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百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

文摘   2024-11-28 00:00   中国  

山东省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试卷汇编(持续更新)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中考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山东省百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是由于古代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有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

B.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匠气”,而且需要追求突破创新,这对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意义重大。

C.从社会层面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应双管齐下,既要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风尚,又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体制。

D.工匠们看似“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他们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世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工作成为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工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体现了工匠精神,我国古代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也非常浓厚。

B.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这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守。

C.或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或盲目神化工匠精神,或鼓励匠人与世隔绝,诸如此类都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

D.两则材料话题相同,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材料二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钟芳蓉在2020年高考中获取佳绩,不顾非议选取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B.施品芳加工大型客机C919的一个小小零件,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

C.吴书瑞“十年磨一剑”,探索并掌握了古建筑彩绘修复的沥粉技巧。

D.顾秋亮安装深水载人潜水器的零部件,精密程度达到了0.01毫米。

4.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现实紧迫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5.材料一说“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

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

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了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做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灰蒙蒙”反复出现,既是当时场景的真实写照,也暗示了当时严峻的革命形势。

B.伍原“不能喊,不敢喊。”他宁愿选择窒息了,也要保存革命力量不能暴露自己。

C.由于没有路标指引,伍原行走极其艰难,他不停地推测着行进路程、时间和方向。

D.文中老乡和《百合花》中的新媳妇都经历了一个从不理解到省悟并支持革命的过程。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背上的档案、咯血的老邹给伍原不断前行的信念,绿豆般灯火的出现使这种信念更加坚定。

B.“老乡!老乡!”急促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伍原迫不及待之情,引发了读者对伍原命运的关注。

C.文中两人扭打场面描写紧张激烈,哑巴过激反应扣人心弦,渲染了当时敌我矛盾尖锐的气氛。

D.小说多次强调了灯光微弱、不飘忽、不闪烁,旨在突出中国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8.文中伍原的泪水多次串联起故事情节发展,请找出两例并加以分析。

9.茹志鹃不是用强光灯而是用手电筒来探视人物,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是战争的宏景,而是细节处对人物的认知。请结合《百合花》中的“新媳妇”和选文中的“老乡”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 序》)

文段二:

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句,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 白居易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B.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C.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D.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B.京都,指唐朝首都长安。古人也把首都称作京师,如《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

C.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

D.谪,指贬官降职,文段一中“左迁”与文段二中“贬为江表刺史”中的“贬”也有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B.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

C.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

D.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抓捕刺客,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2)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14.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②

经雨清蝉褥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③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贺铸,北宋文人,一生沉于下僚,郁郁不得志。③黄华:菊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雨后蝉鸣起兴,“得意”二字写出蝉鸣的神态,又微露出诗人的歆羡之情,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

B.颔联言近旨远,诗人病后频频把盏不知足,梦醒倚楼远眺,心中生起无限情,可见情之深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

C.颈联虚实结合写鸦投古刹,黄昏时万物栖息,人却不知归处,唯见远去的道路渐渐隐没在一片凄迷的荒城草色之中。

D.尾联中“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指秋风吹动鬓发,而且指秋风萧萧,给人以清冷的感觉。

16.同属病后登高所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在感情上颇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贤才。

(2)《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抓住了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从听觉角度展现自然趣味。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神仙们驾着风云而来,画面神奇而飘逸。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过了九十余年的安定,唐朝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开元年间,唐朝迈入全盛时期。由于近百年的繁荣发展,唐朝文化在当时的世界文化中处于十分先进的地位。通过先进文化的长期哺育,以及艺术经验的不断积累,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营造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于是诗坛群星涌现,诗歌艺术日臻成熟,富有盛世精神的唐诗成为了我国诗歌史上的高峰。

李白的诗是盛唐诗歌的精华,它奇妙地凝聚着盛唐诗歌的艺术风貌,兼有豪壮和明秀的美。他的诗充满自信,充满理想主义,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有一种巨大的、逼人的气势。他奔放的热情,坦荡的胸襟,率直的性格,豪侠式的行为,也是典型的盛唐式的。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他个人的性格气质,全都反映在他的诗里。他的诗如长江大河,奔泻直下;如天风海涛,不知自何而来,向何而去。追求理想,抨击黑暗,感慨人生,蔑视权贵,幻想神仙,纵情山水等等,凡是他要表达的,都脱口而出,没有任何拘束,没有任何隐瞒。出口之后,便滚滚滔滔,不可遏止。他的诗情是爆发式地倾泻出来的,而不是流淌出来的。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请分析画框句子的表达特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做些零碎活儿。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20.下列句子中的“好像”和“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中的“好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B.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C.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D.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汽油灯。

21.文中画框部分使用了括号,请简要分析其用法。

22.神态描写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反映,是不停变化的。文中有两次对新媳妇的神态描写,“笑眯眯地抿着嘴”“说完又抿了嘴笑着”。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推出的人物总能切实地感动全国人民。这些人物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这些“时代楷模”、“八一勋章”获得者、体育精英、大国科学家、普通劳动者们演绎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追梦人的舞台。年轻的我们绝不能做时代的旁观者,我们应自豪而响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在”!历史流经我们,我们就要积极参与,让时代打上我们的烙印;“感动中国人物”就在我们前面,我们就要以他们为榜样,在历史的洪流中奋楫扬帆……

请以“我在·有我在·我还在”为主题,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正是由于”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离不开”;“我国的工艺水平”范围扩大,材料一中说的是“一些工艺水平”。B项,“不仅需要‘匠气’”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D项,“主要力量”错误,材料二第一段说的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2.答案:B

解析:“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守”错误,选项前一分句强调的是产量,而工匠精神强调的是质量与创新。

3.答案:A

解析:B、C、D三项都能体现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而A项体现的是钟芳蓉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专业,这和工匠精神无关。

4.答案:①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②我国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不多,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③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

解析:题干已经明确“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由“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可得出第①点。由“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可得出第②点。由“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可得出第③点。

5.答案:①敬业,把提高技艺水平当作头等大事。②热爱,应有发自肺腑的热爱,专心如一。③肯付出,废寝忘食,尽心竭力。④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超今冠古。⑤专注,冰心一片,物我两忘,脚踏实地。⑥有信念,要技进乎道,超然达观,正心诚意。⑦重实践,格物致知。

6.答案:D

解析:“不理解革命”有误。

7.答案:D

解析:旨在象征伍原坚定不移的信念。

8.答案:(1)由于没有任何路标的痕迹,伍原在荒无人烟中流下了无助的泪水,引发了他的心理描写和快步前行。

(2)发现如豆灯光后,掉下了激动的泪水,引出下文聋哑老乡对他的毫不理会与搏斗的场面。

(3)与哑巴打斗过程中,伍原疲惫至极,流下无奈的泪水,引起下文哑巴摸索认清他的情节。

解析:

9.答案:(1)《百合花》中的“新媳妇”在发现重伤的是小通讯员后,一针一针缝补他衣服上的破洞,小通讯员去世后,她又无私地把新婚被子盖在通讯员遗体上。一系列动作和语言描写表达了当初让小通讯员“受气”的懊悔、内疚,也有对烈士的敬佩和哀悼之情。

(2)“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一系列动作描写符合老乡是聋哑人身份特征,表现了他的机灵,引发了下文情节的波折;老乡轻轻地摸索着伍原的头和帽子,“哇哇”大叫起来表现他突然意识到伍原是共产党人时的激动之情和刚才扭打搏斗的懊悔之意;“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一系列坚定而庄严的动作表现出他对伍原寻找大部队的省悟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体现了战争年代令人感动的军民鱼水情。

解析:

10.答案:A

解析:句意: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主,自己被破格提拔,就决心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的恩泽。他在拜谢厚命的时候,献上文章议论政事。“好文之主”做“逢”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生平”修饰“所贮”,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

11.答案:C

解析:C.“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错误。名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字表示礼貌。故选C。

12.答案:D

解析:D.“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错误,以偏概全。由原文“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可知,除了“越权进谏”外,还有其他原因。故选D。

13.答案:(1)她曾经跟随穆、曹两位技艺高超的乐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容颜衰老,嫁给商人为妻。

(2)(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

解析:①“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善才”,技艺高超的乐师;“色”,容颜;“委身”,嫁给。译文:她曾经跟随穆、曹两位技艺高超的乐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容颜衰老,嫁给商人为妻。

②“意”,立意;“存”,含有;“箴”,针砭;“病”,弊病;“多”,赞赏。译文:(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

14.答案:①白居易擅长诗文创作,创作了很多讽喻诗。

②白居易创作的讽喻诗常常流传到皇宫。

③章武皇帝善于纳谏,渴望听到正直言论。

15.答案:C

解析:C.“虚实结合”错误。颈联由回忆回到现实,实写鸦投古刹,黄昏时万物栖息,而人却不知归处。故选C。

16.答案:①病苦之愁:贺诗“病来把酒不知厌”写诗人病后频频把盏,借酒浇愁,包含病苦之愁;杜诗“百年多病独登台”突出诗人对自己年迈体弱、疾病缠身的愁苦。

②人生漂泊之苦:贺诗“故园又负黄华约”写诗人滞留他乡,无计归去,眼见约定落空,更添漂泊异乡之悲;杜诗“万里悲秋常作客”写诗人经常漂泊在异地他乡,直言漂泊之苦。

③迟暮之悲:贺诗“但觉秋风发上生”写秋风萧萧,鬓发斑白,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悲;杜诗“艰难苦恨繁霜鬓”写诗人历尽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突出人生迟暮之感。

17.答案:(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解析:

18.答案:先进文化的长期哺育,以及艺术经验的不断积累,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解析:

19.答案:(1)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李白的诗歌比作长江大河,天风海涛,突出诗歌豪壮(有气势)的特点,是盛唐精神和个人气质性格的体现。追求理想等五个句子构成排比,多方面表现李白诗歌丰富的内容。

(2)句式上多为短句,语言简洁明快。

解析:

20.答案:D

解析:

21.答案:括号在这里用在需要注释的文字后面,用来插入补充信息,对前面的内容进行附加说明,以便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解析:

22.答案:①“笑眯眯地抿着嘴”是新媳妇到包扎所帮忙时的神态,体现了她因能为子弟兵做力所能及的事而感到愉悦。

②“说完又抿了嘴笑着”是她想到通讯员借被子这件事时的神态,在一丝歉疚中体现了她的纯朴与真诚。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一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

全套汇编40元

九份高一期末汇编全套40
八份高二期末汇编全套40

八份高三期末汇编全套40

全套8份一模汇编40元

需要汇编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获取

彦师语文课堂
能讲解考场答题技巧,也补充忽视的好玩的好笑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