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七宝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测试卷
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名句填空(5分)
(1)______,一夫当关,______。(李白《蜀道难》)
(2)李密在《陈情表》结尾处,运用典故表达对晋武帝的报答与感激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仰观宇宙之大,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重新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所谓实践理性,就是指把人当作一个道德实践的主体来看待,把知行合一看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一原则的核心就是理性
②因此不论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他们的哲学理论最后都要落实到城邦公民的教育上,都以培植理想的道德主体或实践主体为目标
③“认识你自己”,这句铭刻在德尔斐神庙上的格言在希腊时代曾被看作最高的道德原则和哲学目标
④一个人只有具有对德性的正确知识,才能够正确地行事
⑤而他们所指的理性又是人对德性的知识,即所谓的“德性即知识”
A.③①④⑤② B.④⑤②①③ C.③①⑤④② D.④②⑤①③
3.下面是某杂志征订启事的片段,有一处画线部分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3分)
【甲】敝刊设有“探索与争鸣”“书刊评介”“动态信息”等特色鲜明的栏目,内容新颖,报道及时,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现征订在即,【乙】希望读者积极订阅。【丙】请在订单上写明手机号码,【丁】以便我们随时垂询。
【 】处不得体(1分),应改为:______。(2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列作品,完成第4-8题。(16分)
“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
段德智
①中国死亡哲学区别于西方死亡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它特别注重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与海德格尔和尼采等西方哲学家突出地强调死亡的个体性或本己性不同,中国哲学家比较注重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曾先后提出过“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等著名的死亡哲学命题。
②诚然,孔子也关注死亡的自然属性,他不仅发出过“逝者如斯”的感慨,而且还有“死生有命”的说法。然而,他更为关注的是死亡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取向。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提出了“杀身成仁”这一死亡哲学命题,强调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人为什么应当为了“成仁”而不惜“杀身”呢?
③这是因为,在孔子看来,惟有“仁”这个范畴才充分地表达了“人”的本质规定性,才使人成其为人,使君子成其为君子。他在《论语》中反复强调“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想告诉人们,离开了“仁”讲“修身”,只是徒讲形式而已,其结果不是不得要领,就是培养出“小人儒”或“伪君子”。
④而这归根到底又是因为惟有“仁”这种美德才充分地表达了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的人的社会属性。孔子的“仁”,按照朱熹的说法,内蕴着两个层面:一为“忠”,二为“恕”。曾子所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即是谓此。但是,孔子所谓“忠”,无非是“尽己为人”,所谓“恕”无非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在孔子这里,“人”绝对不是丹麦哲学家克尔凯廓尔的“孤独个体”,而是一种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主体,自我与他我的关系因而也不是那种“我-他”关系,而是一种“我-你”关系。其实,孔子讲“仁者爱人”,所强调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思想。
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子说:“仁者安仁,智者利仁。”(《里仁》)同理,勇也不仅是血气之勇,而且也是一种道德上的勇气;义也不仅是一种法律上的公正,而且也是一种人道上的公正;礼不仅是恪守祭祀仪式,而且也是伦理行为方面的彬彬有礼,而信则基本上是人际交往中的可信赖性。
⑥而这正是孔子把“践仁”作为君子终极承担和终极献身,宣称“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根本缘由,这也正是孔子宣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根本缘由。不难看出,孔子所赞赏的这种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乃至身家性命的仁者风骨正是基于他对人生和死亡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深刻体悟之上的。
⑦与孔子讲“杀身成仁”不同,孟子则强调“舍生取义”。
⑧孟子并不轻生,他强调说:“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在《离娄章句下》中更进一步强调说:“可以死,可以不死,死伤勇”,以为在可以不死的情况下随意死去便有失“大勇”。在他看来,人之欲求生,一如口之欲求美味、目之欲求美色、耳之欲求好听的声音、鼻子欲求芳香的气味、四肢欲求舒适安逸的环境一样,都是人之本性之所好,无可非议。问题在于:在人的欲求对象中,究竟有无高于“生”的东西。孟子认为,义就是高于“生”的东西,是比生更值得欲求的东西。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他提出了“舍生取义”的死亡哲学命题,这样,孟子就把“义”提升到了生死抉择至上标准和唯一准绳的高度。
⑨孟子的“舍生取义”虽然有别于孔子的“杀身成仁”,但却不是同后者相对立的东西。“义”,从字面上看来,虽然无非是礼仪、适宜、道理诸义,但在孟子这里所要表达的却是“仁”的一个更深层面的内容。孟子曾尖锐地批评告子的“仁内义外”的观点,说告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义”(所谓“告子未尝知义”),并在事实上提出了“义因仁果”“仁由义生”的说法。这是因为,在孟子看来,“义”不仅不是外在于人之本心的东西,反而恰恰是内在于人之本心且是使人之本心成为人之本心的东西。
⑩由此看来,孟子的“舍生取义”与孔子的“杀身成仁”虽然从表面看来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都是以强调死亡的□□□为鹄的的。
⑪诚然,儒家的死亡哲学在随后的发展中,又新增了不少内容,但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到朱熹的“天地以生物为心”到陆九渊的“惟义惟公”和“为国死事”,所强调的显然都是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
⑫当代新儒家大师梁漱溟(1893—1988年)一生倡导“以身殉道”,即便80岁高龄,在“文化大革命”中身处逆境的情况下,面对一些人的政治淫威,拍案而起,为捍卫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发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战斗呐喊,并决意把他“个人的安危,付之于天”,所承继的正是儒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传统和凛然正气。
4.第⑩段的方框中,应当填入的词语是□□□(限三个字)。(2分)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死亡哲学和西方死亡哲学的不同点就在于是否注重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
B.孔子关注死亡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取向,因此提出了“杀身成仁”这一死亡哲学命题。
C.孟子的“舍生取义”和孔子的“杀身成仁”是不同的观点,但二者在本质上有相同的地方。
D.孔子把“仁”的内涵分为“忠”“恕”,充分地表达了“人”的本质规定性。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离开了“仁”讲“修身”,其结果可能是培养出“小人儒”或“伪君子”,因为只有“仁”才充分地表达了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的人的社会属性。
B.死亡如果脱离了“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的标准,而强调死亡的自然属性,那么它就是没有价值的。
C.人在可以不死的情况下随意死去,是不可取的,因为人的求生欲望是人之常情。
D.死亡哲学是很复杂的问题,东西方对此都有所探讨,这有利于人们对生命的认识与理解。
7.请概括孔子与孟子死亡哲学的相同与不同之处。(4分)
8.小七认为,文章最后一段讲述梁漱溟的故事应该删掉,因为他不是古代的哲学家,文章也没有列举出他对于死亡哲学的学术贡献,你同意吗?请简述你的理由。(4分)
(二)阅读下列作品,完成第9-12题。(15分)
可怜的牧羊人
周涛
①可怜的牧羊人!你为什么非要从城里过呢?难道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吗?
②转场时从城市走过的牧羊人是可怜的,但不一定是愚蠢的。也许你认为只要有道路的地方都可以通过,除了太高的山和太深的河,你和你的羊群都可以通过。但是这次你错了,你有些愚蠢。
③你根本不知道,也不了解城市是什么。
④你不知道比高山更险峻、比河流更湍急的,是一座城市。穿越它,既是一种妄念也是一种蠢行,它很可能摧毁你。
⑤可怜的牧羊人!
⑥你很可能是从南山的菊花台一带出来的,也很可能是想把你的几百只羊赶往古牧地或是北塔山,这都可以,但是你为什么要从城市穿过呢?
⑦现在,你体会到难堪和尴尬了吧?你尝到硬着头皮继续前行的窘迫了吧?
⑧这时正是秋天,城市还相当炎热。城里人还穿着短袖衣裙,光鲜漂亮。城里人在街上看着你,他们的目光仿佛在看一个野生动物。
⑨你穿着皮袄皮裤,头上顶着那个标志性的防御暴风雪的狐皮帽子,你太不合时宜了。你穿得太厚了,你不出汗吗?就像一只企鹅突然出现在炎热的非洲草原,你完全走错了地方。
⑩还有你骑着的那匹马,无精打采,低垂着头颈,鬃毛和尾巴上粘着干刺球。这可不是人家阅兵式上排列整齐的清一色骏马,这是一匹肮脏可怜的老马,在完全陌生的城市水泥路面上,它脚下踩出的声响就像一个农妇第一次穿上高跟鞋那样。马很明白,在这里自己很卑微,和骑在它背上的主人一样找不到感觉
⑪羊群更是慌乱、紧张,像一群衣衫褴褛的难民,拥挤在一起不知怎么办才好。有时互相呼唤几声,声音微弱,底气不足,在草场上那个劲儿全没了。它们从来没见过这种地面,没有一根草,也嗅不到土壤的气味,连一块石头都没有,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屠宰场,末日的预感在羊群中传递。
⑫两只硕大的牧羊犬,像两堆乱毛在自己行走,它们跟在羊群边上,完全不敢行使自己牧羊的职责。更多的时候,它们躲避街道上的人,顺着墙根低头溜走。尽管它们非常低调,还是引起城里少年的注意,他们喊它们,朝它们扔石头,它们连叫也不敢叫一声头也不抬,匆匆躲避扔过来的石头,像过街的老鼠。它们偶尔抬头看一眼马背上的主人,它们发现,主人这阵子比它们还可怜。
⑬可怜的牧羊人。
⑭他就是这样带领着自己的部属通过城市,像一群战俘,毫无尊严。没有经过任何一场战役,就已完全溃败。城市不发一枪一弹,不派一兵一卒,甚至连一句话都懒得说,就使牧羊人的内心像春洪携卷过的土崖那样坍塌了。
⑮他的那张被烈日和暴风雪涂染而成的青铜色的脸,显得有些过于夸张,和目前的现实有些距离,使他更像一个古董或过去年代的遗物。他眯着眼,所以看起来就像没有眼。他的稀疏的黄胡子也未经修饰、不伦不类,丝毫不具美感。
⑯城市正是这样,它会让你感到自己卑贱,在它面前,你会觉得自己连奴仆都算不上。它耸立在那里,是一座用金钱堆砌起来并精雕细刻的崇山峻岭,像一座皇帝的迷宫。它比它的统治者更直观、更让人敬畏。它在远处闪闪发光,宛如地平线上的一个梦境,吸引你诱惑你;一旦走近,你才能感到它巨大的排斥力,你会被震慑住,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⑰此刻牧羊人就像一只刚从洞穴里爬出来的小动物,迎头碰上了这头巨兽,他一入迷阵,无处可逃,他找不到任何参照物,也找不到敌手和对手。沈姐的语文课堂。他原本在旷野、山林间熟识最隐秘的路径,暴风雪也迷不住他;他还有一双金雕般锐利的眼睛,一双分得清密林深处野猪还是兔子脚步声的耳朵,还有百步之外指什么打什么的枪法,可是在这里全都没用了。他只能这么眯着眼睛茫然地向前挪动,不知什么时候穿过这座冷漠无情的迷宫。
⑱他原来出发的时候是几天前的事了,顺着一处峡谷出来向北拐过来,那块地方林木茂盛,背阴的山坡上立满了黑松林。那些松树认识他,他回转头望那些松树的时候,感觉到了那些笔挺高大的松树也正凝望着自己。他点点头,向这些高贵的巨人表示感谢,沿着峡谷,一条小河一直追随他和他的羊群,河不宽,水却非常清澈,他看见一只野兔子跳过去,隐入灌木丛中。还看到几只旱獭,半坐在半边堆起松土的洞口旁,啁啾地叫着,叫声和它们的长相不太符合,像是禽类的鸣叫声。在那种地方,他随时可以选择居留之地,他停下脚步,用铁锨翻土,土质松软,是千百年的枯叶朽枝培育出来的沃土。然后他支起帐包,从小河里提一桶水,捡一些落地的干枯松枝生起火来,不一会儿,奶茶的香味就弥散开了。
⑲那时候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可怜过,相反,他很充实,也很自信,他是这空旷山野丛林草原河流的主人,也是这里所有的小兽小鸟的帝王。他精力旺盛,他儿子女儿成群,而且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美男子。
⑳但是现在,他陷入城市的困局,像傻瓜一样找不到出路,他和他的羊群变得一文不值。
㉑哎,可怜的牧羊人,你为什么非要从城里过呢?
9.分析文章首尾两段的问句“可怜的牧羊人,你为什么非要从城里过呢?”的用意。(3分)
10.赏析第⑫段的划线部分。(4分)
11.请从构思角度赏析第⑱段。(4分)
12.评析本文的思想情感。(4分)
(三)阅读下列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宿华严寺与友生会话
[宋]苏舜钦
危构岧峣①出太虚,坐看斜日堕平芜。
白烟覆地澄江阔,皎月当天尺璧孤。
疏磬悲吟来竹阁,青灯寂寞照吟躯。
老僧怪我何为者,说尽兴亡涕泪俱。
【注】①岧峣:矗立高耸貌。
13.这首律诗押韵的字数是______个。(1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诗人来到华严寺与朋友见面聊天,共同欣赏日落美景之事。
B.“出太虚”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华严寺寺庙高大雄伟,直插云霄。
C.颈联借寺庙的景象“疏磬”和“青灯”,营造出了孤寂凄清的氛围。
D.尾联借老僧之问,道出原委,在今昔对比中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15.这首诗颔联写景,其中“阔”“孤”二字最为动人,请赏析。(5分)
(四)阅读下列作品,完成第16-21题。(19分)
①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左氏春秋》。
②十三年镇守蓟州。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朵颜把儿孙结诸部邀赏不得盗边。永迎击洪山口,而伏兵断其后,斩获过当,进右都督。已,复馘其骁将,把儿孙不敢复扰边。
③大同兵变,杀巡抚张文锦,命桂勇为总兵官往镇,而议将抚之。永言:“逆贼干纪,朝廷赦其胁从,恩至渥也,顾犹抗命。今不剿,春和北寇南牧,叛卒勾连,祸滋大。宜亟调邻镇兵,克期攻城,晓譬利害,悬破格之赏,令贼自相斩为功,元凶不难殄也。”乃命永督诸军与侍郎胡瓒往。会乱平,乃还镇。
④永上书为陆完请恤典①,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帝大怒,夺永官。巡按御史丘养浩言:“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已,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夫陆完久死炎瘴,非有权势可托。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不负知己,宁负国家?祈曲赐优容,俾还镇。”顺天巡抚刘泽及给事、御史交章救之,俱被谴。永竟废不用。遂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
⑤十四年,辽东兵变。罢总兵官刘淮,以永代之。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蓟镇,作京师藩屏。”未及调,卒。辽人为罢市。丧过蓟州,州人亦洒泣。两镇并立祠。
(选自《明史·马永传》,有删改)
【注】①恤典:帝王对臣属规定的丧葬善后礼式。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顾犹抗命( ) (2)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 )
17.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分)
逆贼干纪( )
A.追求 B.涉及 C.徒然 D.冲犯
18.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分)
祈曲赐优容( )
A.优雅容貌 B.优越处所 C.优厚待遇 D.优厚宽容
19.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有六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六处标识出来(6分)
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朵颜把儿孙结诸部邀赏不得盗边
20.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已,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
21.结合第③段中马永的言论,具体分析其“骁果有谋”的特点。(4分)
(五)阅读下列作品,完成第22-25题。(12分)
重建平山堂记
(清初)魏禧
①平山堂距扬州城西北五里许,宋欧阳文忠公所建。公守郡时当庆历末,天下太平。公治尚宽简,故获兴是役,与宾僚饮酒赋诗其中。自堂建后,扬州数遭兵祸;今六百余年,废兴不一,至于荡为榛芜,盗拔为浮屠;而其地以公故,益名于天下。登临者,慨然有岘首之思①焉!
②今金公②前守斯郡,政既成,慨先贤之不祀,郡之最胜地久废,与乡大夫汪君蛟门谋廓然新作,不以一钱会诸民,五旬而堂成。有堂有台,其后有楼翼然,以祀文公。轩敞巨丽,吐纳万景,视文忠当日不知何如,而金公化民善俗之意,亦因可以推见。
③盖扬俗五方杂处,鱼盐、钱刀之所辏,仕宦豪强所侨寄,故其民多嗜利,好晏游,以相夸耀。非其甚贤者,则不复以文物为意。公既修举废坠,时与士大夫过宾饮酒赋诗,使夫人耳而目之者,皆欣然有山川文物之慕,家吟而户诵,□文章风雅之道,渐易其钱刀驵侩之气。而扬土洿曼平衍,惟此山差高,足用武之地。公建堂其上,又习以俎豆③之事,抑将以文事靖兵气焉?
④公名条之山阴人。丁巳仲秋,余客扬州,公适自江南来摄盐法,乃停车骑,步趾委巷,而揖余以记见属。余惟平山堂以欧阳公名天下。嗟乎!地以人重,其自此远矣!
【注】①岘首之思:晋布羊祜在襄阳有政绩,当地人在晚首山建庙立碑纪念他。②金公:指金镇,曾于康熙初年任扬州知州。③俎豆:古时祭祀用的礼器,泛指礼乐仪式。
22.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内的虚词是( )。(2分)
A.之 B.然 C.以 D.其
23.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追述了欧阳修在扬州治政的业绩。
B.欧阳修宴请宾客庆祝平山堂建成。
C.平山堂几成废墟甚至强占为寺庙。
D.登临平山堂故地的人睹物思先贤。
24.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5.本文作者魏禧认为文不必求工,“文所以可传,中必有物”。请结合《重建平山堂记》对他的观点进行评析(4分)
三.写作(70分)
26.人是否需要按照固定的模式生活?两位思想家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他每天按照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终生未打破过这个规律;而法国大哲学家卢梭则在16岁那年,背上行囊,开始“我要走就走,要停就停,爱走多少路就走多少路”的四处漫游。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答案
1.默写(5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 万夫莫开(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3)俯察品类之盛
2.C 3.丁 以便我们随时咨询(3分)
4.(2分)社会性 5.C(3分) 6.B(3分)
7.(4分)相同点:特别注重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同时也关注死亡的自然属性;从人的本质规定性(或者说内在于人之本心且使人之本心成为人之本心的东西,或者说人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出发,去关注死亡;
不同点:孔子重“仁”,把“践仁”作为君子终极承担和终极献身,而孟子重“义”,把“义”提升到了生死抉择至上标准和唯一准绳的高度;孟子提出“义因仁果”“仁由义生”的说法,认为“义”比“仁”更加接近本质,“义”是“仁”的原因。【学生仅仅抄“义因仁果”“仁由义生”而不作说明,则这一点不给分】
8.(4分)不同意。
梁漱溟面对政治淫威捍卫民族利益,正是儒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传统和凛然正气的具体实践,可以强化论证;梁漱溟“以身殉道”的事例正可以体现孔孟哲学观对于后世的切实影响;【事例对观点的作用】
虽然不是古代哲学家,但前文列举了从孔孟到朱熹、陆九渊的儒学发展史,而梁漱溟也是新儒学的研究者,能证实思想发展史的一脉相承,并没有割裂之感;【事例与上下文的关联】虽然没有列举具体的学术贡献,但以梁漱溟的事例结尾,可以展示哲学的现实意义。【事例对现实的意义】
9.(3分)首段通过问句(或者说作者的不解)引发读者对牧羊人境遇的思考(1分),尾段的发问则是因同情而产生的悲悯,情感更加深沉(1分),首尾呼应(1分),体现出作者对牧羊人的遭遇的关切(1分)。
10.(4分)比喻:将牧羊犬比作乱毛/过街的老鼠,形象地说明了牧羊犬此时的狼狈不堪(1分);细节描写:“顺着墙根低头溜走”、“连叫也不敢叫”等形象写出牧羊犬尽管低调,却还是逃不过城市的伤害/欺侮(1分);借牧羊犬的眼睛看到,主人此时比他们还可怜(1分),自然引出后文重新回到对牧羊人的描写(1分);语言幽默风趣,让读者对牧羊犬和牧羊人产生同情和怜悯(1分)。
11.(4分)第⑱段写出牧羊人在森林中的充实、自信、自在(1分);营造了大自然静谧、美好、纯粹的氛围(1分);与前文城市的冷漠无情形成对照(1分);暗含作者对城市残害质朴人性的愤懑,以及回归自然的渴望(1分);引出下文对牧羊人处境的追问(1分)。
12.(4分)参考答案
本文刻画牧羊人与他的部属进入城市后的格格不入的现实,和狼狈的心理状态,表达出对牧羊人纯朴本真的生活状态的欣赏,以及进入城市后生命力衰颓的现状的惋惜;启示我们不忘自然,让冷峻的城市生活充满一点自然的温情,使城市与自然更和谐地交融,让生活在每一个角落的人,都能活出自信,活得丰盈。
13.5(1分) 14.D
16.(2分)(1)反而 (2)宽容,饶恕,原谅
17.(1分)D 18.(1分)D
19.(6分)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朵颜把儿孙结诸部邀赏/不得/盗边
20.(5分)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已,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
马永以仁德体恤军队,以廉洁约束自己,坚守边防,击退强敌,军民安居,凭借他作自己的长城。
21.(4分)面对大同兵变的局面,马永认为不能姑息叛乱,任其扩大势力,应该马上进行镇压。体现了他的勇敢果断。【骁果】(2分)
同时马永提出在武力压迫的同时,以功名诱使叛贼自相残杀。体现了马永以智谋取胜的风格。(答出不让叛军勾结势力增强体现了马永深谋远虑,也对。)【有谋】(骁果、有谋一点2分,给满4分为止。)
22.C(2分) 23.B(2分)
24.(4分)记述了金、汪二人不取民财将平山堂修建一新的惠政,交代了重修的原因、目的及新楼概况;“以祀文公”呼应了上文初为欧阳修所建;“而金公化民善俗之意”引出下文金公重修平山堂之后当地风俗教化为之一新的叙述;同时,金公重修平山堂时“政既成”与欧阳修初建时“天下太平”情况相似,暗含着作者对金公执政有方的赞美。
25.(4分)答案示例:《重建平山堂记》语言质朴平淡,叙述自然平实,并不深奥/华丽;作者怀念兴建平山堂的欧阳修,赞美金公在扬州推广文章风雅之道;并憧憬金公以礼乐文化平复连年兵事对扬州/江南的伤害;文章情感真挚,言之有物,所以能够流传下来,体现了作者的观点是有价值的。【注:如果学生认为文章要流传下来还是要工整精巧的,也可以酌情给分】
【文言二参考译文】
①平山堂距离扬州城西北五里左右,是宋朝欧阳文忠公所建。欧阳公做守郡时正值庆历末,天下太平。欧阳公治理崇尚宽大简便,所以得到兴建平山堂的这个差事,他与宾客同僚在其中饮酒赋诗。自从平山堂建后,扬州多次遭受兵祸;到如今六百多年,废掉重建这样的情况很多次了,以致于被洗劫为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被强盗拆分做寺庙;然而这个地方因为有欧阳公的原因,更加在天下出名。那些登临的人,情绪激昂慷慨像襄阳人思念羊祜那样思念欧阳公!
②如今金镇金公先前治理这个郡,政事已经大成,慨叹先贤没有得到祭祀,郡里最美好的地方长久荒废,就与同乡大夫汪蛟门君商量扩大其规模重新建造,不从百姓那里搜刮一钱,五个月平山堂就建成了。有堂有台,平山堂后面还有楼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守护,来祭祀欧阳文忠公。平山堂宽敞美丽,吞吐万景,与文忠公当日相比不知怎样,而金公教化百姓使风俗向善的心意,也由此可以推想看见。
③大概扬州风俗居民复杂,鱼盐等商贩、钱财等都储存在这里,有很多高官豪强都寄居在这里,所以那里的百姓大多贪图利益,喜欢宴饮游乐,来互相夸耀。不是其中那些很贤德的人,就不会把文章风物放在心上。金公已经修建了将要废弃的平山堂,时常与士大夫和拜访的宾客饮酒赋诗,使那里的人耳听而眼见,都高高兴兴地有游览山川喜好文章风物的羡慕之情,家家户户吟诵,用文章的风雅之道,渐渐改变了那些金钱市侩的习气。而扬州土地低洼平坦,只有这座此山最高,足够成为施展才华的地方。金公在上面建造平山堂,又熟习礼乐仪式等事,或许是用文事压制兵气吧?
④金公名条上写的是山阴人。丁巳年的仲秋,我客居扬州,金公正巧从江南来整顿盐法,于是停下车马,走到趾委巷,而拜托嘱咐我作记。我只知道平山堂因为欧阳公名闻天下。哎!地方因为人而被看重,平山堂从此更会声名远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