寂寞无主。
B.颈联写色香,虽孤犹艳,虽远犹香,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异曲同工。
C.“亭亭”突出梅花在苦寒中的高贵姿态,“漠漠”强调梅香在野风吹拂之下弥漫浓郁。
D.尾联用上林之典,委婉表达弦外之音:国家急需人才,而自己又闲置草莽无人问津。
151.颔联物与我的结合恰到好处,结合本联具体意象分析物我关系。
六、边塞诗·莫教空说霍嫖姚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河北民
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①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②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②,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③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注】①二边:指北宋与契丹、西夏接壤的地区。②一作“依”字,一作“悲愁天地白日昏”。③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曾对侍臣谈到自己有二喜:“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鄙无虎,二喜也。”
15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安石早年的诗歌创作有取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关心政治、同情百姓疾苦,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B.“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两句,开门见山地点明了黄河以北地方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而边民“长苦辛”只是因为北宋与契丹、西夏两族连年的战乱。
C.诗歌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感叹的口吻颂扬“贞观之治”的美好,表达了对北宋时政的批判和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D.黄河以北的边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南逃荒求生;河南虽然丰收,老百姓也是缺粮断餐,从而暗示出“长苦辛”不是河北之民所独有,河南之民以及其他内地之民无不如此。
153.为了表现河北民的“苦辛”,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帅①
王安石
吾君英睿超光武,良将西征捍隗嚣②。
誓斩郅支③聊出塞,生擒颉利④始归朝。
一丸岂虑封函谷,千骑无由饮渭桥。
好立功名标竹素,莫教空说霍嫖姚⑤。
【注】①西帅,西征西夏的将帅,指北宋名将、江州德安人王韶。本诗写作于熙河大捷出师前。②隗嚣,甘肃天水人,王莽末年割据陇西,自称西州上将军,后为汉光武帝刘秀所败。③郅支,北匈奴首领,被汉将陈汤所杀。④颉利,突厥首领,被唐将李靖所俘。⑤霍嫖姚,霍去病,西反抗击向奴名将,曾被封嫖姚校尉。
15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次熙河一战,有明君决策、良将出征,定能抗击西夏,收复国土。
B.颔联用典,列举汉、唐两朝抗击外族侵扰的战例,表达了必胜信心。
C.函谷、渭桥借指宋的疆域,颈联意为大宋凭千骑兵力就能捍卫国土。
D.“标竹素”与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照汗青”同义,均指名留青史。
155.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概括诗人所期待的西帅形象。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州 桥①
王安石
州桥踏月想山椒②,回首哀湍③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鸣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州 桥④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注】①州桥:位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所作。②山椒:山顶。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③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④州桥:与王诗所永为同一座桥。此诗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诗人奉命出使金国经过当时被金占领的汴京时所作。
156.下列对两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先写于州桥踏月,思念家乡,后写在家乡赏月,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而忆及汴京。
B.王诗中两次写到州桥和溪流,时空转换,交叉渲染,写出了人事的变迁和情感的变化。
C.范诗通过两个典型细节“等”“询”,将强烈感情浓缩于此,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
D.范诗末句用一个“真”字作结,真切写出了被金占领区“父老”的哀怨、思念与失望。
157.这两首诗虽内容各异,但都体现了一个“思”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思”的异同。
七、感时诗·但欲老渔樵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冲卿(1)除日立春(2)
王安石
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迎阳朝翦彩,守岁夜倾银。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3)。
重叠金・除日立春
黄升(4)
银幡彩胜(5)参差剪,东风吹上钗头燕。一笑绕花身,小桃先报春。
新春今日是,明日新年至。擘茧(6)莫探官,人间行路难。
【注释】(1)次韵: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冲卿:北宋人吴充的字。
(2)除日立春:除日、立春双节重合喜上加喜。但下一年就是“无春年”,古人认为不吉利。
(3)只自尘:出自《诗・小雅》“无将大车,只自尘今”意为用人力去推本应牛拉的大车,会让人沾染尘埃。
(4)黄升:宋人,科举不顺。
(5)银幡彩胜:用银箔或纸剪成的燕子、花朵形头饰。宋代立春时有互赠幡胜的习俗。
(6)擘茧:掰开。茧,宋时在面食中放置的用来卜测官运的纸签或木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
王安石
春风
王安石
春风过柳绿如缲,晴日烝红出小桃。
池暖水香鱼出处,一环清浪涌亭皋。
16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结合意象作简要说明。
163.诗中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举出一种并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初归镜中寄陈端公
唐·方干
去岁离家今岁归,孤帆梦向鸟前飞。必知芦笋侵沙井,兼被藤花占石矶。
云岛采茶常失路,雪龛中酒不关扉。故交若问逍遥事,玄冕何曾胜苇衣。
壬辰寒食
宋·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164.两首诗歌中,“雪龛中酒不关扉”中的“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巾发雪争出”中的“雪”是指__________。
165.《初归镜中寄陈端公》《壬辰寒食》这两首诗歌的最后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赏析。
即 事
王安石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千秋岁引·秋景
王安石①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②,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③,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①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了“熙宁变法”,后因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②楚台风:楚王游兰台时曾赞“快哉此风”。③华表语:曾有得道之人在华表柱上唱“去家千年今来归”。
16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
B.“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表达了愉悦向上的情怀。
C.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
D.“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仕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
169.本词多处用典,将情感表达得丰富蕴藉。对下列诗文的用典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作者借三国时周瑜年轻有为之典,抒发了自己同样年轻有为的自豪之情。
B.《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作者借周公吃饭时候,有报贤才来访,他居然赶紧把吃到口中的饭吐出来,腾出时间接待贤才之典,表达了自己希望遇到重视贤才的明主之情。
C.《永遇乐》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借廉颇之典,表达为国效力之决心,显示老当益壮之能力,抒发报国无门之忧虑。
D.《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作者借汉朝蒋诩隐居开辟三径之典,描绘了自家庭院完全荒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清高之意、悲愤之情。
170.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主旨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误,颔联的意思是: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的流俗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据此可知,不是身后湮没无闻,而是身后功名被以讹传讹,产生谬误。
故选B。
2.C
3.①赞美了伊尹、吕尚辅佐君王成就伟业的功勋,抒发了艳羡之情;②表达了自己能被宋神宗赏识重用的感激之情;③抒发了效法名臣建立不朽功业的豪情壮志。
【解析】
2.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C项.“‘君臣遇合’是件极其难得偶然的事情,如若君臣不能相遇,那‘兴王’之事只能空谈说笑,不禁喟叹”分析有误。“兴王”指的是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便在谈笑间轻而易举地完成。虽然“君臣遇合”有一种偶然性,但本句强调的是一旦遇合便可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并非是在悲感“君臣遇合”之艰难及少数。
故选C。
3.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并理解诗词内容;然后要结合诗词的题材特点,抓住诗词的标题、注释、意象意境、手法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句等分析诗人情感;最后组织语言作答。作答时注意不要只写几个表现情感的词语,要结合内容答情感,指出情感生发的原因,如有手法要一并写出。
根据词的内容及题干提示可知,本词是一首咏史之作。整体上看,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封建时代的士人由穷到通,总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侥幸成分,也就是说,能够由穷到通的毕竟是少数。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若使当时身不遇”,此句作者颇有自许之意。“若使”即假如。当伊、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假如不遇商汤、周文,则英雄终将老死岩壑。伊、吕是值得庆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运却是没有被发现、被赏识、被任用的机会,他们是“老了”的英雄。上片流露出作者对“伊吕”的羡慕之情。下片“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伊、吕有真实的本领,果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样才真正称得起是人才。所以“兴王”一句在全词中是很有分量的。结尾也是对这一句的引申,说伊、吕不仅功盖当世,至今超越千载,也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在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的背后,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结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全版75首诗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25 yua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