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弗朗哥·莫莱蒂在2000年提出“远读”这一概念后,许多学者展开讨论,并不断丰富其定义。但是不管如何变化,其核心原则之一都是倡导不必仔细阅读个别文本,而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汇总和分析大量数据来理解文本,探索作品之间的共性,总结文学现象或规律,常借助图表等视觉化技术呈现研究结果。
与“远读”概念相对应的是“细读”,即仔细、深入地分析文本,包括揣摩语言结构、段落与句子,甚至研究单词的含义,追求深层理解,是文学研究中传统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许多学者认为数字化方法不利于文学分析,因为只有通过细读才能感受到文字的细微差别与复杂性。莫莱蒂本人也承认采用“远读”的方法难以避免地会将复杂的内容抽象化、简单化,但理解文学不能仅通过研究特定文本完成,细读无法揭示文学的本质。
文学研究中数字化工具的应用日益广泛,“远读”的诞生与演变和人文学科数字化转型密切相关。“远读”引发了无数讨论,这些争论进而拓展至文学研究的意义、目的、理论和实践等诸多方面。
普里莫拉克等人在《远读二十年:对文学研究数字转向的思考》中研究了“远读”对文学研究的影响。他们表示,“远读”这种方法对文学研究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这一新的研究方法推动了文学研究重点的改变。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文本的所有单词及其变形都能被检索和分析,从而捕捉细读无法掌握的微妙细节,帮助研究人员打破局限,关注到更多相对不显著的特征。
特拉斯认为,“远读”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让研究人员能以“鸟瞰”的视角研究文学作品,并扩展可以提出的研究问题的类型。它与细读并列存在,没有孰优孰劣,二者只是不同的方法,共同为文学研究提供合适的研究工具。
沃里克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认为,与传统方法相比,“远读”本质上并无好坏之分,它只是允许研究人员以不同的方式解读文本。例如,通过“远读”的方式,研究人员一次性能分析的文本数量远远多于细读,还能以宏观的视角分析某个时期完整的文学作品,或研究某位作家的全部作品。沃里克补充说,以研究某位作家的全部作品为例,要理解“远读”这种大规模算法所产生的结果,研究人员需要事先了解该作家或该时期作品的背景知识,这种信息只有通过细读具体文本才能获得,否则研究人员将无法理解“远读”结果的细微差别。因此“远读”与细读可以互为补充,回答更多此前文学研究领域无法解答的问题。
数字人文是对人文学科方法论的补充,计算方法不能取代解释学。作为人文学科的一部分,数字人文必须批判性地处理数据驱动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在文学研究领域内也是如此。
比奥·乔蒂在《文学研究中的远读:探索理论中的方法论》中提到,“远读”缺乏完善的理论基础;它是文学研究中第一个没有文学理论支持的研究方法。他认为,关于“远读”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术语都源自文学理论,然而文学理论的基础观点都认为文学文本只能通过“阐释”的方式来理解,更偏向诠释学范畴。但“远读”更多地属于符号学的范围,目的并非解读文本,因此“远读”需要的理论方法要改变文学的解读层次,应从文本内容的“阐释”转变为更为宏观层面的“解释”。“阐释”是基于文本,人物、事实的思考结果,由价值驱动,具有主观性,而“解释”是通过假设与模型的方式;将数据与理论相结合得到的结果,全过程不依赖主观判断。
“远读”还有一个突出的争议之处,即具有潜在的西方中心主义和英语霸权问题。普里莫拉克等人在文章中提到,当学者采用“远读”这种计算机辅助方法展开研究时,必然会遇到语言问题。目前的文本分析工具的多语言分析能力不足,许多小语种的文本分析工具仍有待开发,因此,“远读”分析只能在有限的文学文本中进行并形成理论。除此之外,“远读”所使用的数据库大多数以英文为主要语言,大部分实践也以英语为中介。普里莫拉克等人认为,不管是分析工具还是数据库语言都应该超越英语的核心语言区,否则采用“远读”方法的世界文学研究将永远被禁锢在不平等、单一的框架之中。
特拉斯提出了学者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她认为,目前已经有很多数字天文资源备受瞩目,“远读”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如此。但她表示,数字媒体和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优势同样也会面临挑战,如现代版权意识与知识付费体系发展日益完善,反而导致在访问书籍、文本、语料库等资源上存在不便。“远读”方法对资料有大量需求,就会更为困难,这也是为什么使用“远读”方法分析的文本主要集中在19世纪文学,而非现代文学。
(摘编自练志闲《数字技术拓宽文学研究新方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远读”是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方法,主张不必仔细阅读个别文本,而是利用数字化技术理解文本,总结文学现象或规律。
B.作者认为细读能感受到文字的细微差别与复杂性,数字化工具能捕捉细读无法掌握的微妙细节,两者只是研究方法不同。
C.作为人文学科一部分的数字人文,是人文学科方法论的补充,只能批判性地处理数据驱动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D.材料中“除此之外”的“此”,指的是当学者采用“远读”这种计算机辅助方法展开研究时,必然会遇到语言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学者认为数字化方法不利于文学分析,莫莱蒂则认为理解文学不能仅通过研究特定文本完成,细读无法揭示文学的本质。
B.数字化工具的广泛应用推动“远读”的诞生,“远读”引发的争论拓展至文学研究的意义、目的、理论和实践等诸多领域。
C.乔蒂认为“远读”应从文本内容的“阐释”转变为更宏观层面的“解释”,“阐释”具有主观性,而“解释”更具有客观性。
D.特拉斯认为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优势也会面临新的挑战,所以使用“远读”方法分析的文本主要集中在19世纪文学。
3.下列选项,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方法不符合“远读”特点的一项是( )
A.某学者在系统地阅读了20部爱情小说后,发现一套“二元对立”原则,把男女主角和男女配角组织成树型对称结构。
B.某学者通过“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中的“只好”,解读出顾客对孔乙己的冷漠和无视。
C.某学者以《哈姆雷特》和《红楼梦》为例,利用图表等模型化工具,直观地展示了人物心理特点及其在情节中的价值。
D.某学者用大数据对“卧听”事象的施者、受者、时间、空间、流动进程等方面层层考察,步步深入“卧听的诗意世界”。
4.在数字技术时代,如何更好地促进“远读”这一研究方法的发展?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5.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介绍“远读”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年画里的爷
蒋建伟
徐徐展开一幅豫东乡村的年画,只一眼,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年爷正站在村口。然后,他朝着我们这些远道回家的人哈哈一笑,说一声“俺娃回老家过年来啦”,知冷又知热,像火又像炭。这一声,喊出了思念,叫酸了鼻子,打湿了眼睛,好像一个完完整整的年关又被我们背回来了。
因为有了年,有了鸡毛蒜皮的闲事、小事,所以才有了年爷。年爷没有固定的某个人,一两代中间出一个,年长,有威望,十里八乡,做人坦荡,甭管什么麻烦事,①他们都能一头钻进去,生旦净末丑一番,判他个谁输谁赢,要么是弄个皮葫芦的结果,张三、李四各打五十大板,狗皮袜子没反正。年爷上了年纪,老了,而我们这些个做晚辈的,谁都不想再走年爷的老路,种一辈子的庄稼地。我们通常正月里出远门,腊月二十几才回,抛家离子,打工挣钱,没日没夜,忙忙碌碌,谁不一定会天天想谁,但谁和谁都有想念谁的时候,孩子想我们了会叫“爸爸”,或者“妈妈”,年爷想我们了只会哭,哭,哭……唉,除了哭,有什么办法呢?
年爷们有“三绝”:逮野兔子,撒大网子,赶大车子,样样绝活儿。小孩子贪年,因为有花炮;年轻人贪年,图个有吃喝;而年爷们呢,则前面的两样儿都不想,大半个腊月正月,不论晴天雨天,年爷都在反复做着这三件事情。倘若晴天,他们常常会扛着自己的网具,唤上卧在墙角吐舌头的黑狗黄狗,三五结伴,野外布猎。这时节,一望无际的是麦苗,齐也算不上齐,人的鞋面子高,苗有叶无茎,随便你跳。野兔子缺粮,肚子发慌,整天在田野里四下乱窜,容易上当,不逮它逮谁?我们远远地站着,看年爷捡了一个靠近沟沿的斜坡儿,悄悄布下了天罗地网,而后自己又跑到别的一个沟沿,让自己和黑狗黄狗一起等待猎物的出现,这样一直到发现目标,黑狗开始疯狂穷追,黄狗则在一圈一圈打着外围,年爷什么都不管,一手拿着一根半截木棍儿,一手半捂着嘴巴胡乱地吼叫,边吼边跑……终于,黑狗黄狗放过了野兔子,闪向两边,野兔子呢也不谦让,捡了个方向就往前跑去,“啪”,突然一声巨响,网倒兔亡,吓死了!年爷神机妙算,白捡了一个便宜。
雨天就更有趣了,雨打河水鱼更欢,正是撒大网子捕鱼的好时候。②年爷两手把网,猫着腰,瞪着眼,死盯住水面,忽然奋力一撒,慌忙收回,一次次的收获总是沉甸甸的。撒到鱼并不算什么本事,次次不落空、一次比一次撒得多才是本事,年爷的本事就是他的那一双眼睛,会根据波纹察水观鱼,只要一下,就知道了河水里面的鱼到底有多少。我们小的时候常常跟在年爷的屁股后头,一来学诀窍,二来等他们撒鱼结束之际讨些过年的碎鱼吃,而结果总是不能如愿。年爷每一次都这样教训我们,小屁孩子学也学不会,我到现在已经学了五十多年了,还只是学到一点皮毛,哼,就你们这些个猪脑子?所以,年爷的第二个“绝”至今是个谜。“赶大车子”最绝,车是架子车,上面围席裹了,算是顶棚子,模仿了旧时的太平车,拉车的是两头叫驴子,公的,脾气暴躁,时常有劲不往一块使,恰恰年爷就是那赶车的人。对付它们,年爷使的是慢性子,用自己的慢磨掉驴子的暴,稍稍一快,鞭子就下来了,一顿两顿三顿,叫驴子果然怕了,一怕就不得不学乖了。后来,只要年爷随便咳嗽一下,叫驴子立马打哆嗦,原来所有的坏毛病荡然无存了,正月里走亲戚的路上,有年爷的时候路就特别顺,日子也特别顺,我们从自己小小的胸腔发出这样的感叹:③“年爷,了不起!”
所以,我们一盼吃兔肉,二盼喝鱼汤,三盼坐车子,每天每晚,想得心烦。可大人说,“大年三十晚上逮了个兔子,有它没它,照样过年”,这等屁话,不听也罢;大人又说,“年爷撒来的鱼太碎了,端不上桌面,怕人家没准会笑掉大牙,嫌咱们家小里小气的”,想大鱼想疯了,等年过去了,我们的日子到底还过不过?大人还说:“走亲戚赶大车子应找个腿脚麻利的,最好是年轻人,年爷的脾气‘肉’,赶起大车来,比老鳖长跑还要慢。”我们在心里“嗤”了一声,谁不知道年轻人呀,倘若中午贪了杯,下午你就不怕连人带车都给你们赶到某一条野沟里?我知道,大人们是在嫌年爷老,但他们都忘了年爷也有年轻的时候,都忘了年爷有过的“三绝”,究竟是从哪阵子学来的。④年爷回忆道,大人们的小时候,苦啊,整天搞运动,三年闹饥荒,村里的树都没有皮,一个小孩四个爪,一张嘴巴一条命,把他们一个一个养活不容易呀……
年爷说着说着哭了,我们听着听着笑了。
出门在外,盖房盖楼,没日没夜,打工挣钱,渐渐明白了年爷话里有话。生活生活,就是一个人一辈子在生“活着”的气。种庄稼,收五谷,不认命,不服输,吃好喝好就是福,人模狗样就是气。后来的情形是,我们就开始想念老家和爹娘、孩子的消息了……对,这个最亲的消息,就是我们日思夜想的年,年年吉祥、岁岁团圆的年呢!
我们忽然发现,年画里的爷并不是原来的爷,他是我们小时候的大人,大人就是我们的新的年爷。
我们何尝不是年爷眼里的年呢?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爷看到远道回家的人,说一声“俺娃回老家过年来啦”,写出了年爷对远方归来人的欢迎,有思念,也有苦涩。
B.孩子们想要跟年爷学捉鱼,年爷却说“哼,就你们这些个猪脑子”,说明年爷嫌他们笨,教训他们,不愿意教他们。
C.大人们对年爷的牢骚“年爷撒来的鱼太碎了,端不上桌面”等,表面上写大人们的嫌弃,实际写出了时代的隔阂。
D.“年爷说着说着哭了,我们听着听着笑了”,说明我们少不更事,听不出年爷话中的辛酸,只觉得有趣好笑。
7.下面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写年爷处理事情,语言通俗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增添了阅读趣味。
B.句子②通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年爷高超的捕鱼技巧,逼真形象。
C.句子③写出了孩子们对年爷由衷的赞叹,也为大人们不认可年爷做了铺垫。
D.句子④承接上文,说明年爷的“三绝”与艰难生活有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痕迹。
8.文章第三段中“逮野兔子”部分写得妙趣横生,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9.如何理解“年画里的爷”和“年爷眼里的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僖公二十二年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余,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
(节选自《公羊传》)
材料二: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之上公。以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后,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丧拜焉,非列国诸侯之所敢敌也。而曰“及楚人战于泓”。楚,夷狄之国;人,微者之称。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而《公羊传》以为文王之战不过此,学者疑焉,故不可不辩。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齐宣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牛何之?”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所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之所共也。而宋襄公执鄫子①,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泓之役,身败国衄,乃欲以不重伤②、不禽二毛③欺诸侯。襄公能忍于部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以愚观之,宋裹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其得丧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其不鼓不成列,不能损襄公之虐;其抱孺子而泣,不能盖王莽之基。使葬无成则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于后世者也。
(节选自苏轼《宋襄公论》)
【注】①鄫子:鄫国国君,参加诸侯会盟时,被宋襄公杀害以供奉神庙。②重伤: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③二毛:指头发黑白相间,引申为老人。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子A杀一牛B犹不忍C而宋公D戕一国君E若犬豕F然G此而忍为之H天下孰有不忍者耶!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同“阵”,列阵,与《过秦论》中“陈利兵而谁何”的“陈”用法不相同。
B.鼓,击鼓进军,意为进攻,与《曹刿论战》中“公将鼓之”的“鼓”词义相同。
C.膰,一般指古代祭祀使用的熟肉,文中用作动词,指天子赏赐祭肉给宋国。
D.当,文中是“抵挡”的意思,和《蜀道难》中“一夫当关”的“当”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僖公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一,宋国和楚国约定在泓水北面交战,宋国官员两次提醒宋襄公抓住有利时机攻打敌人,但是宋襄公都没有同意,结果宋军大败。
B.宋国和楚国地位悬殊,通过“宋公”和“楚人”两个称呼就可见一斑。苏轼认为高高在上的宋国反而败给了地位低下的楚国,宋襄公的罪过是显而易见的。
C.《宋襄公论》用《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舍牛”的行为,与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不重伤、不禽二毛”的做法作比较,说明宋襄公与齐宣王本质相同。
D.苏轼认为,宋襄公和王莽是同一类人。虽然他们的得失大小不一样,本性却差不多,宋襄公其实就是没获得成功的王莽,而王莽就是实现了理想目标的宋襄公。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2)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
14.两则材料对宋襄公分别是如何评价的?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楼》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了急雨来临前的景象。
B.《西楼》第三句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同时又照应了题目。
C.《城南》前两句写春雨迅猛,池塘水满,群山高低不齐,两边山路崎岖。
D.《城南》这首诗清新隽永,婉曲蕴藉,寓意深刻,与《西楼》风格不同。
16.有人认为,曾巩这两首诗,《西楼》充满“情趣”,《城南》充满“理趣”。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元旦假期,小刚跟随家人去登泰山,一路上大雾弥漫,路滑难行,石阶几乎无法攀登,这让他想到了姚鼐在《登泰山记》一文中所说的“ , ”。
(2)从苏轼的《石钟山记》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要做出正确判断,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调查,“ , ”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3)古诗词常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强烈情感,引发读者思考,如“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9月5日,中国极地科考迎来历史性时刻,“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载着中国第十三次北极科考队 ① 。这是中国科考船第一次抵达该区域开展相关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填补了中国极地科考的空白,刷新了中国航海最北纪录。
对此次胜利挺进到北极点的原因,“雪龙2”号科考船船长肖志民归结为四点:一是冰情条件相对好。作为一大全球冷源,北极高纬度地区特别是北极点的温度极低,海冰厚度和密集程度非常高。然而,“雪龙2”号抵达北极区域时发现,冰情条件比以往航次好一些,客观上为考察队成功抵达北极点创造了条件。二是 ② 。“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航、船铜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能够在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是中国极地科考利器。三是后方给予强大支撑。在科考队行进过程中,远在祖国大后方的各相关部门及时传送海冰信息等气象信息,助力科考队合理规划行进路线,准确研判海冰情况,基本上避开了密集的海冰区域。四是科考队经验丰富、意志坚强。进入 ③ ,特别是在北纬89度半到90度之间的航程中,科考队导航设备因超出了设计的使用纬度而失灵,他们通过加强值班,根据位置变化反复核验航行方向等多种应对措施,最终抵达北极点。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天,第三天,好几天过去了,方德成他们不再提起那个球,但是我可惦记着,我惦记的不是那个球,是那草地,草地里的那堆东西。我真想告诉妈或者宋妈,但是话到嘴边又收回去了。
今天我的功课很快地就做完了,两位数的加法真难算,又要进位,又要加点,我只有十个手指头,加得忙不过来。算术算得太苦了,我就要背一遍“我们看海去”,我想,躺在那海中的白帆船上,会被太阳照得睁不开眼,船儿在水上摇呀摇的,我一定会睡着了。“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收拾铅笔盒的时候,这样念着;我把书包挂在床栏上,这样念着;我跳出了屋门坎儿,这样念着。
20.请选出文中加点的“了”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好几天过去了。
B.但是话到嘴边又收回去了。
C.今天我的功课很快地就做完了。
D.算术算得太苦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惦记的是草地里的那堆东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在给一根缝衣针穿线时,越想集中注意力,越容易手抖,就越难把线穿进针眼,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性颤抖”。
这种现象告诉我们,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但也有人认为并不尽然。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D 3.B 4.①与“细读”相结合;②完善理论基础;③规避新的不平等问题;④解决资源不便问题。 5.①阐释概念:开头对“远读”的核心原则进行阐释;②与“细读”比较:指出“远读”与“细读”的不同;③引用有关学者的论述:梳理了众多学者关于“远读”的研究成果。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作者认为”错误。由原文“许多学者认为数字化方法不利于文学分析,因为只有通过细读才能感受到文字的细微差别与复杂性”可知,这一观点是许多学者的,而不是作者的。
C.“只能批判性地处理数据驱动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错误。由原文“作为人文学科的一部分,数字人文必须批判性地处理数据驱动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可知,数字人文必须这样做而不是只能这样。
D.“指的是当学者采用‘远读’这种计算机辅助方法展开研究时,必然会遇到语言问题”错误。由原文“‘远读’分析只能在有限的文学文本中进行并形成理论。除此之外”可知,“除此之外”的“此”指的是“远读”分析只能在有限的文学文本中进行并形成理论。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所以”错误。由原文“数字媒体和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优势同样也会面临挑战,如现代版权意识与知识付费体系发展日益完善,反而导致在访问书籍、文本、语料库等资源上存在不便。 ‘远读’方法对资料有大量需求,就会更为困难,这也是为什么使用‘远读’方法分析的文本主要集中在19世纪文学,而非现代文学”可知,使用“远读”方法分析的文本主要集中在19世纪文学的原因是现代版权意识与知识付费体系发展日益完善,反而导致在访问书籍、文本、语料库等资源上存在不便,而“远读”方法对资料有大量需求。所以,选项因果关系不成立。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由原文“其核心原则之一都是倡导不必仔细阅读个别文本,而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汇总和分析大量数据来理解文本,探索作品之间的共性,总结文学现象或规律,常借助图表等视觉化技术呈现研究结果”可知,“远读”的核心原则之一都是倡导不必仔细阅读个别文本,而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汇总和分析大量数据来理解文本,探索作品之间的共性,总结文学现象或规律,常借助图表等视觉化技术呈现研究结果。而B选项是对通过对句中词语的解释来解读文本内容的,所以不属于“远读”的特点。
6.B 7.C 8.①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如“兔子缺粮,肚子发慌”,生动地写出了兔子的饥饿状态;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生动细腻:如“年爷什么都不管,一手拿着一根半截木棍儿,一手半捂着嘴巴胡乱地吼叫,边吼边跑”,生动地刻画了年爷追逐兔子的情景;③多用短句,加快叙事节奏,增强现场感:如“啪”,突然一声巨响,网倒兔亡,吓死了!”兔子被捉场景如在眼前;④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如“随便你踩”“白捡了一个便宜”,如话家常,读来亲切。 9.①“年画里的爷”既泛指乡村里有威望、做事坦荡、热心公正的长辈,也象征着故土、家园;②“年爷眼里的年”既指在外的游子,也象征着游子归来,家人的团圆;③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生存方式如何变化,亲情永远割舍不断,积极踏实的生活态度代代传承。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B.“说明年爷嫌他们笨,教训他们,不愿意教他们”错误。依据“年爷每一次都这样教训我们,小屁孩子学也学不会,我到现在已经学了五十多年了”可知,年爷说我们是猪脑子并不是嫌弃我笨,而是认为我们还太小,学不会。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
C.“也为大人们不认可年爷做了铺垫”错误。“我们”对年爷发出的感叹“引出”了后文大人们对年爷年老的嫌弃,并非“做铺垫”。
10.CGH 11.D 12.C 13.(1)楚国军队渡过泓水到北岸来,有关官吏请示宋公说:“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时攻击他们。”
(2)舍弃一头牛,对个人的品德不会有什么影响(或:减损或提升),而孟子却用王道来赞许他。 14.材料一认为宋襄公不趁人之危,光明磊落,是一个守礼有信的仁义君主;材料二认为宋襄公是一个欺世盗名、虚伪残暴的伪君子。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君子杀一头牛尚且不忍心,而宋襄公杀害一国的君主就像屠杀猪狗一样。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干得出来,天下的事情还有什么不忍心干的呢!
“君子杀一牛犹不忍”主语是“君子”,后一句子的主语是“宋公”,“而”表示转折,之前应断开,即C处断开;
“宋公戕一国君”作主语,“若犬豕然”作谓语,即G处断开;
“此而忍为之”与“天下孰有不忍者”,分别是两个主谓句,句意对应,各自断开,即H处断开。
故在CGH处断开。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同“阵”,列阵;拿着。句意:还没有摆成阵势。/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B.正确。句意:君子不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鲁庄公准备进攻。
C.正确。句意:周朝天子有祭事时会送祭肉给宋国。
D.错误。抵挡;把守。句意:以天子尊敬的上公身份去抵挡夷狄这样的卑微者。/一人把守关口。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说明宋襄公与齐宣王本质相同”错误。《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舍牛”的行为可以看出齐宣王有怜悯之心,实行的是“仁政”。本文“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襄公能忍于部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以愚观之,宋裹公、王莽之流。”意思是“宋襄公能够忍心杀害鄫子,却不忍心攻击受伤之人和老年人,这难道可以说是合情合理吗?在我看来,宋襄公就是王莽这类人。”可知宋襄公杀害国君鄫子,毫无仁义之心,虚伪残暴,与齐宣王本质完全不相同。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济”,渡过;“有司”,有关官吏;“迨”,趁着;“毕”,完全。
(2)“舍”,舍弃;“于”,对;“损益”,减损或提升;“与”,赞许。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材料一中有宋襄公的两次语言描写,一次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余,寡人不忍行也。”意思是“我听说,君子不使人陷入困境,我虽然是几乎灭亡的国家的后人,我还是不忍心这样做。”可知宋襄公不趁人之危,光明磊落。第二次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意思是“我听说,君子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也可知宋襄公不趁人之危,光明磊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是一个守礼有信的仁义君主。
材料二中,“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意思是“而宋襄公杀害一国的君主就像屠杀猪狗一样”,宋襄公毫无仁义之心,虚伪残暴。“以愚观之,宋裹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意思是“在我看来,宋襄公就是王莽这类人。宋襄公以为诸侯的霸主地位可以通过名声取得。”可知宋襄公想用仁义的名声骗取诸侯霸主的地位,所以他欺世盗名。
总的来说宋襄公是一个欺世盗名、虚伪残暴的伪君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已巳,初一。宋襄公与楚军约定,在弘水北面交战。楚国军队渡过泓水到北岸来,有关官吏请示宋公说:“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时攻击他们。”宋公说:“不行,我听说,君子不使人陷入困境。我虽然是亡国的殷商的后人,我还是不忍心这样做。”楚国军队已经渡过泓水,但还未排列成阵,官吏又请示说:“请趁着楚 军还没有摆好阵势攻打他们吧!”宋公说:“我听说,君子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 楚军已经列好阵势,宋襄公这才击鼓进攻,宋国军队大败。所以君子很推崇宋襄公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在大事面前不忘大礼的做法。只可惜他是有德行的君主却没有辅佐他的贤能的臣子,认为即使是周文王发动的战争,也不过如此。
材料二:
“宋襄公与楚人在泓水交战,宋国军队战败。”苏轼认为:《春秋》记载战争,没有像这样严谨而且全面的了。宋襄公,是周朝天子最为敬重的上公。宋,是殷商的后裔,对周朝来说是贵客。周朝天子有祭事时会送祭肉给宋国,宋国有丧事,周朝天子会派人吊丧拜祭。不是各国诸侯所能比的。而这里说“与楚人在泓水交战”。楚,是夷狄之国;人,是对卑贱者的称呼。以天子尊敬的上公身份去抵挡夷狄这样的卑微者,最终打了败仗,宋公的罪过显而易见了。而《公羊传》认为文王之战不过如此。学者们对此有怀疑,所以我不能不加以辨明。宋襄公不仅仅是行仁义而不能善终的人。他是以不仁的本质,窃取“仁者”的美名罢了。齐宣王看见有人牵着牛走过堂下,问:“这牛要(牵)到哪里去啊?”牵牛人回答说:“(杀了以后)准备把它的血涂在钟上行祭。”齐宣王说:“把它放了,我不忍心看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舍弃一头牛,于个人的德行不会有什么影响。而孟子用王道来赞许他。所谓“以仁慈宽厚之心,行仁慈宽厚之政”,正是夏、商、周共有的特点。而宋襄公捉拿鄫国的国君鄫子,并将他杀害用来祭祀睢水的神庙。君子杀一头牛尚且不忍心,而宋襄公杀害一国的君主就像屠杀猪狗一样。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干得出来,天下的事情还有什么不忍心干的呢!泓水之战,宋襄公负伤,宋国受到重创,竟然想以“不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不捉拿白发老人”为借口来欺骗各国诸侯。一个人能扭伤他兄弟的手臂夺取食物,却能够对着饭食忍饥挨饿,天下人都知道这不合情理。宋襄公能够忍心杀害鄫子,却不忍心攻击受伤之人和老年人,这难道可以说是合情合理吗?在我看来,宋襄公就是王莽这类人。宋襄公以为诸侯的霸主地位可以通过名声取得,王莽以为天下可以凭文诏获取。他们得失大小不同,但不能欺骗天下则是相同的。古人说过:“图谋王业没有成功,最差的结果也还能成就霸业。”宋襄公如果能行王者之师,还可以与齐桓公的队伍匹敌,何至于战败之后,救死扶伤忙个不停。自古以来,昏庸无能的君主,像这样子的多了,但死后盖棺论定,却未有能像宋襄公这样欺骗后世的了。
15.C 16.①情趣:急雨将至,诗人反而挂起帘子,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其内心的豪情,一个“卧”字,也尽展诗人的雍容气度。
②理趣:诗人将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了这样一个哲理:平凡的事物往往有更强的生命力。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两边山路崎岖”错误。“路东西”写的是东边西侧,山路崎岖。
故选C。
16.本题考查徐盛对诗歌特点的把握能力。
情趣:
《西楼》三四句意思是,我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岫的风采。按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只有垂帘,一般不会挂帘。但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诗人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够使人思而生奇趣,并且一个“卧”字,也尽展诗人的雍容气度。
理趣:
《城南》 三、四句雨后两幅小景是:昔日绚丽似锦的桃李经受不住暴雨袭击的考验,已经零落殆尽,结束了一年一度的短暂青春;而惟有一片青草,不仅未被摧毁,反而翠绿欲滴,并且长得齐齐整整,毫无零乱倒伏之状。这暗示一条哲理:桃李虽艳丽,生命力却弱;青草虽朴素,生命力却甚强,即平凡的事物往往有更强的生命力。
17. 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磴”“臆”“摧”“涯”“暮”。
18.第一处:“海冰信息等气象信息”中的“等”改为“和”;
第二处:“合理规划行进路线,准确研判海冰情况”两分句位置互换。 19.①如愿抵达北极点;②“雪龙2”号破冰能力强大;③极高纬度地区。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及时传送海冰信息等气象信息”不合逻辑,“海冰信息”不属于“气象信息”,所以应将“等”改为“和”;
第二处:“科考队合理规划行进路线,准确研判海冰情况”语序不当,改为:“科考队准确研判海冰情况,合理规划行进路线”。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后文“这是中国科考船第一次抵达该区域开展相关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可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载着中国第十三次北极科考队抵达了北极点,可填“如愿抵达北极点”。
②根据后文“‘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航、船铜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能够在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是中国极地科考利器”可知,中国极地科考利器极地科考破冰船能够在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说明“雪龙2”号破冰能力强大,可填“‘雪龙2’号破冰能力强大”。
③根据后文“特别是在北纬89度半到90度之间的航程中,科考队导航设备因超出了设计的使用纬度而失灵”可知,科考队导航设备失灵的原因是科考队进入了极高纬度地区,可填“极高纬度地区”。
20.D 21.①“这样念着”反复出现,突出强调,加强语义,表达了想要去看海的强烈愿望;
②回环往复,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美。 22.①原句用了“不是……是”的关联词语,先否定后肯定,突出了自己惦记的事物;
②用三个短句,强调的重点从“球”到“草地”,最终落脚到“那堆东西”上,语义递进,语气强烈。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词语用法的能力。
A.表示动作或变化的完成;
B.表示动作或变化的完成;
C.表示动作或变化的完成;
D.表示感叹。
故选D。
2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这样念着;我把书包挂在床栏上,这样念着;我跳出了屋门坎儿,这样念着”句中“这样念着”反复出现,突出强调,加强语义,再结合上句“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可知,运用反复修辞,表达了想要去看海的强烈愿望;
“这样念着;……这样念着;……这样念着”,形式上回环往复,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美。
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我惦记的不是那个球,是那草地,草地里的那堆东西”用了“不是……是”的关联词语,先否定“我惦记的不是那个球”,后肯定“是那草地,草地里的那堆东西”,突出了自己惦记的事物;
“我惦记的不是那个球”“是那草地”“草地里的那堆东西”为短句,用三个短句,强调的重点从“球”到“草地”,“草地里的那堆东西”,最终落脚到“那堆东西”上,形成语义递进,表达语气更强烈。
全套汇编40元
全套8份一模汇编40元
需要汇编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获取