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精品讲义集
江苏省古诗鉴赏之羁旅思乡诗68篇汇编
思乡怀远诗的概念
思乡(亲)的缘由:
内在----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
外在----战乱频繁,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而家中的亲人、闺中之女子也常常对远在天涯的游子和戍守边疆的征人产生怀念之情。我们把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叫做思乡怀远类诗歌。
思乡诗的特点
思乡怀远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思乡诗的情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内容情感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典型意象与思乡主题
借助典型意象表现思乡主题的答题关键点::典型意象的特定含义,典型意象与思乡之间的关系要交代清楚.
1.抓意象的特点。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内容]这是一首散曲小令,曲牌名为“天净沙”,题目是“秋思”。这是抒发天涯旅思的代表作。
这首小令共描绘出三幅画面,且这三幅画面均由一组名词短语构成,特色明显。
第一组画面:枯藤、老树、昏鸦,给人的感觉是灰暗、苍凉、孤寂、萧瑟。
第二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又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第三组: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让人觉得冷清、凄凉、路途遥遥。
这又都围绕着一个“愁”字。第一组从正面衬出游子的乡愁,第二组从反面衬出游子的乡愁,第三组直接点出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
2、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
望月思故乡——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对月思亲、思乡,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思乡诗的抒情角度
①从己落笔,抒写切身感受,表达思乡之情。
②从对方落笔,想象对方情状,表达思念之情。
(就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不从自己写起,而是从思念对象写起。通过写思念对象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即:对写法。
思乡怀远诗常用术语:
景: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情:羁旅愁绪、孤独寂寞、凄凉哀伤、幽深的乡思、满腔的离愁别绪
思乡诗常见手法:
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
③对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羁旅行役诗
何谓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羁旅行役诗在什么地方写?
一种是在路上:在行走途中。
如“宿”、“旅”、“次”等题目开篇遇见这些字,多与战争诗有关。
另一种是到地方:到了某一处要抒发自己的心情。
又分为两类可以见。一类是题目上可知。另一类是注释。而注释多体现在主观题上的作答有用。
一般有这几种情况的人才会容易写羁旅行役诗:
1、是宦游不归,出去当官没办法回家。
2、是将军戍边,远在边关,表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家人对友人的思恋。
3、是官职升降,从一个地方被贬到另一个地方或高迁到另一个地方。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3、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柳中庸《征人怨》。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常见的意象物象:
比如“雁”,是一种意象,在诗歌中见到雁这一类词可知是思想怀人。如“归雁洛阳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
“月”,分为圆月和月缺。月满则更多是团圆,月缺则更多是孤身一人的苦闷。但都归为思念家乡怀念友人。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
“信”,中国自古有写信给人的传统,或传达意思或寄托思念。如《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或“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等。
还有以下意象物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
如遇到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羁旅行役诗常用的手法有哪些呢?
羁旅行役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一、古代诗歌阅读
(23-24高一上·江苏常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嗷嗷夜猿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凄凉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在故国的山川原野里迷了路,沿着道路终于进入边远的小城。
C.尾联“夜猿鸣”,直接拈出“夜”字回应篇首“日暮”,使全诗结构完整。
D.诗歌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面六句诉诸视觉,最后一句则诉诸听觉。
2.钟嵘在《诗品》中提出诗歌创作“即目”“直寻”的主张,“即目”意为眼前所见,“直寻”就是因眼前所见而触景生情,从感物动情中直接写出好的句子。这一创作主张在本诗的颈联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20-21高一上·江苏盐城东台区·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深湾夜宿
王勃
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
堰③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④。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
B.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
C.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
D.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
4.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1-22高一上·江苏句容市·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夜行
张九龄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①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注】①露华:露水。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描绘了月夜缓缓行船见到的美丽景象,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B.第五、六句描写环境的寂静无扰,河水清澈,从侧面表现诗人品格的高尚。
C.第七、八句写季节变化,诗人夜里独坐,周围寒露渐生,打湿了他的衣衫。
D.最后两句写在暗夜与黎明的分际,突然传来一声鹤鸣,给人悲凉、恐怖之感。
6.明人胡应麟《诗薮》中说:“张子寿(张九龄)首创清澹之派”,“清澹”即“清淡”,请简析本诗“清澹”的特点。
(21-22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7.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歌,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D.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明月”是统摄全诗的灵魂,该诗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
8.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之“生”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生”字有什么相似的妙处?
(20-21高一下·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题大庾岭北驿:本诗是诗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陇头梅:《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看见鸿雁南飞的景象,由此想到“北雁南归,不过梅岭”的传闻,忧伤不觉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
B.诗人由南飞雁想到自己的处境,运用比兴手法,由雁及人,将诗人痛苦复杂的内心感情表达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C.颈联描写了黄昏时分,江潮初退,水面寂静,林中瘴气萦绕的景色,这样的环境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悲伤感情。
D.尾联从写景转为抒情,想到明天早晨回首遥望,岭上梅花盛开,定会阻挡自己望乡的视线,无限凄油然而生。
10.陆时雍《诗镜总论》曾言:“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全诗处处写“愁”却未着一“愁”字,诗人使用了哪些手法抒发内心愁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2-23高一上·江苏徐州·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原早秋①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诗人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节。从律诗的结构来看,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常见模式。
B.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塞”指边塞,“河”指黄河。此联直接描写了太原的自然气候。
C.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递进,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诗人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后半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
12.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
(21-22高一下·盐城五校联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①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
杖藜②雪后临丹壑,鸣玉③朝来散紫宸④。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注】①至日:冬至日。②杖藜:拐杖。③鸣玉:古时官员所骑马上要镶佩玉器作为装饰,马行走时发出碰撞之声。④紫宸:唐大明宫中的紫宸殿。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久滞他乡,时时遭受穷困和愁苦的磨缠。
B.颔联写旅居之地远在天涯,但当地人节日中的好客热情带给诗人热闹欢乐。
C.颈联以自身孤老之处境对比出仕在朝的官员,虚实结合,极具画面感。
D.尾联中,“三秦”指长安和朝廷,“路迷”表达了诗人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
14.首联中的“长为客”是全诗的纲领,以下三联都注重与之呼应。请简要分析。
(21-22高一下·扬州市中学·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从视觉和听觉写边塞的凄凉:戍楼上更鼓响起,边城开始宵禁,路上已没有行人;秋天的边地传来孤雁的哀鸣。
B.颔联只写客观实景:白露已至,放眼看去,眼前的霜露开始变白;那故乡的月亮,分外的明亮。
C.颈联的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两句写得伤心断肠,折射出战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
16.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
(20-21高一上·江苏淮安·期中)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此诗为杜甫避乱蜀中夔州时所作。传说月宫中有个叫吴刚的仙人被罚砍桂花树。 “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月飞明镜”首句点题,将八月十五夜的满月比作“明镜”;“飞”写出了月亮升起的动态感。
B.“归心折大刀”是诗人的想象:月宫中吴刚也思归情切,无心砍树,以致折断砍树的大刀。
C.颈联描写中秋夜色,运用衬托手法,虽无一字写月而处处可见月光的皎洁。
D.就在诗人眺望时,身旁的林中跳出一只白兔,简直能数得清它的毫毛,足见月色明亮。
18.诗歌的颔联有何意蕴?请简要分析。
(20-21高一下·江苏海安市中学·期中)阅读下面二首诗,回答各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9.下列对《南征》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和本诗都写了景,但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哀情,极为沉痛。
B.“春岸”两句描写了诗人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
C.“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都表达了因病而不能上战场的无力报国的悲哀。
D.“君恩北望心”一句,道出了诗人虽已是年老多病之身,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
20.《南征》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概括并分析。
(21-22高一上·江苏泰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遣兴注
杜甫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注】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因谏丢官,曾流寓陇右。这首诗写于此时。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描写风急蓬飞、萧然寒肃的景象,既展现严酷的生存空间,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五六两句由写景抒情转入叙事抒情,交代诗人飘零异地的处境和久别思乡的心情,深挚沉痛。
C.“怅望”两句将个人处境与社会背景联结起来,以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呈现战火纷飞的动荡时局。
D.全诗以比兴起笔,借景抒情;继而以赋展开,虚实结合;结尾以问代答,直抒胸臆,沉郁顿挫。
22.论者说杜诗是“诗史”,请以这首诗为例,对此作简要分析。
(19-20高一上·江苏泰州二中·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晴
杜甫
返照斜阳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注释】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时期。
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描写晚晴之景,没有夕照则虹不现,没有浮云则雨不飞,照应周密,笔法细致。
B.颈联跳开一笔,描写凫雁高飞而去,熊罴秋来长膘,诗人慨叹万物欣然自得。
C.尾联以景结情,秋露零零,竹影摇曳,既回扣题目,又将不尽之意融入这晚景中。
D.诗歌写景远近结合,远望彩虹、峡雨、凫雁、熊罴,近观竹梢蒙露,层次分明。
24.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赏析。
(22-23高一上·泰州姜堰二中·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途中晓发
唐·崔曙
晓霁长风里,劳歌①赴远期。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
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注:①劳歌:忧伤、惜别之歌。
25.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长风里”紧承题目的“途中”,虽是早晨雨过天晴仍令人感到有些凄清。
B.颈联写行途中登高回望,家乡一切都看不见了,当看到与家乡类似之景时更生悲情。
C.尾联承上联再写远望,因纷纷落花遮住了诗人的视线,家乡的树林更加不可望到了。
D.诗人吟唱出“劳歌”是源于“赴远期”,由于此次离乡后归来遥遥无期,心生忧伤。
26.分析颔联所写的意象及其作用。
(21-22高一上·南通市南通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先描绘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B.颔联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
C.颈联中“乡泪客中尽”,直抒胸臆地抒发了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苦闷,耐人寻味。
D.尾联中“平海夕漫漫”写出了在阴暗的天色下,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的景色。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28.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景象,有何作用?
(19-20高一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①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①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29.下列对本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中的“闲”字用得巧妙,春草之“闲”衬托出人之悠闲。
B.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自慰。
C.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D.尾联正如沈德潜所评“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点明(收束)主题,表现了一种感伤却又不失希望的心态。
30.诗中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
(20-21高一下·江苏盐城市·阶段练习)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3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节日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当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 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3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
33.(16-17高一下·江苏泰州·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泊舟盱眙①
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②
夜久潮浸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③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注释:①诗人时任盱眙县尉,仕途失意。②次:停留。③候馆:旅馆。
(1)请赏析本诗颈联的写景特点以及所抒发的情感。
(2)前人评价这首诗“心思之巧,最易启人聪颖。”请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做到构思精巧的。
(22-23高一上·江苏盐城·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
刘长卿①
泪尽江楼北望归,田园已陷百重围。
平芜万里无人去,落日千山空鸟飞。
孤舟漾漾寒潮小,极浦苍苍远树微。
白鸥渔父徒相待,未扫欃枪 ②懒息机③。
【注】①刘长卿,祖籍宣城(今属安徽),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后迁居洛阳。写此诗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旅居江浙。②欃枪:彗星的别名。此处喻指叛乱势力。③息机:息灭机心,言归老或隐居。
3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江楼”“望”等词直接点题,并交代了写作背景——田园已陷百重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景,“平芜万里”与“无人去”、“落日千山”与“空鸟飞”各自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浓郁的荒凉意味。
C.颈联写景,视角由近到远,孤舟在水面上行进,变得越来越小,遥远的水滨树木苍苍,只有微微的影子。
D.尾联中的“白鸥”“渔父”都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蕴含隐居田园生活的意思,这表明作者此时决意弃官。
35.本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19高一·江苏徐州市·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目。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此诗是刘长卿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
36.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7.分析诗歌尾联在全诗中的表达效果。
(20-21高三上·南通市联考·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①
刘长卿
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
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②心。
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
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注】①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诗人只身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后。鄂渚,即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区。②楚客:客居他乡的人。
3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借蔡文姬交代了胡琴弹奏的内容。颔联通过联想和想象,写出蔡文姬在匈奴生活的孤独。
B.颈联虚实结合,诗人沉醉在音乐中,眼前似乎看到了边境上衰草随风摇动,天空中乌云弥漫。
C.全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来描写音乐,这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有所不同。
D.本诗融音乐与历史于一体,既是一首描写音乐的佳作,又兼具咏史诗的特点,构思新奇。
39.本诗尾联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和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
(2021·常州市八校·高一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4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尽”“万里赊”写出乡思的绵长与故乡的遥远,“仍”透露出不得已滞留他乡的无奈与凄凉。
B.颈联中清晓号角的悲凉声音,昏黄的孤灯,时而掉落的灯花,暗示主人公长夜难眠,凄凉寂寞。
C.尾联与首联相呼应,从时空的角度,突出离家之久、漂泊之远,从而点出岁暮不得归的原因。
D.全诗写除夕之夜诗人由坐到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全诗直白晓畅,而又深情绵邈。
41.请简要鉴赏颔联两句的艺术手法。
(23-24高三上·江苏苏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归道中(其二)
赵嘏
未明唤僮仆,江上忆残春。
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
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
此日念前事,沧洲[注]情更亲。
[注]沧洲:滨水之地,常指隐士居处。
4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色未明诗人就迫切地唤醒僮仆踏上“东归”之路,这与陶潜《归去来兮辞》中“恨晨光之熹微”所表达的情感类似。
B.残春风雨之夜,落花纷纷;天地山河之间,驱马奔走。颔联虚实相生,在时空转换中呈现的画面充满象征意味。
C.诗人揽镜自照,满头华发,不禁生出岁月蹉跎之感。“星星”“草草”叠词的选用,不仅形象可感而且曲婉深挚。
D.尾联诗人回想起从前官场的旧事,更觉得亲情之可贵,从而点明“东归”之旨,回归沧洲追寻内心真实情感的呼唤。
43.诗人将自己对自然与生命、自我与世俗的思考诉诸笔墨,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23高三上·连云港市·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忆山阳(其一)
赵嘏①
家在枚皋②旧宅边,竹轩晴与楚波连。
芰荷香绕垂鞭袖,杨柳风横弄笛船。
城碍十洲烟岛路,寺临千顷夕阳川。
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注】①赵嘏:楚州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人,留寓长安多年。会昌末年或大中初年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②枚皋:西汉淮阴人,枚乘之子,善辞赋,诗人比之东方朔。
4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家在古人旧宅边,屋外水竹相接,一片空碧互映,隐隐有清高不俗之意。
B.荷香绕袖,清风拂柳,诗人横船弄笛,写景层次分明,动静交织,气韵流动。
C.“城碍”“寺临”如隔登仙之路,“花落猿啼”代指春尽肠断,道尽了羁旅乡愁。
D.诗人触景生情,借用眼前的景物描绘出了理想中的家乡景色,色彩鲜艳绚丽。
45.请简要分析诗人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家乡之美。
(21-22高三上·江苏常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4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破题,点明情境,言旅中独宿,黯然神伤。
B.颔联写寒夜失群的孤雁声声鸣叫,使得诗人更加愁绪满怀,难于入眠。
C.颈联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用夸张写出了梦想的虚幻。
D.全诗运用多种意象,借景抒情,写得感情至深,含蓄蕴藉,真切动人。
47.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2·江苏百校·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巫山
张乔①
溪叠云深转谷迟,暝投孤店草虫悲。
愁连远水波涛夜,梦断空山雨雹时。
边海故园荒后卖,入关玄发夜来衰②。
东归未必胜羁旅,况是东归未有期。
【注】①张乔,晚唐诗人,一生漂泊困顿。②伍子胥,春秋末期楚国人,因受到楚王陷害,逃亡吴国,东过昭关,被官兵追捕,忧心忡忡,一夜白头。
4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联在渲染幽深冷寂的栖宿环境的同时,透露出悲愁交织的情感世界,为后面直抒胸臆做了充分的铺垫。
B.诗人在陈述夜宿孤店的情状时,调动了视觉、听觉以及内心感受等多种感知方式,属于典型的“以我观物”。
C.张乔善于炼字,首联着一“迟”字,在描写步态沉重的同时,透露出抒情主人公内心的落魄之状,很有神韵。
D.颈联暗用伍子胥故事,抒写家园变故带来的心理冲击,为了强化忧怆之情而进行夸张,难免因失真而弱化表达效果。
49.有人评论张乔的诗在抒情方面具有悲怆奇崛的美学特质。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20-21高二上·江苏宿迁·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怀江南同志
许浑
南国别经年,云晴波接天。
潇深鸂鶒①戏,花暖鹧鸪眠。
竹暗湘妃庙,枫阴楚客②船。
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
注:①鸂鶒:xī chì水鸟,多紫色,好并游。②楚客:一般指屈原,《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50.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表现与友人离别之久,下句展现明亮、阔大之景。
B.颔联描写春天香蒲繁茂,花光明媚、水鸟相戏的动人景色。
C.颈联描写了诗人行船江南所见的茂密的竹林和成荫的枫树。
D.许浑诗作工于炼字、对仗整密,本诗中间两联有充分体现。
51.全诗以“怀江南同志”为题,却无一字涉及“怀”,试分析本诗是如何抒发怀人之情的。
(2020年高一·靖江市·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唐】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鼓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5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举目所及皆异地之景,引发思乡之情,“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抬手低眉间有着深深的感伤。
B.第二联诗人写景寄情,以鹤、蝉自况,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
C.泛觞是古时一种宴饮游戏。高朋满座,诗人置身于这热烈的气氛之中,也完全从孤独失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变得洒脱了。
D.尾联诗人将仕途多阻、身处异乡的隐痛和盘托出,末句以“身羁旅”与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旅次”二字。
53.唐代张为在《诗人主客图》中以“清奇”二字评价方诗,“清”指清丽的风格,“奇”指奇巧的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19-20高一下·江苏苏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游伤春
李昌符
酒醒乡关远,迢迢听漏终。
曙分林影外,春尽雨声中。
鸟倦江村路,花残野岸风。
十年成底事①,羸马倦西东。
[注]①底事:何事。
5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旅游”写羁旅愁怀,诗人借酒浇愁,可酒醒之后,家乡依然遥远,愁思难遣,一夜无眠。
B.“曙分林影外”句紧承首联,写漏终夜尽,诗人透过树林看到天色放白,这抹亮色冲淡了感伤情绪。
C.“春尽雨声中”明点“伤春”,以声传情,与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句意思相近。
D.颈联描写途中所见之景,江村路上倦鸟思归野外岸边风吹花残,诗人借景寓情,伤春之意更见浓郁。
55.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21-22高一上·江苏无锡·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5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除夕守岁,坐到三更已尽。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
B.五六句叙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作者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
C.最后一联中,写诗人追随曾官至骠骑将军的名将霍去病宦游到桂州。此诗就是他到了桂州第二年的岁暮写的。
D.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对诗中所表现的乡愁并没有说破,可不点自明。
57.请结合全诗,简述诗人“辛苦”的原因。
(2020高二下·江苏省江阴市高级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怀故人
寇准
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①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注]①旧国:故乡。
5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写“清夜”“月”“藓庭”,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
B.颈联在前两联写景的基础上,通过“情何极”“思欲流”进行点题抒怀。
C.尾联通过对故人“今底处”的发问和作者独处“凝愁”来间接抒情。
D.本诗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平淡自然地抒发了作者月下怀念故人的情感。
59.“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两句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21-22高三上·宿迁市·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道逢文通北使归法[注]
王安石
朱颜使者锦貂裘,笑语春风入贝州。
欲报京都近消息,传声车马少淹留。
行人尽道还家乐,骑士能吹出塞愁。
回首此时空慕羡,惊尘一段向南流。
[注]嘉祐五年元月,王安石担任送辽伴使北上。此时上年冬使辽的文通回国已达贝州,王安石认为途中可相遇,但朝廷依惯例禁止两路使者相会,王安石只得作诗寄给文通。
6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运用想象,对朋友红润美好的容颜和亮丽的衣着进行了描写。
B.诗中“笑语春风”“回首此时”前后呼应,交代出诗人羡慕的来由。
C.“传声车马少淹留”一句暗含朝廷依惯例禁止两路使者相会的背景。
D.颈联一“乐”一“愁”,两者形成对比,传达出诗人对朝廷政策的不满。
6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1高一下·江苏徐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垂柳,清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中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治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62.下列对这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将“客愁”比作“清风”吹开的“千条万条”杨柳枝,使抽象的“客思”变得生动可感。
B.颔联用一个“倾”字,夸张描述诗人泪流满面,流的泪就快要淹没治城了,表达诗人之哀。
C.颈联以“雪”暗喻白发,并与“镜颜”之“朱”相对,造成了强烈视觉反差,暗含韶华已逝。
D.尾联用“渔樵”典故,暗指诗人身居官位,却未享“轩冕之乐”,意欲远离官场,归隐山林。
63.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很繁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思亲汝州作
黄庭坚
岁晚寒侵游子衣,拘留幕府报官移。
五更归梦三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车上吐茵①元不逐,市中有虎竟成疑。
秋毫得失关何事,总为平安书到迟。
【注释】①吐茵:汉代丙吉不因驭吏醉呕车上而斥逐之。
6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写岁晚天寒凉意透衣,“侵”字既实写天气,也暗示了“游子”凄凉的心境。
B.颈联用典,言己虽有小过,但未必因此被逐,用“三人成虎”之故事,是担心家人受流言影响而担忧。
C.尾联写作者不关心官位升降,只在意家信总迟到,不能及时解除家人对自己的担忧。
D.诗歌用典恰到好处,使全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感情真挚。
65.颔联常常被人称颂,请结合全诗赏析其妙处。
(21-22高一上·江苏徐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王缄①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②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③。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注]此词当作于熙宁七年(1074)秋冬间。苏轼当时因为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而被迫到杭州任通判。当时王缄自眉山到钱塘看望苏轼,回去时,苏轼写了这首词相送。①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②凭:请,劳烦。③觞:酒杯。
66.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交代背景,词人对亡妻虽明言“忘却”,实则难忘,一见妻弟“未免思量”。
B.“凭将清泪洒江阳”一句抒发了词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般的悲伤。
C.“故山”两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羁旅天涯的孤寂与悲凉。
D.这首词抒发的感情极为复杂,有送别的惆怅、悼亡的悲痛、政治上受排斥的失意、对故乡的思念。“何处是吾乡”一句为直抒胸臆。
67.(1)请结合全词,说说你对“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的理解。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各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情感?
(22-23高一下·江苏南京·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①
苏轼
行歌野哭②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②行歌,边行走边唱歌;野哭,哭于郊外。
6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除夕夜听到行歌和野哭时的感受,远处灯火、疏星渐趋暗淡,营造了除夕夜昏暗冷清的氛围。
B.颈联起句写盖着两层被子双脚依旧冰冷,既是写夜来霜重给身体带来的感受,也写出了特定场景下内心的悲凉。
C.尾联“谢”“嫌”“许”三字皆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深夜孤舟唯残灯相伴的情景,蕴含了作者的无奈之情。
D.全诗以悲情起句,“野哭”“病眼”“苦思”“霜重”“残灯”“孤舟”诸语,无不充满冷寂愁郁的色调,望而生悲。
69.请结合诗歌前两联简要概括作者除夜“不眠”的原因。
(22-23高三上·江苏苏州、扬州、常州、盐城中学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兵后寓吴①
蒋捷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怒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夫。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鸭、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②在,问邻翁,要写牛经③否,翁不应,但摇手。
【注】①兵后寓吴:1276年元军占领苏州、常州和临安后,词人离开家乡宜兴,流寓苏州一带。②枵(xiāo)囊:无钱的空口袋。毛锥:毛笔。③牛经:关于养牧牛的书。
7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描绘温馨幸福的生活场景,后文描写艰辛困窘的漂泊生活,一虚一实,表达了作者的悲痛之情。
B.“万叠”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戍角悲鸣不已,与姜夔(扬州慢)中“清角吹寒”句意境相似。
C.羡慕寒鸦有巢可归,反衬作者居无定所的境遇,与秦观的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用法如出一辙。
D.看“如旧”江山,叹“浮云”“苍狗”,其中蕴含的情感深沉悲苦,交织着作者乱世之伤与流离之叹。
71.有评价认为蒋捷这首词“以小说家的笔调”表现了当时动荡的时局,请结合词的下片作简要分析。
(21-22高二下·江苏镇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齐天乐·秋思
周邦彦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①,蟹螯初荐。醉倒山翁②,但愁斜照敛。
注:①篘(chōu):滤酒竹器,此为“滤”之意。②醉倒山翁:晋山简每置酒辄醉。此处作者以山简自比。
7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作抒写暮秋时节览景宴饮所长生的身世之感,以赋笔铺陈景物人事,寄寓主观情感。
B.开头二句使人有满目萧然之感,“又”字使词意递进一层,起首造境为全篇定下感情基调。
C.“荆江留滞最久”句想象故人对自己遥遥相望,情致深邃,且与“殊乡”照应,结构工巧。
D.“玉液新篘”句表明作者已从愁思中走出,一手持螯,一手持杯,尽现旷达之情。
73.本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分析。
(2023·靖江市一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
还京乐
周邦彦
禁烟①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②。正泥花时候,奈何客里,光阴虚费。望箭波无际。迎风漾日黄云委。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
到长淮底。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③。堪嗟误约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想而今,应恨墨盈笺,愁妆照水。怎得青鸾④翼,飞归教见憔悴。
【注】①禁烟:也叫禁火,指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或二日。②料理:逗引。③况味:境况和情味。④青鸾:即青鸟,传说中的神鸟,是西王母的信使。
7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烂漫时,作者正客行在外,无暇欣赏春光,如今花落成泥,让作者顿感虚度了光阴。
B.感叹违期失约,自己远在天涯,只能独对桃李芬芳;桃李烂漫,越发衬得自己孤独。
C.此词情感充沛,时而激情如潮,时而悲徊如波,把春日羁旅怀人的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D.此词写情挥洒自如,既刻画自己,又勾勒对方,且一再缩合双方,结构谨严,浑化无迹。
75.本词结句“怎得青鸾翼,飞归教见憔悴”为众评论家所称颂,请赏析其妙处。
(21-22高二下·淮安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7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清早便点燃沉香消溽暑,隐隐透出自昨宵夜雨以来内心的烦乱。
B.“呼”“窥”二字以拟人手法赋予鸟雀人的情态,写出其欢快状态。
C.词人自问还记不记得家乡当年的渔民朋友,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旧。
D.尾句描写泛舟家乡荷塘的梦境,使全词虚实相生,给人无限的遐想。
77.本词与柳永的词作《望海潮(东南形胜)》都写到了荷花,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2-23高二下·江苏淮安市六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还京乐
周邦彦
禁烟①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②。正泥花时候,奈何客里,光阴虚费。望箭波无际。迎风漾日黄云委。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
到长淮底。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③。堪嗟误约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想而今,应恨墨盈笺,愁妆照水。怎得青鸾④翼,飞归教见憔悴。
【注】①禁烟:也叫禁火,指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二日。②料理:逗引。③况味:境况和情味。④青鸾翼:传说中的神鸟,是西王母的信使。
7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烂漫时,作者正客行在外,无暇欣赏春光,如今花落成泥,让作者顿感虚度了光阴。
B.词中感叹违期失约,自己远在天涯,只能独对桃李芬芳;桃李烂漫,越发衬得自己孤独。
C.此词情感充沛,时而激情如潮,时而悲徊如波,把春日羁旅怀人的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D.此词写情挥洒自如,既刻画自己又勾勒对方,且一再缩合双方,结构谨严,浑化无迹。
79.本词是如何表达抒情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21高三下·苏州大学附中·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寄满子权①
王令
楼前暮蔼暗平林,楼上人愁意思深。
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
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
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②。
【注】①满子权:满执中,字子权,扬州人,为王令少年时的至友,两人皆有治国安民之志。②直弦句:直弦,琴的主弦。旧时以琴弦断绝,比喻失去知音。据《吕氏春秋·本味》载;楚国人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最能欣赏和理解他的琴音。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没有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鼓琴。
8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前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后句写此时此境诗人的思绪,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统摄全诗。
B.颔联即景抒情,薄云未必降雨,秋日从来多阴,说明诗人对人生的清醒认知和豁达之情。
C.颈联叙写诗人向朋友倾诉自己的境况,以“三年”表明迷归之久,以“一夜”突出心老之疾。
D.本首诗语极沉重,所选意象如“暮霭”“平林”“薄云”“秋日”均含有萧瑟凄凉之感。
81.尾联诗人写道“欲作新声寄遗恨”,在全诗中诗人表达了哪些遗恨?请简要分析。
(20-21高三下·江苏省六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晏几道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①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②时。
[注]:①漫:空,徒;一说莫,勿。②玉枕:玉制或玉饰的枕头,这里用为瓷枕的美称。
8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以时景起笔,写月即写情,“又”字既状时间之长,亦隐隐透出苦涩。
B.“南飞”二字独成一句,语音短促戛然而止,浓郁的秋思,令人难以为怀。
C.下片强化了热切的盼望与冷清的结局间的矛盾,最终回到残酷的现实中。
D.全词大量隐括前事、化用诗意,并且散融于全篇,婉折深绵,抑扬顿挫。
83.前人评此词“回环曲折,悱恻渐深”,请结合全词对此简要分析。
(2021·江苏南通徐州泰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秀州城外①
苏舜钦
秀州城外九里有竹树小桥,予十八年前与友人解晦叔饮别于此。今过之,景物依然,而解生已亡。悲叹不足,复成小诗。
当年共醉此桥边,道旧狂歌至暮天。
得句旋题新竹上,移舟还傍乱花前。
君埋尘土骨应化,我逐风波心欲燃。
落日长号感人事,沙头②寂寞上渔船。
【注】①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因支持范仲淹的革新运动,遭罢职,闲居苏州。秀州,今嘉兴附近,古属苏州府。②沙头:即渡头。
8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回忆昔时与友人赋诗郊游、狂歌醉饮的场面,表达了对解晦叔的深切思念。
B.颔联中“乱花”写出了秋天花落凋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
C.颈联写友人尸骨已化尘土,自己也身逐风波,人生艰难,流露出内心的悲哀之意。
D.尾联“落日长号感人事”句,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相结合,表现诗人对人事的感慨。
85.诗中“沙头寂寞上渔船”包含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2020·山东泰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
8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雨后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
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
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
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
87.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3高二下·泰州靖江高级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8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词紧扣一个“愁”字,既写思乡难归之苦、仕途不顺之痛,亦写伊人远去之悲。
B.过片叹息往事如梦,“花空”一句既喻岁月流逝,又赋眼前秋景,兼有二义之妙。
C.“燕辞归、客尚淹留”两相对照,写客居他乡的无奈与伤感,是“离人心上秋”的具象化。
D.全词上片写羁旅秋思,渲染较详,为后文蓄力;下片写客中怀人,简洁明快,无拖沓之感。
89.前人曾评价此词“无理而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1-22高一下·江苏苏州·期末)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游历,足迹踏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作为张可久晚年之作。
90.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归雁”“秋”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思考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
C.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好景不长,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D.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91.作品末尾三句化用宋代词人秦观的《满庭芳》的诗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进行简要赏析。
(21-22高三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扫花游·九日怀归
【南宋】周密
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蛩暗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心事曾细数。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情丝恨缕。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
92.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空洲渚”,“空”字描绘了深秋过后,江蓠凋尽,汀州繁华不再的萧瑟景象。
B.“孤蛩暗语”,写九月蟋蟀鸣秋,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都城临安暮秋时节的风貌。
C.“怅望极归舟”,写诗人心无依托,怅惘地眺望江上归来的船只,想象天边的烟树。
D.“情丝恨缕”,以丝缕喻情,化无形为有形,极言情之多且乱,一语概括心中之事。
93.唐圭璋曾评:“周密作词好用典,且常叠用典故。”请指出下阕运用了哪些典故,并分析用典的作用。
(21-22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夜宿浙江
孙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注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瞑深。
【注】越人,指疏远的人。
9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季节和时间,既照应题目“夜宿”,也渲染出萧瑟的氛围。
B.颔联“潮未还”与“月初落”,对仗工整,暗示诗人旅途中夜不能寐。
C.颈联写诗人听闻“江上越人吟”,顿时生发“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D.尾联以“何时”发问,诗人虽感遥遥无期,但仍对回到朝廷充满信心。
95.《礼记·乐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请结合诗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1-22高二上·江苏仪征市·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留别南昌诸友
翁卷
衰颜怕被青铜见,病骨堪同瘦鹤群。
出久并荒幽径菊,未归长忆满山云。
春风岂识吟人恨,夜雨频于客舍闻。
万柳百花好时节,别君愁绪乱纷纷。
【注】翁卷,乐清(今属浙江)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
9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当为诗人客居南昌所作,其时他正欲返回家乡,故以此诗寄寓离别之情。
B.颔联中作者对幽径菊荒的想象及对家乡山云的回忆,表明诗人离开家乡已久。
C.颈联以“春风”“夜雨”点明时令,意在表现时光流逝之快,转瞬又过去一年。
D.尾联以乐景写哀情,用万柳百花之乐景衬凌乱愁绪之哀情,有倍增其哀效果。
97.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所写之“愁”的内涵。
(21-22高二下·江苏邳州·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9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出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的画面,并无秋季的萧瑟之感。
B.首联对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出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99.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1高一下·江苏扬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同①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②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注】①同:即“和”的意思。这是一首唱和之作。②张谓,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
10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洞庭苍凉秋色,并用湘水北流反衬自己不能北上与友人团聚。
B.颔联直抒胸臆,上句言乡关遥远,此为实写;下句言愁思之深,此为虚写。
C.尾联中“故人京洛满”的热闹与颔联诗人独处异乡的冷清形成鲜明对照。
D.这首诗不事刻意经营,浅白有如说话,然而感情真挚,自然蕴藉。
10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颈联所蕴含的情感。
(20-21高一下·江苏徐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洞庭阻风
许棠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10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文题中“阻风”二字落笔,因洞庭湖风吹浪涌,诗人受阻于湖边,终日与空阔的江面、菰蒲、钓船相伴。
B.因为风大,才有“浪高”与“花扑”,颔联通过侧面描写,描绘了洞庭湖风起时,青草摇曳、落红满天的别样景致。
C.颈联由写景转向抒情,诗人感叹,多情之人望见此情此境不免触景伤怀,况且自己又无余钱可以沽酒解愁。
D.全诗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有正面描写,亦有侧面烘托,将暮春时节的游子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103.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高二下·江苏泰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莫州道中
刘迎
枫林叶叶堕霜红,天末晴容一镜空。
野旷微闻鸟乌乐,草寒时见马牛风。
人生险阻艰难里,世事悲歌感慨中。
白发孀亲倚门处,梦魂千里付归鸿。
10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写莫州道中秋景,枫叶霜红,空明如镜,描摹出天高气爽、晴明空阔的季节特点。
B.颔联中“鸟乌”为不祥意象,暗合衰败荒凉之景,并借乌鸦反哺之乐反衬作者不能侍养父母的哀伤。
C.“马牛风”,改变“风马牛”的字序,与“鸟乌乐”对仗,秋草寒枯,牛马追逐放逸,都是作者的真切感受。
D.颈联两句感叹人生无常、世事堪悲,险阻艰难、悲歌伴随,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和体会。
105.尾联中运用了虚写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20-21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楼令·秋怀次韵
夏孙桐
残叶下寒阶,秋风震旅怀。话莼鲈、空自低回。莽莽神州兵气亘,听不得,泽鸿哀。
夕照澹金台,销沈几霸才。对霜天、尊酒悲来。丛菊漫淹词客泪,偏多傍,战场开。
10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即点明“秋”景。残叶、寒阶,令人顿生凄凉之感,秋风萧瑟,动人心怀,用残景衬托词人的情绪,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B.“莽莽神州兵气亘,听不得,泽鸿哀”写出了中华大地上“兵气”绵延的现实,并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百姓深切的同情。
C.“夕照淡金台,消沉几霸才。”词意紧承上阕,借用燕昭王置千金以延士的典故,表达了希望统治者振作精神,富国强兵,救民于水火的积极心态。
D.“丛菊”句,借用了杜甫《秋兴八首》中“丛菊两开他日泪”一句,用花香映照兵气,构思新颖,耐人寻味,体现了词人较深的造诣。
107.请简要分析词人“悲来”的原因。
(19-20高二下·泰州市泰州中学·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暗香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①。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②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①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自号石湖居士。②何逊:南朝梁诗人,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作《咏早梅》。
108.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前小序介绍了作词缘起。当时词人姜夔冒雪到朋友范成大隐居的石湖作客,范成大要求他创作新曲,于是词人就创作了这两首词曲。
B.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那时,词人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境界幽雅。
C.“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两句,是说何逊年纪老迈,诗情锐减,面对红梅, 也不能像词人一样,有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了。
D.下阕先写词人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次写想借酒浇愁,但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
109.“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名句,意境优美,试赏析其精妙处。
(18-19高一上·江苏南通·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10.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1.简要概括这首词所蕴含的情感。
(22-23高二下·江苏宿迁·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雪夜寄卢纶兼呈秘书元丞
李端
闻君随谢朓,春夜宿前川。
看竹云垂地,寻僧月满田。
熊寒方入树,鱼乐稍离船。
独夜羁愁客,惟知惜故年。
【注】谢朓,南朝齐著名的山水诗人。
1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早春”“雪夜”点明了时节、地点,“寄”体现出作者对友人的牵挂。
B.首联用典,写出友人们追寻谢朓的生活情致,寄情山水,在春夜里宿于前川。
C.颈联用“熊”入树、“鱼”离船写出了友人们远离之后,诗人孤独寂寞的处境。
D.尾联借一“愁”字,写出诗人的孤独,羁旅漂泊的愁思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113.有人认为,李端的部分诗句“缺乏千锤百炼”,请结合颔联谈谈你的看法。
(21-22高一上·常州高级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山道中
史谨
塞上秋光向晚多,无边胜槩【注】入吟哦。
太行旧畏羊肠险,驿路今从鸟道过。
眼底故人无鲍叔,军中诸将有廉颇。
羁愁忽共云烟集,几处猿声出薜萝。
【注】胜槩:亦作“胜概”。
1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多”与“无边”相呼应,说明塞上胜景无限,并由此引发了诗人的情绪。
B.颔联“鸟道”一词表现了蜀道的险峻,与李白《蜀道难》中“鸟道”作用相同。
C.“鲍叔”之典说明诗人此时无知己好友相伴,对句“有廉颇”消除了这种伤感。
D.本诗从塞上的景象写到羁旅愁情,内容充实,语言质朴自然,结构清晰谨严。
115.诗歌尾联在情感表达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2021·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齐天乐•客长安赋
王易简①
宫烟晓散春如雾,参差护晴窗户。柳色初分,汤香未冷,正是清明百五②。临流笑语。映十二阑干,翠颦红妒。短帽轻鞍,倦游曾遍断桥路。
东风为谁媚妩。岁华顿感慨,双鬓何许。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心期暗数。总寂寞当年,酒筹花谱。付与春愁,小楼今夜雨。
[注]①王易简:生于南宋末年。词人晚年于南宋灭亡之后写作此词。②百五:指寒食节,据载,和冬节正好相距一百零五日。
1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不直接说临安,而以长安写临安,描写过去寒食节时游西湖美景,个中滋味,难以卒言。
B.开篇两句描写了早晨宫中烟气飘散、参差披拂、笼罩晴窗的景象,富有诗情画意和朦胧之美。
C.“翠颦红妒”运用了借代和拟人的手法,写花柳尚生嫉忌之心,反衬词人年轻时倜傥的形象。
D.这首词从写景到抒怀。全词以“夜雨”作结,既与“晓烟”相呼应,又衬托出词人内心的愁思。
117.下片寄寓着词人的多重感慨,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2021·江苏苏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
(南宋)沈端节
愁极强登临,毕竟愁难避。千里江山黯淡中,总是悲秋意。
谁插菊花枝,谁带茱萸佩。独倚兰干醉不成,日暮西风起。
【注】沈端节,南宋词人,吴兴人,寓居溧阳
1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愁极”二字劈空而来,直抒当时词人的情绪,为全词奠定情感基调。
B.“毕竟”二字点出“强登临”的心态:既然愁绪不可避,那么登临或可消愁。
C.“黯淡”既是实写日暮时分的光线,也是词人心境在所见千里江山上的投射。
D.下阕开头以物象点出重阳节令,两个“谁”抒写词人因愁而不愿去做习俗之事。
119.全词最后两句是怎样来表现“愁”的?请简要分析。
(20-21高一下·徐州市中学·期末)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归①
元好问
憔悴南冠一楚囚,归心江汉日东流。
青山历历乡国梦,黄叶萧萧风雨秋。
贫里有诗工作祟②,乱来无泪可供愁。
残年兄弟相逢在,随分齑盐③万事休。
注:①元好问,金代诗人,山西忻州人。金亡之后,元好问被元军俘获,拘留在山东聊城。此诗即为这时期所作。②作崇:捣乱,作怪。③齑(jī)盐:细碎咸菜。
12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冠”“楚囚”,运用战国时期楚人钟仪的典故,不仅表明了诗人拘留异乡的囚徒的身份,也含有怀乡思国、郁郁难欢之情。
B.“归心江汉日东流”,运用比喻的手法,化虚为实,将诗人渴望返回故乡的心情比作奔流向东的江汉之水,日夜不息。
C.颈联是说生活中的贫困不断干扰,让诗人无法安心写诗,因而离乱造成的愁绪也难以排遣消解。
D.尾联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的渴求,余生若能与兄弟相逢共聚,即便是每日粗茶淡饭也心满意足,此外别无所求。
121.请对颈联中的“历历”和“萧萧”加以赏析。
(21-22高一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①
(元)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注:①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122.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秋宵永”的“永”字浸润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因为夜不能寐,才感到秋夜格外漫长。
B.作者引用了曹操的诗句,看见乌鸦向南飞去的景象,又体现与曹诗感情的共鸣。
C.“霜落蒹葭冷”一句,从时间和地点两个方面写出孤雁栖息的蒹葭丛中的困境。
D.这首词意境开阔,借写孤雁寄托作者的情怀,体现了流畅朴实、直抒胸臆的风格。
12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3-24高二下·江苏常州·期中)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蜀道
[明]李贤【注】
峭壁嵯峨万仞高,乌江声急浪花飘。
悬崖栈阁穿云上,挂树猿猱带雨号。
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首帝乡遥。
平生浪说登云路,今日身亲到碧霄。
【注】李贤,明代名臣。景泰三年,李贤受朝廷委派由西安赴四川“考察庶官”。
1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样是写蜀道的高,李白的“扪参历井仰胁息”为虚写,想象丰富,生动形象。而本诗尾联的“身亲到碧霄”也用了同样的方法。
B.离开西安地界,李贤一行翻秦岭过巴山就进入了蜀道,本诗颔联就用夸张的修辞记录了路途中的所见所闻。
C.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山高谷深,本诗首联就直接描写了这一特色。而李白则用“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来侧面烘托了道路崎岖,难以通行。
D.李贤写蜀道着重于高和险,突出艰难。而李白写蜀道,不拘泥于高险,还写了蜀道的历史、地理和神话传说。
125.四川、重庆两地在三国时代隶属蜀国,境内四面高山,围住一块四川盆地成天府之国。盆地北部仅有栈道(在悬崖峭壁上铺成的木板路),人行其上,险象环生。李白和李贤都写诗咏叹,试比较一下两首诗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20-21高二上·江苏南京·阶段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陆畅
其一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其二
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诗酒人。
【注】①人定:指夜深人静的时。②禁漏:漏刻发出的声响。③谢公:南朝齐诗人谢朓,唐代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此诗中的“谢公”应指崔大夫。
12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诗中,首句雄起磅礴,“压”字写出北楼之高,“满”字则写出北楼上视野之开阔。
B.前诗写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也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难以入眠。
C.后诗中,“别”“笑”二字写出诗人近几年羁旅漂泊的生活状态,达观里有一些苦辛。
D.两首诗角度不同,前诗从空间切入,侧重写景;后诗从时间切入,侧重写人。
127.两首诗都写了“月”,它们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高一上·江苏宿迁·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 思
徐祯卿
渺渺春江空落晖,行人相顾欲沾衣。
楚王宫外千条柳,不遣飞花送客归。
12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时令,选取春江、落日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渺远空寂的春江晚景图。
B.诗中“行人”,是出门郊游欣赏春景的游人,是旅居楚地的人,也是诗人自己。
C.诗人的思绪在异地的春天生起,漠然中含有一丝怅惘,无言中怀有一腔郁结。
D.本诗语言含蓄隽永,凝练蕴藉,充分体现了徐祯卿诗歌“熔炼精警”的风格。
129.诗的第三、第四句写到垂柳、飞花两个意象,对表达“春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1高二上·扬州市江都区高级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过邵伯湖
李东阳
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
飘飙双鬓风,恍惚无定止。
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
江湖日浩荡,行役方未已。
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
13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的“连”字,形象地写出了邵伯湖夜晚水气蒸腾与天相接的特点。
B.三、四句“飘”与“恍惚”对仗工整,体现了近体诗格律谨严的特点。
C.“轻帆不用楫”与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的乘舟体验大为不同。
D.诗歌由眼前景开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了夜行邵伯湖时的感受。
131.诗歌是如何表现羁旅之愁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9-20高二下·江苏淮安·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各题。
菩萨蛮•宿滦河
(清)纳兰性德
玉绳斜转疑清晓,凄凄月白渔阳道。星影漾寒沙,微茫织浪花。
金笳鸣故垒,唤起人难睡。无数紫莺鸯,共嫌今夜凉。
【注】①滦河:地处边关,流经燕山等地。②玉绳:北斗星。
13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斗转星移,月色皎洁,产生已经破晓的错觉,一个“疑”字写出当时的情境和心境。
B.“凄凄月白渔阳道”,描绘出月色凄清迷离,白色的清辉洒满渔阳古道的画面,其中,“渔阳”与题目中的“滦河”相照应。
C.“星影”二句从天空转到地面。星光点点,照射在寒沙上,如水上的浪花翻动,一派凄清。
D.这首词具有纳兰词一贯的婉约词风,女主人公内心凄凉,思念远在边关的丈夫,夜晚忧思不断,难以入眠。
133.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2-23高二上·江苏淮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客中闻雁
(清)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3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景,再写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B.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C.颈联第一句实写眼睛看到的景象,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歌,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3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B 2.①城外戍楼、缕缕荒烟、幽深的远山、参差的林木是作者“即目”之景。②在写景的同时,作者将浓浓的乡愁渗入景物之中,“野戍”“荒烟”“深山”“古木”,已然营造了萧瑟荒凉的氛围,却“烟断”“木平”,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在景物中寄托了作者羁旅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愁和无尽的乡思之情,可谓“直寻”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在故国的山川原野里迷了路”错误。“川原迷旧国”,“旧国”,即故乡,本句的意思是故乡看不到了,眼前所见河流、平原无不是陌生的景象,这里的河流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的方向。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思想感情的能力。
答题时要紧扣“即目”“直寻”二词。根据题干中的提示,“即目”重点是作者所见之景,“直寻”重点是作者所生之情。答题时分别从哪些是“即目”之景,抒发了怎样的“直寻”之情角度作答。
“即目”之景,即作者在颈联中描写了哪些意象。“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意思是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本联分别描写了“野戍”“荒烟”“深山”“古木”四种景物,即作者“即目”之景。
“直寻”之情,即作者在颈联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本联以“烟断”“木平”写夜色的浓重,荒烟被夜色遮断,古木被夜色荡平,本就萧瑟荒凉的氛围,又被无边的暮色遮掩。在写景的同时,又将诗人的乡愁更进了一层,暮色欲浓,思乡之情欲重,连“野戍荒烟”“深山古木”都已被夜色所吞没,诗人的乡情也愈来愈浓重。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展现出来的深沉的乡愁、孤独之情,即作者“直寻”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